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005—2016年石漠化监测数据为基础,分2005—2011年和2011—2016年两个阶段,从石漠化土地面积、程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综合盖度、石漠化土地演变状况、石漠化敏感性与发生率等指标,论述长江经济带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状况与主要特点,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石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工程持...  相似文献   

2.
结合湖南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对岩溶土地、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从行政区划、空间布局、岩溶地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及石漠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部分揭示了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下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数据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深度挖掘第四次石漠化调查数据,分析了截至2021年底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岩溶地区,涉及10个省(市)的508个县(市、区),该区域是长江和珠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珠江发源地和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石漠化程度以中度、轻度为主;(3)石漠化区林草植被中灌草覆盖占比高,林草植被质量不高,巩固治理成果压力大;(4)石漠化分布区的人地矛盾突出,巩固脱贫成果压力大;(5)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大,潜在风险高。以上分析结果可为石漠化防治政策制定与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工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根据广西岩溶地区土地分布现状,分析岩溶土地的分布特点,提出林草植被恢复、后续产业开发、喀斯特特色旅游、生态搬迁与培训等4种石漠化土地治理模式,总结石漠化土地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当前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系统性地对岩溶土地、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从空间布局、岩溶地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及石漠化程度等进行了详尽介绍,全面展现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数据,为监测成果数据共享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数据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挖掘整理与分析最近两期石漠化调查数据,从石漠化土地状况、程度、分省、流域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分析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并从林草植被保护、石漠化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农村能源、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及自然气候条件等方面归纳总结石漠化变化原因。得出如下结论:2016—202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净减少333.1万hm2,年均缩减率为7.7%,且各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2016—2021年,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减少面积分别为118.8万hm2、149.2万hm2、54.2万hm2和10.9万hm2,石漠化程度减轻。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程度减轻”首先归结于持续实施石漠化土地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生态工程,治理成效日趋显现;其次是人为活动压力减轻与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相结合,促进了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通过掌握我国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石漠化防治政策调整与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工程提...  相似文献   

7.
云南石漠化土地的分区及其绿化造林树(草)种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兴会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Z1):109-112
根据云南省石漠化程度、分布和石漠化地区的自然条件等 ,将全省 6 3个石漠化的县划分为 5个区 ,对各区进行了综述 ,同时根据各区气候、土壤、植被等情况 ,初步选择适于各区石漠化土地种植的绿化造林树 (草 )种 4 6个 ,并对主要绿化造林树 (草 )种的生态特性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将云南省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监测成果与第一次监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21年16年间,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16.86万hm2,减少40.56%,年均减少7.30万hm2,年均减少率为2.53%;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石漠化程度减轻趋势明显。国家和地方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森林抚育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草)工程等生态修复类工程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及程度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云南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依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程度、基岩裸露度和植被综合盖度对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型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石漠化乔灌林地治理潜力最大,石漠化其他林地、石漠化草地及石漠化耕地有一定治理潜力,石漠化未利用地治理潜力较小.提出石漠化乔灌林地治理以提升植被综合盖度为主;石漠...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类型和形成过程,并针对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所表现出的缺土、缺水、植被覆盖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特征,提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途径与对策,以及不同强度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近15年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按省、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岩溶地貌剖析了石漠化土地及程度的三期变化状况,并总结了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社会经济关系、程度与面积状况、缩减率、工程试点县等方面的相应特点,为下阶段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会泽县石漠化土地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会泽县石漠化土地面积及其分布。根据2008年以来进行治理的情况,提出加强多部门协调,宏观统筹,综合治理,整治坡耕地,恢复植被,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针对不同的石漠化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对潜在石漠化土地的现状,以及省、流域、岩溶地貌和植被状况等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坡度、基岩裸露度和土层厚度等土地质量状况方面针对潜在石漠化土地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其土地利用类型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贵州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石漠化程度的影响;(2)土地平均碳密度则与石漠化影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呈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度石漠化土地重度石漠化土地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规律;(3)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关岭县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计量分析表明,碳库增加量为724.00 t·km-2,仅增加的有机碳价值可达51.36万元·km-2,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从长江经济带石漠化分布区生态区位、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社会经济状况、河流输沙量及石漠化扩展驱动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石漠化防治形势,针对组织领导、统筹布局、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投资渠道及减缓人地矛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防治对策与举措,以期为长江经济带下阶段石漠化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湘西州凤凰县2016年和2021年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基于“3S”技术提取县域尺度岩溶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石漠化状况及程度转变矩阵、动态度等指标,分析石漠化转变情况和转变速率,揭示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凤凰县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呈减轻趋势,石漠化面积减少5 367.92 hm2,占岩溶区土地面积比重由15.42%下降至11.89%;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分别减少4 804.07 hm2、798.8 hm2、250.33 hm2,整体情况向好;②石漠化土地演变类型以稳定型为主,凤凰县岩溶区石漠化情况总体是顺向发展;③石漠化土地转变主要趋势向潜在及非石漠化土地转变、严重程度石漠化向较轻程度转变,其中重度、极重度石漠化转变动态度分别为-10.44%、-18.40%。研究结果对湘西地区近五年的石漠化动态特征分析有参考意义,以期对未来石漠化综合治理方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分析田阳县土地石漠化动态变化及原因,认为石漠化土地退化原因主要是过牧等不适当的经营方式,石漠化土地改善途径主要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坡改梯等。总结石漠化治理的主要经验,包括大力实施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分析了尚存在的石漠化地区条件恶劣,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大理市洱海东部面山区域土地石漠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石漠化土地的类型、分布及其面积.根据石漠化土地的具体情况和已进行过治理措施的效果,提出了以下治理措施和对策:进行森林植被的恢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建设;加强法治建设,严格进行现有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制定能激励当地民众参与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蔡凡隆  蒋勇  张军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1):103-105,114
本文从四川岩溶区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入手,在分析石漠化土地成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漠化土地的治理途径。石漠化土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所致。石漠化土地治理应以恢复森林植被为核心,注重配套措施建设,强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岩溶地区生态特征与石漠化危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石漠化分布的自然地理区域与生态区位,剖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发生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区域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相互关系,论述了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生态特征,并从区域生存空间、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其主要危害状况,并提出应继续加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