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利用414块人工落叶松林样地实测资料,探讨了角规测树的误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排除了某些产生偏差因素的情况下,角规常数选择不当,仍然会产生偏小或偏大的误差。这说明角规常数的选择在角规测树中是至关重要的;并说明了角规常数的选择与其它误差相关联,是角规测树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GIS软件对角规测树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不同的角规系数与通视条件对角规测树结果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角规计数需最大样圆才能确定样地中的断面积,而最大样圆受到树木的相对位置、树木的胸径、选用的角规系数的影响;角规系数的选择与角规卡口的宽度与大部分树的胸径有关.最后对GIS模拟角规绕测时树木遮挡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中选择不同角规常数进行蓄积调查,以标准地实测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不同角规常数所产生的蓄积调查相对误差,从而确定杉木人工林蓄积测定的最佳角规常数,并以线性回归方程对其误差进行修正以提高调查精度。  相似文献   

4.
近四年,我们在天然次生林抚育伐作业设计中应用了"角规测树"。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弥补了带状或块状标准地的某些不足。我们采用的角规测树,就是用角规观测林分断面积,测高仪测定树高,目测林分平均直径和郁闭度,从而得到林分各项测树因子。角规点数以每公顷1个计算,角规缺口取1厘米(尺长50厘米)。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7,(2):40-45
利用110块临时方形样地(900 m~2)每木检尺调查和角规绕测调查资料及1 830块固定方形样地(667 m~2)每木检尺调查和角规控制检尺调查资料,以方形样地调查结果为参考,分析角规测树的断面积(G)、林分平均高(H)和每公顷蓄积量(M)的偏差并作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角规绕测G,H,M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5.88%,5.27%和-12.16%;角规绕测G的偏差服从正态分布,但H和M的偏差不服从正态分布;角规绕测的G,H,M与方形样地每木检尺调查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靠性为95%);角规控制检尺G的平均偏差为-4.59%;角规控制检尺G的偏差不服从正态分布,并与方形样地调查结果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可靠性为95%)。角规测树偏差主要是操作不够规范、欠认真细致造成的。在森林资源调查中,需要研究和发展先进、可靠、可行的新技术新方法,如机载激光雷达。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角规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对角规样地的布设,角规操作等影响调查质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调查中不同样地设置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规控制检尺样地是一种高效的抽样方法。以延寿县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为例,对用角规控制检尺样地与圆形样地2种样地设置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角规控制检尺样地在森林资源调查总体控制中是准确可靠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1947年奥地利学者毕特利希提出角规理论后,曾出现一些新仪器(角规和测树镜),并在森林调查中被泛采用。毕特利希曾提出一定林地面积上的样园(角规点)数:3公顷—6,5公顷—9,10公顷—15,20公顷—22,30公顷—25。其关系式为: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中,角规控制检尺样地(以下简称角规样地)的布设直接关系到二类调查森林蓄积量是否满足调查精度,角规样地布设以调查总体为基本单位进行机械布设,其数量必须符合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采用GIS软件进行样地布设操作十分繁琐,虽能达到最终目的,但是效率低下,文章通过C#+GDAL技术实现角规样地的机械布点,并输出相应矢量和统计成果,达到规范业务流程、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林业调查工作中,角规已被广泛用于测树,不仅可测林分断面积,而且发展为可测林分平均高、立木株数和林分蓄积量。关于用角规测蓄积量,国内外已做过许多研究和介绍。考虑到我省有些林业局森调队还未采用角规,有些青年同志也很需要掌握这一技术,因此,我们参照有关资料并根据多年实践,把角规测蓄积再做一简明浅显的介绍,供大家试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试验区内同时用角规、抽样实测、模拟样地、全林实测等方法进行调查,得到角规较其它非全面实测方法精度好,且效率较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卅年来从不同角度对波得里奇角规系统做了许多研究,推动了角规进一步发展。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角规扩展到三维量纲,使其能仅仅查数株数就估算出林分蓄积。本文集中在角规发展的理论方面,特别是集中地叙述如何通过一些过渡性的研究达到目前这种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角规的出现,被誉为是对测树技术的重大革新,它为森林调查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我国,开始角规被用作目测的辅助工具;样地实测后,这项新工具反有被忽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林业调查工作中,角规已被广泛用于测树,不仅可测林分断面积,而且发展为可测林分平均高、立木株数和林分蓄积量。关于用角规测蓄积量,国内外已做过许多研究和介绍。考虑到我省有些林业局森调队还未采用角规,有些青年同志也很需要掌握这一技术,因此,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在森林资源清查中,已广泛使用角规点抽样技术,而角规线抽样除台湾之外,尚未见应用报导。为了探讨线抽样在森林资源清查中应用的可能性,一九八○年与省林业厅国营林场处共同组织部分山区的二十三个国营林场技术员,在薄山林场进行森林经理调查培训,在全场试用了角规线抽样技术,系统布设面积为  相似文献   

16.
角规蓄积量观测值经常偏低,从而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偏低原因何在?估计很多:下木遮蔽视线、观测部位偏高、角规缺口宽度(角规断面积常数)……。现将1977年农林部委托东北林学院举办的“全国伐区调查训练班”关于角规缺口宽度试验一例简报如下,供参考。试验区位于东北林学院凉水实验林场(黑龙江带岭)。试验小班面积30.3公顷,树种组成7红1云1冷1桦+水榆色杨,林分平均胸径32厘米,活立木每公顷蓄积量322米~3,林地地形平缓。试验选用两种缺口:1和2厘米(尺长均50厘米)。角规断面积常数分别为1和4(即每测一株断面积相应增加1和4米~2)。全小班  相似文献   

17.
以安徽省旌德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小班角规调查杉-松-阔模块为例,阐述了利用Excel VBA对角规调查数据内业处理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角规调查小班蓄积量的自动计算,可避免二类调查查找引用数据量大、计算耗时长,且容易出错的问题。通过二类调查人员的实践操作应用,角规调查小班蓄积量的自动计算程序的计算结果正确,工作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1987年第一期(总61期)的《林业勘查设计》上“对角规测树的负差修正探讨”一文,我认真学习以后,认为值得商榷。一、角规测树误差的产生 1、角规测树理论误差为正(偏大): 角规测树的原理是由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而来的(见示意图)。  相似文献   

19.
角规测树在森林资源抽样调查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角规测树与抽样调查原理,在大田县桃源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采用角规可变样圆测树调查与方形样地每木检尺调查,进行抽样调查试验比较,以探索角规测树方法应用于森林资源抽样调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1 蓄积量的计算目前二类资源清查中,蓄积量的调查多采用角规测树法。即用角规估测小班蓄积量。小班每公顷蓄积量是分别树种计算的,各树种每公顷蓄积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