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比较了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噻虫啉48%悬浮剂和噻嗪酮25%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噻虫啉48%悬浮剂150g/hm2对稻飞虱的防效最好,且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3、7、15d的防效均在80%以上;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150g/hm2的防效次之,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最好,药后15d的防效为88.14%,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120g/hm2也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5d的防效为84.67%;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600g/hm2的防效一般,最高防效为76.66%;噻嗪酮25%悬浮剂450g/hm2防效最差,药后3~15d的防效均在66%以下,极显著低于其它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2.
药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g/667m2、吡·噻35%水分散粒剂20g/667m2、烯啶虫胺60%可湿性粉剂15g/667m2防治水稻褐飞虱,由试验结果表明,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达95%以上,持效期长达20d。其中呋虫胺、烯啶虫胺速效性好,药后3d防效达90%左右,可作为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剂与目前常用药剂吡蚜酮进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选用呋虫胺等7种农药单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噻嗪酮40%悬浮剂对靶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药后15d,防效在87.7%以上。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药后7~15d防效理想,在90.9%以上。异丙威20%乳油和敌敌畏90%乳油对靶标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期较短。  相似文献   

4.
选取4种不同有效成分的药剂对稻飞虱进行田间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25%吡蚜酮悬浮剂25~30 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8 g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40 g对稻飞虱的防治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这3种药剂可作为稻飞虱防治的轮换药剂,而20%异丙威乳油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差,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上的用药安全性,本研究以20%烯啶虫胺水剂和25%吡蚜酮悬浮剂作为对照药剂,调查了3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对水稻安全,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高于2种对照药剂,且防治效果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施药后15 d,稻飞虱的虫口减退率达到90.3...  相似文献   

6.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异丙威40%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药后2d40g/667m2的总体校正防效为80.6%,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25g/667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异丙威20%乳油150mL/667m2的防效相当,而药后7、14、21d40g/667m2的总体校正防效也分别达89.4%、91.5%~80.9%,表明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安全性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0%噻虫胺SC 40 ml/667 m~2、50%吡蚜酮WP 16g/667 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20%呋虫胺SG 20g/667m~2、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于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1次,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效,5种药剂中防效最好的是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处理,达88.0%~94.21%;其次是20%呋虫胺SG 20g/667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处理,为83.5%~94.48%;20%噻虫胺SC 40ml/667m~2处理施药后3d、7d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8%和92.43%,与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 m~2处理防效相当,施药后14d的防效较差,仅为87.53%,均差于其他各处理;50%吡蚜酮WP 16g/667 m~2药后3d的防效较差,为84.84%;施药后7d、14d的防效较好,为93.07%和92.13%,与20%呋虫胺SG 20g/667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防效相当。建议在生产应用上5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抗性的产生,保持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2013年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烯啶·噻嗪酮70%可溶性粒剂、呋虫胺25%可湿性粉剂、烯啶虫胺60%可湿性粉剂、噻虫嗪25%可溶性粒剂和吡虫啉25%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黑尾叶蝉均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稻田不同时期黑尾叶蝉的防治药剂。其中烯啶·噻嗪酮70%可溶性粒剂对黑尾叶蝉成虫和若虫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迅速有效地控制田间虫量,药后1~10d的防效为68.53%~100%。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蚜虫效果较好,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4.7g/667m^2处理防效94.01%~100%,达到有显著水平,其速效性、持效较好。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是防治棉花蚜虫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0.
选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30g/667m2,25%吡蚜酮悬浮剂24g/667m2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93.18%、94.00%,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每667m2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30g,25%吡蚜酮悬浮剂24g于稻飞虱若虫发生高峰期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为筛选可防控褐飞虱的高效药剂,2020年-2022年采用稻茎浸渍法连续测定了安徽省庐江县褐飞虱种群对三氟苯嘧啶、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氟啶虫胺腈等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并在庐江县开展了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抗性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2022年褐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始终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4.6~154.4倍),对呋虫胺的抗性从中等水平上升至高水平(抗性倍数77.7~157.2倍),对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21.3~64.5倍、烯啶虫胺抗性倍数14.6~22.6倍),对三氟苯嘧啶处于敏感状态。庐江单季稻试验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高剂量下,20%三氟苯嘧啶WG、10%异唑虫嘧啶SC等介离子杀虫剂对褐飞虱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较好,除了药后1 d 20%三氟苯嘧啶WG防效为74.72%外,2种药剂3~14 d的防效都在80%以上;50%烯啶虫胺SG、22%氟啶虫胺腈SC防效次之,药后1 d防效在67.63%~71.61%,药后3 d至7 d防效有所提高,为77.16%~84.13%,而药后14 d防效降为71.52%~75.77%;50%吡蚜酮WG药后1~7 d防效均在约70%,而药后14 d下降为62.12%;20%氟啶虫酰胺SC、20%呋虫胺WG、10%醚菊酯SC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表现较差,药后1~14 d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下。结合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防治效果,说明三氟苯嘧啶等介离子类杀虫药剂作为新型杀虫剂品种,可与新烟碱类、吡蚜酮及其混剂交替轮换使用,用于抗药性褐飞虱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8种杀虫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在松褐天牛成虫期,采用喷雾施药方法,在2019年和2020年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开展了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联苯菊酯·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20%呋虫胺悬浮剂在药后3、5d的防效均在80.00%以上,药后15 d防效为73.09%~89.47%,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对松树无药害,推荐在松褐天牛羽化始盛期使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几种新烟碱杀虫剂进行防治晚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d,10%烯啶虫胺水剂15.0mL/667m~2、21%噻虫嗪悬浮剂17.0mL/667m~2和25%呋虫胺悬浮剂32.0mL/667m~2防效分别为90.46%、87.37%、86.03%,均比对照药剂25%吡蚜酮悬浮剂24.0mL/667m~2的防效85.64%,防效提高0.39~4.82个百分点;药后13d分别为82.68%、80.71%、76.08%,其药效期与25%吡蚜酮悬浮剂差异不显著;均可作为当前防治晚稻褐飞虱药剂或交替使用的药剂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20%呋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2015年9月和2016年6月,在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采用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3种不同处理进行稻飞虱防治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15年,20%呋虫胺悬浮剂用药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药后3d在的防治效果在74.65%~84.74%之间,药后7d的防治效果在81.38%~89.71%之间,药后14d的防治效果在83.23%~92.34%之间。2016年,20%呋虫胺悬浮剂用药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药后3d的防治效果在75.33%~85.49%之间,药后7d的防治效果在80.80%~88.47%之间,药后14d的防治效果在84.56%~92.17%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11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在江苏稻田害虫以白背飞虱为主的分蘖期和以褐飞虱为主的穗期开展喷药试验。结果表明:当田间害虫以白背飞虱为主时,药后1 d防效均低于80%;药后7 d,吡蚜酮、三氟苯嘧啶、烯啶·噻嗪酮、吡蚜·噻嗪酮处理防效在90%以上,其余药剂处理防效也超过80%。当田间害虫以褐飞虱为主时,供试药剂防效普遍下降。总体上,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烯啶·噻嗪酮、烯啶·呋虫胺在水稻分蘖期和穗期对稻飞虱的持效性均较好,适宜在江苏省用于稻飞虱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36%噻虫啉WG及其复配药剂对稻飞虱防治效果,本文比较了36%噻虫啉WG、36%噻虫啉WG +65%噻嗪酮WP、25%吡蚜酮SC共3种药剂5个处理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6%噻虫啉WG +65%噻嗪酮WP混合使用速效性、持效期、防效与25%吡蚜酮相当,极显著优于36%噻虫啉WG单剂使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密云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温室烟粉虱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筛选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药剂,通过对不同杀虫剂防治番茄烟粉虱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乳油13.3~20g/667m2,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20g/667m2,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30g/667m2,多杀霉素25%悬浮剂16g/667m2,噻虫胺50%水分散粒剂14g/667m2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单季晚稻飞虱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2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 有机硅16.7g/667m2、阿维菌素4%乳油30mL/667m2 噻嗪酮25%可湿性粉50g/667m2、毒·噻40%可湿性粉剂50g/667m2、氟虫腈5%悬浮剂50mL/667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5d校正防效分别为53.0%~75.8%、60.7%~83.0%、65.7%~85.1%、63.4%~83.4%、28.2%~86.0%、39.8%~70.8%,并且以吡蚜酮、噻嗪酮 有机硅、噻嗪酮处理区蜘蛛量相对较高.对以褐飞虱虫量为主的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田,以选用吡蚜酮、噻嗪酮 有机硅、噻嗪酮为好.  相似文献   

19.
几种农药防治大龄高密度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施用20g/667m2,对高密度大龄褐飞虱有显著防效,药后3d、7d和14d防效分别达到81.51%、99.03%和99.54%;10%烯啶虫胺AS施用160g/667m2,药后3d、7d和14d防效分别达到70.6%、96.21%和97.93%,均优于25%吡蚜酮WP 32g/667m2、10g/L醚菊酯SC120g/667m2、80%敌敌畏EC160g/667m2+25%噻嗪酮WP120g/667m2,且对水稻安全,适宜水稻中后期爆发的高密度大龄褐飞虱防治。  相似文献   

20.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英 《广西植保》2010,23(4):17-18
2009年9月在北流市新圩镇进行了50%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50%吡蚜酮WP对稻飞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测试的3种剂量防治稻飞虱药后2~14d的防效可达到83%~95%,速效性较好,持效期可维持在14d以上,对水稻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防治水稻稻飞虱新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