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进籼型杂交稻制种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1986年底以来进行的亲本生育特性观察、父本栽插方式、生长激素应用、稻粒黑粉病防治等有关试验研究结果及其对改进我省制种技术,提高制种产量,扩大制种面积和实现全省杂交稻种子自给所起的重要作用.1990年全省制种16.9万亩,实施了以"一二三"工程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虽遇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但仍获得亩产118.06公斤的较好收成,总产达1995.3万公斤.与1986年相比.制种面积扩大178.96%,单产提高11.79%,总产增加212.0%.全省杂交稻种植面积由1987年的1024.2万亩扩大到1991年的1600.0万亩(计划面积),而用种自给率却从49.9%提高到99.76%,基本上实现了我省杂交稻种自给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县自1976年以来,曾多次配制杂交稻种,但由于各种原因,制种产量不高。因此,人们认为我县的自然条件不适宜杂交稻制种,种子靠从外地调入,不仅浪费人力、时间,而且资金外流,影响杂交稻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的自然条件,能否适宜杂交水稻制种,1988年,我们承担了地区农科所80亩杂交稻汕优63的制种任务,结果获得了成功。在80亩制种田中,有30亩因受旱单产26公斤,其余50亩单产达65.2公斤,其中有5亩单产89.1公斤。现将制种技术简结如下:一、制种方法按地区农科所方案执行,父本分三期播种,母本一期播种,父母本播差期见附表。  相似文献   

3.
在杂交稻生产中混有杂株,会严重地影响产量。据江苏省近几年进行的鉴定结果,不育系繁殖种子的平均杂株率为0.2~0.6%,杂交稻种子平均杂株率为1~3%。以杂株率1%减产5公斤/亩计算,全省种植1200万亩杂交稻,就要减产6000万公斤。同时,每年都有5万多公斤的杂交稻种子,因含杂率太高而不能作种用,损失很大。现就我省杂交稻生产中的杂株情况及防除杂株的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汕优63制种技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9年我们开展了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制种面积190亩,单产达97.35公斤,制种总产18500公斤,农户当年获纯利12.3万元。1990年可推广种植12300亩,预计增产粮食185万公斤。1、选用优良的杂交稻亲本组合汕优63组合杂交稻适应性强,优质高产,是当前较好的杂交稻种,是父本明恢13×母本珍汕97A杂交组合。实践证明,父本  相似文献   

5.
1988年,本所设置在建湖县庆丰乡的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田中,东王村二组吴立存种植的4.1亩(简称甲田)平均亩产306公斤,谷庄村合心组崔志顺种植的1.7亩(简称乙田)平均亩产304.5公斤,创该乡杂交稻制种高产记录。现将这两块高产田的栽培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6.
1种子生产基地的现状及种子生产管理情况1.1种子生产基地的现状玉米是葫芦岛市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在180万亩左右,需种量大约500万公斤。随着“种子工程”的实施,葫芦岛市玉米制种有过辉煌的历史。20世纪80、90年代,每年制种面积都在6.5万亩左右,年产商品种子1500万公斤,不仅满足本地农业生产用种,而且供应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相似文献   

7.
1996年,全国种子行业背负着积压6~7亿公斤玉米种子的沉重包袱,1997年大幅调减制种面积,实播412万亩,由于遭受几十年来的旱灾,实际收获面积为364万亩,平均亩产167.4公斤,总产约6.09亿公斤。实指望靠受灾来提高玉米种子价格,但终因可利用库存种子4.59亿公斤这一现实而希望破灭了。1997年度种子供应总量可达10.683亿公斤,又是供大于求!农业部农业司预测,到1998年供种结束后,还  相似文献   

8.
D奇宝优527系尤溪县良种生化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共同选育的晚汕三系杂交稻组合(品种来源于D奇宝A×蜀恢527),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我省大面积推广。该组合表现高产、抗病、米质优等特点,深受群众的好评。近几年我县大面积生产该组合.平均产量达200公斤/亩.最高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通过近几年的中稻制种及亲本观察.总结出中稻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发展丰顺县青蒿种植,提供优质种子,丰顺县农科所承担了青蒿制种任务。2006年,该所种植青蒿1.5亩约2000株,共收取纯种70.5公斤。种植青蒿制种要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四周深挖排水沟,适时种植,施肥做到早施勤施。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充足的光热资源,加之优越的黄河自流灌溉条件,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适宜多种农作物种子的繁育,繁殖的农作物种子以其色泽好、芽率高、耐贮运等特点,深受国内外用户的一致好评。近年来该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制种面积由2003年的27万亩发展到目前的40多万亩,增长了近50%;生产种子1.9亿公斤,制种总产值超过4.5亿元,制种产业对制种区农民增收贡献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番茄良种繁育速度,1997~1998年我们进行了番茄秋延后制种试验。1997年制种面积0.5亩,收获种子2.5kg,种子发芽率96%;1998年制种面积0.4亩,收获种子2.3kg。其具体技术措施是:1播种期6月下旬春播制种番茄种子收获后,抓紧...  相似文献   

12.
1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现状 我国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大约34 500万亩,每亩若按3公斤用种计算,每年需种量在8~10亿公斤,如果制种产量按每亩200公斤计算,全国玉米制种每年都有上百个品种,面积大约在400万~450万亩,大部分集中在我国北方几省,如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春玉米区,近年又向新疆拓展,由于制种基地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受天气等自然条件所制约,种子年际间总产量变幅较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机制又不健全,对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都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3.
1、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现状 我国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大约34500万亩,每亩若按3公斤用种计算,每年需种量在8~10亿公斤,如果制种产量按每亩200公斤计算,全国玉米制种每年都有上百个品种,面积大约在400万~450万亩,大部分集中在我国北方几省,如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春玉米区,今年又向新疆拓展,由于制种基地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受天气等自然条件所制约,种子年际间总产量边幅较大,而在市场积极条件下,保护机制又不健全,对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都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在玉米种子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制种单产低、成本高、收益小、质量差的现象。因此,进一步提高玉米制种产量,保证种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赞皇县种子公司,实行“夏播玉米制种增产配套技术”,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提高。1988年6600亩玉米制种田平均亩产164.9公斤,1989年5400亩平均亩产2361公斤,比最高的1985年亩增产14.9%。其中冀单17号3560亩,亩产222.8公斤,掖单四号1680亩,亩产254.2公斤。在全省种子质量鉴定中三次被评为质量第一名。  相似文献   

15.
<正> 玉米是我区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面积和产量均居秋粮作物之首。1989年种植面积433.5万亩,单产达到250—300公斤。面积和单产均比1980年前后翻了一番。其中推广普及优良杂交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区玉米普遍缺种,据统计,1990年的种子只落实了600多万公斤,按全区计划种植玉米450万亩计算,尚缺种子500万公斤。多年来,我区玉米种子能够自给,有的年份有余,尚能调出,而目前基本靠调进,当地很少制种。在过去玉米种植面积只有  相似文献   

16.
“穗萌抑制剂、在杂交水稻制种上试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制种田,在母本收获前10天,每亩用120-200克“穗萌抑制剂”,对穗上发芽可引起抑制作用,种子收获后一个月左右又可恢复正常发芽。并可增加千粒重,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7.
焦作市已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小麦制种基地,2011年全市建设70余万亩小麦种子基地,生产小麦种子2.8亿kg。提出通过重视播前管理、细化生产期管理、严格收获后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以提高小麦种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汕优63产量结构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地区于1985年开始引进试种杂交稻汕优63。1987年示范种植4.53万亩,单产518.8公斤。1988年种植43.14万亩,单产539.5公斤,比常规稻增加164.5公斤。其中单产超过700公斤以上面积为2.22万亩。新县郭家河乡7个农产的单产达792.9公斤。1989年我区计划科植杂交稻100万亩以上,主要组合为汕优63。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示范结  相似文献   

19.
案例:2005年,江苏省某县19户村民在当地购买了“威优46杂交稻种”、共插了71.4亩大田,由于种子内掺有劣质的“威优64”种子,性能不同,成熟时间、分孽多少、栽培技术不同,到第一次中耕时,就出现禾苗分孽多少相差悬殊,株茎高矮参差不齐,致使每亩减产150公斤受害村民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并联名到当地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  相似文献   

20.
《当代农业》2009,(11):54-54
案例:2005年,江苏省某县19户村民在当地购买了“威优46杂交稻种”、共插了71.4亩大田,由于种子内掺有劣质的“威优64”种子,性能不同,成熟时间、分孽多少、栽培技术不同,到第一次中耕时,就出现禾苗分孽多少相差悬殊,株茎高矮参差不齐,致使每亩减产150公斤受害村民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并联名到当地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