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体重、体况和背膘厚相近的健康荣昌猪经产分娩母猪2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为0.70%、0.80%、0.90%和1.0%的等能、等氨基酸模式的玉米-豆粕-麦麸型日粮。通过考察其繁育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确定荣昌猪哺乳母猪适宜的DLys水平。结果表明:①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哺乳母猪发情间隔和哺乳仔猪的窝增重(P<0.05),而对母猪哺乳期失重和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②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哺乳母猪血清尿素氮和甘油三酯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血液指标则不受饲粮赖氨酸水平的影响。由此可知,泌乳母猪饲粮适宜的可消化赖氨酸和粗蛋白水平分别为0.8%和15.2%。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探讨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日粮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背膘厚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35头胎次、体重和体况相近的哺乳母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分别为13、11、11头母猪。对照组使用常规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7%,试验Ⅰ、Ⅱ组分别使用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7%、13.7%,其氨基酸水平与对照组相近,哺乳期21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21日龄断奶全窝重、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仔猪窝采食量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母猪的失重有所增加,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母猪背膘损失比例减少,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乳品质较好,但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通过补充氨基酸降低哺乳母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由17.7%降至15.7%、13.7%),不会影响母猪及仔猪的生产性能,是节约蛋白质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会直接影响哺乳母猪的泌乳力,从而影响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母猪下次发情的时间及状态,保证哺乳母猪足够的营养摄入是养殖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因素很多,如猪种、环境、温度、基础日粮组成、饲喂方式等。本文综述了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方法,为继续研究和在实际中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 哺乳母猪|采食量|泌乳力  相似文献   

4.
给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催奶大王”添加剂,可提高泌乳力及仔猪35日龄断奶窝重(P<0.05),并能提高母猪食欲、增加采食量,降低哺乳期仔猪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163头母猪,测定母猪在哺乳期中相对于赖氨酸的总含硫氨基酸(total sulfur amino acids,TSAA)需要量。所有试验日粮均以玉米-大豆粕型日粮为基础,通过配制使日粮的回肠赖氨酸真消化率达0.88%(总赖氨酸含量为0.97%)。试验日粮含0.37%L-赖氨酸盐酸,通过添加其它晶体氨基酸以使TSAA成为日粮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经过配制,日粮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分别为0.44%、0.48%、0.53%、0.57%和0.62%,并使日粮赖氨酸含量分别达到50%、55%、60%、65%和70%。试验母猪分成6个产仔组,随后根据胎次将其随机分入各个日粮试验组,喂给总含硫氨基酸/赖氨酸比率不同但逐步提高的试验日粮。结果在整个哺乳期中,各组试验母猪在日平均采食量(ADFI)、失重和背膘损失及血浆尿素氮含量上并无显著差异(P>0.14)。同时,提高母猪日粮的总含硫氨基酸/赖氨酸比率,仔猪断奶体重或断奶前死亡率均未受到影响(P>0.25)。总之,逐步提高母猪日粮的总含硫氨基酸/赖氨酸比率,不会影响其仔猪的窝生长性能。这些结果表明,哺乳期母猪对回肠真可消化总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不超过赖氨酸50%。体组织的动用可以作为总含硫氨基酸一种可能的来源,从而可降低哺乳母猪对日粮总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高氨基酸摄入量,同时伴随着体组织的动用,由此产生的作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素对母猪及哺乳仔猪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状况良好、预产期相近、胎次相近(3~6胎)的20头母猪,按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期54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25 g/kg的乳酸菌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在重胎期及哺乳期的采食量均较高(P>0.05);试验组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初生总窝重、健仔重及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有所增加(P>0.05);母猪日粮中添加0.25 g/kg的乳酸菌素不影响母猪粪便中的微生物(乳酸菌、大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断奶后的发情情况及哺乳仔猪粪便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因此,哺乳母猪料中添加0.25 g/kg乳酸菌素可提高重胎期和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改善母猪的产仔情况,提高母猪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A(IgA)与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降低仔猪的死胎率、弱仔率及腹泻率。综上,哺乳母猪料中添加0.25 g/kg乳酸菌素可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山花黄芩提取物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320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山花黄芩提取物,其中妊娠期添加150 g/t,哺乳期添加500 g/t,试验期为136 d(其中妊娠期115 d,哺乳期21 d),测定母猪繁殖性能指标(窝均产仔数、窝均健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均重、窝均死胎数、窝均木乃伊数、窝均产无效仔数)、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指标(窝均断奶仔猪数、窝均断奶成活率、21日龄断奶窝重、21日龄断奶仔猪均重、哺乳期窝均增重)、母猪采食量指标(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体况指标(母猪分娩背膘厚、母猪断奶背膘厚、背膘损失)、发情指标(断配间隔、断奶7 d发情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窝均健仔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窝重极显著增加(P<0.01),窝均死胎数显著减少(P<0.05);窝均断奶仔猪数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母猪断奶背膘厚均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背膘损失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不同甜菜粕添加水平对哺乳母猪生产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哺乳母猪饲料中甜菜粕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选取3到5胎健康PIC母猪4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饲喂甜菜粕添加水平为0%,5%,10%的3种试验日粮。结果表明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甜菜粕可以显著提高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P0.05),10%水平组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仔猪生长性能及母猪日均泌乳量、平均日采食量、发情间隔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10%水平组可获得较好的仔猪平均断奶重、仔猪断奶窝重、窝增重、仔猪平均日增重、母猪日均泌乳量、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母猪断奶发情间隔。研究表明,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10%甜菜粕可提高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有利于缩短哺乳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和提高断奶后母猪发情率。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母猪比过去猪种具有更高的产仔率和泌乳性能,因而对营养摄入要求更高,例如饲料中氨基酸需增加,并以一定比例添加。缬氨酸(Valine,Val)是这些氨基酸中的一种。一些研究学者认为Val是泌乳母猪日粮中的第三种限制性氨基酸。前人研究的缬氨酸∶赖氨酸(lysine,Lys)的比值结果不一,主要分布在(0.45~1.44)∶1范围内。一项研究优化了仔猪生长对Val和Lys的需  相似文献   

10.
已知支链氨基酸(BCAA)如过量日粮亮氨酸(Leu)有抑制性能影响。为了准确估计异亮氨酸(Ile)和缬氨酸(Val)的供应量和需要量,需要澄清高日粮Leu水平的影响。为此,用猪进行两项试验研究了过量日粮Leu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泽青  于海霞  闫峻  付永利 《猪业科学》2019,36(11):118-120
试验旨在研究智能化饲喂模式对哺乳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膘情相近的健康母猪80头饲喂相同日粮,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采用人工投料饲喂,处理组采用智能化哺乳母猪饲喂器饲喂。试验期为产前7 d到仔猪28 d断奶,计35 d。检测哺乳母猪采食量及生产性能、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提高1.40 kg/d,哺乳母猪背膘损失减少1.52 mm,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减少1.1 d,哺乳期仔猪断奶个体重增加2.36 kg,日重增加244 g。结论 :采用智能化饲喂模式有利于提高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减少母猪背膘损失,减少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改善母猪的泌乳性能,提高仔猪断奶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试验选取6胎~8胎长大母猪6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麦麸组,WB)、赛麸源Ⅰ型组(SF-Ⅰ)、赛麸源Ⅱ型组(SF-Ⅱ),每个处理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从母猪配种开始至哺乳第23 d断乳结束,哺乳期对照组和试验组饲粮配方一致。测量母猪妊娠第1 d、妊娠第110 d、分娩后第21 d背膘数据,计算妊娠后期背膘增加、哺乳期背膘损失;母猪分娩当天记录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仔猪个体重、胎盘重、分娩持续时间,计算死胎发生率、木乃伊发生率;称测调圈后每窝仔猪起始体重和断乳体重,计算全期日增重,评估哺乳性能;记录每头母猪整个哺乳期给料量、剩余量和浪费量,计算整个哺乳期的平均采食量;称测分娩第1 d和断乳时仔猪空腹重,以测定仔猪生长性能。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赛麸源Ⅱ型添加组显著提高总产仔均重和母猪哺乳期平均采食量(P<0.05),也有增加活产仔窝重(P=0.06)与活产仔均重(P=0.07)的趋势。不同来源膳食纤维对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死胎发生率、木乃伊数、产程、总产仔窝重及哺乳性能均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妊娠母猪饲粮中...  相似文献   

13.
博落回及其提取物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博落回及其提取物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体重、胎次、预产期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母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40mg/kg博落回提取物(提取物组)、基础日粮+40mg/kg博落回全粉(全粉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背膘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仔猪初生窝重均显著提高,但只有提取物组的仔猪初生均重及5、21日龄窝重和母猪带仔数显著提高(P0.05);全粉组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提取物组也有所降低,且提取物组无死淘。因此,博落回及其提取物可增加哺乳期母猪日采食量,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窝重,降低仔猪腹泻率。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缬氨酸与赖氨酸比(Val/Lys)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乳成分的影响。选取80头体况相近的初产母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根据Val/Lys随机分为4组:75%组(75/100)、90%组(90/100)、105%组(105/100)、120%组(120/100),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母猪妊娠第90天进入正式试验,到再次发情结束。结果表明:母猪泌乳期120%组全期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75%组(P<0.01),显著高于90%组(P<0.05);饲粮Val/Lys对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仔猪21日龄断奶时,随母猪饲粮Val/Lys的升高,仔猪断奶重逐渐增加,120%组显著高于75%组(P<0.05);母猪分娩后第21天,120%组背膘厚极显著低于75%组(P<0.01),背膘损失极显著高于75%组(P<0.01);母猪分娩后第14天,120%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75%和90%组(P<0.05),120%和105%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75%和90%组(P<0.05),75%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随着饲粮Val/Lys的增加,葡萄糖含量呈降低的趋势;120%组初乳和第14天常乳中乳脂、非脂固形物、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75%和90%组(P<0.05)。饲粮中添加缬氨酸可提高初产母猪平均日采食量,以Val/Lys为120%时最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最佳,但对初产母猪断奶-发情间隔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哺乳母猪的营养调控措施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郛期母猪营养的重要目标就是防止母猪失重过多、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以及断奶后能尽快返情。泌乳期营养负平衡会导致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泌乳量降低并影响下个繁殖周期的生产性能,没出息乳期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尤其Lys,Val,Ile)摄入不足,会出现哺乳母猪缺奶、少奶、奶水质量差、体重减少过多,延长断奶后发情间隔以及配种受胎率低等繁殖障碍,增加了母猪的淘汰率。哺乳母猪泌乳量和乳中的组成成分取决于采食饲料的数量和质量;而泌乳量和乳的质量又直接影响仔猪断奶体重和存活率,母猪的低泌乳能力可直接导致乳猪营养缺乏、生长滞缓、死亡率增高,影响仔猪断奶体重,加剧仔猪断奶应激并影响后续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喷雾干燥血浆(SDAP)能够提高断奶仔猪采食量,改善体内炎症(特别是肠道粘膜炎症)的免疫应答.母猪热应激造成的采食下降会导致哺乳期失重增加、配种期延长.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喷雾干燥血浆对定位栏哺乳母猪采食量、断奶仔猪成活率、仔猪体重、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以及随后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低蛋白质水平下适宜的饲粮异亮氨酸水平,本试验选用健康、日龄整齐的二元断奶仔猪360头,按照公母各半,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仔猪。其中F1组处理饲粮为粗蛋白质(CP)17.5%,标准回肠可消化异亮氨酸/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SIDIle/SIDLys)0.51;F2组饲粮处理为CP17.5%,SID Ile/SID Lys 0.55;F3组处理饲粮为CP17.5%,SID Ile/SIDlys 0.60,F4组处理饲粮为CP 17.0%,SID Ile/SID Lys 0.55。试验期为29天。结果表明:在同一粗蛋白质水平下,SID Ile/SID Lys比例从0.51上升为0.60,对体重为8~20kg断奶猪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同一SID Ile/SID Lys比例下,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在17.0%和17.5%时,对体重为8~20kg断奶猪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不影响生长性能的前提下,蛋白质水平和异亮氨酸含量可小幅度调整。但作为饲料、养殖一体化企业,应该在以最大化生产性能、最小化造肉成本以及最大化经济效益之间平衡和取舍。  相似文献   

18.
给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显著提高泌乳力及仔猪35日龄断奶窝重(P<0.05),并能提高母猪食欲、增加采食量,降低哺乳期仔猪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孙亚楠  刘双 《猪业科学》2020,37(4):18-21
采用131头母猪(Line 241;DNA,Columbus,NE)来评价哺乳母猪日粮中增加豆粕添加比例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母猪妊娠112 d时,依据母猪体重和胎次平均分为3个处理组,对应日粮豆粕添加比例依次为25%、30%和35%。日粮按1.05%回肠可消化(SID)赖氨酸的标准进行配制,随着豆粕添加比例的增加,降低L-赖氨酸盐酸盐添加比例,其他氨基酸和营养素依据营养推荐量添加。试验日粮从妊娠112 d饲喂到断奶(20 d±2),产仔后48 h内完成寄养,使得每窝仔猪头数相等。结果显示,随着日粮中豆粕比例的增加,母猪体重损失增加(线性,P=0.017),分娩到断奶的背膘损失增加(二次方程,P=0.052)。不同处理组间,母猪分娩后0~7 d采食量相近(P>0.10)。然而,随着日粮豆粕比例的增加,母猪分娩后7~14 d,14 d~断奶的日采食量下降(线性,P=0.01)。数据表明,不同处理组断奶后发情率、断奶头数、断奶窝重、窝增重间存在差异(P>0.10)。哺乳母猪分娩后第14天的血清尿素氮浓度随豆粕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线性,P=0.001)。然而,无论哪种处理,母猪肌酐浓度均无差异(P>0.05),表明尿素氮增加是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增加的反映,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相反。总之,随着日粮中豆粕比例从25%增加到35%,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下降、体重损失增加,窝仔猪生产性能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289头初产母猪研究赖氨酸的采食量对哺乳及随后的再生产性能的影响。母猪随机地分为5个组,采食5种不同的玉米-豆粕型哺乳期日粮,开始4个组日粮的可消化赖氨酸水平逐渐上升,分别为0.67%、0.86%、1.06%和1.25%,可消化赖氨酸的采食量分别为27、34、41和489g/天,所有的赖氨酸均来源于蛋白质。3个高赖氨酸日粮中添加合成的缬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以保证这些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与赖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