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本溪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本溪地区4个常规气象站1953~2010年的月平均温度、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线性拟合方程、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测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3~2010年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8℃/10a,四季均为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小;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8.16 mm/10a,除春季呈略增加趋势外,其他各季均为减少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测表明,近58年来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突变年出现在1986年,除夏季无突变现象发生外,春季突变年出现在1974年,秋季1987年为突变年,冬季突变年则出现在1981年;而年、季降水均没有突变现象出现。小波分析发现,近58年来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12~14、5~6和2年周期变化,年降水量存在8~12、5~6和2年周期波动。[结论]该研究为山区气候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西农业学报》2022,(12)
利用1960~2015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应用趋势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该区域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周期性、突变点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武威市平均风速表现为山区大于荒漠区,荒漠区大于绿洲平原区;除天祝外,武威市平均风速及其极大值的年代、年、季节变化均呈减小趋势;除古浪外,各地平均风速的季节性变化基本一致,以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冬季最小;各地(古浪除外)平均风速的月变化也基本一致,1月和9月为两个低谷,4月为一个高峰;武威市平均风速的时间序列存在9~11年的准周期变化,且发生了气候突变;全市及各地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除天祝外,武威市各地平均风速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间均呈负相关,说明区域气候变暖是造成武威市风速减小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4.
全球变暖对农作物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变暖已经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根据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气候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年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种植制度及病虫害等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农业相关方面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最后根据目前研究的现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并展望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6.
7.
8.
瓦房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候倾向率、有序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瓦房店地区1961—2010年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结果表明,瓦房店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 a升高0.201℃,其中,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平均每10 a升高0.443℃;稳定通过0,10℃的活动积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每10 a分别增加32.2,26.9℃.d。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降水增加,夏秋冬季减少。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气温突变在1985年,突变后气温升高0.7℃;降水量突变不明显;日照时数突变在1984年,突变后日照时数平均减少281.2 h。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给工农业生产及冻土研究提供依据,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辽西半干旱区冻土持续期、冻土最大深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冻土封冻始期变化平缓;冻土层化通日期存在提前趋势,近10年比20世纪60年代提前7 d;冻土持续期缩短不明显;冻土最大深度明显变浅,每10年变浅4.1 cm,近10年比20世纪60年代变浅12 cm。气温、地面温度及降水量对冻土最大深度影响显著,冻土最大深度与气温存在线性关系,气温每升高1℃冻土最大深度将变浅5.74 cm。冻土层变浅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同时也有利于病虫越冬和界限北移,对防虫防疫不利。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陇东地区日照资源发展当地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太阳能源及建设宜居城镇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有代表性的西峰区、崆峒区及环县的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法对日照时数的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陇东地区日照时数变化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崆峒区>西峰区>环县,崆峒区的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但各地的日照时数减少速率均小于全国平均值。各地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各具特点,近10年年日照时数均偏少,夏季、秋季、冬季亦偏少。各地的日照时数突变期不尽相同,崆峒区发生了2次明显的突变,突变时间最早,西峰区突变时间最迟。总体来看,陇东地区日照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能、发展特色农业及生态环境建设。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要因地制宜,结合作物生长的光特性,适当引种,合理布局,充分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及特色农业,提高作物品质及产量。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不断升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增强。文章根据这一气候变化特点和趋势,结合相关研究报告和资料,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长三角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种植制度、分布结构、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沿海的渔业生产等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长三角地区应通过调整种植制度、发展节水农业、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灾害预测警水平等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川省139个站点1961~2004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并选取九寨沟、海螺沟、峨眉山、蜀南竹海4个旅游景区的气象站点,统计分析了其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而研究了气候变暖对四川旅游气候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全球变暖相对应,四川地区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6个景点的气候变化趋势也基本有类似的响应,这对于以水为景、以气为景的旅游景区(如九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但是冬暖气候在导致降水量减少、冰川面积减少、积雪量减少、雪线上升的同时,也提供了开展冬季旅游、重构现有旅游格局、挖掘新的旅游资源、拓展新的特色旅游空间的机遇。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主动适应全球变暖的气候响应,大力开展冬季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总结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阐述了植树造林对缓解气候变暖的作用,分析了我国传统植树造林的弊端,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造林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五道梁气象站的地温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浅层地温变化特征,探讨了浅层地温变化对冻土的影响。结果表明:(1)11a来五道梁地区0cm、20cm浅层地温增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略微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不明显。(2)五道梁地区浅层和深层土壤冻结期呈微略提前趋势、解冻期呈微略推迟趋势,提前和推迟趋势均不明显。(3)浅层地温与深层土壤冻结期呈正相关关系,浅层地温升高一定程度上有利深层土壤冻结期推迟;浅层地温与深层土壤解冻期呈负相关关系,浅层地温升高促使深层解冻期提前。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81—2010年30年的乌昌地区15个气象站的日照时数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仅高山带在30年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1.1 h/10 a,中、低山带和平原区均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9.3、-27.4、-74.1 h/10 a。四季中冬季的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显著,平均值达到-24.4 h/10 a,秋、夏、春3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依次减弱。突变检验分析得:仅低山带1987年日照时数发生了突变减少,其他区日照时数均未发生突变。冬、春季是是设施农业生产最需要光照的时间,也是乌昌地区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乌昌地区近3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对设施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林小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4):412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全球变暖可能会加剧全球降水分布不平衡,其中多雨地区降雨会更多,干旱地区将更干旱.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14种气候模型进行电脑模拟分析,测算出全球变暖对降雨模式的影响.分析显示,全球气温每升高1华氏度(0.56摄氏度),暴雨量增加3.9%,影响最大的是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其中太平洋赤道地区和亚洲季风区出现暴雨的概率将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