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 近年来,人们发现同功酶的变异,可直接地等于等位基因变异。这样就有可能用分析同功酶变异来研究林木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多型性。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国东北的天然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之一,为了分析红松天然林群体的遗传变异,我们使用电泳技术测定了休眠种子大配子体组织酯酶同功酶的变异。为分析红松天然林群体确定酯酶型;借助酯酶同功酶等位基因分析、研究红松群体遗传组成;研究酯酶同功酶最普遍等位基因频率在我国东北山区群体间的分布。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ISSR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稳定性较高的分子标记方法。本研究采用ISSR-PCR技术,检测了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在伊春市汤旺河高峰林场、长白山二道白河、黑河胜山林场和俄罗斯海参崴市郊的四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5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表明:红松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是60.70%,平均每个引物3.6个多态位点,多样性水平在松科植物中是较高的;红松分布中心区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边界区;和大多数木本植物一致,红松群体的基因多样性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占总基因多样性的73%;红松四个种群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无正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天然红松分布区逐渐缩小的原因不是由于遗传多样性水平过低引起的,而是由于人类的破坏作用,再加上火灾和风倒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三年,我们在凉水林场后山红松人工幼林内,发现二十二年生红松幼树梢头分叉情况,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成材,我们在小兴安岭其他林场红松人工林内也发现同样的情况.看来,这种现象在红松人工林内是比较普遍的. 一九七四年,我们通过标准地每木调查,想要了解人工林内造成红松幼树分叉的原因,哪一年开始分叉以及林分因子对树木分叉的影响.方法是:1、我们选择十四和十六两个林班为标准地,采用随机取样五点式调查方法,在每一林班上取五个点(成梅  相似文献   

4.
红松群体内和群体间同工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杨一平  王述礼 《林业科学》1989,25(3):201-208
本文以四个位点编码的三种酶(EST、MDH和GOT)系统,分析了我国东北林区红松林四个群体同工酶的遗传变异和分化。群体内的同工酶变异,四个位点所有样品杂合性的平均值是0.37,并发现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值是2.25。群体间的同工酶分化,对四个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测量表明,群体间分化的明显效果是2%。总基因多样性的98%产生在群体内。所有配对组合,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025±0.008。  相似文献   

5.
不同皮型红松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叶绿素含量、叶束特征、树木生长、分叉率及干形等方面,对粗皮红松(P.k.f.pachidermis)、细皮红松(P.A.f.leptodrmis)及中间类型红松(P.koraiensis)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不同皮型红松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昆明树木园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查了此人工林雌配子体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莽草酸脱氢酶(SKD)、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及过氧化物酶(PER)的同工酶,分析了此群体等位酶的遗传变异。根据多态位点的标准,发现检测的基因位点的70%是多态的。每个基因位点发现的等位基因平均数是2.10。所检测的10个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是0.291;平均实际杂合度为0.293;平均等位基因有效数是1.598。  相似文献   

7.
次生林林木空间结构等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项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其中的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和相邻木等3个林木空间结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可以用开敞度表达红松幼树对光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随着林木的生长,开敞度将不断减小。(2)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约20cm)有利于红松幼树的生长。(3)用混交度和角尺度分别代表相邻木种类及相对于红松幼树的方位,当M=0.5(中度混交),W=0.5(随机),即同种红松伴生且周围相邻木为随机分布时,对红松幼树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过伐林区天然林红松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红松过伐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解析木数据,分析红松单木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并选择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红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90年时达到最大值,树高连年生长量在80年出现最大值,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110年以前不断增加。胸径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1.0199 0.0375A 0.0014A2,树高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0.0702 0.0600A 0.0006A2,材积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1.7×10-9A4.2589。  相似文献   

9.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标记对分布于我国4省6病区63份茶藨生柱锈菌寄主红松和华山松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6个随机引物对寄主松针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8个DNA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17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4.78%,RAPD的Shannon指数遗传多样性为0.315 5,RAPD的Nei指数基因分化系数为0.525 5.不同来源寄主的遗传多态性规律顺序:辽宁清原红松>云南洱源华山松>山西沁水华山松>云南巧家华山松>四川广元华山松>云南东川华山松.从RAPD聚类分析树状图可以看出,先将63个松针样品分成2个不同的RAPD组群(红松组群和华山松组群),然后又将不同地理来源的华山松组群按地理区域分成5个亚群,同一采集的华山松亚群中又分成感病组和抗病组.研究表明,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种的遗传属性所决定的,而地理因素只是影响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10.
红松不同种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变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年生红松种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综合指数选择等方法,证明红松不同地理种源间的差异是极显著的。文章还通过采用9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了11个种源在纬度或经度上的一维地理变异趋势。经二维多项高次趋势分析,将红松11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渐变群。  相似文献   

11.
在露水河林业局12个地点红松阔叶混交林的25个林班内,采集红松解析木76株,按常规进行解析,分成粗、细皮二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用胸高年轮数估测不同类型树龄的直线方程分别为:A细=18.11+1.006 X;A粗=17.01+1.023X;A混=17.48+1.016X。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向及土层厚度对15年生樟树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其它立地条件、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3种不同坡向上的樟树林分生长差异显著;阳坡(A1)上樟树胸径、冠幅的生长量均显著大于半阴坡(A2)和阴坡(A3)(P0.01),但阳坡樟树林分开叉率(若立木主干高度不足树高的60%则标记为"开叉",开叉率为开叉樟树数量占样地内樟树总数的百分比)较高,达到了22.22%;而在树高、枝下高及主干高生长量上,半阴坡(A2)樟树要显著(P0.01)大于阳坡(A1)和阴坡(A3),同时开叉率为3.3%,远低于阳坡(A1),并且普遍树体通直,分叉较少。(2)土层厚度对樟树林分生长影响显著,在3种不同土层厚度(B1:100 cm以上、B2:60~80 cm、B3:40~50 cm)条件下的15年生樟树林分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除了冠幅表现为B1B3B2之外,其它生长指标如胸径、树高、枝下高、主干高生长量均表现为B1B2B3,同时调查发现土层越薄、土壤越贫瘠樟树林分开叉率越高,生长在B3(土层厚度40~60 cm,退耕地)上的樟树林分开叉率高达78.7%,且树体歪曲,分叉多。(3)综合分析表明,樟树适合于光照充足、土层厚,土壤肥沃的立地条件,贫瘠的立地条件会使得樟树树干分叉多、干形歪。所以选择好光照条件、造林密度以及土层厚度是培育胸径大、主干高、分叉少、干形直的樟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红松人工林林木分杈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松人工林林木分杈较早而且普遍,个别林分分权木达到98.8%,降低了材种的出材率和木材质量,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是,由于红松人工林出现了较多的分杈木,使有些同志对人工培育红松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因此,探讨红松分权的原因,进而找出防治分杈的措施则有重大意义。我们结合红松人工林调查研究,以草河口地区为主,并在辽宁东部山区,采用标准地法(面积为0.10—0.25公顷)调查了林木分权现象。现将调查结果加以整理,供有关同志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以已构建的尾叶桉和细叶桉RAPD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CAPS技术对54个细叶桉EST序列在尾叶桉和细叶桉遗传图谱上的定位研究表明:7个EST序列在作图群体中呈等位片段多态性,包括母本尾叶桉特有的3个(其中1个偏分离)、父本细叶桉特有的2个和父母本共有的2个;共有4个EST—CAPS标记整合到尾叶桉RAPD连锁图谱,分散于不同的连锁群,各连锁群大小均有小幅增加;细叶桉RAPD连锁图谱上也整合了4个EST—CAPS标记,分散于不同的连锁群,各连锁群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尾叶桉上的1个偏分离标记未整合到任何连锁群。EST—CAPS可以有效用于桉属树种遗传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5.
杜鹃花表达序列标签资源中的微卫星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NCBI数据库下载杜鹃花表达序列标签序列1323条,去冗余后得到912条EST。采用Tandemrepeatfinder软件分析,最终在61条EST序列中找到65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7.1272%。二碱基重复是杜鹃花EST内SSR的主要重复类型,占66.1538%;单碱基和三碱基重复次之,分别占据15.3846%和9.2308%。四碱基、五碱基、六碱基类型的SSR相对比较少。多达90.7692%的SSR位点为完美型微卫星重复。这些富含SSR位点的EST序列将为开发微卫星特异性引物,并用于杜鹃花群体生物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天然红松林的花粉传播规律,利用筛选出的9对多态性高的cpSSR引物,对红松天然群体内28个单株的280个自由授粉子代进行了父本分析.9对引物共检测到2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4之间,平均2.3个.试验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05 1,0.510 4和0.4...  相似文献   

17.
次生林群落结构特性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其中的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3个群落结构特征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顶部透光对红松幼树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东、西北、东南及中部等方向的直射光;(2)上层树种为叶片小或枝叶稀疏的树种时对红松幼树生长有利。(3)草本和灌木的盖度会影响红松幼树的生长,且在红松幼树的不同生长阶段,其影响作用不同。当红松幼树仍处于下木层时,草本和灌木会抑制红松幼树的生长,当红松幼树离开草灌丛后,草本、灌木影响作用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以结实量为研究对象,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为选择群体,分析近20年的观测数据,选择出60个果用红松优良单株,并提出了选择标准。结果表明:选择出的果用红松优良单株结实量平均遗传增益63.67%,实际增产130%以上,在丰年和平年进行选择时,优树结实量应分别超过3株对照优势木均值500%和150%,并且该选择是有效的。此外,选择出的果用红松优良单株除具有种子的丰产性,还具有木材的速生性、生理的抗逆性以及达到标准的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研究天然红松林分标准时,是按林木测树因子和形质因子将天然红松立木分成优等木、中等木、劣等木(Ⅰ、Ⅱ、Ⅲ级)三个级别。立木等级不同,其种子活力表现不同,立木等级高,种子生活力和活力就高,反之,生活力和活力就低。而如何更准确地测定红松种子生活力哪?目前主要是采用染色测定法,但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测定时间,精度也不理想,为此,我们用电导仪进行了红松种子生活力的测试试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0个红松(Pinuskoraiensis)采种点的地理、气象资料以及2016―2018年的结实统计资料,对影响红松幼龄林结实的地理和气候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红松结实的因素,而≥10℃积温则是主导因子,并拟合出结实量的最优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