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8年间,湖南农业现代化水平呈"前缓中快后缓"的波动性上升趋势,农村现代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前缓中降后升"的趋势,农民现代化水平呈现"前快后缓"的上升趋势.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共有12个单项指标为湖南省农业农村现代...  相似文献   

2.
3.
农业现代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而现阶段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以湖南省情况为例,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表现以及导致滞后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加速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利用武汉城市圈2009—2019年财农业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再用Tobit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整体农业生产效率虽未达到完全有效,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核心变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解释变量中,农林水支出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规模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有效灌溉面积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抑制作用,对规模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因此,应当根据各地区发展实际,着力实施推动转移人口的土地脱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完善外部机制等措施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效率,实现武汉城市圈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物流的长足发展对乡村振兴起到了重大作用."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21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推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但认真审视当前农村物流发展进程,尚存问题急需解决.故从配备基础设施,提升网络信息水平,培育物流经营主体,创新物流运作模式,强化政策保障和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以促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构建2012—2021年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法对其时空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引入障碍度模型、空间杜宾模型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发现,2012—2021年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曲折上升态势但还有待提高,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其呈现空间正自相关的集聚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增强,主要集聚类型为HH集聚型(长株潭、洞庭湖地区)和LL集聚型(大湘西地区)。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主要障碍因素为城镇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支持力度、区域交通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医疗条件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都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发展水平还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区域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资金、人才、技术支撑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形成中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概念,吸收农业强国的五大特色,具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结构相似但内涵有别的五维特征,即基于人口规模巨大、人均资源不足且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基础;追求“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总体现代化目标;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多维文明内涵;推进生态低碳农业和农村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35-137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实证分析新疆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收入的五个主要因素中,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具有明显正向促进作用。在农业五大行业中,种植业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弹性最大,其次是服务业基础设施投资;林业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最小。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有利于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力支撑。因此,本文选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日本为例,分析其自1955年至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四个演进阶段,研究发现日本致力于做好前瞻布局,坚持“城乡等值”理念,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以数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且日本的成功经验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五位一体”的内涵形成有效契合。采用比较研究法,归纳了中日两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异同,以及中日两国在建设目标、面临的人力短板问题、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共同点。但与日本相比,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性不足且主体单一,区域间不协调且忽视后期管护,政策规划及财政投资存在短板。基于日本经验及中国国情,本文提出强化智能设施应用,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地建设村庄,创建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助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入手,分析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以吉林省为例,研究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提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地区冲突战乱、动荡及自然灾害持续加剧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背景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如何在一个充满变化、冲突、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持续有效地保障农业和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农业伦理学的时代命题和研究重点。第四届中国草学会农业伦理学研究会年会围绕“农业伦理学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2.
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支撑,农村的建设需要农业职业技术人才,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要靠教育、科技的力量。根据湖南省2003—2013年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科技发展相关数据,通过散点图分析、双对数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对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职业教育对农业科技发展作用显著,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会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促进其农业农村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西部欠发达省份云南为例,借助空间计量和障碍度等模型,分析云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制约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云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呈稳步提升趋势,各地区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正相关聚集;障碍因素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从公路网密度到卫生医疗条件、文化建设水平、科技人员数量,再到乡村旅游收入;财政投入力度和科研水平对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粮食播种比例则呈现负向空间溢出。因此,应着力缩小各地区发展差距,加大乡村医疗、文化、科技人员等基础投资,注重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互补。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现代化农业的载体,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文中作者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针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黄河流域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之后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该流域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指数均值为0.399,处于起步阶段,且在2011—2018年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在2018—2020年出现下降,这为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蒙上了阴影。各区域中,下游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指数均值明显大于中游和上游,其中上游的发展指数最低。各省、自治区中,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均值高于其余省(区),甘肃省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值最低。(2)农业科研资金投入规模对黄河流域整体及下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对上游和中游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科研资金投入强度对黄河流域及上游、中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下游的影响显著为负;农业科研人力投入对黄河流域及上、中、下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7.
考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障碍因素,有助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有利于优化相关领域顶层设计。本文以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例,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差异,进而探讨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从黄河流域全域尺度看,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还处于低位。从黄河流域空间分布特征看,9个省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非均衡态势,内蒙古、山东、四川、青海和河南的发展水平较高,甘肃、陕西、山西和宁夏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呈现出“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发展格局,但省区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投入和农业科技及社会化服务水平,其中,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均耕地面积、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和机械化社会服务组织是多数省区共有的障碍因素。因此,提出优化农业现代化的空间布局;科学管理农业生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政策为引导,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水平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笔者结合农村固定观察点金华县石板堰村的专题调查,对当前农民收入现状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1.现状1)农民收入增长明显趋缓据调查,从1978年到1995年的18年间,石板堰村人均收入从164元增加到2618元,年均递增17.2%。而1995年以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开始回落,1999年农民人均收入3320元,比1998年减少2.4%。(2)农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 1999年石板堰村全村人均收入3320元。在调查的50个农户中,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8户,占16%,人均收入3320元以下  相似文献   

19.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破局我国“大国小农”难题的关键。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TOPSIS熵权法测算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CARMI),并借助高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多期DID模型,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的CARMI整体上不断提升,且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数字经济可有效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尤其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村资本深化和提高市场化程度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建议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序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市场参与程度和农村资本深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衡阳数字经济对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字经济和农村农业现代化指标的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乡村文明;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带动乡村共同富裕。为使衡阳市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培养优秀数字化专业人才,推动农业数字化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