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受侵染的美国白蛾蛹体内分离出白僵菌菌落,并对该白僵菌菌落进行纯化,获得白僵菌纯菌落。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了不同湿度、紫外线、营养液和不同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营养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Bb01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在此温度下,15h孢子萌发率在100%;在湿度为100%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孢子萌发率高;经紫外线照射18h孢子萌发率在0%~17.00%范围内,而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al)有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本文选取了对双翅目蝇类有致病性的球孢白僵菌菌株12株(Bb1824、Bb1840、Bb1853、Bb1981、Bb1995、Bb2003、Bb268、Bb853、Bb886、Bb1035、Bb1205、Bb2264),通过菌落生长形状观察、产孢量测定、孢子萌发率的测定的方法筛选出菌株营养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的优势菌株6株(Bb886、Bb1035、Bb1824、Bb1981、Bb2003、Bb1840);再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在6株优势菌株中筛选出了对桔小实蝇幼虫感染率最高、死亡率最高、LT50最小的Bb886菌株,该菌株对桔小实蝇幼虫的感染率为86.7%,校正死亡率达89.2%,在孢子浓度为2×107个/mL时的LT50仅为5.18天。  相似文献   

3.
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可用于星天牛生物防治的高致病力菌株,测定了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Bb Ma A-01、Bb MQ-04、Bb MQ-07、Bb QZ-01、Bb QZ-02、Bb YXTR-03、Bb TK-02、Bb XJ-11)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对星天牛幼虫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采用浸渍法接种15 d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累计致死率(幼虫死亡率)在70%~100%之间,其中Bb XJ-11、Bb QZ-02菌株对幼虫的累计死亡率最高,均达100%;且接种后星天牛幼虫的僵虫率(感染率)也分别高达90%、80%;致死中时(LT50)较短,分别为5.38 d、5.83d。研究结果表明Bb XJ-11、Bb QZ-02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较强,同时2个菌株的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故可作为防治星天牛的优良菌株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23株白僵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DA与虫粉-蛋白胨2种培养基以及1%葡萄糖+7%麦皮滤液中,对23株白僵菌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产孢量以及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孢子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菌落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在2种培养基上,同一菌株及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也有差异,菌丝徒长的产孢量低;不同温度、湿度下,不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率有明显差异。与其它菌株相比,Bpp、Be2、Bd5、Bbt1、Bpx2、Bpr3菌株萌发率高,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和抗旱性以及抗紫外线能力。  相似文献   

5.
环境条件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紫外线及田间常用的2种杀虫剂和3种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5℃温度范围内,球孢白僵菌的菌落直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条件下达到最大,即23.2~32.0 mm。经紫外线处理,得到菌株BbI01抗紫外线能力最强,处理与对照菌落直径无差别;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完全抑制,而杀虫剂的抑制作用较弱,其中敌百虫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反而有促进作用,说明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分离自桉蝙蛾Endoclyta signifer Walke的6株白僵菌Beauveria spp.菌株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快的是菌株B-36,菌落直径为53.08±1.01 mm;产孢量最大的是B-77,产孢量为(29.80±1.95)×10~5个/mm~2;孢子萌发率最高的是B-41,GT_(50)值为13.74 h。对桉蝙蛾毒力最高的菌株是B-36,LT_(50)值为7.06 d。形态学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36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7.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和白僵菌主要生理特性及毒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5℃条件下 ,粉拟青霉 (Paecilomycesfarinosus)南北株系和白僵菌 (Beauveiabassiana)在水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 79 8%、6 7 2 %和 78 4%。而当RH为 90 %以下时 ,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 ,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 2 5℃ ,粉拟青霉均为 2 0℃ ;15℃以上时 ,S -Pf菌株萌发率高于N -Pf菌株 ,15℃以下相反。在PDA培养基上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产孢量基本相同 ;N -Pf最适生长温度 ;产孢温度为 2 0~ 2 5℃ ;S -Pf则为 2 0℃ ;在 2 0℃以上 ,Bb对马尾松毛虫的感染率高于粉拟青霉 ,但在 15℃以下 ,粉拟青霉则明显高于白僵菌。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宁夏本地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枸杞蚜虫Aphis sp.的控制作用,选取4株球孢白僵菌研究其对枸杞蚜虫的室内致病性及影响致病性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2号菌株对枸杞蚜虫控制作用最好,其致死中浓度LD50为1.7×106孢子/m L,致死中时LT50为4.46 d(1.0×106孢子/m L);随着温度的升高,球孢白僵菌对枸杞蚜虫的侵染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在22~28℃范围内,校正死亡率的升高速率最快,在31℃下,校正死亡率最高,最有利于白僵菌侵染枸杞蚜虫;随着湿度的升高,球孢白僵菌对枸杞蚜虫的侵染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相对湿度90%时,校正死亡率极显著高于其他湿度,最有利于白僵菌的侵染;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紫外线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升高,在孢子萌发抑制率50%时,照射时间为3.18 min,田间施用应避免阳光强烈时段。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对八角叶甲(Oides duporti)具有高致病力的白僵菌(Beauveria spp.)菌株,为利用白僵菌防治八角叶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的八角叶甲幼虫体内分离获得5株白僵菌菌株,测定其菌落直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虫法测定5个菌株对八角叶甲的毒力,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落直径最大的为菌株YJ-43;菌株YJ-22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最高,毒力最强。形态学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个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  相似文献   

10.
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鉴定突变体的表型特征,为淡紫拟青霉致病机制分析及致病相关的基因克隆奠定基础。PCR检测筛选的14株T-DNA插入突变体,观察和测定菌落形态,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菌丝干质量等生物学性状,并比较突变体致病力。结果表明突变体均含有beta-tubulin基因序列,T-DNA已整合进入野生型菌株20-7的基因组中。通过与野生型菌株对比,发现突变体菌落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菌落生长速率明显增大的菌株占全部菌株的85.71%,只有BN-11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降低。产孢量显著变大的菌株有BN-11和BN-12,为菌株总数的14.29%。孢子萌发率发生改变的菌株占78.57%。菌丝干质量发生明显增大和减少的菌株都占全部突变体的21.43%。筛选获得了1株致病力增强的突变体BN-11和11株致病力显著降低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马尾松松毛虫的生物防治1种有效方法,笔者对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进行了4种浓度、4种用药后时间的方法进行对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3 000 g/hm2对马尾松毛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达90.33%,药后15 d防效达96.00%。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防治马尾松毛虫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是马尾松毛虫1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冯玉元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2):99-101,104
用大米做培养基生产白僵菌,经多次实验,成功地从大米培养基产品上得到了比较纯净的白僵菌孢子粉产品,即白僵菌纯孢产品。其每克纯孢含3000多亿个孢子,比常规白僵菌产品含100亿个孢子的质量显著高出。成本低廉,有利于包装和运输。  相似文献   

13.
提高白僵菌孢子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产白僵菌的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柞蚕蛹蛋白代替豆饼粉或玉米粉,采用铁盘三级固体培养,可显著提高白僵菌的含孢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对害虫的杀伤速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管氏肿腿蜂及其携带球孢白僵菌进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死亡率随着接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一定的接蜂量(虫蜂比1∶2~1∶5)下,松墨天牛龄期越大,被寄生效果越低,对3龄幼虫的平均寄生死亡率为90%,4龄虫平均为77.5%,5龄虫平均为52.5%。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约1×107个孢子时,对4~5龄松墨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5%、75%和100%;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防治木段内的松墨天牛幼虫寄生感染死亡率为87.13%。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利用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Z28菌悬液对小蠹的幼虫和成虫进行了感染,随浓度增加幼虫和成虫死亡率均随之增加.在相同条件下,白僵菌侵染幼虫能力高于成虫,侵染致死时间幼虫也短于成虫.在室外使用涂刷和注菌2种方式对小蠹虫进行了防治.浓度为0.1亿孢子/mL和1亿孢子/mL利用注菌方式防治小蠹效果明显高于涂刷;但当浓度达到10亿孢子/mL时,2种接菌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经过连续3年监测发现,未防治区有虫株树和虫口密度相对比较稳定,虫口密度居高不下.化防区有虫株数和虫口密度波动性大,与化防区相比白僵菌防治区表现出持续有效控制的优势,但2年后控效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6.
为在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笔者采用从灵丘县干旱林区分离得到的油松毛虫病原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CGMCC NO.1573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和营养型湿菌粉剂,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对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进行防治。结果显示:用2×106个/mL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不好,校正死亡率只有21%~29%;冬季用菌粉防治效果较好,感染率达到70.4%~85.4%;春季施用菌粉15 d~20 d,感染率达47.1%~54.5%.结论认为,在树干基部和枯落物下撒施"白僵菌营养型湿菌粉剂"集中防治越冬幼虫是北方防治油松毛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用于防控紫薇梨象的高毒力菌株,本试验从野外萤火虫僵虫体表分离出一株白僵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球孢白僵菌。致病力研究表明,菌株的孢子浓度达到10~6个孢子/mL时,对紫薇梨象的致死率为62.5%,具有成为紫薇梨象成虫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笔者利用白僵菌高孢粉对蛴螬进行了室内感染试验和田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表明:白僵菌高孢粉对蛴螬死虫体感染率达90.0%以上,2.5亿/mL菌液对活虫体感染率达66.7%。田间试验表明:666.7m2施用1000.0亿/g高孢粉15~20g,防治效果57.1%~65.7%;床基撒施菌、沟施菌、喷雾施菌3种方法对比试验表明:撒施对蛴螬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达60.5%。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生产工艺规范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白僵菌不同工艺技术生产菌粉产孢量比较研究 ,筛选出工艺规范化生产各环节的最优组合技术参数 ,提出二级液体 (7%麦皮煮出液 )和三级固体培养基 (麦皮∶谷壳 =9∶1)及其液固接种量 (1∶1)最适配方 ,并确定前 3d三级固体开放培养发酵最适温度为 18~ 2 2℃、相对湿度为 95 %~ 10 0 % ,还总结出以二级液体振荡培养 6 0h接种 ,三级固体发酵培养 7~10d ,可获得最优质的菌粉 ,平均含孢量达 2 0 0× 10 8个·g-1以上 ,缩短生产周期 1/3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菌厂经济收益 ,为菌厂大量生产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