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0年,在参加辽宁省养蜂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我有幸又见到了辽北养蜂研究会理事长张功勋同志,他虽年近七旬,但身体仍然健壮。老张已有40年养蜂史,为养蜂事业奋斗一生。1951年31岁的张功勋毅然辞去教师职务,开始踏上养蜂的征途,40年来虽然历尽坎坷,但他始终没忘记养蜂。1953年蜂群归集体,他先后为生产队、公社、园艺场养蜂30年,蜂场都由他一手筹建。1965年,他为  相似文献   

2.
云南瑞丽农场二分场养蜂专业户赵元,以前是农场一名出色的电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迷上了养蜂,于是果断地放弃了“铁饭碗”,改行学养蜂。1985年春,他买来6箱蜂,带着家小,将蜂搬到离家20多公里的油菜地春繁。从此,他走上了养蜂的道路。四年来,赵元刻苦钻研养蜂知识,努力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他主要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惠远乡榆树村养蜂专业户、回族青年张建国八五年养蜂纯收入11,000元。但他致富不忘乡亲,几年来无私传授养蜂技术,被人们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好带头。张建国养蜂五年多,他勤奋好学,为了养好蜂,他不辞辛苦到外地向有经验的养蜂老农虚心请教,还订了许多有关养蜂方面的书刊,认真钻研学习。他不断总结、勇于探索科学养蜂,他引进优良蜂种进行杂交,培育出一种兼有多种特性的新蜂种。使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年收入由五千多元提高到万  相似文献   

4.
“数控养蜂法”的发表使我茅塞顿开,蜂友们公认它是当代最先进的养蜂法。我有一蜂友王树森,他养蜂30年了,在1993年和他相识后,同他谈起了“数控养蜂法”。那时我只是在《蜜蜂杂志》上看到了连载文章,我向他宣传,并共同探讨。1994年刺槐蜜花期他收入600...  相似文献   

5.
被群众称为“养蜂大王”的陈渊,是浙江省义乌县稠城保联的养蜂大户。陈渊今年49岁。他从1961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27年。他热爱养蜂事业,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养蜂新技术,不断探索新经验,蜂群年年有发展。1981年饲养90群,1982年100群,1983年120群,1984年150群,85年170群。连续6年产值超2万元。1986年他带了三个学徒,养蜂210群,为国家提供优质成熟蜜33,600市斤、蜂王浆231市斤、蜂蜡254市斤,总产值  相似文献   

6.
奥蒙德·艾比是一个出色的养蜂者。他曾写过两本书—“养蜂技术与奇遇”和“精通养蜂技术”,挺受欢迎。1974年,他跟他父亲创造了蜂群采集野花蜜产量的世界记录—每箱年产量达到404磅。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1984年。他养的蜂群强壮,而养蜂作业较轻松。他采用了一些简单的三角形木条,几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昌图县三江口公社养蜂专业户张功勋,1981年养蜂纯收入超万元,成为农村的冒尖户。张功勋有二十余年养蜂经验,他老伴和儿子都会养蜂。1981年养蜂,由20群发展到50  相似文献   

8.
杨灯云是武汉市蔡甸区玉贤镇农力村农民,从事农业30多年,收益甚微。1987年秋,他开始走养蜂致富之路。杨灯云养蜂5年后,4口之家终于摆脱了困境,养蜂成了他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杨师傅一再向笔者表明:他养蜂脱贫致富奔小康,特别要感谢《蜜蜂杂志》的帮助,是《蜜蜂杂志》使养蜂一窍不通的他,成为养蜂能人。17年来,他不仅把每年订阅的《蜜蜂杂志》十分珍惜地保存起来,以便随时查阅,还经常把《蜜蜂杂志》……  相似文献   

9.
养蜂使我走上致富之道我是一名林业工人,工资很低,自愁没有出路。在养蜂户肖师傅家,谈起他养蜂60箱,1989年获利一万元之多,他让我看到了《蜜蜂杂志》。我想学养蜂,于1988年订了《蜜蜂杂志》。我1989年春开始养蜂,在当地养蜂户肖师傅和文师傅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10.
在江西养蜂协会年会上、在蜂场,笔者曾多次与雷益明同志朝夕相处,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借此机会向养蜂界的同行介绍。雷益明同志1964年中学毕业后,即在江西省高安县黄沙公社蜂场工作,他以一个年青人的饱满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有关养蜂理论知识,同时虚心向中老年养蜂师傅学习,很快他便成为了该场的骨干。1977年他  相似文献   

11.
提起高级畜牧师张启明同志 ,安徽省养蜂界同仁都说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 ,为安徽省养蜂事业的发展不知疲劳地忙碌 ,40多年如一日 ,一心扑在养蜂事业上 ,他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 ,为推动安徽省养蜂事业的发展 ,开创养蜂事业新局面 ,作出了积极贡献。张启明生于1934年12月 ,1956年凤阳农业学校畜牧专业毕业后 ,分配到省农业厅畜牧局一直分管全省养蜂工作。1958年参加农业部第一届养蜂师资进修班 ,曾任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所长。现任安徽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张启明酷爱养蜂业 ,…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到我省养蜂老区遵义市桐梓县出差,遇到一位养蜂长达44年的养蜂爱好者——童梓德。童老现年67岁,干过水泥厂、砖厂及其他行业,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对养蜂情有独钟。现在已经彻底退休,专职养蜂5年,蜂场的规模一百五、六十群,基本上是他一个人管理。童老有文化,肯钻研,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订有《中国养蜂》(现名《中国蜂业》)杂志,为了证明这一点,第二天他特地送了一本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养蜂》  相似文献   

13.
冯洪礼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1团的老养蜂员。他从事养蜂20多年,在长期的养蜂实践中,勇于探索,刻苦钻研技术,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养蜂水平不断提高。20多年来,他所在的养蜂组除1974年因特大旱灾欠收亏损外,基本做到欠年有盈余,平年夺丰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蜂群平均单产100—50公斤,每年上交利润一万多  相似文献   

14.
刘仰文先生今年81岁了,从事养蜂工作达56年之久,是我国科学养蜂创业先辈之一。 1925年他高中毕业后,便在福州仓山办学,认识了在附近天安寺小学的张品南先生。张先生在课余还从事养蜂生产,养着几群中蜂。他很感兴趣,常与张先生观摩切搓养蜂技术。1932年,他考进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特地选修了养蜂课程。肄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并从金陵大学带回向学校购得的四群意大利蜂,作为业余  相似文献   

15.
养蜂生涯四个载潜心钻研获殊荣他,名叫廖大昆,今年67岁,湖北省枝城市水利局退休干部,中国养蜂学会会员,湖北省养蜂协会第三届理事会顾问。他从事养蜂技术研究四十余载,连创出色成绩。廖大昆从1%1年开始养蜂,从此便与养蜂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起在宜...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清水河县杨家窑乡养蜂专业户甄虎元,是个远近闻名的双万元户,他今年31岁,1975年6月跟朱小平师傅学习养蜂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掌握了防治蜂螨、培育适龄越冬蜂、造脾和养王等养蜂技术。1980年他花1,500元买了杨家窑大队蜂场的50群蜂和蜂具,办起了家庭养蜂场,走上了专业养蜂之路。由于他认真总结经验,蜂场越办越好,收入年年增加,1982年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蜂界对龚一飞同志并不陌生,只要提及养蜂教育事业,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他。三十多年来,他以坚忍不拔的意志、高度的责任心,忘我地工作,在养蜂教学、科研和生产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发展我国的养蜂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龚一飞同志1926年出生于福州,早在四十年代,他在读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时,就对蜜蜂有着浓烈的兴趣,开始业余养蜂。他常常利用课余、节假日登门拜访养蜂前辈、能手,求教饲养技术;毕业设计时,又选题《福州养蜂植物之研究》,他渴望成为一名“蜜蜂王国”的探索者。新中国的建立,为他的理想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949年,他应聘留校工作,在院系领导和导师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园内饲养蜂群,为园艺系增开  相似文献   

18.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  相似文献   

19.
荆楚养蜂第一家──赵溶养强蜂夺高产的经验介绍湖北省当阳市的养蜂佼佼者,今年40岁的赵溶师傅,出身于养蜂世家。他专业养蜂25年以来,以强群为本,精湛的饲养技术、较高的效益、对徒弟、蜂友真诚的帮助,誉满荆楚大地。1993年他养蜂70群,纯利3万元;199...  相似文献   

20.
<正> 秦学是舒兰县青松乡文谪村养蜂专业户。他从合作化开始就从事养蜂工作,为发展集体养蜂作出了贡献。文革中被赶出了养蜂场,党的富民政策给了他新的力量,1980年他又重操旧业,买5箱蜂,到82年发展到50箱,去年达到70箱,随着养蜂的发展,收入年年增加。83年收入3,500元;84年收入4,5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