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绿色是一种精神,绿色是一种奉献,绿色更是春天的象征。因而,春是温婉的,春是吉祥的,春是生命的。人类希冀岁岁长青,所以播种绿色也就成为地球永恒的主题。《民族大团结》苏铁盆景(见图),创作者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泰州市花卉盆景艺术协会会长鞠桂林先生。他从不同层次,以不同形式(单个或多个连体)使大小不同球茎抽生出无数不等的羽状叶片,葱翠秀丽,油亮照人,那些位置不同、大小不一计五十六粒球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2014,(9):53-53
斑驳隆突的条条皱褶,或深或浅的块块疤结,岁月在雀舌黄杨的身躯上大气挥毫,抒写沧桑。累月经年,数百年甚至近千年的自然雕塑与人畜蹂躏,打磨出它今天高294厘米、冠幅265厘米、干径42厘米的巍然身姿。这是厦门柯家花园园主柯成昆先生2012年新入的得意藏品。  相似文献   

3.
雀舌罗汉松是江苏南通地区的特产树种,是通派盆景的主要用材。退休之后,我学做盆景就是从雀舌罗汉松开始的。它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繁育容易,取材方便。扦插是繁育雀舌罗汉松的唯一方法,每年春秋两季结合整形修剪,将半木质化新头扦插于微酸性砂质素土中,40~60天生根,成活率在90%以上。其二、适应性强,便于养护。雀舌罗汉松喜阳耐阴,也较耐寒,光照越多,长势越好。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印象中,国内出版的盆景专著,专门撰写树石盆景创作的并不很多,除香港《伍宜孙盆景集》将树石盆景纳入"附石盆栽"一章论述较详细之外,内地第一位提出"论树石盆景"者恐怕是武汉的贺淦荪教授了。而今天我又欣喜地看到林鸿鑫先生寄来的《树石盆景的创作与欣赏》书稿真是喜出望外。应该说,关于以树石盆景创作为中心内容的专著也许这是国内第一本。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林先生与我有多次交往。最初,只知他为人诚恳,教学有方,曾先后担任国内多所大、中院校兼职教授,并受聘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兼职教授。再后来,又知道他不仅精于盆景艺术,还擅于设计施工各种园林景观,在香港花展期间,经他设计施工的展区由于风格独特,受到各国宾客的好评,被授予"特别贡献奖"。林先生的才艺不仅在浙江红欣园林艺术公司经营、投资苗木基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在深圳市东湖公园盆景世界中获得了"精品示范园"和"绿色传播者"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5.
走进马伯钦的微型山水盆景陈列室,就能感受到他奋力创作的气息。室内周围墙上挂着名家书画,更多的是他自己的画作。古色古香的红木橱中及博古架上琳琅满目地陈列着他收藏的古人物、古船、民舍、古陶瓷、艺术盆、艺术壶。他说艺术是相通的,观赏这些古玩藏品,可以有所借鉴,在绘画或制作盆景时触类旁通,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6.
<正>榕树盆景《天女散花》是蔡宗敬的代表作之一。这位卓有成就的企业家,多年来热衷于盆景创作,在福建石狮盆景圈内小有名气。作品的原坯为天然野生老榕桩,然而它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表皮苍老的感觉外,基本上是庸柴一截:双杆式主体走向别扭,极不协调;探掘者为快速把它从石缝中取出,便在桩头处齐头斩断,连一根生活根都不带。为了方便搬运,所有树枝一砍而光,仅剩下光秃秃的树杆;在一般人眼里,它非但不是一株可塑之材,甚至连能否成活都是个问题。面对这样的一截朽木庸材,作者经过由表及里的仔细观察和揣摩,发现其主杆弯曲自然,靠阴面木质均已腐朽,若通过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技术处理,其存留的主杆部分应当还可造就。成交之后,经进一步的艺术构思,确定了将它创作为飘洒形曲立式树型的主题。采用的主要创作手段与技法:一是将次杆去掉,保留主杆,并对杆右阴面位置进行适度雕凿,增加朽木边缘弯曲度和层次感,让树心枯朽部分显露出来,以体现主杆的沧桑感和动态  相似文献   

7.
走进马伯钦的微型山水盆景陈列室,就能感受到他奋力创作的气息。室内周围墙上挂着名家书画,更多的是他自己的画作。古色古香的红木橱中及博古架上琳琅满目地陈列着他收藏的古人物、古船、民舍、古陶瓷、艺术盆、艺术壶。他说艺术是相通的,观赏这些古玩藏品,可以有所借鉴,在绘画或制作盆景时触类旁通,推陈出新。他制作微型山水盆景是心境的流露、精神的物化。画人不必要名人巨星,画景不  相似文献   

8.
我养花有11年历史,从事根养3年有余。唯搞盆景是刚刚起步,如今有米兰、仙客来等草本花卉,木本桩景各数十盆,根艺作品近百件。许多朋友在观赏这些物品之后,不仅称赞一番,还总要问:“这些艺术是从哪学来的?”我说:“拜有师傅,他就是《中国花卉盆景》。” 1987年我由一线退居二线,工作任务也由“硬”变“软”,为使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在工作之余搞起养花种草。而在那时,遇  相似文献   

9.
没有疑问,《树石情缘》是一本专业的盆景图书。可是翻读后,却很快做出判断,盆景二字无法完全涵盖这本书的内蕴。作者庄文其先生一上来就借用肖伯纳的话,把自己对艺术的认知坦然相告:“艺术是我们给自己做的一面镜子。我们用艺术作品造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这件小叶榕盆景我是1986年4月中旬开始种养的。 我按照树桩的整体结构,去掉不该要的枝条,保留造型所需要的主干和枝条。为提高成活率,种植前先把桩头放在阴湿处,每天雾喷几次水,保持湿度,2天后下地栽种,进行正常的土、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1.
《新生》是我的一盆竹桩盆景,制成后深得周围花友赞扬,他们纷纷问我是如何制成的。这盆盆景的材料取自我园中一蔸2001年栽就的小佛肚竹。受田发建先生竹桩盆景的启发,我决定试着制作一盆竹桩盆景。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岭南盆景艺术造型是以截干蓄枝法为基础,不用蟠扎法构图造型的。这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植物生长快有关。截干蓄枝法,已成为盆景艺术造型的独特方法,被世界各国盆景爱好者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卉盆景》2014,(5):68-69
杨海峰,年轻的盆景艺术家,河南得园盆景园园主。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家看到一盆小叶女贞盆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盆景。到处参观学习,遍访盆景高手。由于年轻,家庭经济条件又不好,他自己上山挖桩,制作盆景。从最开始的门外汉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做起。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2004年,他参加了《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与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江苏新沂举办的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班,得到赵庆泉、王选民、刘传刚等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的点拨,受益匪浅,打开了新的眼界。与此同时,他成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4.
15.
著名散文研究家邓星雨先生的生花妙笔曾在我的脑际划下一道道深痕。“那是一个插根筷子都发芽的城市”,这是典型的一例。这虽是赞美杭州的一句话,却也有“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句)之妙。我在品味妙句的同时,也与盆景创作联系了起来。我想,从事盆景艺术创作的人若具备这种“插根筷子都发芽”的技术,那该多好啊。筷子是不会发芽的。但在盆景界,有人创造了类似筷子发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6.
作为盆景起源国的中国,学习日本盆栽艺术,是否会改变中国盆景的传统特色?怎样才能达到“洋为中用”,进一步提升中国盆景的艺术品位?值得我们思考和研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神枝舍利干是习文中的汉字名称,借助佛教语言来形容其亘古不化之骨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枯枝枯干。为了表现盆景枝、干苍古残缺的景象,一种是保留有修饰自然生成的枯枝枯干使其白骨化;另一种是通过人工制作,将部份活性枝、干进行雕刻,摹仿出自然式白骨化形态;或者两者合一,使其更加贴近自然,贴近野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老读者。1984年底,一次因公外出,在火车上从乘务员手中购得一本《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创刊号。旅途中一口气读完。爱不释手。回来后,从1985年起,即从当地邮局订阅,每年不断,直到2013年。2014年因有创刊30周年庆祝活动,我想尽快得到更多消息,改由从杂志社直接订阅,可却不甚顺利,不知邮途中哪个环节出了毛病。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丝雕、舍利、神枝这一雕刻技艺,众说不一,也是对这一类盆景作品技艺的认识、理解各有看法。作为一个从事植物栽培工作多年的盆景爱好者,近两年来,所接触到的一些盆景作品图片和到临近省市走访,以及从市场上看到的一些盆  相似文献   

19.
盆盎咫尺,展现的是一幅山花烂漫的彩图,那满树的鲜花,似锦,似缎;那风尘仆仆赶考的士子,有情,有意。他能考上么?他一定能考上!满树的山花,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而主旨,更点得明白:前程似锦。是赶考的士子前程似锦么,还是这盆杜鹃盆景的制作技艺前程似锦?是我们的盆景事业前程似锦么,还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前程似锦?作品似乎还有深意,端坐在盆盎前,无不让观赏者浮想翩翩。这件作品,是用绿化用的小苗培育而成(就市场上去买,也才十多元钱)。六年的悉心照料和养护,经剪  相似文献   

20.
将原生状态的盆栽树桩营造为有主题、有意境的盆艺作品,须历经艺术嬗变的过程。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友人杨君的盆景园中发现一株盆裁黑松,颇具特色,遂与杨君联手将其制作成盆景。根据该树桩的形状势态和气质,经过一番筹划构思,拟出主题,然后进行创作。先将树桩裁剪后移入色调高雅,线条简洁的宜兴方形紫砂盆,然后据主题需要缀上一枚嶙峋苍古的灵壁石,石上端的平台安置一位正襟危坐,舒臂抚琴的老者石湾陶塑。然后在土坡上点苔缀草,使作品洋溢着盎然生机。最后在盆体的左侧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