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田施氮对土壤剖面无机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石灰性土壤上于冬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和碳铵,然后按小麦生育期观测土壤剖面残留无机氮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明显增加了麦田土壤剖面残留无机氮的含量。其中NO^-3-N变化规律是,追氮为首先增加麦土中的NO^-3-N含量,然后下层土中的NO^-3-N含量也依次增加,小麦成熟时,已影响到60-80cm深层土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石灰性土壤中亚硝态氮的累积机理和条件,为氮素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氮肥种类、氮肥用量、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对土壤亚硝态氮产生和累积的影响。【结果】在培养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WHC)的60%,温度为25℃),硝态氮肥处理的土壤中几乎未检测到亚硝态氮;3种铵态氮肥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亚硝态氮累积,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依次为硫酸铵>尿素>硝酸铵;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化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培养温度为45℃时,土壤亚硝态氮含量最小;培养温度为25℃和35℃时,土壤亚硝态氮含量差异较小,且均高于45℃时。土壤中亚硝态氮累积总量与氮肥用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均呈显著直线正相关;亚硝态氮最大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出现在硝化作用5~10 d后。【结论】在该试验培养条件下,硝化过程是石灰性土壤亚硝态氮的来源,土壤亚硝态氮累积量随氮肥施用量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最适宜累积的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3.
小麦缺锰时,施锰有良好效果,但土壤中含锰量过高,小麦就引起锈中毒。潮土施加Mn大于250mg/kg,小麦籽实产量下降13.7%,差异达显著水平,加Mn大于1000mg/kg,小麦拔节期生长高度明显下降,植株分蘖少且下部叶片尖端枯萎,加Mn2500mg/kg,植株瘦小,不分蘖,旗叶叶尖枯萎,穗小,顶部小穗不孕呈白色,成熟推迟;加Mn5000mg/kg,植株死亡。土壤施加锰的安全浓度应小于250mg/kg。  相似文献   

4.
5.
用嫌气培养法研究了麦地与休闲地不同层次土壤的可矿化氮动态及追施氮肥对土壤可矿化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内,麦地与休闲地土壤可矿化氮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小麦孕穗期之前,休闲地土壤可矿化氮量明显高于麦地,小麦孕穗期之后则相反。追施氮肥抑制了麦地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促进了20~40 cm 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追施不同品种氮肥对麦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及其运筹对小麦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运筹对小麦生长、产量形成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氮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但施氮量超过一定范围 ,小麦产量会大幅度下降 ;且不同施氮量要采取与其相宜的运筹比 ,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就小麦对养分的吸收而言 ,小麦营养生殖生长并重时期 (拔节孕穗期 ) ,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小麦体内氮含量存在一定关系 ,且其体内含氮量多少与产量形成呈正相关 ,这可为提高施肥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夏玉米季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NO3--N)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利用作物轮作降低土壤NO3--N累积,减缓其淋洗,以提高氮肥周年利用率。【方法】夏玉米季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冬小麦采取节水省肥栽培,研究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NO3--N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夏玉米季施氮量与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NO3--N累积量与冬小麦的产量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冬小麦季采取限氮或不施氮处理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各层NO3--N含量,与夏玉米收获后相比都有显著降低。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冬小麦季施氮157.5 kg•hm-2(N240+157.5)或者冬小麦季不施氮前茬夏玉米季施氮360 kg•hm-2(N360+0)都能满足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对氮的需求,产量、吸氮量和周年氮肥利用率相近且都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夏玉米季高施氮处理,当季氮存在很大的淋洗等损失风险。【结论】夏玉米季施入的氮肥对后茬冬小麦有很强的有效性,小麦季采取节水省肥栽培,能显著减少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的NO3--N,减缓其淋洗,同时保障作物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生产中氮肥的合理分配应充分考虑前茬残留氮素对后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施氮方式对木薯养分利用和土壤有效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施肥效率,在田间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氮(纯N)量130 kg/hm2全部基施(T1)、50%基施+50%苗期追施(T2)及25%基施+50%苗期追施+25%块根膨大期追施(T3)3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056干物质积累、养分利用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木薯块根、茎及叶的干物质积累量,且均以T3处理最高,其次是T2处理;施氮可以提高木薯块根、茎及叶的氮、磷、钾含量及其积累量,其中以T3处理的氮、磷、钾积累总量最高,其次是T2处理;木薯收获时,T3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及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大于T1、T2处理;木薯收获后,种植地各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变化因施氮方式而异,其中T3处理各有效养分含量变化均小于T1、T2处理。可见,本研究条件下氮肥25%基施+50%苗期追施+25%块根膨大期追施是木薯生产较理想的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麦田土壤可矿化氮的动态与供氮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嫌气培养法研究了麦地与休闲地不同层次土壤的可矿化氮动态及追施氮肥对土壤可矿化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内,麦地与休闲地土壤可矿化氮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小麦孕穗期之前,休闲地土壤矿化氮量明显高于麦地,小麦孕穗期之后则相反。追施肥抑制了麦地0-20cm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铁、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防治生产中的苹果营养病害,本文通过定点采样,结合分析测定,对山东省苹果主要产区苹果花和不同时间叶片铁、锰含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花铁含量高于叶铁,叶铁含量以养分回流期最高,其次是春梢停长期,秋梢旺长期含量最低。缺铁黄化苹果树与正常树相比,叶片全铁含量没有明显降低。从盛花期到养分回流期,苹果叶片锰含量逐步增加,与正常树相比,缺铁黄化苹果叶片锰含量明显下降,而且与叶片黄化程度加重的趋势一致,同时Fe/Mn比值升高。与正常果园相比,发生锰毒害的果园锰含量明显增加,铁含量变化不明显,但Fe/Mn比值明显下降。说明保持苹果树体铁、锰平衡,对于减少铁锰营养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性铜、铁、锰、锌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临河区6000个土样有效铜、铁、锰、锌的测定,探讨出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有效铜、铁、锰、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量及运筹对小麦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运筹对小麦生长、产量形成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氮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但施氮量超过一定范围 ,小麦产量会大幅度下降。就当地 (苏北滨海盐土)而言 ,小麦施氮量应控制在 2 4 0kg/h 以下。不同施氮量要采取与其相宜的运筹比 ,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施氮 1 80kg/h 的水平其基/追比应控制在 5 :5较好 ,产量可达 8887.8kg/h ;施氮 2 4 0kg/h 的水平其基 /追比 6 :4较适宜 ,产量可达 8971 .1kg/h ,且较稳产。就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方面 ,小麦营养生殖生长并重时期 (拔节孕穗期) ,土壤中速效氮多 ,小麦体内氮的含量也高 ,且其体内含氮量多少与产量形成呈正相关 ,这可为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荐的旱地冬小麦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当前国内已有的小麦氮肥用量推荐方法,尤其是基于测土进行的推荐施肥方法,都存在取样量大、测试工作量大和成本较高的问题,难以被农技推广工作者和小农户接纳与应用推广。为此,本文就一种至少2—3年有效的氮肥用量推荐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以低有机质含量土壤维持或提高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土壤降低环境风险为目的,建立基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旱地小麦施氮量推荐方法,施氮量(kg N·hm-2)=目标产量需氮量(kg N·hm-2)×施氮系数(Nf)。施氮系数(Nf)由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确定。应用这一方法在渭北旱塬冬小麦种植区6县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结果】 基于有机质推荐氮肥施用量平均为161 kg N·hm-2,比农户习惯施肥(平均为190 kg N·hm-2)减少了15.3%;而相应的冬小麦平均籽粒产量为5 817 kg·hm-2,比农户习惯施肥显著提高了9.0%。此外,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基于有机质含量推荐施肥的经济效益增加了1 451元/hm2,提高19.3%,小麦收获期1 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降低了39 kg·hm-2,显著降低28.3%。【结论】 基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荐施肥降低了氮肥施用量并提高了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施肥的环境风险,可在旱地小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分析了安徽10个土类,254个土壤样品的Mn、Fe、Cu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对其有明显影响;另外,对Mn、Fe、Cu三元素在0~100cm土层中的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在土层中的迁移能力是Mn>Fe>Cu。土壤水分对Mn和Fe的迁移有明显作用,多为在土壤底层淀积;而Cu在土层中的分布,则多有表层积累,底层含量低的特征,并且土壤水分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用嫌气培养法研究了麦地与休闲地不同层次土壤的可矿化氮动态及追施氮肥对土壤可矿化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内,麦地与休闲地土壤可矿化氮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小麦孕穗期之前,休闲地土壤可矿化氮量明显高于麦地,小麦孕穗期之后则相反。追施氮肥抑制了麦地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促进了20~40 cm 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追施不同品种氮肥对麦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地麦田配施有机肥减量施氮的作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陕西渭北旱地冬小麦有机无机配施的减氮效应及机理,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氮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N·hm~(-2))与有机肥(猪粪30 t·hm~(-2))配施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NUE)、土壤硝态氮残留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明确当地最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比例。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的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和NUE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6.9%、29.3%和34.3%,且以有机肥与150 kg N·hm~(-2)氮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改善0~20 cm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单施化肥处理提高6.1%、8.2%、90.4%和94.8%,但当施氮量大于150 kg N·hm~(-2)时,配施有机肥显著增加0~200 cm硝态氮残留量(43.7~188.8 kg·hm~(-2)),加大硝态氮淋溶风险;有机肥分别与75、150 kg N·hm~(-2)氮肥配施相比单独施用150、225 kg N·hm~(-2)氮肥处理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却显著提高了NUE(27.4%和45.3%),并降低60 cm土层以下硝态氮含量。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在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在有机肥(猪粪)30 t·hm~(-2)的基础上配施75~150 kg N·hm~(-2)的氮肥(有机氮∶无机氮=1∶0.46~0.91),可以保证小麦高产优质,并降低氮素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17.
植烟土壤供氮状况及烟叶含氮化合物与施氮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不同生育期的土壤供氮状况及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无机氮肥对大幅度提高20cm土壤中NH4^ -N、NO3^--N和无机总氮的浓度只能维持较短时间;40cm土壤中NH4^ -N、NO3^--N和无机总氮的浓度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小;增施无机氮肥对上部叶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田间条件下用半腐解稻草覆盖后对旱作水稻进行了氮肥不同用量 0 (N0 ) ,90 (N90 ) ,15 0 (N150 ) ,2 10 (N2 10 )和2 70 (N2 70 )kg·hm-2 试验 ,研究了施氮后土壤中无机氮 (NH4 -N、NO3 -N)的动态变化及水稻吸氮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水平下旱作水稻土壤速效氮以硝态氮为主 ,水稻的产量以N2 10 处理最高 ,水稻的植株含氮量及氮素的累积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的中期 ,氮肥的表观利用率也以N2 10 处理最高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对土壤氮的依存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水平下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热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不同施氮量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设置0(CK)、80、160、240、320kg·hm-25个氮肥水平,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呈单峰变化曲线,于播种后52d左右达到最大值,成熟收获时降至最低;土壤呼吸总量(Sr)与施氮量(n)满足关系式Sr=1204.09(/1+e-1.69-0.02n)。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5cm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土壤温度可以解释旱作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62.31%~78.66%;土壤水分和温度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土壤呼吸,两者可以解释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79.63%~85.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