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ABA和乙烯与甜樱桃果实成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任杰  冷平 《园艺学报》2010,37(2):199-206
以‘红灯’甜樱桃为试材,分析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脱落酸(AB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和乙烯利处理对果实成熟进程的影响,探讨了ABA和乙烯与甜樱桃果实成熟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和果柄中的ABA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花后43d达到最大值。果肉中的AB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花后14d时含量较高,之后下降,花后25d开始又迅速上升,至花后36d出现一高峰,之后下降。种子中的ABA含量和果肉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ABA峰值的出现早于果肉。ACC含量在果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并且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最大值不足0.02nmol·g-1FW。外源ABA能促进内源ABA的合成和乙烯的释放,但对内源ACC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乙烯利持续处理能促进乙烯的释放,提高内源ACC的水平。外源ABA能提高甜樱桃果实的成熟度和花青苷含量,促进果实软化。乙烯利处理对果实的硬度、花青苷含量和成熟度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调控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对葡萄花色苷合成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果实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探索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果实成熟及花色苷合成的机理。【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为试材,在葡萄转色前分别用0.1、0.4、0.8 mg.L-1EBR,1mg.L-1Brz(brassinazole,BR生物合成抑制剂)和200 mg.L-1ABA,均匀喷施于葡萄果实,在葡萄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及PAL和UFGT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AB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在果实着色初期,‘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PAL和UFGT活性及果实内源ABA含量均逐渐升高,当果实接近成熟花色苷含量基本稳定时ABA含量开始降低。与对照相比,0.4mg.L-1EBR和200 mg.L-1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提高了果皮PAL和UFGT活性,促进了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0.1 mg.L-1和0.8 mg.L-1EBR处理总体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花色苷的合成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并提高了UFGT和PAL酶活性,但比0.4 mg.L-1EBR处理提高的幅度小,且差异显著。1 mg.L-1Brz处理使果实ABA的合成推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PAL和UFGT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EBR和ABA处理促进了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 mg.L-1处理效果较好;内源ABA可能参与了EBR对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和"烟73"为试材,研究了脱落酸(ABA)、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BR生物合成抑制剂油菜素唑(Brz)处理对葡萄果实乙烯生成量、内源生长素(IAA)和赤酶素(GA3)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和EBR处理促进了果实乙烯的释放,同时促进了果实着色,ABA和EBR处理后果实内源IAA和GA3含量略低于对照,但总体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mg/LEBR处理效果最显著。Brz处理抑制了乙烯的释放,推迟了果实着色,但对果实内源IAA和GA3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ABA、NDGA(Nordihydroguaiaretictic acid,NCED酶抑制剂)和氟啶酮(Fluridone)、乙烯利和AS6(3’-hexylsulfanyl-ABA,PYL-PP2C受体拮抗剂)处理‘巨峰’葡萄采后果实,分析果实硬度、花色苷、芳香挥发物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ABA可促进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和香气挥发物形成,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硬度。NDGA、氟啶酮、AS6的效果与ABA相反。VvMYBA2、VvUFGT和VvEGS1的表达可促进花色苷的积累和芳香挥发物的形成,而Vv LAR1则减少花色苷积累。施加外源ABA,可促进果实内源ABA含量增加和VvOPR3、VvACO1和VvSUT11的表达;AS6处理也可增加内源性ABA含量,而NDGA、氟啶酮则相反。VvNCED1、VvCYP707A1、VvPYL8的表达与内源ABA含量基本一致,相比之下,AS6可下调V PYL8表达量。VvPP2C49的表达变化与内源ABA相反,AS6促进VvPP2C49表达。这些结果表明果实内源ABA含量影响花色苷、香气挥发产物的形成,促进果实软化和糖代谢。  相似文献   

5.
以栽培草莓‘红颜’(Fragaria×ananassa Duch.‘Benihoppe’)为材料,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ALA)与脱落酸(ABA)以及生长素(IAA)之间的关系,以期为ALA在草莓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外源ABA处理抑制草莓根系伸长生长,而ALA缓解ABA的抑制效应。ABA处理降低草莓根尖内源生长素含量,ALA则促进内源ABA含量提高。ABA和(或)ALA处理对草莓根尖ABA生物合成关键基因NCED1、NECD2,以及ABA氧化代谢基因CYP707A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但ABA处理诱导其受体基因PYL4和PYL8以及ABA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激酶基因SnRK2.1、SnRK2.2、SnRK2.3、SnRK2.4、SnRK2.5和SnRK2.6表达上调,而ALA却没此效应,说明ALA-ABA调控草莓根系伸长生长效应不涉及ABA信号途径。另一方面,ABA和(或)ALA处理对IAA合成基因YUC1表达没有影响;ABA处理下调YUC2和YUC3以及IAA内向运输基因AUX1表达,但是这种效应不能被ALA逆转。值得关注的是,IAA外向运输蛋白编码基因PIN1在ABA处理后...  相似文献   

6.
 以红色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品种‘满天红’为试材,研究了采后机械伤处理对果实着色相关的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伤处理能够有效促进果实受伤部位花色苷的积累,并伴随着该部位果实硬度显著下降,乙烯释放速率显著上升,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PpF3H、PpANS、PpUFGT和PyMYB10表达量显著上调,而对照果实仅发生了轻微着色,且未检测到乙烯的释放。据此推测乙烯可能参与了红色砂梨果实花色苷合成的调控,对花色苷合成具有促进作用。机械伤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用于果实着色调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富士’苹果组培苗离体叶片下表皮为材料,运用不同试剂结合气相色谱、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qRT-PCR等技术,从气孔开度、乙烯释放、保卫细胞H_2O_2及黄酮醇水平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研究了乙烯在5–氨基乙酰丙酸(ALA)抑制脱落酸(ABA)或黑暗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LA促进苹果叶片乙烯释放,而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氧乙基乙烯基甘氨酸(AVG)及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削弱ALA对ABA或黑暗诱导气孔关闭的抑制效应。ALA上调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AVG削弱ALA抑制ABA或黑暗诱导的H_2O_2上升效应,也削弱ALA对保卫细胞黄酮醇积累的促进效应。据此认为,外源ALA通过上调基因表达,促进叶片保卫细胞中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诱导黄酮醇积累,清除ABA或黑暗诱导增加的H_2O_2,抑制气孔关闭,从而为光合作用所需的气体交换打开通道。  相似文献   

8.
脱落酸对桃果实成熟软化和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丽"桃为试材,分析了果实室温条件下贮藏过程中外源ABA(脱落酸)处理和NDGA(去甲二氢化愈创木酸,ABA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含量的变化,探讨了在室温贮藏条件下ABA对果实成熟软化和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处理可以提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甲酯酶的活性,加速果实硬度软化进程。外源ABA处理可以提高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使果实乙烯释放量增加并且乙烯释放高峰提前出现。而NDGA处理则可以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果胶甲酯酶活性与清水相比虽然有降低,但抑制效果不显著。NDGA对果实硬度下降也有延缓作用。NDGA可以抑制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乙烯释放量并且使乙烯释放高峰延时出现。  相似文献   

9.
以‘班克海尔’和‘杨妃出浴’芍药切花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处理对切花开放和衰老的影响;同时从中克隆得到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的9个关键基因PlACS、PlACO、PlACO5、PlETR1、PlERS1、PlETR2、PlEIN4、PlCTR1和PlEIN3,利用qRT-PCR分析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班克海尔’正常瓶插寿命长于‘杨妃出浴’,两品种均对乙烯敏感;乙烯利明显促进‘班克海尔’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抑制‘杨妃出浴’花朵开放进程,并且出现僵花、衰老萎蔫。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在两种切花品种中高度保守,保守性在98%以上。qRT-PCR分析表明,瓶插12 ~ 36 h,乙烯诱导两品种中除PlEIN3外的所有基因上调。瓶插0 ~ 12 h,‘杨妃出浴’中9个基因表达量均较高,内源乙烯合成和乙烯信号转导较为活跃,而在24 ~ 36 h,外源乙烯使‘班克海尔’乙烯生物合成基因表达量升高,乙烯信号转导基因表达量普遍高于‘杨妃出浴’。推测‘杨妃出浴’自身合成乙烯的时间较早,对乙烯的反应比‘班克海尔’更为敏感,‘班克海尔’乙烯反应类型可能为末期上升型,而‘杨妃出浴’为乙烯跃变型;两种芍药切花对乙烯的敏感程度以及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不同,可能与其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对番茄果实采后成熟和Le-ETR4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虎清  吴峰华  常银子 《园艺学报》2010,37(8):1257-1263
以破色期的‘卡罗’番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NP)50 μmol · L-1处理30 min对番茄果实采后成熟的作用,并采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NO对番茄乙烯受体基因Le-ETR4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50 μmol · L-1 SNP处理降低了番茄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抑制了ACC氧化酶(ACC oxidase,ACO)、纤维素酶(Cellulas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的活性,延缓了果实的色泽变化和软化,同时显著抑制了番茄乙烯受体基因Le-ETR4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NO主要通过抑制番茄乙烯的生物合成和乙烯受体基因表达来控制成熟相关酶的活性,NO可以在生理水平和乙烯受体水平调控番茄果实的成熟。  相似文献   

11.
5–氨基乙酰丙酸促进桃果皮提前着色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早白花’桃果实着色前,用300、100和50 mg · L-1的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溶液涂布果实。结果表明:ALA处理可促进果皮提前着色,促使果实提前成熟,且以300 mg · L-1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早约5 d。ALA处理还显著促进了UFGT、DFR、LDOX和CHS的提前表达,并且基因表达水平与花色素苷的积累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据此推测ALA可能参与了桃果实成熟以及花色素苷合成的调控,对果皮花色素苷提前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其生长过程中不同组织(果肉、果皮、种子)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对葡萄生长成熟的调节作用。在转色前2周(花后52d)对葡萄进行外源ABA和EBR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测定ABA和EBR处理后不同时期葡萄果肉、果皮、种子中ABA、生长素(Auxin,IAA)、赤霉素(Gibberellin,GA_3)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外源添加ABA和EBR均能提高葡萄果实中还原性糖的含量,并可显著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但不影响成熟时期还原糖的最终含量;在处理早期,ABA处理和EBR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果肉中IAA、GA_3和SA的含量,说明2种处理能加速葡萄的发育,促进果实的膨大;ABA处理和EBR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转色期葡萄果实ABA的含量,提前抑制种子中生长素运输到果实其它部位的通路,说明外源添加ABA和EBR均能促进葡萄成熟。试验表明,外源ABA和EBR处理均能加速葡萄果实的发育,促进果实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文心兰(Oncidiumhybridum)花朵的花药帽易脱落,导致切花加速衰老。以‘柠檬绿’文心兰为试验材料,研究脱药帽后花朵乙烯释放速率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含量变化,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及其抑制剂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脱药帽文心兰花朵衰老、乙烯释放及乙烯合成关键基因OhACO1和OhACO2表达的影响,探究乙烯和JA在文心兰花朵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脱药帽处理会加速文心兰花朵衰老,脱药帽处理1 d时乙烯释放速率已达168.23 nL·g-1·h-1,而同期未脱药帽对照没有乙烯释放,JA含量显著增加,但脱药帽处理比对照低57.86%。此外,外源MeJA处理显著抑制文心兰花朵衰老,而其抑制剂ASA处理则明显促进衰老,外源MeJA处理抑制了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OhACO1和OhACO2的表达,而ASA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其表达,说明JA可能通过抑制乙烯合成来延缓文心兰花朵衰老,在文心兰花朵脱药帽处理诱发的衰老过程中JA具有拮抗乙烯、延缓...  相似文献   

14.
以2种菠菜自交系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设置5个处理组(200μmol·L-1 ABA溶液、50μmol·L-1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溶液、100μmol·L-1褪黑素(MT)、乙烯利溶液(ETH)以及1-甲基环丙烯(1-MCP)),研究了外源植物激素对采后菠菜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菠菜采后保鲜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采后菠菜叶片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草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叶酸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材料中变化趋势不同;激素对采后菠菜不同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不同,ABA和ETH处理显著促进了2种菠菜材料叶绿素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NDGA处理对采后菠菜叶绿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的降解抑制作用最突出;1-MCP处理下采后菠菜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硝酸盐含量的显著提高;MT对延缓菠菜退绿作用不显著,但能提高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6-BA及氨基酸硒在激素水平上对葡萄叶片衰老的调控,为设施葡萄叶片衰老延缓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设施葡萄延迟栽培条件下,以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2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进行叶面喷施6-BA和氨基酸硒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对照叶片衰老期间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及内源激素含量与比值的变化。【结果】外源6-BA和氨基酸硒处理显著延缓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明显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和ZR/ABA(脱落酸)、GA3/ABA、(ZR+GA3)/ABA比值,显著降低了ABA含量。生长素(IAA)具有前期保持叶片生长发育和后期促进衰老的双重作用。2个葡萄品种间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缓慢。【结论】6-BA和氨基酸硒通过维持较高的GA3/ABA、ZR/ABA和(GA3+ZR)/ABA比值,提高了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延长了功能期,因此,外源喷施6-BA和氨基酸硒是延缓葡萄叶片衰老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槜李’果实为材料,分别进行外源乙烯、减压浸钙和低温贮藏处理,研究各处理条件下‘槜李’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ACS和ACO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槜李’果实软化过程中,硬度逐渐降低,乙烯释放量和ACS活性的峰值同时出现在软化后期;外源乙烯(0.5μl·L^-1)处理后,果实硬度迅速下降,乙烯跃变提前,乙烯释放量增大,ACS活性增强,促进果实迅速软化;用2%CaCl2溶液浸泡处理显著减缓果实软化,降低乙烯释放速率;低温贮藏显著抑制果实硬度下降,表明一定条件的低温贮藏对乙烯释放速率及其相关酶活的控制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6-BA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的6-BA,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6-BA对花色苷含量、组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00和200 mg·L^-16-BA处理提高了果实着色百分率和内源激素ABA的含量,其中200 mg·L^-1处理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其含量是对照组的4.8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200 mg·L^-1处理组的蔗糖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00和200 mg·L^-16-BA处理组的葡萄果实CHS1、F3’H、F3’5’H和UFGT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后90 d显著提高,6-BA处理组通过影响F3’H和F3’5’H基因的表达量来影响不同花色苷的含量,从而影响果皮色泽。【结论】在果实着色后期,低质量浓度的6-BA通过提高内源激素ABA、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了花色苷的积累,其中200 mg·L^-16-BA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以六年生露地栽培葡萄‘夏黑’为试材,分别用0(CK)、100、200、300、400 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于果实转色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硒处理对葡萄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控,同时评价其对葡萄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最佳的硒处理浓度,以期为外源硒在延缓和预防葡萄叶片早衰及葡萄果实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300 mg·L-1的硒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200 mg·L-1的硒处理有效抑制了果实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升高,延缓了硬度、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好果率。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硒处理对葡萄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控和果实常温贮藏保鲜效果排名分别为300 mg·L-1>200 mg·L-1>100 mg·L-1  相似文献   

19.
以大白菜品种"金冠"为试材,采用在根肿病菌胁迫下大白菜根部灌施不同浓度(50~250μmol·L-1)茉莉酸甲酯(MeJA)的处理方法,研究MeJA对幼苗生长状况、防御酶、渗透调节物质及相关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外源MeJA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外源MeJA浓度为100μmol·L-1及以上可显著降低根肿病病情指数且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与浓度呈负相关;当MeJA浓度为100μmol·L-1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与渗透调节物质。当MeJA浓度大于150μmol·L-1时,抑制白菜幼苗的生长。外源MeJA提高了白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诱导PR-1、PR-3病程相关蛋白基因上调表达,从而提高大白菜幼苗对根肿病的抗性。综上所述,在根部灌施100μmol·L-1MeJA时,大白菜幼苗对根肿病的综合抗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根域限制调控葡萄果皮花色苷合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巨峰’葡萄为试材,进行根域限制栽培处理,以传统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巨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合成相关酶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以及根域限制对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合成相关酶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PAL、4CL、CHS2、CHS3、CHI、F3H1、F3H2、DFR、LDOX、F3’H、F3’5’H、OMT、3GT、5GT的转录水平自转色期开始升高,接近成熟期下降。根域限制下‘巨峰’葡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PAL和F3’H的转录表达在果实成熟的部分时期受到上调,而4CL、CHS2、CHS3、CHI、F3H1、F3H2、DFR、LDOX、F3’5’H、OMT、3GT、5GT的转录表达在转色期至成熟过程中均受到了上调,CHS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其转录表达无明显上调变化且根域限制与对照差异不大。【结论】根域限制促进了葡萄果皮花色苷合成途径中14个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