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科学》2006,14(6):F0002-F0002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研究中心是2003年在原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品种资源研究所和原子能研究所玉米研究力量的基础上依托农作转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成立的玉米科研中心。中心下设种质资源保存与鉴定、功能基因组学、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转基因与分子育种、品种选育、栽培生理、玉米信息7个研究室以及海南、昌平和廊坊3个试验站,  相似文献   

2.
牧草遗传资源是牧草遗传与育种研究的基础材料,然而数量庞大的遗传资源给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开展牧草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研究。本文系统阐述了牧草核心种质的概念、构建方法、步骤和核心种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澍才  吴燕 《杂粮作物》2001,21(3):26-27
现在全世界已已上集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610万份,国际农业磋商小组(CGIAR http;//www.cgiar.org/),下设16个研究中心,保存种质资源60万份,其中国际植物基因资源研究所(IPGRI)是16个中心之一,是研究和协调国际作物种质资源的主要机构,我国收集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36万份,建成了国家作物种质基因库和国家作物种质信息系统,对30万份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和编目,对20万份资源材料进行了步的抗病史,抗逆性和优异性评价,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物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4.
秀珍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是近年来的菌中新贵。从秀珍菇遗传特性、种质资源研究以及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自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等综述了秀珍菇遗传育种的现状及进展。开展秀珍菇种质资源收集,进行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评价和利用研究,对秀珍菇种质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秀珍菇种质资源,促进秀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贵州作为茶树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自1939年建所以来,对贵州古茶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贵州古茶树资源调查与鉴定、古茶树保护与利用等做了大量工作,并在茶树起源、茶树分子育种等领域取得一定的创新性突破。本文对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古茶树研究的历史脉络及重要科研成果进行梳理,呈现贵州古茶树研究现状的基本概貌,为科技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杂粮作物》2009,29(3):F0003-F0003
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花生研究室自1963年建所时成立,一直从事花生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成果推广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实烟草的基因库.更好地为烟草育种战略工程服务.2007—2008年.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通过“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项目从中国烟草遗传育种研究(北方)中心引进了11份烤烟种质资源,并对这批材料在贵州省福泉市和清镇市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产质量及自然发病等性状观察鉴定,现将两年的观察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增强国家棉花种质资源中期库的供种能力,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快、更好的应用于育种和基础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建立了棉花品种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发放利用的网络体系。在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棉花种质资源保护收集、编目与繁种入库"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棉花种质资源中期  相似文献   

9.
国际热带半干旱作物研究所(简称ICRISAT)的主要研究目标之一,是改善该地区主栽作物高梁、谷子籽粒产量及营养品质等性状的遗传潜力。通过长期的种质收集和利用转换已部分地实现了这一目标。该所的资源研究工作由遗传资源部负责。遗传资源部正式成立于1979年。但其高粱资源早在1957年就经 K.O.Rachie 之手由墨西哥引入印度。二十余年间高粱种质资源迅速增加。现在它们分别保存在美国柯林斯堡和 ICRIS-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是花生起源地,花生种质资源比较贫乏,中国南方花生生态区以前更是缺少高抗和优质花生遗传资源.过去的20年间,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从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引进了1500份花生种质资源,并对其特征特性分别进行鉴定研究,高抗和优质资源是鉴定筛选的最主要目标.通过田间种植、人工接种试验和品质分析,共鉴定筛选出了高抗锈病资源226份、高抗青枯病资源49份,其中10份表现双抗(锈病和青枯病),55份种质含油率超过54%、28份种质蛋白质含量超过30%.部分优异的种质资源或其杂交后代已经作为育种亲本在南方花生生态区内花生育种机构中利用,并选育了粤油223、汕油71、汕油523、粤油200、梧油4号、泉花10号、粤油79等一批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茶树种质资源是品种遗传改良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其育种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本文综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分类、描述编目、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库、优异茶树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方面重要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树资源的收集保护、精细深入的鉴定评价、特异资源的挖掘利用、共享平台和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遗传研究和生产利用的物质基础,也是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福建茶树核心种质构建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种质是指从某种作物种质资源的总收集品中,遴选出的能够最大程度代表其遗传多棒陆,而数量尽可能最少的种质材料收集品。构建作物核心种质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管理、鉴定与评价、创新与利用,提高种质资源库中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种质资源的交流共享。福建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为进一步提高茶树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水平,完善茶树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需构建茶树资源核心种质。本文在简述茶树核心种质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提出福建茶树核心种质构建的初步设想,以期为茶树核心种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种质资源是作物优良基因的载体,切实保护现有保存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努力推进改良创新利用是当前乃至长远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我国水稻种质资源面临的濒临灭绝的形势,提出对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措施以及野生稻在水稻育种方面应用的情况和对野生稻种质资源利用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亚麻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发展的基础,亚麻育种的突破性进展与优异种质源的发现和利用密切相关。自“六五”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一直是亚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项目的主持单位,经过连续几个“五年”攻关计划、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国内优异种质资源筛选、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亚麻生产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在亚麻品种改良体系中,优异新种质的创造与利用之间往往呈现出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6.
数量庞大的植物种质资源为植物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但也给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介绍了五节芒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研究进展,包括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以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及相关研究,希望为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和选育改良新品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简介唐仕芳,赵辉湖北农科院经作所430064经济作物研究所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个专业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棉花、麻类、蔬菜、瓜类、食用菌等多门类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下设有棉花遗传育种、棉花生理栽培、蔬菜、麻类四个研究室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茶树的起源中心,茶区地跨暖温带、亚热带和边缘热带,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8个产茶省(区)已收集入圃保存的农家品种、育成品种、单株、野生茶树、国外引入品种、近缘种等资源材料已达2800多份,为开展茶树育种及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种质资源保存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使个体中的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有高的活力,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长期以来,国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收集保存的菜豆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菜豆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热带作物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保护状况对热带作物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从1978年以来,相关研究单位开展了多次考察收集,收集的种质资源材料以种质圃、离体库、种子库的形式保存,共有4.7万份;对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主要集中在品质性状、抗逆性状、抗病虫性状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