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地埋管道中的水从出水口流出经田间土垅沟进入畦地,为了实现灌溉管道化,达到进一步节水,由软管代替土垅沟,使水经多孔闸门软管直接进入畦地。给水栓出口接软管有二种形式: 1.长度20~25m,由给水栓间距确定,φ100mm软管,每3.5~4m一个同径三通出口,根据畦宽确定,二个畦一个三通出口,长为1.0~1.2m,浇地时打开三通闸阀,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都行,浇下一个畦时先开后关。 2.长度20~25m,φ100mm,每3.5~4m一节,由快速接头连接,浇地时,从远及近,打开快速接头,使水直接入畦。  相似文献   

2.
新疆规模化农业类型区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初步成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总结了2000年在新疆兵团农七师127团进行的田间闸管灌溉技术和改进畦沟灌溉技术的初步成果:①在棉花沟灌区,闸管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比现状节水30%-40%,而且节地省劳效果明显。②通过灌溉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其田间水利用率也达了80%,比现状节水30%左右,说明只要合理确定畦沟规格并实行封闭灌溉,精心管理,即使不增加任何设备投资也可以有效地改进地面灌溉状况。③根据试验结果得知,现状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率为45%,节水潜力为25%-35%。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求合理的灌水技术要素的组合,科学地指导田间灌水的实施,使设计的灌水定额均匀的灌入田间,减少地面流失和深层渗漏,达到节水节能,提高田间水有效利用率的目的,从而开展了地面畦田灌水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宽流量相同时,短畦省水;在畦长相同、畦面坡降基本相同条件下,单宽流量q=1~8L/(s·m)范围内,随着单宽流量的加大,灌水定额减小;在畦面受水均匀,单宽流量相同条件下,畦宽(5~10m范围内)对灌水定额大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3种类型水源(抽水、自流、井水)的灌区,进行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实测试验,得到壤土、黏土、沙土3种土壤质地,不同畦幅数范围条件下的灌水定额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的经验关系式.利用此经验关系式,依据实地调查得到的不同灌区的畦幅数、灌水定额、土壤质地分布情况计算灌区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值.分别从灌区、行政区、水资源分区、全省范围4个分...  相似文献   

5.
6 .3 波涌灌溉设备波涌灌又称涌流灌或间歇灌。是地面灌溉的重大发展 ,2 0世纪 70年代源于美国 ,80年代传入我国 ,实践证明它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一种先进技术。6.3 .1 技术原理它和传统沟 (畦 )地面灌溉最大不同处是将低压大流量的灌溉水第一次灌水到沟 (畦 )一定距离后 ,暂停供水 ,使地表面土壤结构改变 ,土块泡碎 ,形成地表土壤致密层 ,导致容重增大而导水率、入渗率及孔隙度减小 ,然后过一定时间 ,再继续向此沟 (畦 )供水 ,流过前段地面时 ,介面流畅 ,灌水推进速度加快 ,渗漏很少。如此在一条沟中分几次间歇反复供水 ,直至灌到近沟端 ,…  相似文献   

6.
6 田间灌水设备与机械 6.1 新型灌水管 用于直接将水送至灌水沟、畦的管道,均在地表面上使用. 6.1.1 聚乙烯薄膜管(LDPE或改性LLDPE俗称"小白龙") 折径300~400 mm(折径即管子扁平时的直径),直径×厚度为192×0.23 mm,256×0.45 mm,过流量可达40~80 m3/h(在地坡为2‰,工作水头0.2~1 m时),每卷长约50 m,使用时长150~250 m,中间卡环箍联接(有内外锥度的双环塑料套件),需要时还可热合塑膜管三通.  相似文献   

7.
以河套灌区治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田间布置与渠道工程量(体积)、渠道水利用系数、田间作业效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单位面积年费用为目标函数、畦长为自变量的分析模型,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河套灌区末级渠系改造的模式为:毛渠双向控制横向布置,畦长为30~50m,畦宽为农机具宽度的整倍数,毛渠长为100~200m,毛渠的间距为60~100m,农渠的间距为100~200m,农渠为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为宜。  相似文献   

8.
干旱缺水是发展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一、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作业前的准备 1.田间调查 由于玉米为高秆作物,影响驾驶员视野,所以作业前应对作业地块进行勘查. (1)了解地形、坡度、地界和面积,未经平整的沟埂、木桩、石块,是否有陷车的地方,土壤墒情、田间和道路的障碍等情况.对影响作业的田埂、沟坑等进行平整,对不能移动的障碍物应该作好明显标记(特别是夜间田间作业).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入畦流量反演方法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冬小麦春灌试验的地表水流推进消退数据和控制点灌溉前后土壤含水率数据,提出了2种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反演入畦流量的方法:利用土壤含水率计算入畦流量的方法和基于入渗模型计算入畦流量的方法。从反演精度、田间试验工作量2个方面与传统入畦流量反演方法进行了优劣性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入渗模型的反演方法精度较高且田间工作量较小,最适宜在实际入畦流量调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夏玉米畦灌灌水技术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理优化河西干旱区夏玉米畦灌灌水技术参数,通过对畦灌不同畦长、畦宽、单宽流量及田面坡度等要素组合下进行灌水试验,分析了其灌水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处理4(畦长50 m、畦宽2.5 m、单宽流量3.5 L/(s·m)及田面坡度1.3‰)灌水均匀度为0.87,储水率为0.92,灌溉水利用效率为0.95,除灌水均匀度外其余2指标均较好。结合处理1(畦长30 m、畦宽1.5 m、单宽流量6.5 L/(s·m)及田面坡度1.5‰)、处理2(畦长30 m、畦宽2.5 m、单宽流量3.5 L/(s·m)及田面坡度1.3‰)的评价结果,说明当畦田长度控制在30~50 m范围内,入畦流量为3.5 L/(s·m)、畦宽为2.5 m、田面坡度为1.3‰时,各种灌水质量评价指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农业工程协会学报1990年第六期刊登了D.D.Fangmeler的这篇文章。作者用时针式喷灌机和平移式喷灌机改装成带托管的节能精确灌溉系统。并利用田间和模拟数据评价作业速度。喷灌机宽度和沟——畦间距对灌水均匀性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水分布均匀性。计算结果表明,396m长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沟(畦)灌技术要素实际存在的模糊性,本文采用模糊规划理论,建立了沟(畦)灌技术要素的模糊优化模型。该模型能广泛吸取专家经验,考虑对灌水的具体要求,又能充分体现科学的计算,对地面灌溉田间用水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经验试算法的低效性,将遗传算法(GA)用于解决田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非线性优化问题.从田间排水系统的任务出发,分别介绍了田间排水沟的断面优化设计和间距优化设计方法,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实例表明,遗传算法能够有效解决田问排水沟的优化设计问题,并且能严格满足系统约束条件,操作简单,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孔祥元 《灌溉排水》1995,14(4):26-33
针对沟(畦)灌技术要素实际存在的模糊性,本文采用模糊规划理论,建立了沟(畦)灌技术要素的模糊优化模型,该模型能广泛吸取专家经验,考虑对灌水的具体要求,又能充分体现科学的计算,对地面灌溉田间用水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简述旱作物由大水漫灌改为畦灌、沟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量损失和避免地下水位急剧上升,是我国灌区当前仍需继续推广采用的灌水方法。但对于畦灌、沟灌若没有相应的技术要求,仍会产生不良的作用。正确执行畦、沟灌水技术除了要求耕地有适当的地面平整度以外,要选择适宜的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以及灌水时间,这三个灌水技术要素与土壤入渗性能、地面坡度、地面种植情况(糙率)、灌水定额以及对地块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小畦灌节水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畦灌是我国北方一些灌区从灌溉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新型地面灌水技术。在对冬小麦田间灌水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灌水定额与畦坡、单井出水量和畦宽的关系,并对灌水均匀度与单宽流量和畦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当控制畦宽和畦长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深层渗漏、降低灌水定额、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田间水利用率,从而实现节水、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涌泉灌溉技术在大田作物灌溉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涌泉灌溉用于大田作物主要问题是流量小、沟、畦横断面大,水流在田间很难向前推进。为此将其与垄膜沟种技术组装,缩小过水横断面,减小或杜绝侧渗,提高水流推进能力。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水器(稳流器)数量,改善灌水质量,提高田间土壤水分的均匀度,进而为涌泉灌溉用于大田作物提供了可能性。采用涌泉灌溉配套垄膜沟种耕作方式,提高了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了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减少了棵间土壤蒸发,农田耗水比一般大田灌溉节省28%~30%。由于灌水量小灌溉定额比一般地面灌溉节约50%左右。农作物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地面节水灌溉新技术——波涌灌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涌灌溉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新技术 ,我区自 1998年开始 ,在中国水科院水利所的技术支持下 ,引进该项技术和设备。并由水利厅水管总站、科教处申报立项《波涌灌节水新技术大面积示范应用研究》 ,项目实施于 1999年至 2 0 0 1年。分设在巴州水管处和昌吉州水管总站的 4个试验示范区进行。波涌灌是一种新型的地面灌水方法 ,它采用低水头流量 ,快速推进 ,间断式向沟或畦放水 ,与传统连续灌水相比 ,灌水不是一次性放至沟或畦末端 ,而是分周期性地由首部灌至末端。因此 ,在完成沟 (畦 )灌水的过程中 ,将包括几个放水和停水过程 ,…  相似文献   

20.
在“网沟地块的布设计算”一文中,作者曾就地块四周沟水位相同时的近似计算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拟就对应沟(管)水位相同时两高两低的网沟布设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所得结果亦可用于地块四周沟水位相同时的网沟布设计算. 对于已建或拟建的田间排水沟、管,如果由于经验不足而在运用中发现间距偏大,或者受当前经济条件等原因所限而有意识地采用了较大间距时,为了使排水效果达到要求的排水标准,就需要加设固定的或临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