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核桃疏雄是当前我国核桃生产管理中的一项增产新技术。原是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的科研成果,于1984年通过专家技术鉴定,1986年获山西省科研成果奖。山西省是全国核桃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核桃树的生产管理祖放,核桃产量低而不稳。据山西省林业厅原营林处1985年统计,全省有核桃树2570万株,其中结果树950万株,年产核桃2000万公斤,株均产2.1公斤,低于全国同年的平均株产核桃2.2公斤的水平。因此,在山西省推广  相似文献   

2.
重庆城口、巫山、巫溪、奉节、武隆等县是我市核桃主产区,栽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核桃种植。仅城口县就有核桃资源23.1万亩,计464万株,其中老资源3.1万亩,计70万株,历史最高年产150万公斤,一般年产100万公斤,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但近年来,部分核桃产区遭  相似文献   

3.
洛南核桃以历史久远、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历届县委、政府坚持把核桃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核桃总株数已达600万株30万亩,其中挂果树350万株,良种核桃园13万亩,常年核桃产量600万公斤,2009年产量630万公斤,产值1.26亿元,户均核桃收入1260元,有的产业大户年收入万元以上。但是洛南核桃产业在实施规模建园和科学化管理过程中还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 我区是全省核桃主要产区之一,栽培量达281万株。由于长期沿用实生繁殖,致使核桃品种混杂,结果晚、产量低、质量差。据调查统计,186万株适龄结果核桃树不结果或很少结果,95万株结果大树产量很低,全区核桃年产量多年徘徊在50万公斤左右,其中厚壳、夹仁核桃占一半,商品价值与经济效益都很低,极大地挫伤了群众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津蓟县核桃资源非常丰富,野生山核桃、传统老品种。核桃达10万多亩,核桃株数达20多万株。长年来果农采用实生播种繁殖,变异性大加上管理粗放,造成了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经济效益低。为了提高核桃产量,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穿芳峪乡果香峪村、北台头村引进优良品种,采用“核桃青枝绿芽嫁接技术”进行丰产栽培试验。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改接后3—4年丰产,最高株产18.6公斤,产值增加360多元,平均株产增加6.3公斤,产值增加120多元,截至到2008年底已改接优良品种2万多株。  相似文献   

6.
核桃是康县有名的特产,曾赢得“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康县坚持走“小核桃,大产业”发展之路,把生态保护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兼顾,将核桃树综合管理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核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4万亩,产业覆盖全县21个乡镇350个村,户均拥有核桃树200株,人均57株.核桃产量1760万公斤,产值2.64亿元.  相似文献   

7.
漾濞核桃在改革中腾飞──漾濞彝族自治县发展核桃生产的调查大理州林业局局长杨源漾县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产区、有八千年的栽培历史,但是,历史上发展缓馒,至1979年,全县的泡核桃仅有21.16万株,产量仅有137万公斤,1993年,全县泡核桃株数达到95万多...  相似文献   

8.
核桃在宜君县有40余万株,年产量150万公斤,产值600万元,占到林业产值的一半,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66元,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去年宜君县5万亩优质丰产核桃基地建设项目获准立项,被林业部列为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县之一。县委、县政府  相似文献   

9.
核桃是康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受益人口多,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县核桃栽培面积现已达到54.28万亩,基本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农民人均占有核桃树达到57株,核桃产量超过615万公斤,产值1.08亿元,有中国核桃之乡称誉。然而,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和管理粗放影响,核桃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悬殊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一、产业发展现状 庆阳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范围十分广泛,全市116个乡镇中有104个乡镇都有栽培和分布,尤以宁县、合水、镇原、正宁四县最多,特别是子午岭林区有成片的核桃林.但特色经济林总面积相对较小,规模化栽培未取得大突破.据统计,全市核桃栽培面积仅有1.5万亩,且散生分布,核桃面积和株数的分布在全市内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农户经营管理不善.核桃栽植万株以上的乡镇有5个,产量稳定在10万公斤以上的乡镇有7个.截至2011年,全市核桃栽培面积3.06万亩,年产量为17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1.
穆英杰 《云南林业》2001,22(6):13-13
2000年3月3日,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了88个县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其中,昌宁县以其核桃壳薄肉厚、口感清香、营养丰富等特有的品质而榜上有名。 昌宁核桃已有300多年的栽种历史,然而真正得到明显发展的时期还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1952年,全县仅有泡核桃树 136 254株,产量仅 40万公斤。山区林农虽也年年嫁接和发展核桃,但到1971年,也只有核桃树218 651株,产量47.85万公斤。为充分利用昌宁县得天独厚的核桃生长自然优势和广阔的山地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山区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汾阳县是驰名中外“汾州核桃”的中心产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目前全县边山区核桃树已发展到93万株,年产核桃350多万公斤。由于长期以来核桃采用实生繁殖方式从而导致了品种杂乱,品质低劣,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上述弊端,今后核桃繁殖需采用无性繁殖方式,选用良种,走品种化的道路。从七十年代起在省核桃选优协作组的指导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核桃优良单株的选择工作,经过近10年的筛选于1985年全省核桃优良单株决  相似文献   

13.
岩黄毒蛾(Euproctis flavotriangula-ta Gaede)和近日污灯蛾(Spilaretia mel-li Dantel)是山西省吕梁地区核桃树两大食叶害虫,常相伴发生,大发生时,能吃光树叶,削弱树势,招致吉丁虫、天牛、小蠹等蛀干害虫侵害,严重影响核桃树的生长和产量,甚至造成树木死亡。据调查,1979年全区受害株率75%,其中死亡株率20%,1979年以前,全区核桃年产量一直徘徊在500万公斤左右,闻名中外的汾阳核桃年产量也超不过50万公斤。1979—1982年,我们先后在汾阳、孝义县设点,通过室内饲养  相似文献   

14.
《绿化与生活》1999,(5):37-37
核桃是门头沟区的优势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区核桃面积近万亩,约24万株,最高年产250万公斤。一、良种推广核桃曾是门头沟区重要的创汇农副产品。70年代,美国核桃以其整齐划一的品质和规模化发展,一跃成为世界核桃第一出口大国,并抢占了原属于我国的国际市场。价格还高于我国的三分之一。反观我国生产的核桃,均为实生种,品质参差不一,大小不一,加工技术落后,使得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能力。所以,加快我国良种核桃推广,是恢复我国核桃声誉重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近20年来,我国先后培育了一大批优良种,有些品质已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5.
核桃是旬邑县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目前,全县共有核桃20221亩,占到经济林(包括苹果)面积的13%,进入挂果龄期的核桃约有1.8万亩,年产核桃大约10万公斤,平均亩产约5公斤,年收入80万元左右。大多数分布于中部半山及原区,东北部土石山区和西南部高原沟壑区也有一定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商洛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核桃生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普遍,群众也有传统的经营习惯。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初期,总产曾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占陕西省的60%以上,外贸出口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但是近十年来,由于对核桃生产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技术落后,致使核桃单产不高,总产徘徊不前,品质有所下降,经济效益很低。据统计,全区现有核桃树一千一百万株,其中挂果树七百多万株,常年产量仅有一千一百多万公斤左右。为了改变低产劣质的现状,进一步推动我区核桃生产的的发展,我们于1988年~1992年开展了核桃低产劣质原因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17.
魏林 《陕西林业》2001,(5):18-19
近10年来,渭南市结合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五荒”地开发治理为中心,以完善政策为先导,以林业大户治理为主体,突出发展花椒、红枣、柿子、核桃等名特优经济林,加快产业化步伐,全市经济林面积达170多万亩,花椒、红枣、柿子、核桃四大经济林基地初具规模,产贮加销为主的产业化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建立起林业产业新格局。截止目前,已形成8千万株花椒、60万亩红枣、10万亩柿子、5万亩核桃基地。花椒已成为全市林业的一大优势,年产量近2000万公斤,总产值达3亿多元。其中韩城市花椒栽植已达4000万株,农民人均占有花椒100多株,椒农  相似文献   

18.
珍珠山核桃林位于甘肃省灵台县境内,是亚洲最大的核桃林基地。 珍珠山核桃林基地始建于1958年,到1980年定植基本结束,共营造核桃林2.7万亩54万株。1975年开始挂果,1978年产量达到1.5万多公斤,此期间,先后从辽宁、新疆、云南引进薄壳、露仁核桃及良种  相似文献   

19.
韩城核桃目前栽植面积3万亩,其中低产林2万亩、幼园1万亩,主栽品种为香玲、辽核、西林2号、元丰等一系列优良品种。2008年总产量达1000吨,核桃总产值达2000万元,单产为40公斤/亩,售价为20元/公斤,农民人均核桃收入7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8%。  相似文献   

20.
黄龙县山区有核桃树5万多亩,平均年产150万公斤,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但是,黄龙核桃均系实生树,品种杂、生长慢、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在国内、国际市场缺乏竞争优势。 1992年春天以来,林业工程师、黄龙县干果公可经理高尚锋承担了新品种核桃嫁接换种科技项目,县干果公司先后投资16万元,在界头庙乡神地村建起了200亩共1300株的核桃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引进国家推广的“香玲”、“鲁光”、“辽核”、“陕核”等16个核桃优良品种,对当地实生核桃进行了高枝嫁接换种。为了使这一科技项目得以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