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壳后软壳蟹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脱壳后的软壳蟹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很大损失。我们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对河蟹脱壳后的软壳蟹死亡原因加以分析,提出一些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死亡症状脱壳后的软壳蟹在1~3天死亡。死亡的河蟹通体柔软,也有部分甲壳略有硬度,外观与正常蟹无异。解剖内脏掀蟹斗时,蟹斗柔软呈皮状,死蟹胃、肝脏皆正常,有的蟹鳃丝有水肿现象,大多数胃内无食物。二、死亡原因分析1.水质恶化引起:由于蟹池内水质恶化,特别是底质恶化,有害气体增加导致脱壳后的软壳蟹无法适应此种环境,因其通体柔软而…  相似文献   

2.
张是  永太 《齐鲁渔业》2005,22(12):21-21
在投食正常、水质良好、生态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蜕壳不遂”。一些养蟹能手使用蜕壳箱可有效地防止河蟹蜕壳期死亡,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河蟹靠蜕壳不断生长,不蜕壳非但不能正常生长,而且因此引起大批死亡。近年来江苏、安徽、辽宁等地养殖的河蟹因长期不蜕壳而大批死亡,经调查95%以上死亡蟹存在各种程度的蜕壳不正常。造成不能蜕壳的原因很多很复杂,笔者在长期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掌握了几种不蜕壳的特征及解决的方法,以供参考。 1.不蜕壳症的几种特征 (1)黑壳蟹不蜕壳 病蟹壳呈灰黑色,坚  相似文献   

4.
河蟹靠蜕壳不断生长,不蜕壳不但不能正常生长,而且会因此而引起大批死亡。近几年来江苏、安徽、辽宁等地养殖河蟹因长时间不能蜕壳而大批死亡,经调查90%以上死亡蟹存在不同程度的蜕壳不正常。造成河蟹不能蜕壳的原因很多,笔者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河蟹不蜕壳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做简单地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一、河蟹发病的原因1.池塘条件差不少养蟹专业户利用旧鱼池养蟹,这种池底腐殖质多,硫化氢含量高,清池消毒不彻底,进排水不配套,这种池塘若不改造,养殖河蟹易发病。2.水质较差,水源不好不少精养池塘无天然水源,而使用水的水质也很差,很少有新鲜水换入,加上平时大量投饵,水质偏酸,溶氧量低,造成水质恶化,大量有害细菌及原生动物滋长,使河蟹患病不蜕壳。3.扣蟹、种蟹捕捞后暂养时间太长从去冬今春数月内高密度暂养等待出售,以及出售地点长短不等,使蟹种严重受伤,一般表面看不出,实际脚  相似文献   

6.
影响河蟹蜕壳生长及致死原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基文 《内陆水产》2001,26(10):35-35
1原因分析1.1缺乏钙、磷等无机盐类河蟹甲壳中的钙、磷等物质,主要通过吸收水和饵料中的钙、磷等而来。若水和饵料中钙、磷等无机盐类缺乏,则河蟹甲壳薄而脆,四肢极易残缺。河蟹不能正常蜕壳而死亡。1.2蟹种性早熟河蟹之所以能正常蜕壳生长,其主要生理机制之一,就是蜕壳期分泌蜕壳激素所致。2龄蟹及性早熟蟹,体内性腺激素分泌加强,蜕壳激素分泌受到抑制,并且此时体内渗透压增大,内、外渗透压不平衡,因此,淡水养殖中,放养2龄蟹及性早熟蟹种均在5月前后,第1次蜕壳期时大量死亡。1.3生物敌害河蟹蜕壳一般在午夜及黎…  相似文献   

7.
<正> 河蟹是伴随每一次正常蜕壳而生长的。人工养蟹改变了河蟹生长的自然规律和天然环境,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河蟹蜕壳不遂死亡。特别是开春后幼蟹生长时的第一次蜕壳,因患烂肢、腐壳、水霉等复合病症导致幼蟹蜕壳不遂而大批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养殖、研究,总结了导致蜕壳不遂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成蟹养殖一般在1-2月放养蟹种,3月中旬到下旬第1次蜕壳,4月中下旬第2次蜕壳,大规格苗种(40只/千克左右)在5月上旬还有部分第2次蜕壳.近几年养殖生产中,3-4月河蟹死亡量较大现象常有发生,且有增加的趋势,给河蟹养殖带来不小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河蟹靠蜕壳而不断生长,每次蜕壳期间河蟹能增重50%~90%,因此想要养出大规格和高品质河蟹,必须重视成蟹养殖过程中每次的蜕壳管理。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饲料或者养殖管理等多方面原因,河蟹蜕壳不遂发病率逐渐增加,蜕壳期间的死亡占到养殖伤亡量的80%。如何防治河蟹蜕壳不遂并加强河蟹蜕壳期的管理,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一、成蟹蜕壳不遂的原因蜕壳不遂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现象,说它是一种疾病,是因为蜕壳不遂是由于河蟹机体缺乏某些营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河蟹蜕壳后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一些损失。我们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对河蟹蜕壳后死亡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报刊要闻     
<正> 蟹种池塘培育试验 金湖县白马湖乡陈涧村养殖场试验了蟹种池塘培育。7月1日将幼蟹湿法运到试验池。平均规格3000只/kg,共投放115.5kg。池塘面积0.666hm~2。经过100天的精心饲养,于10月10日起捕,采用网捕和流水捕相结合,干池后总产幼蟹1525kg,产值25.01万元,获利13.90万元。蟹种规格为40~60只/kg,净增长13.2倍。其效益比单一养鱼高出40倍。 [小野摘自科学养鱼1994,(8)] 河蟹蜕壳死亡原因及预防 死亡原因:①体质差;②水质恶化制约;③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④缺乏必需脂肪酸;⑤水质变坏;⑥敌害(鼠、鸟、蛙  相似文献   

12.
金忠文 《科学养鱼》2007,(11):49-50
一、2006年梭子蟹养殖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疾病有纤毛虫病、蜕壳不遂、乳化病、烂鳃、不明原因死亡等。纤毛虫病:水质败坏,长时间不能蜕壳,大量纤毛虫附着在甲壳和附肢表面;蜕壳不遂:蟹不能按自然节律蜕壳,延长蜕壳时间,在蜕壳过程中发生死亡。与蟹缺氧和营养不良有关。细菌性的烂鳃病:池塘底质恶化,台风期池塘水体中大量泥沙的侵害造成鳃丝受伤,  相似文献   

13.
陈正锦 《水产养殖》2011,(12):52-52
入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昼夜温差较大,秋高气爽的天气适宜蟹虾鱼类快速生长,尤其是河蟹,在这段时间还有一次蜕壳,这次蜕壳对河蟹的规格、产量、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取得全年河蟹生产丰收的关键时期。加强日常管理十分必要,秋季蟹塘底质恶化主要有以下原因,广大养殖户要根据具体原因,做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促进秋蟹蜕壳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秋季,天气凉爽,水温降低,河蟹食欲增强,生长旺盛,一年中的最后一次蜕壳也在这时完成,随后,成蟹将生殖洄游,幼蟹准备进入冬眠期,若此时内外条件不适,就会使蜕壳困难,引起蜕壳不遂,造成大批死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应抓好以下几点,促进秋蟹顺利蜕壳。1 改善水质 秋季是冷热天气的交界时期,温差变化大,水质不稳定,应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持水质良好。一要勤捞水中的杂物及残饵,保证水质清爽,透明度在40cm以上,溶解氧在  相似文献   

15.
河蟹是靠蜕壳才生长的。每蜕一次壳体重增加20%左右。但是有些养殖户常常遇到河蟹蜕壳不遂而死亡,这除了蟹的品种不适应当地水域环境外,与脱壳有关的因素还有饲料的营养成份,水质的酸碱度,池塘的条件以及蟹种本身是否性成熟有关。今以长江品种为例,促使河蟹顺利蜕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选种。长江水系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刘培作 《水产养殖》2009,30(9):43-43
2009年6月初到几户养蟹的科技示范户塘口作现场指导,发现有5个塘口中的水质浓且浑,水草出现死亡腐烂,河蟹食欲明显下降,池中套养的鳜鱼出现出血、烂鳃病症,有2个塘口每天有十几尾鳜鱼死亡。水草对于养蟹是至关重要的。其作用主要有:一是净化池塘水质。二是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避敌场所。三是作为饵料生物直接被吸收利用,获得生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一旦水草死亡腐烂,势必引起水质恶化,危及鱼、蟹的生长、生存。  相似文献   

17.
立秋以后,苏北地区的雌蟹逐渐开始生殖蜕壳,因为公蟹蜕壳较母蟹迟,2016年河蟹生殖蜕壳将持续到9月初.然而由于在6-7月份河蟹三、四壳期间苏北地区连续阴雨,温度和光照不足,造成河蟹蜕壳时间延长,河蟹吃食量偏少,翻壳后体重增加偏低,河蟹规格普遍偏小.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河蟹人工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个体较小、体色深暗,缺乏光泽,不爱活动和栖息于洞中的河蟹,称之为“懒蟹”。形成“懒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原因 1.1 水质恶化、溶氧低会引起河蟹不适,其逃出水中,爬上岸栖息,久而久之,便在池  相似文献   

19.
在池塘中养殖的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人为的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死亡现象,从兴化市养蟹情况来看,造成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蟹池缺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爽,溶氧充裕且有一定微流水的环境中,当水中溶氧低于每升2毫克时就会发生死亡。由于一般养蟹池的深度在1~1.5米,池中还常留有浅滩(蟹岛)供河蟹栖息活动,所以塘中实际贮水量不多,水质难以稳定,而投喂的河蟹饲料以动物性占多,数量较大,在多次大量投饲后,河蟹吃剩的残饵、排泄物在水中分解发酵,消耗大量氧气,特别是在夏秋天气闷热时,蟹池更易发生缺氧,严重  相似文献   

20.
李树国 《科学养鱼》1997,(10):15-15
一、抱卵蟹死亡及掉卵原因分析1.抱卵蟹死亡原因分析抱卵蟹死亡量在池塘培育期间相对较少,而在育苗棚内暂养和布苗期间死亡量较大。经过观察,死亡的抱卵蟹绝大部分附肢有不同程度的缺损,而附肢齐全的抱卵蟹死亡较少。抱卵蟹在孵化期间腹部会经常扇动,以防止受精卵缺氧死亡,这是河蟹长时期来所形成的遗传特性。若某种原因造成附肢缺损,还要进行附肢再生,从而加重了河蟹生理负担,容易造成抱卵蟹死亡。抱卵蟹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水质。河蟹喜欢在水草较多、水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如培育池面积较小,以及残僻的影响,易使水质变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