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狭叶坡垒种子雨的空间格局及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的狭叶坡垒集中分布区选择5株成熟狭叶坡垒母树,通过地表取样,分析狭叶坡垒种子雨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狭叶坡垒种子雨散布在母株附近,集中在离母株主干1-7 m区段内,占种子总数的97%;单株平均掉落种子数为27.14个.m-2(5.8-70个.m-2),其中,东向比西向多,南向比北向多,但无显著性差异;沟谷面多,背沟谷面少,其差异也不显著。(2)种子雨中有活力的种子占总数的51.3%,因各种原因坏死的占35.65%,昆虫幼虫蛀食的占9.91%,未成熟的占3.13%。(3)种子无休眠期,正常种子的萌发率为(93.60±4.77)%;火烧土较适宜狭叶坡垒的种子萌发,酸性土的萌发率最低,不同播种基质对早期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4)种子被水淹后,其萌发力和成苗率均降低了40%左右,且幼苗生活力下降;种子大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千粒重大的种子萌发率比小的高约20%。(5)林窗幼苗成苗率为(52±5.66)%,比林下高约30%。  相似文献   

2.
大花杓兰种子形态特征与生活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濒危兰科植物大花杓兰的种子无菌萌发技术体系,该实验通过含水量测定、TTC染色、石蜡切片、无菌萌发等方法,综合研究种子授粉后28d(28DAP)、56DAP和84DAP的未成熟种子和成熟种子(97DAP)的形态和生理活性特征。结果表明:28DAP的种子刚受精,含水量高达92.97%;其他时期的种子均处于球形胚时期,随种胚的发育,含水量从85.32%降至7.70%;28DAP的幼嫩种子在TTC中着色困难,但TTC可以作为球形胚时期成熟种子的生活力指示剂;在相同的无菌培养条件下,56DAP的种子萌发率为31.44%,其余时期的种子均未观察到种子萌发,28DAP的种子过于幼嫩而不能萌发,84DAP和97DAP的种子则是受次生抑制因子的影响。说明大花杓兰无菌萌发的适宜采种时机为种胚已发育至球形胚阶段、次生抑制因子起作用前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研究山兰种子无菌萌发的条件,阐明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通过比较NAA和6-BA激素组合对球茎3种发育途径影响、MS培养基盐含量和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数的影响,得出促进山兰种子萌发的激素、培养基和光照条件;通过连续取样观察,阐明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山兰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数最高,适宜萌发的培养基为MS+NAA 0.5mg/L+6-BA 2.0mg/L,种子萌发过程分为6个阶段:胚细胞吸水膨胀阶段、心形胚阶段、鱼雷形胚阶段、子叶胚阶段、原球茎形成阶段和球茎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与解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东北红豆杉种子内源激素 (赤霉素、脱落酸、玉米素、吲哚乙酸 )含量 ,并结合形态解剖、变温层积、种子吸水性和种皮透气性等试验 ,探讨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解除休眠的技术 .秋季采收的东北红豆杉种子 ,虽然种胚结构完整 ,但体积小 ,不具备萌发能力 ,需要后熟 .风干种子形成大量脱落酸(ABA) ,种皮角质化、坚硬 ,阻碍了水气交换 ,幼小种胚被迫进入深度休眠状态 .解除休眠的技术是 ,机械磨损种皮 ,可通气、透水和减少萌发障碍 .流水冲洗 1周 ,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 .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 ,可提前萌发 ,提高发芽率 .变温 (15~ 2 0℃ 3~ 5℃ )层积 ,可缩短种子休眠时间 ,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 ,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 .经过 4~ 6个月暖温和 3~ 4个月低温层积 ,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观察黑穗醋栗(Ribes nigrum.L.)种子发育及成熟种子解剖特征表明,珠被发育成种皮过程中,外珠被表皮细胞异常膨大。胚发育缓慢,原胚初期常有不规则现象。胚乳发生属细胞型。初生胚乳核分裂后,由合点端向珠孔端逐渐形成细胞,胚乳发育中,后期有“区域性”分化现象。成熟种子种皮属浆果皮类型。胚较小,直立型,位于种子基部,果实成熟后立即播种,有30%左右种子萌发,当年成苗,对缩短育种周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平邑甜茶多胚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邑甜茶具有产生多胚种子,萌发多实生苗的能力.平邑甜茶的种胚数最大为三.随着种子的生长发育多胚种子的逐渐下降,而单胚种子的比率逐渐上升.种子完全成熟时,三胚的种子完全消失,双胚种子的比例为0.61%-0.86%.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芍药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特征及物质消化情况变化的比较研究,探索出打破芍药种子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为深入揭示芍药种子双重休眠形成和解除双重休眠的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筛选出的饱满芍药种子进行变温沙藏层积处理,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此过程中芍药种子的解剖结构变化,特别是种胚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用于沙藏层积的芍药种子的种胚已经分化出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即芍药自然成熟的种子,种胚在形态上已经发育完全,因此不存在胚的形态休眠;15℃沙藏生根过程中胚的形态变化较大,而胚的结构与未沙藏种胚的结构相似;15℃沙藏层积45d(芍药种子裂口露白),胚乳细胞伸长且内含物质消耗明显,随着胚根的生长下胚轴的分生细胞显著伸长,大量细胞核伸长,细胞分裂旺盛,因此该阶段是打破下胚轴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胚根突破种皮后继续15℃沙藏层积,此过程中根逐渐伸长,待15℃沙藏层积122d(芍药种子根长3~4cm)时,胚芽已经分化出初生叶的形态,此时进行4℃低温层积催芽,待4℃低温层积28d时,胚周围的胚乳细胞已经解体且排列疏松,上胚轴明显伸长并汇聚大量分裂旺盛的细胞,因此该阶段是打破上胚轴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对变温层积过程中芍药种胚的形态和结构及胚乳组织的观察,获得打破芍药种子双重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对芍药种子休眠萌发在学术和生产实践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在2.4—D 为2PPM 的 Ms 培养基上培养黄花菜雄蕊,从膨大的花丝基部产生了少数不定茅,不定茅转入 Ms 无激素培养基培养,获得胚状体;快成熟的种子接种在2PPM2.4-D 1PPMKT 500PPM 酵母粉的 Ms 培养基上,从种脐胀裂处或萌发的幼胚上获得了胚状体。并对黄花菜胚状体进行了形态和组织学的初步观察。胚状体萌发的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2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鸢尾蒜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结合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Pallas)Herbert)和准噶尔鸢尾蒜(I.songaricum P. Yan)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为合理保育、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查阅数字标本馆标本,相关植物志分析,对比该属植物物种发表过程、地理分布,室内萌发试验观察鸢尾蒜种子特性及萌发特征。【结果】新鲜成熟的鸢尾蒜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其种子萌发对光和温度及其交互作用敏感,并且种子萌发率在全黑暗条件显著高于光照条件,低温条件(15℃/5℃)高于其他变温条件,恒温14℃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结论】新鲜成熟的鸢尾蒜种子在早春萌发,可通过低温层积来打破种子形态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10.
大豆体细胞胚的成熟处理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体细胞胚高频发生的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 (东农 7819)的未成熟子叶 ,在含高浓度的生长素 MSB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的产生。体细胞胚分别置于 M3、M10、MC三种成熟培养基上或单纯置于灭菌过的培养皿进行干化处理。成熟处理为大豆体细胞胚萌发所必需。单纯干化处理不利于体细胞胚存活 ,而在高渗成熟培养基 MC或 M10成熟处理过的体细胞胚在 MSG(1/2 MSB+ GA)萌发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明显高于 M3。成熟处理后 ,形态正常体细胞胚的萌发率达90 % ,明显高于形态不正常胚 4 %的萌发率。对成熟处理过的体细胞胚的组织学研究表明 ,形态学上苗端未分化是形态不正常胚不能形成完整植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石蜡切片法、抑制物生物鉴定法及对比分析法开展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果实成熟时胚发育不完整,停留于球形胚阶段,胚的发育程度在果实成熟后不受采收时间的影响;滇重楼种子能正常吸水,不存在由于透水性差而引发的休眠;滇重楼外种皮和胚乳的水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带外种皮的滇重楼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种子萌发时间显著延后,滇重楼外种皮抑制胚的形态后熟。基于研究结果,认为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  相似文献   

12.
陈娜  方炎明  程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38-1040
[目的]对大苞鞘石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MS+0.5~1.0 mg/L 6-BA+0.1 mg/L NAA为培养基,进行大苞鞘石斛种子的萌发试验,并通过光电镜观察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种子的萌发试验表明,大苞鞘石斛种子的萌发经历了由淡黄色转为淡绿色、胚开始膨大、胚胀破种皮、形成绿色圆球茎、产生第1叶原基、呈现明显的根端和形成小叶等一系列过程。通过光电镜观察发现,大苞鞘石斛的种子中间有一个小圆球形的胚;种皮有加厚的环纹。种胚发生过程有2种形式:①直接途径。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并进一步分化成试管苗;②间接途径。种子萌发形成低比例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原球茎或直接分化形成芽。成熟的原球茎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即膨大的生长点和伸长的胚根。[结论]试验对大苞鞘石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为大苞鞘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丹种子(Paeonia ostii)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凤丹种子种皮透水性、种胚形态和生活力、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测定,研究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凤丹种皮降低种子吸水速度,但不影响最终吸水率,完整种子浸种56h种子吸水基本达到饱和,对凤丹种皮进行酸蚀或去皮处理不会提高萌发率,凤丹种皮不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成熟的凤丹种子生活力达95.6%,但种胚发育不完全,其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层积,种胚才能不断生长分化,完成后熟;种皮和胚乳中含有的萌发抑制物质对白菜种子和自身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种皮和胚乳中的抑制物含量和种类不同;300mg·L-1的外源GA3能够有效提高凤丹种子萌发率。凤丹种子休眠是由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内存在抑制物质引起的综合休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有关种子发育和萌发与细胞分裂素关系的文献资料。大量事实表明,细胞分裂素在种子发育和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促进胚细胞的分裂与扩大,另一方面参与胚乳(或子叶)贮藏物质的动用与运输。此外,还讨论了种子内细胞分裂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塔吉克阿魏(Ferula tadshikorum)是重要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探究其种子休眠特性并找到解除休眠的方法,是对其开展种迁地保护和人工种植的基础与前提。以塔吉克阿魏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室内控制试验法对果实和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种子吸水性、种子结构、种子萌发抑制物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萌发温度、层积处理、不同浓度GA3的交互处理对其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不阻碍种子吸水,果实形态成熟时种胚形态发育完全。种子粉末浸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使用15℃/5℃萌发温度,不使用GA3浸种,低温层积45 d能显著提高塔吉克阿魏种子萌发率。塔吉克阿魏种子休眠类型为生理休眠,是由于种子内萌发抑制物质和种胚生理后熟共同作用引起的。播种前将种子层积45 d,而后置于12 h/12 h昼夜温度变化15℃/5℃的环境下萌发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在2.4—D为2PPM的Ms培养基上培养黄花菜雄蕊,从膨大的花丝基部产生了少数不定芽,不定芽转入Ms无激素培养基培养,获得胚状体;快成熟的种子接种在2PPM2.4~D+1PPMKT+500PPM酵母粉的Ms培养基上,从种脐胀裂处或萌发的幼胚上获得了胚状体。并对黄花菜胚状体进行了形态和组织学的初步观察。胚状体萌发的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22。  相似文献   

17.
对种子败育的白皮黄瓜品种白玉(BY)和种子发育良好的青皮黄瓜品种青皮(QP)的雌雄配子发育阶段进行了组织形态学比较研究,结果发现,BY部分小孢子四分体之间相互粘连在一起,相互粘连的胼胝质壁水解形成复合小孢子四分体;在单核小孢子时期,有些小孢子壁皱缩,膜内陷,不规则;观察BY成熟胚囊发现,在胚囊中央有多个类极核,珠心组织细胞离散、变形,大孢子囊边缘不规则;BY在球形胚初期,胚乳发育异常,细胞提前液泡化,具玻璃质感,染色不明显,在显微镜下透光率强,并且胚乳细胞内含物提前降解,胚乳胞间质降解,随后胚乳细胞降解,只留下残迹,球形胚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18.
猪牙花种子生物学特性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牙花种子成熟后经贮存则发芽困难。通过对种子形态、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种子萌发、种皮透水性、种子后含物显微化学观察、抑制物的生物测定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种子千粒重为7.14 g,相对含水量15.42%,生活力83.70%,种皮吸水率98.80%;种子形态结构表现为发育成熟特征;种子后含物经显微化学观察显示为种子胚乳中富含脂类、淀粉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具备种子萌发的基本形态结构和质量生物学基本特征。但抑制物的生物测定研究表明:猪牙花种子粗提物水浸液对白菜种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浸泡时间与抑制作用强度呈正相关,其抑制作用种皮种胚种子。因此,猪牙花种子形态结构和质量生物学特性与种子萌发难无相关性,种子抑制物质的存在是导致萌发困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海南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是中国一种比较特殊的兼具高品质及耐用性的珍贵木材,其适用于制造业和家具生产,一般无明显虫害。本研究从病叶中分离出真菌,并根据其形态特征和ITS、GAPDH、ACT、TUB2四基因序列分析,最终鉴定并首次报道为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  相似文献   

20.
燕山红栗种子休眠与种胚形态、种皮及内含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燕山红栗为试验材料,从种胚形态、种皮障碍、内含物变化等多方面,探讨板栗种子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种胚发育不成熟是板栗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随着沙藏时间的延长,板栗种胚长度逐渐增长,子叶与胚轴和胚根长度的比值也逐渐增大;种皮对板栗种子萌发有一定机械束缚作用,去皮程度越高,板栗种子的发芽率也越高;沙藏过程中,种皮中P-香豆酸的含量明显减少,因此认为P-香豆酸可能是抑制板栗种子萌发的另一个原因,而种仁中GA3/ABA比值的变化与板栗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用不同浓度P-香豆酸对板栗种子进行处理,证明P-香豆酸对板栗种子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