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社旗县种植的抗倒、抗病、高产当家接班玉米品种,以LM99、浚黎908、高高909、九恒玉11、睿玉208、金粒202等16个玉米新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夏播区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2020年6—9月份特定气候及管理水平下,比郑单958(CK)增产的有7个品种,分别为:农丞100居第1位,产量10485kg/hm2,比CK增产17.85%;睿玉801居第2位,产量10245kg/hm2,比CK增产14.66%;知玉56居第3位,产量9770kg/hm2,比CK增产9.35%;LN16居第4位,产量9620kg/hm2,增产7.67%;商道6128居第5位,产量9450kg/hm2,比CK增产5.76%;睿玉206居第7位,产量9115kg/hm2,比CK增产2.01%.经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LSD法)检验,农丞100增产达显著水平,其余6个品种增产未达显著水平;试验中的其他9个品种均比CK减产,减产率在5.88%~35.09%,除CM99和华科208减产不显著外,其余7个品种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 品种来源:协青早A×苏恢728 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53%,列小组第二位。2005年全国区试平均单产569.62kg,比汕优63(CK1)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5.3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单产565.39kg,比Ⅱ优838(CK)增产2.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7.51kg,比Ⅱ优838(CK)增产4.0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2.48kg,比Ⅱ优838(CK)增产1.96%。  相似文献   

3.
1996-1998年进行了氙灯光源辐射处理水稻干种子试验,4个品种(组合)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早稻以A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为7194.00kg/hm^2,比CK增产780.00kg/hm^2,增产12.16%,达显,日产量67.80kg/hm^2,增产14.14%。D处理增产不显。另两个处理的产量较CK略减。晚稻4个处理均比CK增产,以A处理产量最高,产量6787.50kg/hm^2,比CK增产9.70%,增产达极显,日产量50.40kg/hm^2,增产11.26%,次为C处理,产量6562.50kg/hm^2,比CK增产9.70%,增产达极显,日产量50.40kg/hm^2,增产11.26%,次为C处理,产量6562.50kg/hm^2,比CK增产9.70%,增产达极显,日产量50.40kg/hm^2,增产11.26%,次为C处理,产量6562.50kg/hm^2,增产6.06%,增产显,日产量48.30kg/hm^2,增产6.62%,另两个处理增产不显。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穗总粒数、实粒数显增加,结实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的11个甘薯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鲜薯产量金山630、龙薯9号、厦门三叶红、岩薯5号与金山57(CK1)和新种花(CK2)相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龙岩7-3、广东7号、德引1号、金山696与金山57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薯干产量金山630和厦门三叶红与金山57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品种介绍 秋田小町属中晚熟品种,粳稻型,生育期150~155天,株高95~98厘米,穗长16~18厘米,每穗粒数80~90粒。不易落粒。籽粒椭圆形,中等大小,颖尖淡黄色,无芒(个别有顶尖芒),千粒重24克,植株紧凑,分蘖力强,幼苗直立,一般肥力成穗率在80%以上,茎秆粗壮,抗倒伏,较抗恶苗病、稻瘟病,米质优。  相似文献   

6.
龙粳11(龙育96-177)是以沙29为母本,合江21为父本杂交育成,生育日数125-130d,需有效积温2350摄氏度,属早熟品种,叶片直立,株型收敛,穗数与穗重兼顾,2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951.7kg/hm^2,比对照增产8.3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788.6kg/hm^2,比对照增产7.5%。抗稻瘟病较强,喜肥抗倒,前后期耐寒性强,中期耐寒性较弱,稻米品质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势米标准。  相似文献   

7.
0引言 “秋田小町”属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丰产性稳定,适应性强,米粒外观好、透明、有光泽,精米率高。该品种播种面积占米泉地区水稻种植面积40%。2007年,米东区种子站在米东区长山子镇土窑子村建立2200(667m^2)“秋田小町”水稻示范点,现将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催芽、覆膜对晚播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皖麦38、内乡188和周麦12三个当地较为典型的半冬性品种,各设崔芽盖膜、催芽、盖膜和不催芽不盖膜(CK)四种方式进行种植。结果表明,催芽盖膜比对照不催芽膜种植的小麦生长发育明显加快,幼穗分化时间延长,亩穗数提高11.2-13.9%;穗粒数增加23.2%-39.4%,千粒重提高7.4-9.7%,增产幅度达50.9-73.7%,说明在连阴雨造成小麦晚播的情况下,催芽盖膜播种是较为理想的增产措施,但从投入和环境角度看,催芽不盖膜种植既简便易行,又能显著增产,是一种现实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贺阳冬  郝艳玲  林依倔  陈华  康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84-12985
[目的]从水稻引进品种中寻求适应四川地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方法]以钛浙江引进的秀水103等10个水稻品种为试材,以本地品种T优8061为对照,对11个水稻品种的产量进行比较,并对5个产量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10个引进水稻品种中,多数品种表现高产,以浙粳41的产量最高,为5.156t/hm2(比CK增加14.82%),其次为Ⅱ优498和宁81,分别为5.077t/hm2(比CK增加14.18%)和5.047t/hm2(比CK增加12.30%)。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穗与产量存在负相关(-0.790),其余均为正相关,以实粒数(0.406)和千粒重(0.415)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回归分析表明,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所决定的产量变异占总变异的93.20%。[结论]在四川地区引种时,要考虑引进实粒数和千粒重高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穗型春小麦新品系96H198群体发育动态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播种密度为45万粒/667m^2的相同条件下,96H198单位面积分蘖率,分蘖成穗率分别为85.8%和5.4%,比对照分别高41.7%和2.5%;在播种密度为50万粒/667m^2的条件下,96H198单位面积分蘖率、分蘖成穗率分别为15.8%和13.7%。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相关,与穗粒数相关不显著,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穗数,分析认为,96H198不仅以穗多取胜,而且它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间协调得很好。另外,它的植株矮,株型紧凑,叶片小等构成了一个特有的多穗高产框架结构,这在宁夏灌区近30年小麦高产育种中很少。生产实践表明,多穗型品系(96H198)只要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术,也能夺取高产。根据宁夏灌区的环境条件,选育多穗型春小麦品种是实现高产育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10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永辉  李强  杨泽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37-2238
以扬麦158为对照,对引进和选育的10个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YD249产量最高,比对照扬麦158增产23.3%。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发现每穗小穗数、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以当年生枝木质部解剖结构特征分析扁桃不同栽培品种的抗栓塞能力,可为深入了解扁桃干旱胁迫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光学显微镜解析扁桃当年生枝木质部组织解剖结构特征,通过隶属函数方法对扁桃不同品种的抗栓塞能力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类群扁桃品种当年生枝木质部导管直径(D)、导管水力直径(Dh)、导管密度(VD)、单导管指数(Vs)和木材密度(WD)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美国品种当年生枝WD和Vs高于新疆地方品种,而新疆地方品种DVD极显著大于美国品种(P<0.01)。2)抗栓塞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S3>M7>M2>M1>M8>S14>S1>S9>S12,即美国品种的木质部抗栓塞能力高于新疆地方品种(除S3以外)。  相似文献   

13.
 利用24对SSR引物对云南省保山市分别在原位和异位保存条件下的12个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4对引物在原位居群共检测到等位基因(A)110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5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0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为91.76%,香农指数(I)为1.17;异位居群共检测到等位基因88个,Na为3.67个,Ne为2.52个,P为100%,I为1.03。结果显示,原位居群的各遗传多样性参数均高于异位保存居群,这表明与异位保护相比,原位保护是维持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一种更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植株细胞壁化学组分变化规律。[方法]应用Van Soest法对普通栽培稻与东乡野生稻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等含量进行研究。[结果]NDF、ADF、ADL含量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是55.63% ~71.70%、31.98% ~49.61%、2.68% ~5.71%,其中以蜡熟期的东乡野生稻各含量最高,以抽穗期的协青早B各含量最低。在同一生育时期,不同种类水稻的NDF、ADF含量(除抽穗期的NDF)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东野的含量最高,秀水110其次,以协青早B含量最低。在同一种类水稻中,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NDF、ADF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以抽穗期的含量最低,乳熟期其次,至蜡熟期含量达到最高峰。[结论]籼亚种水稻的NDF、ADF等含量比普通野生稻和粳亚种水稻低,具有一定的秸秆饲料利用价值。籼型水稻若能尽早收割,秸秆配合青贮发酵与酶解等技术可以作为牲畜的有效日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水稻冷害 Ⅳ分蘖期低温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水稻低温处理条件下的分蘖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对分蘖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品种对低温的敏感度不同,3~6 d的低温处理严重影响水稻分蘖的发生,而低温处理时间低于3 d对水稻的最大分蘖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初步探明在传统栽培模式下不同基因型香稻品种产量和品质表现,以8个不同基因类型的常规香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香稻品种培杂软香为对照,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籼型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巴斯马蒂370、桂香占、粤航一号产量较对照分别高出25.08%、22.26%、18.70%、14.57%.其中美香占、巴斯马蒂370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粳籼型常规香稻品种品14产量亦较对照高3.87%.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颖花数的优势是高产的主要原因.品质方面美香占、桂香占、中香1号、饶平香品质较好,优势突出表现在精米率高,垩白米率低、米型纤长、胶软、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可见,籼型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和桂香占在产量和品质上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推广前景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在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甘薯产量较净作降低,不同甘薯品种间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差异显著,套作南薯88、徐薯22和渝薯2号甘薯所得产量及淀粉产量均较高;7个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种植下的复合群体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均存在套作优势;以净作和套作宁4-6、济黑薯1号和E08101等特用型甘薯所得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3头雄性、健康、体重(132±10)kg、3~4周岁的新疆驴为实验动物,采用全收粪消化实验方法,分4批次进行研究新疆驴在400g精料水平下对麦秸、稻草、玉米秸秆和青贮日粮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麦秸组、稻草组、玉米秸秆组和青贮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4508±380),(3813±284),(4368±250),(2841±230)g/d,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41.53%±2.24%,44.72%±7.03%,50.61%±3.63%和59.71%±3.68%,有机物消化率分别为45.07%±2.09%.51.51%±6.13%,57.50%±3.11%和64.25%±3.25%,NDF消化率分别为43.86%±2.22%,49.26%±6.52%.51.91%±3.57%和54.36%±4.14%,能量消化率分别为43.38%±2.16%,50.72%±4.26%,55.59%±3.26%和62.15%±3.46%,粗蛋白的消化率51%~55%。总体来看,新疆驴对青贮日粮的主要养分消化率要高于其他3组日粮,利用率最高,但含水量高而降低干物质采食量,而玉米秸秆日粮又好于稻草和麦秸日粮,饲喂价值较好,稻草、麦秸次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云南省地方籼稻和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农艺性状差异,筛选适宜于种植区环境的优异地方稻种,为稻瘟病的抗性育种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地方籼稻和粳稻品种各23份为材料,利用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室内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瘟基因推导,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地方稻种。【结果】抗性频率为0.0%~25.0%、25.1%~50.0%、50.1%~75.0%和75.1%~100.0%的粳稻品种分别有4、5、6和8个,籼稻品种分别有0、4、7和12个。粳稻和籼稻接种8个稻瘟病标准菌株后,籼稻的稻瘟病抗性整体高于粳稻。46个水稻品种的抗瘟基因组成较复杂,其中,能推导出抗瘟基因的品种共17个,其中粳稻品种7个,籼稻品种10个;抗性基因组成复杂的品种(可能含有的抗瘟基因在6个或6个以上)有23份;含有未知抗瘟基因的品种有6个,均为粳稻;Pik、Piz-t、Pib、Pi1、Pi11和Pita-2基因在籼稻中出现的次数高于粳稻,其中Pita-2基因仅存在于籼稻品种吉强糯和天杂58中;Pik-s、Pita、Pi3、Pi12和Pii基因在粳稻中出现的次数高于籼稻,其中Pi12基因仅存在于粳稻品种日本谷和华街中。农艺性状调查测定结果显示,在株高、穂长、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粳稻品种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籼稻品种;在产量方面,籼稻品种间的差异小于粳稻品种。筛选出的高抗稻瘟病品种:镰刀谷(粳稻)、香糯(籼稻)、毫糯早(籼稻)和老品种糯谷(籼稻);高产品种:日本谷(粳稻)和粘珏香(籼稻);矮杆品种:冷水汕优(粳稻)和白壳糯(籼稻);多穗品种:日本谷(粳稻)和老品种糯谷(籼稻)。【结论】籼稻所含的抗瘟基因数量和稻瘟病抗性整体较粳稻高,说明籼稻的抗谱范围更广。筛选出的粳稻品种冷水汕优和日本谷可用于优质高产品种选育,籼稻品种香糯和毫糯早可用于稻瘟病抗性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品质优良的花生材料,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优良种质资源,对100份广西特色花生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主要农艺性状观察及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抽查的63个品种株高在21.0~73.0 cm之间,总饱果数21.0~38.0个,百果重141~165 g,百仁重51~60 g,出仁率62%~72%,锈病3~7级,叶斑病4~7级;桂花39含油量最高,为59.20%,其次是桂花31(58.48%)、三河花生(58.26%)、旺茂花生(58.16%)、陆川红花生(58.06%);油酸/亚油酸值最高的是桂253(5.48),其次是十里红花生(4.16)、平政红花生2(3.30);初步筛选出经济性状较好的花生品种有五一花生、三育花生、桂花39和桂花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