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珍珠湾海域水环境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珍金  覃盈盈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45-14847
根据2008年6~10月3个航次的监测,阐述了广西防城港市珍珠湾海域营养盐的变化特征,对其PO4-P、SiO3-Si、DIN、pH值、盐度、DO、COD和叶绿素a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及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营养盐随月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从营养结构看,与Redfield值比较,符合P限制条件。根据富营养化评价,珍珠湾海域属贫营养水平。有机污染评价的结果显示,珍珠湾海域属于水质开始受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2.
杏林湾水库是厦门市重要的中型水库之一,是兼具防洪、灌溉等功能的集美区重要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杏林湾水库“十一五”期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杏林湾水库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杏林湾水库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杏林湾水库处于基本合格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杏林湾水库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水库有机污染指数为一般状态。其中,上半年和丰水期是各类污染相对集中的时段,各类污染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春、秋季佛昙湾海域水质的调查,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富营养指数法及有机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佛昙湾海域水质的监测项目中,除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外,其余监测项目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满足功能区划要求;无机氮完全超标,活性磷酸盐部分站位超标,是影响佛昙湾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素.春季佛昙湾海域水质的富营养化指数为5.14,秋季为2.49,均大于1,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春季有机污染指数为5.95,秋季为3.69,均大于3,属于中度有机污染水平.通过对佛昙湾海域水质的评价,为该海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防城港市红沙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珍金  覃盈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05-3108,3139
根据2007年6~9月和2008年6~10月6个航次的监测资料,分析了红沙养殖区海域水质变化特征,并对PO4-P、SiO3-Si、DIN、pH值、盐度、DO、COD和叶绿素a等进行了分析,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及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营养盐随月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从营养结构看,与Redfield值比较,符合P限制条件;根据富营养化评价,红沙养殖区海域营养指数秋季较低,而夏季较高,属富营养化状态;有机污染评价的结果显示,红沙养殖区海域属于水质开始受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006-2010年5月、8月和10月四十里湾的营养盐结构、海水营养级、有机污染状况、浮游植物数量及多样性变化特征,并对上述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N/P值先增加后降低,5月和8月海水多为贫营养和磷限制中度营养,而10月多呈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除2006年和2007年10月水质分别达到轻度和中度污染外,其他时期基本未受有机污染,四十里湾有机污染状况有向好趋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年际变化显示,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与其数量变化趋势相反.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机污染指数A与无机磷(I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DIN相关不显著(P>0.05),这说明IP是影响四十里湾有机污染水平的首要因素;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其数量呈负相关,而与Si/P和IP浓度分别呈正相关(P>0.05),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Si/P和IP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446和0.413.IP是四十里湾海水营养状况、有机污染及浮游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于2016年4月和7月在乐清湾北部海域进行海洋环境调查,依据富营养化状态评价原则和营养状态指数(E)对乐清湾北部海域的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O3--N和NH4+-N是乐清湾海域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乐清湾北部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整体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至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究其原因是海湾位置结构、沿岸城镇带来的生产生活污水及水产养殖的规模及密度大。  相似文献   

7.
江航  沈新强  蒋玫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927-2930,2933
分别于2010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调查了江苏省南通沿岸的文蛤滩涂养殖区内10个站位的水体中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以及DO的时空分布,并选用海洋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单项指标评价法、富营养化指数法以及潜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调查海域的有机污染状况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5月(春季)水质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和重度富营养化状况。但整个海域周年水质则受到轻度有机污染,水质状况总体上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同时还受到不同程度的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影响。  相似文献   

8.
于2019年5月、8月、12月和2020年3月对南麂海域的环境(海水和沉积物)进行调查,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麂海域海水水质除无机氮(DIN)外,其余参数基本能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南麂海域海水水质除2019年12月各层A值较其他略高外,其他监测时间水质状况较好.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处于贫营养水平(NQI<2).表层沉积物除铜(Cu)和铬(Cr)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环境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状态(Eij<30,RI<100).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0年8月厦门湾海水水质监测资料,阐述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厦门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COD、DIN和 PO4-P分布趋势大致从厦门西海域、马銮湾和九龙江口向湾外递减;相关性分析说明调查海域COD、DIN和PO4-P主要来源是厦门湾沿岸陆源排放和九龙江河流营养盐的输入;COD、PO4-P与N H4-N的来源可能相同,有着相似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NO3-N可能主要来源于九龙江。厦门湾的N/P值变化范围为2.26~117.30,其中九龙江口、东南部海域和大嶝海域的大部分地区的 N/P均大于16,从N/P值来看,营养盐结构为磷限制。而西海域北部、同安湾和马銮湾则属于氮限制海域。厦门湾海域富营养化指数(E )范围为0.013~118.168,马銮湾、西海域北部和高集海堤附近海域的富营养化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乐清湾富营养化空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2007年4月和8月在乐清湾28°05′~28°35′N、121°00′~121°20′E海域进行海洋综合调查,对乐清湾营养水平指标(E)和有机污染指数(A)值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这些分布特征与营养盐、潮流场、污染源和叶绿素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乐清湾E值和A值分布趋势基本相同,都是由内湾向外湾数量逐渐减少。相关分析表明:溶解态磷酸盐(D IP)和溶解态无机氮(D IN)与E值、A值之间都有密切的相关关系(P=0.000 0),因而是污染乐清湾水体的主要因子。营养盐分布特征的形成,主要由乐清湾地形、潮流、污染源和叶绿素特征决定的,在乐清湾海域,沿外湾东部的海槽是乐清湾中湾和外湾涨落潮的主要路径,形成外湾较低的D IP和D IN值。而养殖污染带来总氮和总磷的数量分别接近和超过50%,因而是乐清湾水体变劣的重要外源性污染物,其次是生活污水和化肥的输入。夏季,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大量利用,有效地减少了乐清湾营养盐的含量,进一步导致水体营养水平指标(E)和有机污染指数(A)值的降低。4月乐清湾水体处于富营养化、严重污染和亚健康状态。8月,内湾和中湾属于污染海域,处于亚健康状态。外湾大部分属于较清洁海域,处于健...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07年4月和8月在乐清湾28°05′~28°35′N、121°00′~121°20′E海域进行海洋综合调查,对乐清湾营养水平指标(E)和有机污染指数(A)值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这些分布特征与营养盐、潮流场、污染源和叶绿素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乐清湾E值和A值分布趋势基本相同,都是由内湾向外湾数量逐渐减少。相关分析表明:溶解态磷酸盐(D IP)和溶解态无机氮(D IN)与E值、A值之间都有密切的相关关系(P=0.000 0),因而是污染乐清湾水体的主要因子。营养盐分布特征的形成,主要由乐清湾地形、潮流、污染源和叶绿素特征决定的,在乐清湾海域,沿外湾东部的海槽是乐清湾中湾和外湾涨落潮的主要路径,形成外湾较低的D IP和D IN值。而养殖污染带来总氮和总磷的数量分别接近和超过50%,因而是乐清湾水体变劣的重要外源性污染物,其次是生活污水和化肥的输入。夏季,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大量利用,有效地减少了乐清湾营养盐的含量,进一步导致水体营养水平指标(E)和有机污染指数(A)值的降低。4月乐清湾水体处于富营养化、严重污染和亚健康状态。8月,内湾和中湾属于污染海域,处于亚健康状态。外湾大部分属于较清洁海域,处于健...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0月,对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水质调查,调查站点布设三亚西瑁洲西端3个站点,鹿回头南端4个站点,亚龙湾2个站点,共布设9个调查站点。分析了水温、p H、盐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油类、铜、铅、锌、镉、汞、砷共14项指标。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有机体污染指数法以及水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海域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水质评价指数均小于1,单因子指数较小;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1,污染物浓度较低;富营养化评价指数E1,该海域海水水质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3.
14.
三沙湾海域水质周年变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对福建三沙湾海域进行了周年的布点采样,共设20个站位,8个航次,调查内容涵盖海域的营养盐及常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从季节变化上来看,三沙湾海域春季水质最好,各站位水质指标基本符合海水二类水质,营养级别为贫营养;夏季各站位水体无机氮含量较低,但水中活性磷酸盐浓度普遍高于0.045 mg/L,为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体;秋季各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和无机氮浓度普遍高于夏季,大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在0.06 mg/L以上,部分区域的无机氮含量甚至超过0.6 mg/L,为氮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体;冬季绝大多数站位的水质均满足海水三类水标准,水体营养级别为中度营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三都岛以西区域,网箱养殖大黄鱼等居多,水质较差,三都岛以东区域,海带养殖较多,水质较好。湾口区至湾顶部溶解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掌握新乡市种植的各类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分布特点,2015—2016年从新乡市8个县(市、区)的蔬菜种植区采集8个品种共64份蔬菜进行铅、镉含量检测。结果表明,牧野区抽取的样品中重金属铅、镉含量明显偏高,新乡市种植的蔬菜质量总体合格,需重点关注卫河流域铅、镉的污染,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6种作物秸秆饲草营养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是农区重要的饲草料,对秸秆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应用化学分析法对玉米、小麦、裸燕麦、谷子、糜子、高粱6种作物秸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钙、铁和磷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种作物秸秆中,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77.2 g/kg);糜子秸秆的粗脂肪含量最高(21.7 g/kg);粗纤维含量最低(312.8 g/kg);谷子秸秆的钙和铁含量最高(分别为4.76 g/kg和598.66 mg/kg);玉米秸秆的磷含量最高(0.84 g/kg).采用有机物质消化率对6种作物秸秆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排序为糜子(52.22%)>玉米(48.07%)>高粱(44.86%)>谷子(41.28%)>小麦(30.91%)>燕麦(29.41%).  相似文献   

17.
2007-2011年对千岛湖5个采样点进行了逐月水质调查,分析了透明度、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在5年内的变化规律,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TSIM)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千岛湖叶绿素a平均值为(2.720±1.380) μg/L,透明度平均值为(5.599±0.942)m,总磷平均值为(0.015±0.002)mg/L,总氮平均值为(0.990±0.090)mg/L,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0.857±0.168) mg/L。两种营养状态指数从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季节上呈夏秋高冬春低的趋势。TLI 和TSIM的均值分别为26.6和35.5,且逐年缓慢增加。总体上看,千岛湖研究期间处于从贫营养型向中营养型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苍南沿浦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沉积物污染指数(SPI)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和生态潜在风险,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方法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Cu,Pb,Cd,Zn,Cr,Hg和As的含量分别为2577~4123,2692~4091,0039~0087,799~11028,6274~10636,0074~0089和1024~1473 mg·kg-1。沿浦湾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较低,SPI值115~146,总体上处于自然状态。站位点海域污染顺序呈现出近岸高、远岸低,湾内高、湾外低的变化趋势。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主要来自过往船只与生活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主要农业污染源和重点控制区域,运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结合入河系数对研究区1991—2014年的不同农业源(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和农田种植)和不同地区(夷陵、秭归、兴山、巴东)总氮总磷负荷量、排放强度进行估算,并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4年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年均负荷量分别为2 132.10、222.64 t·a-1,年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85、0.19 kg·hm-2·a-1。2006年以前,总氮、总磷负荷较低,而后缓慢增加。相比于1991年,2014年总氮年负荷量降低了4.22%,总磷年负荷量增加了12.30%。从各类污染源贡献来看,旱地和乡村人口是总氮的主要贡献源,旱地和猪的养殖是总磷的主要贡献源。从氮磷负荷空间分布看,巴东县的总氮、总磷负荷最高,夷陵次之。从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看,巴东县的排放强度最高,其次是秭归。研究表明,农田种植和畜禽养殖是总氮、总磷负荷的主要贡献源,巴东县是农业非点源防治的重点控制区域,湖北省三峡库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工作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按季度对太湖进行水化学及水生生物学分析采样,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太湖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与分析。水质污染评价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的主要污染物为氮(N)、磷(P)和有机耗氧量(CODMn)。总磷(TP)所占的污染负荷指数最大(34.34%~54.34%),平均污染指数为48.36%。叶绿素a(Chl-a)与TN、TP和CODM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0.666(P<0.01)和0.740(P<0.01)。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太湖的水质状态,发现太湖4个季节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值均在60~70之间,平均值为65.54,各季节的水质状态差异较小。太湖水质整体上已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部分区域已呈严重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