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寻柑桔果实浮皮发生的机理及控制途径,以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胁山为材料,对其浮皮发生的规律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胁山果实在09-20左右成熟,但09-10左右已开始表现出轻微浮皮症状,随后果皮率开始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果皮膜透性增加.外施赤霉素、亚精胺、醋酸钙等能有效地调节细胞膜通透性,减少浮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柑桔果实浮皮发生的机理及控制途径,以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胁山为材料,对其浮皮发生的规律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胁山果实在09-20左右成熟,但09-10 左右已开始表现出轻微浮皮症状,随后果皮率开始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果皮膜透性增加.外施赤霉素、亚精胺、醋酸钙等能有效地调节细胞膜通透性,减少浮皮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柑桔果实浮皮与衰老的关系,以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胁山为试材,采前对其幼果和枝叶喷施赤霉素、亚精胺、醋酸钙,测定果皮及果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胁山品种随着果实浮皮的出现,PG活性提高,果皮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MDA逐渐积累,而果皮和肉的SOID活性则急剧下降。胁山果实浮皮的根本原因是膜脂过氧化作用引 果皮早衰。采前喷施赤霉素、亚精胺、醋酸钙对MDA含量,PG,SOD活性均有一定调节作用,其中以赤霉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柑桔果实浮皮与衰老的关系,以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胁山为试材,采前对其幼果和枝叶喷施赤霉素、亚精胺、醋酸钙,测定果皮及果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胁山品种随着果实浮皮的出现,PG活性提高,果皮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MDA逐渐积累,而果皮和果肉的SOD活性则急剧下降.胁山果实浮皮的根本原因是膜脂过氧化作用引起的果皮早衰.采前喷施赤霉素、亚精胺、醋酸钙对MDA含量,PG,SOD活性均有一定调节作用,其中以赤霉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浮皮是宽皮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果实在成熟后期或采后储藏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障碍。椪柑C.reticulata ‘Ponkan’在采后储藏中极易发生浮皮,严重影响商品价值。通过采后处理,为椪柑果实采后浮皮的防范、储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椪柑采后果实,测定椪柑在储藏期间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及浮皮指数的变化,分析果皮白皮层细胞形态和生理变化特征。【结果】(1)乙烯处理促进了储藏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提高;加速了果皮白皮层细胞密度、纤维素质量分数、果胶质量分数的下降,促使木质素质量分数及细胞壁降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上升。(2)1-MCP处理减缓了果皮白皮层细胞密度及纤维素质量分数下降;延缓了木质素质量分数及细胞壁降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上升;减缓了椪柑果实浮皮指数的上升。【结论】乙烯处理可加速椪柑果实采后生理代谢水平,加重果实浮皮的发生。1-MCP处理可抑制储藏期果皮的生理代谢水平,减轻浮皮障碍的发生。生产中可通过乙烯和1-MCP处理来控制椪柑果实剥皮的难...  相似文献   

6.
所谓浮皮是指柑桔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皮与果肉之间产生空隙分离,造成果皮鼓起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成熟后期的柑桔果实中,易剥皮的宽皮柑桔类,如温州蜜柑、椪柑等特别容易发生,而皮硬难剥的甜橙、柠檬等则不易发生. 浮皮是一种果实生理性枯水病害,浮皮的发生与品种品系、树势、结果量、施肥、园地排水、通风的好坏和收获期的迟早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露地栽培的早熟温州蜜柑‘宫川'为试材,研究了高钙与全营养两种复合营养液叶面喷施对果实品质及浮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着色之前,果皮占果实的比率随着果实的发育而下降,而汁囊占果实的比率则随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在着色期内,果皮占果实的比率略有上升,而汁囊占果实的比率略有下降;至完熟采收时,果皮鲜重占果实的比率下降至最低,而汁囊鲜重占果实的比率达到最高.两种复合营养液应用降低了采收时果皮占果实的比率及果皮厚度,相应地增加汁囊部分的比率;增加了汁囊的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高钙和全营养复合营养液处理还显著降低了果实的浮皮指数,处理果的浮皮指数分别比对照下降18和13个百分点.以上研究表明,复合营养液应用有利于提高完熟栽培‘宫川'温州蜜柑果实的品质并抑制浮皮的发生,增加营养液中钙的含量对控制浮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浮皮是宽皮类柑橘常见生理性病害.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指出柑橘浮皮果实具有果面粗糙,果皮发泡、粗厚、易腐烂,海绵层松散、塌陷、无序,果皮与果肉分离、空隙大的症状,果肉糖、酸含量低,囊瓣膜厚硬,汁胞失水硬化的品质特征,并从果实大小、成熟期、矿质营养、气候因素等方面阐述果实浮皮发生的条件,从细胞水平、生理水平及分子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以18年生枳低砧温州蜜柑(尾张)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分别设醋酸钙、硝酸钙、碳酸钙各1000ppm,另在以上3种试剂中各1000ppm加5ppm赤霉素(GA_3)及清水对照共7个处理,于果实将近着色时,每半月喷施1次,共喷3次。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有效地抑制果实浮皮,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以碳酸钙+GA_3的效果最好,浮皮率26.5%,明显优于其它各处理。果实在贮藏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果皮率、果皮干重显著增加,果肉率、果肉干重、总酸含量明显减少,其增加或减少的速率与浮皮率的大小关系不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在采后前期增加缓慢,随之加快,到3月上旬又明显减少。初步认为,3月上旬为温州蜜柑果实浮皮劣变的临界期。  相似文献   

10.
设施栽培条件下冬季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2年对大棚越冬栽培宫川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酸、维生素C、果实比重、可食率、浮皮率等的测定结果分析,提出果实进入完熟期的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达到高糖度指标12%,酸度降至0.8%左右;果实进入衰老期的指标为:糖组成中还原糖比率由下降转向提高,浮皮率接近或超过15%,酸度降至0.65%左右,维生素C出现不稳定的上升或下降,多雨冬季可溶性固形物明显下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11月中下旬至1月底的60d左右为果实品质最佳的完熟期,2月初开始进入果实衰老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果实浮皮对柑橘生产的影响,对玫瑰香橙进行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果实浮皮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果实重量,造成产量下降,影响经济效益。同时,会影响玫瑰香橙果实甜度,果皮物理塑性变弱,果实易受伤,外观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2.
对贮藏中福桔果皮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果实成熟即衰老的开始.刚采收的果实,果皮细胞中已看不到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叶绿体的基粒、基质片层结构基本消失,脂类小体取而代之,数量增多.最后叶绿体完全转变成有色体.线粒体的衰老发生较迟.采后1-2个月,细胞中结构完整的线粒体数目不断减少.细胞核在衰老过程中变化不大.贮藏150天后从桔水(浮皮)果实取样制片,还能看到细胞核、核仁、线粒体及有色体.  相似文献   

13.
王瑞花 《新农村》2014,(11):32-33
柑橘是我国南方主要水果之一,正确、合理、科学的贮藏是减少柑橘贮藏期虫害病变,提高柑橘品质,保证柑橘质量,增加果农收入的关键。 1.适时采收 用于贮藏的果实,一般以果皮有2/3转黄,油胞充实,在果肉尚坚实未变软时采收。采收过早,会降低果品重量和质量;反之则落果率增加,宽皮柑橘类易发生浮皮病,甜橙则易发生青绿霉病。  相似文献   

14.
温州蜜柑完熟果实的浮皮与贮藏性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温州蜜柑的完熟果实为研究对象,经对果实大小与浮皮程度的调查表明,果实越大,浮皮越严重.经贮藏试验表明,咪鲜胺保鲜剂处理可减少果实失重,而对防止腐烂的效果不一致;浮皮与不浮皮的果实比较,果实腐烂率以浮皮果实较高,而果实失重率则以不浮皮的果实较高.钙剂处理可降低果实浮皮率和果实腐烂率.结果表明,生产上要采取措施,多生产中、小形果实,尽早疏除66 mm以上的2 L级大果,留中、小形果实,最好是果径55 mm以下的果实,进行完熟采收;采收后要选中、小形果实进行贮藏,贮藏期以不超过40 d为宜.  相似文献   

15.
日南一号特早熟温州蜜桔新品种之一。树势强健,枝梢节间长,叶片大。果实扁圆形,果皮色浓,果面光滑,单果重100~120克。果肉橙红色,囊皮薄,无核多汁,甜味适口,风味好。在洞口县发展面积500公顷。其主要特点:丰产、早熟,品质优,减酸快,浮皮少,含糖量11%左右,9月中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16.
湘西瓜17号(西农9号)是以自交系WW151为母本,自交系9168为父本配置而成的中晚熟有籽西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98d左右,开花至果实成熟期37d左右。果实椭圆形,果皮浅绿色上覆深绿色条带,果肉红色,质脆味甜,果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2%,平均果质量7-8kg,产量60t/hm^2,高抗枯萎病,兼抗炭疽病。耐重茬,易坐果。  相似文献   

17.
泥螺Bullacta exarata(Philippi)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于1989年5月至1990年7月对浙江沿海的泥螺生态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泥螺广布于浙江大陆沿岸到沿海岛屿的泥沙滩上,以中低潮带为多,成螺生存温度-1.5~33℃,以10-30℃范围内较适,比重适宜范围在1.020以下,生存PH值范围3.74-9.09。以7.13~8.01为最适;春季耐干露能力较强,夏季较弱,死亡时的体重消耗率平均为69%左右,泥螺营匍匐生活,依靠齿舌舐取滩涂表面的食物,  相似文献   

18.
1996-2000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加温设施栽培条件下,早熟温州蜜柑物候期明显提早,果实可在7、8月成熟,果形端正,果皮较薄,甜酸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9.0%,花期长30d左右,座果率18.2%,产量为29.445t/hm^2。并对病虫害发生动态与相关管理技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白桦食叶害虫中带齿舟蛾(Odontosia arnodiana(Kardakoff))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成虫于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30日前后为羽化盛期,5月中旬羽化结束,雌蛾寿命为7-11d,雄蛾寿命为6-14d。成虫羽化后1d左右即可产卵,卵多产于白桦1-2年生的枝条上,单雌产卵量为168粒,最高可达600粒。卵期长为30d左右。5月中旬始见初孵幼虫,6月初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共5龄,历期50d左右,最长可达60d。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下树,7月上旬开始化蛹,7月下旬全部化蛹结束。蛹期长9个月。同时研究了中带齿舟蛾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平 《农家顾问》2012,(10):53-55
1.适时采收 保证采收质量供贮柑橘应在八成熟、果皮有2/3转黄时,分期分批采收,切忌一次将果全部采下混装,以提高果品质量.在湖南中部,中熟温州蜜柑一般在10月下旬、椪柑及甜橙在11月中旬采果贮藏.据试验,未成熟果实体积增大的速度每天可达1%~1.5%,采收偏早影响产量和品质,在贮藏过程中还易失水萎蔫;采收过迟,增加落果率,宽皮橘类易形成浮皮果,甜橙则易发生青、绿霉病,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