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西欧和北美太平洋沿岸麦区等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冷凉地区发生严重。小麦条锈病也是我国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重的小麦病害之一,在病害流行的年份受害小麦可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据资料估算,1950年、1964年、1990年、21302年4次大流行分别使小麦减产60亿公斤、50亿公斤、26.5亿公斤和10亿公斤。小麦是宁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丰欠对人民生活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
一、实现陇南小麦条锈病控制的重要意义小麦条锈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小麦病害,具有发生范围广、爆发性强、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等特点。我国  相似文献   

3.
4.
5.
为探索适用于小麦条锈病绿色防控的品种混种模式,选择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和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为研究地点,分别以小麦品种陇鉴9825、天选66号和陇鉴9822以及铭贤169、北京0045和农大211为研究对象,在两地均设置9个单种和混种处理,调查条锈病的普遍率、病情指数、病害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尤其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冷凉地区为害严重。病害流行时,受害小麦可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小麦条锈病给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 ̄1994年,以天水为基点对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明确了:1)病菌越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海拔1700m以上的高山区为病菌的主要越夏基地,夏季降雨和温度是影响病菌越夏的最重要因素。2)当地越夏菌源为秋苗发病的主要菌源来源,菌源量、播期和降雨为影响秋苗发病的主要因素。3)首次证明,陇南秋季菌源量大时,可直接传入关中并引致较大流行。4)半山区为病菌的主要越冬基地。5)首次  相似文献   

8.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是小麦条锈病菌的主要越夏桥梁地带。小麦条锈病是庆阳市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1985年、1990年、1991年、2002年四次大流行,特别是1985年的特大流行造成全市小麦减产19万t,部分地方造成颗粒无收,至今人们记忆犹新。认真搞好这一地区的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是全省乃至全国综合治理小麦条锈病的重要内容,也是庆阳市植保工作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9.
<正>1.症状发病初期在下部叶片、叶鞘形成褪绿黄斑,不久产生鲜黄色或红褐色粉疱,似铁锈一般,即夏孢子堆。一叶有数行病斑不等。随着气候的适宜,在3~7天内迅速扩展至全株、全丛乃至全田,丛发病率达80%以上。感病麦株,人或物体一碰,粉孢破裂,大量鲜黄色夏孢子散落或粘附在人或物体上。2.危害小麦感病后,由于养料被病菌夺取,叶绿素遭受破坏,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叶片表皮破裂,水分蒸腾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至使麦株生长发育受阻。感病轻的,麦粒不饱满,影响产量,出粉率差;感病重的,麦粒不能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与持续治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驻马店小麦条锈病发生气象指数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历史上曾多次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在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病及流行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统计方法建立了条锈病病发气象指数预报气候模型和指数预测方程,并连续2a准确作出病发气象指数预报,为植保部门正确作出病害流行趋势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本文总结了近 50年来我国小麦条锈病防治研究的经验 ,根据现代植物病理学理论和持续农业思想 ,科学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从提高生产品种抗病基因丰富度和阻断病菌侵染循环着手的控制策略和具体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有效抗病基因、发掘利用新的抗病基因、各类抗性兼蓄并用 ,培育多系品种和多基因聚合品种 ,实现生产品种抗病基因多样化 ,抑制病菌新毒性菌系的发展和优势小种的形成。同时 ,在陇南等条锈菌越夏易变菌源基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等综合治理措施 ;在条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其它不同流行区域实施抗病基因合理布局 ,以阻断病菌的侵染循环 ,控制病菌的繁殖、扩散和病害流行。经过不断的努力 ,就可望实现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 ,从而解决条锈病这一农业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2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防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型杀菌剂5%烯唑醇微乳剂、25%腈菌唑乳油进行了不同用药量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14 d 5%烯唑醇微乳剂13.50 g/hm2与16.88 g/hm2有效成分用量对条锈病的防效分别为84.77%、86.43%,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5.42%、89.35%,25%腈菌唑乳油45.00 g/hm2与54.00 g/hm2用量对条锈病的防效分别为83.99%、88.46%,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7.29%、88.98%,均显著优于对比药剂15%三唑酮乳油135.00 g/hm2常量喷雾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六盘山晚熟冬麦区条锈病预报的准确性,作者首次把主要防治技术效果对病害流行的影响量化纳入到预报因子,提出“三次普查,三段回归”预报法,经回测验证准确度达93.7%。并提出通过系统规划、分区治理;健全监测网点,掌握防治指标;加强抗病品种的繁殖和推广;推广农业措施防病;应用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技术,控制越冬区病情,及时采用药剂防治措施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状况和研究现状,对通过一般育种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小麦抗条锈育种和品种选育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笔者分析了六盘山晚熟冬麦区条锈病发生原因,主要是:越冬菌源量和春季降水是秋苗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条锈菌生理小种多变,抗锈品种更换速度慢引起条锈病流行;春季耧播深施化肥和机播面积下降,播期偏早。并对夏季流行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品种混种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甘肃甘谷对供试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不同抗性水平的3个当地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比例混合种植,结果表明,除感病品种兰天6号与抗病品种天选46以等比例混种处理外,其余各处理的相对防效均在60%以上,尤其是感抗比例在1∶3、1∶5混种组合下的相对防效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李奇穗  田茂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52-155,157
小麦条锈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最大特点是暴发和流行迅速,给产量造成巨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四川麦区小麦条锈病每年都处于高发状态,尤其是1999—2002年,条锈病连续数年的大发生造成平均每年3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现阶段研究发现:种植品种、气象条件和条锈病菌源量是影响条锈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已经丧失,气象条件是影响或左右小麦条锈病发生、消长和危害的最直接生态环境因素,二者关系甚为密切。因此研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气候分区、气象预测预报,不断提高对病害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对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该文收集整理了眉山市1994—2007年小麦条锈病发病范围和发病程度资料以及同期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1994—2007年连续14年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与小麦生长期内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总时数、平均温度、总降雨量、降雨日数等5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有限的数据确定四川省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并提出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对毕节地区主栽的1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条锈病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16个参试品种中,毕麦17号、黔麦15号、川农19号、毕麦16号、毕引88、毕燕普3号和黔麦16号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中抗至高抗,阿波、川麦107号表现为中感至高感,光头麦、吨半麦表现为高感,抗性表现较为稳定;川农18号、川农16号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中感至高抗,贵麦2号表现为高感至中抗,绵阳29号、内麦8号表现为中感至中抗,抗性表现不同年度间存在明显差异,生产上进行品种布局要根据当地实际进行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20.
小麦对条锈病的高温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植物的高温抗病性是由较高的环境温度所诱导的一种低反应型抗病性。1989年以来系统研究小麦对条锈病的高温抗病性,鉴选出28个高温抗条锈的小麦品种,利用这些品种作试材发现小麦的高温抗条锈性仅在病程的潜育期和显症期表达,最低诱导温度为18~21℃,最短诱导时间为8~12h,且温度诱导无累积效应。高温抗条锈性无小种专化性,是一种持久抗病性,防病保产效能很高。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研究证实高温抗条锈性具有典型的过敏性坏死特征。在其表达早期,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显著增强,木质素迅速积累。蛋白质的体内合成和Poly(A#++)-RNA体外转译试验表明,伴随着高温抗病性表达产生了6种分子量不同的病程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