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是通过脱毒试管苗在网棚中生产出来的,不但成本较高,种植户难以接受,而且因网棚内温湿度不易调控,使试管苗结薯数量少、块茎小、抗逆性差,受网棚面积及成本所限,规模化生产量小。为了降低成本,缩短脱毒良繁时间,简化脱毒马铃薯良繁程序,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研究室2005年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定植到大田和网棚里,进行对比繁种试验。  相似文献   

2.
张荣等 《中国种业》2012,(10):79-80
甘肃会川处于祁连山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脉的交汇处,海拔2240m,年平均气温5℃,年降水量500mm左右,无霜期131d,土壤属黑麻土,有翅蚜虫少且迁飞晚,适宜马铃薯种植。为此,在甘肃省农科院会川试验站温、网室内,进行了马铃薯试管苗网棚大田移栽生产脱毒种薯的试验,探索出适合于甘肃省中部高寒阴湿区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关键技术,以提高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繁殖系数,缩短脱毒种薯的生产周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现将其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优质、低成本工厂化生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继代繁殖是马铃薯脱毒微型薯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生产微型种薯,需要大量的脱毒苗作为基础苗,由于脱毒试管苗的继代繁殖是一项成本很高的工作,使得脱毒微型种薯的价格长期以来居高不下。只有通过降低脱毒试管苗生产成本以适应工厂化生产要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脱毒微型种薯的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尤其我国即将进入WTO,国外低廉的种薯必然会冲击我国的种薯市场,我们必须在保质基础上降低成本才能经得起冲击。为此,我们利用地理优势与现有的条件,对继代扩繁的环境条件和培养基组分等各个环节进行研究,经过大量试验和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种适合马铃薯脱毒苗工厂化生产的方法,一方面大幅降低了脱毒试管苗的生产成本,一方面保证并提高脱毒苗试管的质量,使优质、低成本工厂化生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白银市引黄灌区早熟马铃薯地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脱毒种薯需求日益迫切,生产优质、高产原种是脱毒种薯生产的关键环节。近几年,结合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特征特性,从品种选择、微型薯处理、精选地块、科学施肥、网棚建设、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微型薯网棚扩繁原种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经温室假植、炼苗后,直接定植到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繁种试验(以网棚繁种为对照CK)。试验结果表明:大田繁种成本低、结薯数量多、种薯大、产量高。在6月17~21日将试管苗定植到大田为最佳时期,其中5g以上的小种薯占95.45%以上,50g以上的大种薯占15.4%~37.17%,单株结薯数在4~21个范围内,产量最高可达28.50 t /hm2  相似文献   

6.
黄萍  颜谦  童安毕  何庆才 《种子》2003,(5):109-110
以马铃薯试管苗为材料,通过对试管苗扩繁培养基、移栽基质的筛选和网棚移栽试管苗试验。选出了最适扩繁培养基和最适移栽苗基质配方。网棚移栽试管苗成活率达95%以上,试管苗结薯数最高达5.35粒/株。  相似文献   

7.
网棚扦插育苗繁殖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病毒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多年来,各地主要利用组织培养进行茎尖脱毒生产脱毒种薯,但应用该项技术生产原种成本高,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同时存在种薯质量检测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脱毒种薯的生产经营和效益的发挥。试验表明,选择海拔相对较高、气候冷凉的半山丘陵区,通过采用网棚扦插生产技术进行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可以提高马铃薯繁殖系数,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繁殖速度。1苗床准备在事先搭建的网棚里把土壤彻底浇灌一次,然后翻松耙平做床,苗床宽1~1.3m,长5~10m,将辛拌磷按250g/亩拌成毒土均匀撒入,防…  相似文献   

8.
高平霞  张国林 《种子科技》2011,29(10):31-32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是目前国内外解决马铃薯因病毒侵染导致的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最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原原种生产成本高且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大田用种的需求。脱毒马铃薯网棚原种扩繁就是以微型脱毒薯(原原种)为种源,在人工隔离防蚜的条件下繁育种薯,是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的重要环节,只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技术规程操作,就能生产出质量优、成本低、产量高的原种。  相似文献   

9.
1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是采取如下一系列技术措施获得的:首先将大田种植的薯块在室内催芽、消毒灭菌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分生组织,移植于试管中培养,大约4个月后,茎尖分生组织长成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病毒检测,从大量植株中鉴定出确实不带病毒的脱毒苗;再经过切段快繁,脱毒微型薯(原原种)的诱导,原种、良种繁育,直至大田生产商品薯。而微型薯生产在马铃薯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10.
柴玮 《中国种业》2016,(5):10-12
从加快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提升重点马铃薯种薯企业的实力、优化马铃薯大面积种植品种质量、助推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方面,介绍四川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发展成效.指出当前种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继续强化财政补贴政策、切实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大力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积极抓好品牌人才建设等措施,提出加强四川脱毒马铃薯良繁体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原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技术及成本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马铃薯种薯的推广.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值。脱毒马铃薯推广的第一步是繁殖脱毒种薯。从广义上讲,脱毒种薯的繁殖是从脱毒试管苗开始的.然后由试管苗繁殖脱毒微型薯(也叫脱毒小薯或原原种),由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近年来对马铃薯种薯脱毒、脱毒试管苗茎段扩繁、壮苗培育及诱导试管苗在组培瓶内结薯.逐步建立试管薯的产业化生产体系等各项技术环节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试管薯生产技术流程.为工厂化生产及技术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微型薯生产以有效薯的多少来衡量产量的高低,有效薯越多,产量越高,扩繁系数越大,扩繁成本越低。试验进行了试管苗扦插密度及培土次数对网室生产脱毒微型薯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试管苗扦插密度和培土次数能显著提高微型薯产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马铃薯茎尖培养获得脱毒苗 ,再试管快繁脱毒植株 ,在防蚜温室育苗盘微繁 ,获得脱毒小型薯 ,并繁殖 3~ 4代 ,即成为生产用脱毒种薯。目前 ,山东省种植的脱毒种薯是利用微型脱毒小薯在高寒地区繁殖几代后运回 ,成本比普通种薯高 ,但推广脱毒种薯一般比未脱毒马铃薯增产 50 %。苍山县种子公司在推广脱毒薯的同时 ,在规定使用年限内研究高倍快繁和防止蚜虫重新传毒等项技术 ,使种薯退化速度减慢 ,保持繁种和推广的高质量 ,高效益。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脱毒马铃薯特点以鲁引 1号为例 ,脱毒马铃薯生长势强 ,比未脱毒薯增加株高 2 5%、…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把毕节地区建成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的种薯扩繁中心,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标准化进程,在总结多年的试验研究结果和示范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有关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方面的规定,我们提出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试行)。现介绍如下,供生态气候特点相同或类似地区指导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加强四川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快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提升重点马铃薯种薯企业的实力、优化马铃薯大面积种植品种质量、助推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方面,介绍四川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发展成效。指出当前种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继续强化财政补贴政策、切实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大力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积极抓好品牌人才建设等措施,提出加强四川脱毒马铃薯良繁体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探索了高山特殊气候环境和生产条件下低成本马铃薯原种繁育的关键技术措施,初步解决了当前马铃薯原种网棚扩繁成本过高、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上升缓慢等问题,填补了高纬度、高海拔露地马铃薯原种繁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己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但脱毒马铃薯种薯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速度,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益,是当前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所在。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试管苗,脱毒试管苗的正常生长和快速繁殖,成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贵州省扶贫办实施马铃薯脱毒良种快繁技术体系进行考察分析,从该地马铃薯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出发,切合实际地提出了脱毒试管苗和脱毒微型薯工厂化生产及工艺指标的思路,对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和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娄青 《种子科技》2012,30(6):35-36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病而引起种性退化,利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生产脱毒种薯,已成为克服马铃薯病毒性退化,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应用试管苗进行微型种薯生产,则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马铃薯微型薯节能日光温室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