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字架冬瓜栽培技术规程 1.栽培目的质优、鲜食、采收期7~10月,亩产6000公斤以上。 2.品种选择青皮冬瓜 3.播种育苗 (1)催芽干种子以温水(60℃自然冷却)浸一天或双效灵100倍液浸种4小时,30℃恒温下催芽,每天温水清洗一次,5天左右开始出芽露白时,立即捞出播种。冬瓜干子一般出芽不整齐,须10天左右陆续出苗,陆续播种。 (2)播种播种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干  相似文献   

2.
催芽注意事项:①温度要稳定,不要超过33℃,及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②催芽长度以刚露白为最好,最长不超过3毫米,如出芽不齐,可以将先出芽挑出来用湿布包好放在15℃条件下待出齐后一起播种。③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并用温水清洗,否则当由于温度高而产生一种难闻的气味,幼芽接触到这些物质易腐烂。  相似文献   

3.
种子处理。在25~30℃条件下催芽,1~2天出芽。  相似文献   

4.
北方设施栽培受气候条件限制,只能在无霜期生长.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细菜种类的要求增加,日光温室茄子的栽培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要,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 2 培育壮苗 2.1 浸种催芽 为消除种皮带菌,播前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或用0.1%多菌灵浸种1小时,再用清水反复清洗,然后倒入50~55℃温水中不停搅拌,温度降到30℃时反复搓洗,去掉种皮上的粘液,浸种8~10小时后,置于30℃,16小时,20℃,8小时条件下变温处理,每天翻动一次,见干时喷水,一般5~6天出芽.  相似文献   

5.
浅谈蔬菜免投洗催芽法任宝山一、浸种前种子处理。在浸种前2—3天将需要催芽的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一下,能促进种子发芽.其中,还要将柿将表面的绒毛用手搓掉清除,以免在催芽过程中发霉产生有害物质影响种子出芽。二、浸种。可用干净的盆装水,水温为55℃,水量为种...  相似文献   

6.
《蔬菜》1992,(5):39-39
2.育壮苗的方法 (1)营养土的配制采用营养钵育苗和地苗都可以,但必须采用营养土育苗,前者更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营养土中猪、鸡粪各占50%,粪、土都要过筛并掺入少量三元复合肥。 (2)浸种催芽温汤浸种:用60℃温水浸种,55℃以上的水温保持15~20分钟,当搅至30℃时,再泡6小时,捞出后准备催芽。催芽:采用28~30℃气温进行催芽,用降低夜温到20~25℃的方法催芽可促进早发芽。一般36~48小时后可出芽。催芽过程中进行冰冻处理有利于提高幼苗抗寒  相似文献   

7.
段敬杰 《长江蔬菜》2012,(15):43-45
1 种子催不出芽 1.1 发生原因 ①种性失活 一是种子收获后在水泥地板及柏油路面上暴晒,高温灼伤了胚芽;二是种子存放环境不适,致使虫蛀或霉变;三是种子存放时间超过生命年限变质,导致种子失去生活能力. ②种子成熟度差 种子成熟度不一致,新收种子未经后熟而不出芽. ③种子处理不当 浸种温度超过55℃或催芽温度超过40℃;浸种时间过长;催芽时水分过大,或种子量大、容器小,致使种子处于缺氧状态而酸败腐烂;催芽温度太低,长期浸泡使种子腐烂;催芽容器或种子堆内温度不均匀;用药剂消毒种子,浓度超过规定范围,或浓度合适而浸泡时间过长,或冲洗不净,造成种子中毒等.  相似文献   

8.
大棚番茄早熟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早熟促成栽培番茄可以提早上市1~2个月.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品种选择,提前播种 选择早熟、有限生长类型的品种.11月上旬播种,温汤浸种5~6小时,在25~28℃的温箱中催芽,3~4天即可出芽,直接播种于营养钵中(以防移栽时伤根),宜用蛭石、石英砂等无土基质,可以防止土传病虫害.  相似文献   

9.
<正>苦瓜属短日性植物,喜温、喜光、耐热、耐湿、不耐荫,对光照长短的要求不严格,较长时间的光照有利于其良好生长,对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但不耐涝;适应性广,可在我国南北方多种土壤中栽培。近年来,菜农大多在大棚或温室种植。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适于大棚栽培、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种。2培育壮苗2.1营养钵准备与播种苦瓜种子有硬壳,需用温水泡籽,开水晾至水温以不烫手为宜,置于常温下(25℃左右)浸泡24~28小时,取出、洗净、包好,在30~35℃条件下催芽7~10天即可出芽。每667平方米大棚需种量  相似文献   

10.
银栗属西洋南瓜,果实扁球形,单果重约2kg,果皮乳白色,洁净美观,颜色独特。果肉细嫩粉甜。雌花较少,且较晚出现,结果较晚,结果力中等。中早熟,花后约45大可采收,耐白粉病,喜冷凉气候,不耐热。种子发芽适温为20~30℃,生长期适温17~25℃,高于30℃不易授粉坐果。耐旱、喜光、对土壤适应性很强。采用拱棚爬蔓栽培,3月初播种育苗,3月下旬定植,6月下旬采收。1 栽培技术1.1 播种育苗 将种子装入纱网袋中,置于55℃温水中,不断搅拌至水温降到30℃后浸种3小时,捞出沥干后用湿布包好,置于25~30℃恒温箱中催芽,露白(约24小时)后即可播种。出芽  相似文献   

11.
1育苗技术1.1种子处理黄瓜种子用55℃温水浸泡15分钟,并不断搅拌,使其受温均匀。然后捞起用清水清洗,同时捞去瘪籽和杂质等。也可用0.1%高锰酸钾浸种消毒,黄瓜浸6个小时后捞起用清水清洗,种子经消毒处理后,捞出清洗一遍,用布包好,置于27~30℃下催芽。经过24小时左右便开始出芽,种子露出根尖时,温度可适当降低,维持22~26℃,经2天左右可以出齐。如发芽后遇阴天不能播种,可用湿毛巾将种子包好放在冷凉处10℃左右,抑制幼芽生长。  相似文献   

12.
许杰 《长江蔬菜》1990,(4):32-32,7
无籽西瓜种壳厚,胚不充实,出芽率低,是阻障无籽西瓜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下的处理办法可以提高无籽西瓜的出芽率: 一、种子处理 1、选种:种子必须经过粒选,剔除形状不正,色泽不一,过大或过小以及不饱满的种子。 2、晒种:经过长期低温存放的种子,酶的活性降低,出芽率弱。在催芽前将种子置于弱光下晾晒3~4小时,并且注意翻动,使种子温度增高,可提高生活力和发芽率。 3、种子消毒:用100倍福尔马林浸种10分钟  相似文献   

13.
比较三种黑木耳催芽方式,结果表明,地棚催芽黑木耳出芽齐,且产量高,采收早,易获得优质高产的黑木耳。  相似文献   

14.
种子汤伤后轻者降低出芽率,重者不能出芽,如不及早发现还会廷误播期。种子汤伤是由于汤种时水温过高或时间过长处理方法不当,以及在催芽时温度过高闷热时,都可发生。汤伤的种子催芽数日后,  相似文献   

15.
<正> 无籽西瓜的出芽率低和成苗率低一直是阻碍无籽西瓜生产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着重抓催芽和育苗技术指导工作,使出芽率达90%,成苗率达80%以上,解决了生产上的难题,使无籽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1 催芽措施 1.1 催芽前的种子处理 (1)晒种经过长时间存放(尤其经过长期低温存放)的种子,内部酶的的活性降低,出芽  相似文献   

16.
《北方园艺》2008,(2):80-80
1品种选择大棚栽培要选择成熟期较早,产量高、抗逆能力强的中青一号、绿岭等品种。2播种育苗一般于1月中旬播种,播种前先对种子进行筛选及晾晒,然后用30-40℃的温水浸种,要不断搅动并清除瘪籽。浸种2~3 h后捞出,洗净,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0-25℃的环境中进行催芽,1~2 d后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们对马铃薯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夏季提前上市的品种有着极高的价格和经济效益。1品种选择选用早熟高产的脱毒马铃薯。马铃薯脱毒后能增产30%~50%,甚至一倍以上。2种薯催芽催芽是马铃薯反季节栽培的一个关键性技术环节。简单、实用的马铃薯催芽技术:(1)火炕催芽先在火炕上放一层薄棉被,挑选无病害、无冻害的种薯装在纸箱里放在棉被上,然后用棉被将纸箱盖好,控制室内温度为10~15℃。(2)温室催芽将种  相似文献   

18.
<正>从11月下旬到1月份都可以在日光温室中栽培苦瓜。1浸种和催芽苦瓜种皮厚硬较难发芽,要进行温水浸种。用60℃左右的热水烫种20分钟后,置于20 ̄35℃的温水中浸泡6 ̄10小时,捞出后置于30 ̄35℃处催芽2 ̄3天,  相似文献   

19.
赵鹏 《蔬菜》2019,(6):40-42
近几年随着新型连栋玻璃温室的推广,荸荠这一江南广泛种植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南方水生蔬菜也开始出现在北方的观光温室中。为了适应荸荠喜温暖、爱湿润、不耐寒的特性,满足北方农业观光种植全年换茬的要求,为大型温室种植荸荠奠定坚实基础,在传统苗床育秧法及稻草覆盖法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一种改良的荸荠催芽技术,解决了传统的低温条件下荸荠不出芽的问题。改良后的催芽技术可实现北方冬季或者低温条件下荸荠的快速发芽,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大大缩短催芽时间,提质增效显著,且操作简单,易于实现,为荸荠在北方温室的推广种植,以及南菜北种技术创新,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高宁 《西北园艺》1997,(3):22-22
1 选用良种 北方冬季寒冷,日照短,光照较弱,应选择耐寒性强、耐弱光、早熟、丰产、抗病的良种。如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天津密刺等是较好的适宜冬春塑料温室生产的品种。 2 培育壮苗 播前首先进行种子处理,先用温汤浸种,然后放在25~28℃的环境下催芽,萌动后用低温或变温处理,直至出芽。经过这样处理,可增强秧苗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