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穗颈长的遗传和育种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穗颈长的遗传。结果表明,穗颈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高值对低值为显性,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穗颈长的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间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增效基因多于减效基因。穗颈长可能受4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狭义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穗颈长与株高呈显著遗传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和单株产量呈微弱遗传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各生育进程、病虫害抗性、容重等方面无明显影响;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均缩短了小麦节间长度,降低了株高和千粒重;适宣浓度浸种和拌种有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进而提高小麦单产;叶面喷施降低了小麦单产,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单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在盐胁迫条件下钾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L.)耐盐性和籽粒产量的关系,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耐盐小麦品种鲁麦10号为材料,就钾的不同施用量对小麦几个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施钾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小麦植株叶片的K 及K /Na ;增强叶片的保水能力;增加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对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具有显著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K2O 90 kg/hm2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继续增加施钾量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8个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穗颈长的遗传。结果表明,穗颈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高值对低值为显性,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穗颈长的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间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增效基因多于减效基因。穗颈长可能受4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狭义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穗颈长与株高呈显著遗传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和单株产量呈微弱遗传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与利用小麦穗长控制基因,开发与之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分子基础。【方法】以Avocet为母本、Chilero为父本,构建含有164个家系的F6 RIL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结合5个穗长表型环境(2019年河南省孟津县、2019年河南科技大学农场、2019年河南省洛宁县、2020年河南省孟津县、2020年河南科技大学农场)及各环境穗长均值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对定位到的主效QTL开发KASP标记,并在130份小麦自然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共定位到11个控制穗长性状的QTL位点,有7个主效QTL,分别为QSl.haust-2AL、QSl.haust-2DS、QSl.haust-5AL1、QSl.haust-5DL、QSl.haust-7BL、QSl.haust-2ASQSl.haust-4DL,表型贡献率为4.22%~30.94%,其中QSl.haust-5AL1在3个环境中表现稳定且为主效QTL,其表型贡献率为4.22%~19.10%;另有4个微效QTL位点,分别为QSl.haust-2BL、QSl.haust-3AL、QSl.haust-3DSQSl.haust-5AL2,表型贡献率为4.70%~7.55%。依据控制穗长的主效QTL位点QSl.haust-5AL1QSl.haust-7BL的侧翼标记,开发了相应的KASP分子标记KASP-QSl.haust-5AL1KASP-QSl.haust-7BL1,在130份小麦自然群体中检测验证,其中KASP-QSl.haust-5AL1标记筛选出的2种基因型,穗长分别为10.93和10.17 cm,经t检验,P值为0.045,差异显著;KASP-QSl.haust-7BL1标记筛选出的2种基因型,穗长分别为10.90和10.26 cm,经t检验,P值为0.048,差异显著。【结论】挖掘的控制小麦穗长的主效QTL和开发的KASP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该性状的基因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对长穗小麦品系93(220)的主茎穗长进行了质量—数量遗传模型测验和主、微基因效应与变异估计。结果表明:长穗小麦新品系93(220)的主茎穗长为一典型的质量—数量性状,由一个主基因和若干微基因共同控制;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穗长,附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F1代表现为部分显性,隐性主基因增加主茎穗长的效应平均为1.47,微基因遗传效应为2.83cm,隐性主基因个体主茎穗长表现为长穗。  相似文献   

7.
结合襄阳市黑小麦生产的调研情况,分析了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及品质结构现状,提出了以专用小麦和特色功能小麦开发为抓手,加大湖北省小麦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的基本思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挖掘小麦穗长具有利用价值的数量遗传位点(QTL),同时深入探究穗长与其他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为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20828为母本、SY95-71为父本,构建126份F7代重组自交系群体.将亲本及其重组自交系分别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生长季种植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30个F_1代组合的穗部性状进行超高亲优势分析,并对配组的60个亲本的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0个组合F_1代材料的穗粒重、穗粒数、穗长、总小穗数、有效小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高亲优势,且穗粒数、有效小穗数的超高亲优势达极显著水平。子代与亲代材料穗部性状间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穗粒数与穗粒重、穗粒数与总小穗数、穗粒数与有效小穗数、穗粒重与穗长、穗粒重与总小穗数、穗粒重与有效小穗数、穗长与总小穗数、穗长与有效小穗数、总小穗数与有效小穗数间相关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粒长是小麦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对其进行遗传改良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通过对前期QTL定位鉴定到的提高单位面积穗数的主效QTL位点QSn.sau-2D.2和提高籽粒粒长的主效QTL位点QKl.sau-3D.2开发相应的KASP分子标记,并在川农18和T1208构建的RILs群体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NS和BNS366小麦雄性不育与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为激素调控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育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BNS和BNS366为试验材料,分别以矮抗58和郑麦366(BNS366的近等基因系)为对照,进行正常秋季播种(2018年10月10日)和晚播(2018年12月2日)试验,用I2-KI法测定花粉育性,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测定自交结实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三核期叶片、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三核期花药中6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的这三个指标分别为34.74%、43.12%和48.48%,达到低不育水平,BNS366则分别为92.63%、55.37%和67.94%,达到正常可育水平,播种期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矮抗58和郑麦366在2种播期条件下,则为82.56%—94.00%、73.90%—82.31%和96.54%—139.26%,均为正常可育,播种期间差异不显著;BN...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期间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浓度的新型农作物光合作用促进剂ALA,探讨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在小麦拔节期施用比抽穗扬花期喷施效果相对较好;在同一浓度条件下,ALA在小麦拔节期施用的效果要明显高于抽穗扬花期;在同一时期条件下,ALA高浓度的效果高于低浓度的效果;高浓度ALA在拔节期喷施的增产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选用81份国内小麦为材料,按穗长分为4个不同穗长类型,配制出16个杂交类型的215个组合。分析了不同穗长类型组合的杂种后代的遗传力、杂种优势、小麦穗长与单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穗长与单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的遗传力普遍较高,穗长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类型间、组合间差异明显。短穗、中穗的穗长遗传力强于中长穗与长穗。短穗与中穗配置的组合其杂种优势明显高于长穗类型组合。中穗类型与短穗类型杂交可获得明显超双亲的杂种后代。利用穗长性状在小麦杂交早期世代进行选择是有效且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在构建DH群体RFLP图谱的基础上定位了产量因子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在杭州和海南两地分别种植包括123个DH原的DH群体及其亲本IR64和Azucena,并对产量因子性状进行了测定.运用调整无偏预测(AUP)法预测遗传主效应值和GE互作效应值,并用于QTL定位.结果表明,一些有主效应的QTL同时具有QTL×环境(QE)互作效应,而一些没有主效应的QTL也可以有QE互作效应.研究还表明,QTL对环境的敏感性不同,有的QTL只能在一个环境中检测到,而另一些QTL能在二个环境中都检测到.产量因子包括总粒数和实粒数的QTL无论是主效还是QE互作效应均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值,这些QTL在两个环境中起主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cDNA-AFLP技术,鉴定了1个对低磷胁迫逆境产生明显应答的小麦bHLH型转录因子转录本片段(TDF)。比对分析表明,该TDF(TaHLH1 EST)与前人在水稻中鉴定的对低磷产生明显应答的bHLH型转录因子基因OsPTF1高度同源。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了TaHLH1 EST对应的cDNA序列。TaHLH1的cDNA全长为2 209bp,含有1个编码480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阅读框。TaHLH1含有bHLH型转录因子具有的Basic-Helix-Loop-Helix保守基序,分别由13,15,6和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比对分析表明,TaHLH1与源于水稻、大麦和玉米的同源基因编码蛋白在保守基序的氨基酸组成上高度同源。TaHLH1对低磷、低氮、干旱和高盐等逆境明显应答,但对低钾、低钙、脱落酸(ABA)和低温不产生应答。研究表明,TaHLH1是小麦bHLH型转录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在介导低磷等非生物逆境的信号转导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普通小麦穗长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长穗型不分枝普通多小穗品系“10—A”为被测材料,“中国春”和“阿勃”两套单体系列为测验系,对穗长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被测系“10—A”穗长受5A、7A、1B、2D、3D和6D等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其中,1B和2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强效。5A、7A、3D和6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弱效。  相似文献   

18.
小麦粒长和粒宽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粒长、粒宽是小麦种子重要的形态性状,该性状对籽粒的外观商品品质、产量及磨粉品质均至关重要,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小麦粒长、粒宽的单个标记和复合区间作图的QTL定位,对小麦粒长、粒宽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方法】应用一个由115个系组成的W7984/Opata 85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建立了由394个DNA分子标记组成的遗传连锁图,在2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小麦粒长、粒宽进行了单个标记的回归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的QTL定位。【结果】在单个标记的回归分析中检测到5个粒长的QTLs、3个粒宽的QTLs;复合区间作图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粒长的QTLs分别位于5BL和7DS上,在5BL上的贡献率为20.20%~20.81%,LOD值为4.50~4.55;在7DS上的贡献率为13.54%~13.91%,LOD值为2.94~3.20。控制粒宽的QTL位于2B上,贡献率为13.71%~19.30%,LOD值为2.98~4.18。【结论】位于5B和7D上的控制粒长的QTL和位于2B上的控制粒宽的QTL在2种条件下均能检测到。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小麦植酸酶基因PAPhya1进行同源查找,获得1个与该基因高度同源、尚未开展分子特征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的小麦新型植酸酶基因TaPHY1.TaPHY1的全长cDNA序列为1771 bp,编码548个氨基酸残基,TaPHY1含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类植酸酶通常含有的保守域Metallophos、Purple acid...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与黄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1B/1R异位系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对158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材料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其色泽品质状况,并为高白度、低PPO活性小麦育种提供优异亲本资源。结果表明,低PPO活性相关等位基因Ppo-A1b和Ppo-D1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7.6%和67.7%,低黄色素含量相关等位变异Psy-A1b和Psy-B1b的频率分别为47.5%和60.1%,高黄色素含量相关等位基因Psy-B1c的出现频率为5.1%,1B/1R异位系的分布频率为21.5%。158份材料中同时携带低黄色素含量、低PPO活性等位变异组合,且为非1B/1R异位系的材料有16份,频率为10.1%,可用于高白度面粉小麦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