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铜日粮在养猪生产中应用普遍,近些年来对于其危害的报道也比比皆是,氨基酸铜(主要包括复合氨基酸螯合铜、蛋氨酸铜、赖氨酸铜、甘氨酸铜)作为一种有机铜源,其生物利用率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已经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作者主要综述了氨基酸铜的理化特性,生物学功能及作为一种无机铜的替代产品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研究肉公雏对三碱基氯化铜(TBCC)、铜氨基酸螯合物(CuAA)、铜蛋白盐(CuPro)或硫酸铜(CuSO4)的生物利用率。在基础饲粮(Cu14mg/kg,DM基础 ,实测值)上 ,TBCC、CuAA、CuPro、CuSO4 的铜添加水平依次为150mg/kg、300mg/kg、450mg/kg,试验3周。结果表明 ,铜源和铜水平对试鸡体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以CuSO4 为参比标准 ,铜添加水平或日粮铜摄入量为自变量 ,经对数转换后肝铜积累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按斜率法综合求测铜源生物利用率为 :CuSO4 100 % ;TBCC112.4 % ;CuAA127.7 %(P<0.01) ;CuPro99.3 %。结果表明TBCC或CuPro生物利用率与CuSO4同效 ,但CuAA生物利用率比CuSO4 高。该试验提供了评定肉鸡有机铜源生物利用率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铜源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生物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研究肉仔鸡对不同有机铜源(硫酸铜、乙酸铜和酵母铜)的生物利用率。在基础日粮(Cu40.61mg/kg)上,硫酸铜、乙酸铜和酵母铜的添加水平依次为0、10、50、100 mg/kg,试验3周。结果表明,铜源和铜水平对试鸡的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无显著影响(P>0.05);以CuSO4为参比标准,铜采食量为自变量,肝铜和胫骨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斜率比法求得乙酸铜和酵母铜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80.45%和196.02%,117.61%和168.35%。这说明不同铜源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而酵母铜的生物利用率显著高于(P<0.05)硫酸铜和乙酸铜。  相似文献   

4.
条件因素对酵母富集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铜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健康和生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生长肥育猪饲养过程中常采用高铜日粮(100~250mg/kg)作为生长促进剂,而添加铜的形式常为无机态的硫酸铜,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猪吸收率低、与日粮中其它组分配伍性差、排泄率高、污染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动物饲粮中添加铜制剂能有效地提高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增强抗病力、免疫力,改善动物产品质量.但无机铜制剂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对无机铜和有机铜的作用机制、吸收利用情况、营养作用及对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对比,阐述了有机铜是理想的动物铜添加剂,同时指出有机铜作为新型动物饲粮添加剂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饲粮中不同浓度的无机铜和有机铜对1~56 d北京鸭生产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1日龄北京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日粮采用4×2因子设计,共9个组(含1个对照组),对照组铜添加水平为0 mg/kg,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6、9和150 mg/kg的无机(硫酸铜)和有机铜(氨基酸螯合铜),试验分为1~28 d和29~56 d两个阶段进行。结果显示:日粮添加无机铜显著降低了北京鸭的采食量,改善了料比(P <0.05)。日粮添加铜显著提高了血浆铜水平,显著降低了血浆锌水平(P <0.05)。与无机铜源相比,有机铜源显著改善了肝脏铜水平、铜排泄和沉积量(P <0.05)。日粮添加铜显著影响血红蛋白浓度和脂肪水平(P <0.05)。日粮添加150 mg/kg铜显著降低了肝脏和肉脂肪、胆固醇含量以及肉色和嫩度(P <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浆脂肪、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提高了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 <0.05)。无机铜有提高回肠组织病变的风险,但有机铜对北京鸭组织较安全。结论:铜浓度在150 mg/kg时可以显著改善肉质,增加肉蛋白质含量,同时显著降低肉脂、胆固醇以及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7.
对粗蛋白质消化率来说,不同铜源对其未见显著影响(p<0.05,表4)。但不同形式的铜在仔猪日粮中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极显著(p<0.05),其中有机铜加硫酸铜组以及碱式氯化铜组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硫酸铜组最低。这可能是因为以有机或碱式氯化铜形式存在的铜改变或改善了铜的吸收途径,从而提高了铜的表观消化吸收率。但是同时添加有机铜和碱式氯化铜的混合组却降低了铜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铜代谢的影响。采用3×3+1双因素试验设计,设3种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和3个铜添加水平(10、25、40 mg/kg),1个对照组。选择60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美国短毛黑雄性水貂12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并且平均日增重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也呈线性增加(P=0.053)。2)水貂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并且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也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3)水貂铜摄入量、粪铜排泄量、尿铜排泄量以及铜沉积量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然而铜的表观吸收率却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水貂对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表观吸收率极显著高于对硫酸铜的表观吸收率(P0.01)。水貂氮沉积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8.05 mg/kg时,饲粮添加40 mg/kg的铜能改善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提高水貂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育成期雄性水貂对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表观吸收率高于对硫酸铜的表观吸收率。  相似文献   

9.
赖氨酸铜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饲粮中添加高剂量铜对猪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生产中常在仔猪和生长猪日粮中添加 1 0 0~2 5 0mg/kg铜。目前饲料工业中最常使用的是无机硫酸铜源 ,不仅易吸潮结块、加工贮存不便、易破坏维生素 ,而且吸收率低 ,排出体外污染环境。而有机铜与无机铜相比 ,具有更容易吸收、生物学利用率和生物学活性较高、不受其他微量元素和养分干扰等优点 ,许多试验表明 ,较低剂量的氨基酸螯合铜对猪的促生长作用可达到较高剂量无机铜的效果。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赖氨酸铜对猪生产性能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 ,确定赖氨酸铜的适宜添加量。1 材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螯合铜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基酸螯合铜是一种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与硫酸铜等无机铜相比,氨基酸螯合铜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能够减轻铜与其他营养物质的颉颃,促进铜和其它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减少由于铜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由于铜颉颃对饲料中其它营养成分的破坏等,但其生物学利用率变异较大。氨基酸螯合铜在实际生产中,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胴体品质,提高繁殖性能,同时还具有抗生物氧化、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等一系列功能。今后应对氨基酸螯合铜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机制,生理功能,添加使用方法及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利用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