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多年来,笔者收治了羊啌嗽病428例,其中风寒啌嗽187例,治愈186例;内伤啌嗽 241例,治愈240例。 (一)病因多因饲喂不当,羊只体弱,卫气不固,逢气候骤变,风邪、疫毒乘虚侵入,引起肺气失宣,发生啌嗽、流鼻。 (二)症状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啌嗽流鼻涕,发热,结膜红肿,呼吸加快。外感风寒啌嗽者,口色多红,时冷时热,并有恶寒现象,脉浮数。内伤啌嗽者,口色多青白,啌嗽低弱,鼻流浓涕,脉沉细。 (三)治疗 1.风寒啌嗽:治宜发散风寒,润肺祛  相似文献   

2.
1病因乳痈者.乃气血郁滞所致.由于产后气血衰弱,虚热上行、肺受热邪熏蒸,则不宣通而郁滞,因而气化不畅,乳行迟滞,再加填压,则乳窍不通,或驹死乳结,而成本病。2症状精神倦怠,毛根竖立,乳房肿硬,乳闭不通,水草减少,发热恶寒,行走不灵。脉浮数,口色白而微红.  相似文献   

3.
1.猪实热型胃肠炎主要症状:发热不食,口干渴,肠音沉衰,粪球干而小,外表带有粘液或排粪先干燥后腹泻,可视粘膜色红,干燥,舌苔黄厚,脉沉数有力,时有嗳气气味酸臭等。 治疗:(郁金散)郁金25g、大黄15g、黄苹10g、黄莲15g、黄柏15g、枝子15g、河子25g、白芍15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天1剂,连服3天即愈。 2.猪湿热型胃肠炎主要症状:发热不食,口渴贪饮冷水,下痢,便腥臭带血,尿浓、色黄量少,可视粘膜色红带有微黄,舌苔黄腻,脉洪数或滑数等。 治疗:(三黄加白散)黄莲15g…  相似文献   

4.
牛破伤风临床症状以四肢运动障碍、肌肉僵硬、腹肌紧缩、腰背弓起和顽固性瘤胃臌气为特征。常见于去势、助产及外科手术消毒不严及术后护理不当。病初由于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在对症治疗无效的过程中,破伤风症状日趋明显才被确诊,往往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十多年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诊疗技术,结合民土单验方,治疗牛破伤风32例,治愈31例。1 临床症状初期采食、咀嚼、吞咽迟缓,头、颈、腰、肢转动不灵活,眼神敏感,运步稍僵拘,体温正常,口色红,脉浮数;中期采食、吞咽困难,开口亦困难,因唾液不能咽下而流涎,此时若轻击鼻骨或将病牛下颌猛…  相似文献   

5.
经典成方“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中医张时彻的《摄生从妙方》,其药物组成为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g,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 g,甘草3 g,基本功效为发散风寒,解表趋势,临床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所载荆防败毒散其药物组成为荆芥45 g,防风30 g,羌活、独活各25 g,柴胡30 g,前胡25 g,枳壳30 g,茯苓45 g,桔梗30 g,川芎25 g,甘草15 g,薄荷15 g,功效为辛温解表,疏风祛湿,主治风寒感冒、流感.此方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动物的流感、感冒等病症.笔者就此成方防治牛病的案例报道做一整理,以供临床兽医和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1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多由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郁所致。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主证,发热恶寒,且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皮紧毛乍,鼻流清涕,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有时咳嗽、咳声洪亮。方例,“麻黄汤”(主要成分为麻黄、桂枝、杏仁等)加减。咳喘甚者,加桔梗、冬花、紫菀以止咳平喘,兼有表虚,证见恶风,汗出,脉浮缓者,治宜祛风解肌,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主要成分为桂枝、芍药、甘草等)加减。  相似文献   

7.
鸭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肛周围附有淡灰绿色污秽发臭的排泄物为特征的生殖器官病,母鸭粪便混有蛋清卵黄,输卵管和子宫粘膜发炎,公鸭阴茎肿大。 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水禽及产卵母禽,发病率较高,常造成大批死亡。一般发病率为30%,死亡率20%左右,受精率下降10%~20%,出雏率和育雏率均下降20%左右。 2.临床症状:病鸭精神倦怠,似怕冷状,缩脚,肌肉颤抖,勉强下水不愿游动,呆浮水面。病鸭肛门周围附有淡灰绿色污秽发臭的排泄物,粪便中混有凝固性蛋白、蛋清及卵黄,产蛋下降或停止;…  相似文献   

8.
1发病情况 2010年5月23日郊区某养鸭户饲养的350只鸭,其中有23只肛门周围附有淡灰绿色污秽发臭的排泄物,粪便中混有凝固性蛋白、蛋清及卵黄。病鸭精神倦怠,似怕冷状,缩脚,肛门颤抖;勉强下水不愿游动,呆浮水面。产蛋下降,有7只已停止产蛋。  相似文献   

9.
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专治"温虐"。1病例1.1母猪,4岁,约120kg,空怀。猪不食,身痛,先咳嗽,后喘气。体温40.8℃,体表不热,咳喘俱作,气急鼻扇,口渴欲饮,舌尖色红,舌苔微黄,脉浮数。  相似文献   

10.
我市某养殖户饲养貉100余只,2007年8月12日有5只貉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黄疸、贫血、消瘦等症状。后又连续数十只发病,死亡3只。发病期间曾用磺胺类药和常用抗生素效果不佳。于是畜主带3只病死貉来我实验室进行化验,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为貉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11.
羊痘,又名“羊天花”,是急性热性病症。羊感受疫疠之气,致使皮肤和粘膜出现痘状丘疹和疱疹,现代兽医学认为其病原是痘病毒。本病近十年在福建省多次暴发流行,给养羊业带来严重损失。1病因病机由于饲养管理不良,羊舍拥挤、污秽,湿热熏蒸,使痘病毒经口鼻或肌表传入羊体而发病。1.1痘毒首先侵犯卫分表现发热、恶寒、流涕、咳嗽、结膜潮红、口色红、无苔或苔薄白,脉浮数。1.2毒邪未解,传于气分病邪由表入里,里热渐盛,表现肺热、咳喘、便结、口干、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1.3毒邪侵犯营分在眼睛周围、嘴唇、颊部、鼻端、乳房、阴囊、肛门、四肢…  相似文献   

12.
诸附红体病临床上以贫血、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脂肪、粘膜黄染,体腔积液为主要特征。笔者在1995年7~9月诊治8例,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1995年7~9月份子洲镇洪川村,先后诊治猪附红体病8例,均属零星发生。其中30~50kg的猪5例,50kg以上的3例。2临床症状8例病症基本相似,以贫血、高热、黄染为特征。潜伏期2~3天,初期出现高温40~42.5℃,个别的怕冷、钻窝、寒战、抽搐、不食、嗜食。神经萎顿,转圈。全身皮肤发红,指压不退色,严重的出现紫斑。有的发生肠炎,下痢,掩盖了原发症状。病程最急性1~2天死亡,慢性仔猪耐…  相似文献   

13.
1症状病初母牛乳房部分发生硬肿,皮肤变红、发热,疼痛,拒绝哺乳,病重时肿胀蔓延至整个乳房,站立时后肢张开,行动迟缓,卧时前肢跪下,后肢迟迟不敢落地。同时食欲、反刍减少,精神萎顿,日久肿胀部溃破流脓。2诊断以口色红而带紫,脉象稍紧,乳房肿胀、疼痛、发热为主症。3治法病初用艾叶煎水洗乳房。乳孔闭塞者,用经高温消毒的无刃空心针从乳孔通入,挤出部分乳汁,减轻肿痛,然后将大黄100g、芙蓉花(或叶)100g共同研碎,用鸡蛋清、白醋调成糊状,外敷肿胀的乳房,1d2次。并内服通草散,同时针刺大脉、阳明等穴。如溃…  相似文献   

14.
中兽医认为猪“高热病”属于“疫疠”范畴。“疫”是含有传染的含义,“疠”是天地间一种不正之气。这种病邪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有“五疫之至,皆相染疫,无问大小,病邪相似”的说法。疫疠致病,病来急骤,热势深重,死亡率高。临床常见发热喘粗,身昏体倦,唇舌鲜红,脉洪数等症状。该病为疫疠侵犯肺卫,致使卫气郁闭,肺气不宣。因而出现恶寒,发热,身痛咳嗽,吞咽困难,食欲下降。继而侵犯营血,  相似文献   

15.
1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典型症状为高热、贫血、黄疸。猪发病后体温升高至40℃~41℃,偶有体温超过42℃的。病猪精神萎顿、嗜睡、转圈、呆滞,个别猪怕冷、寒颤、抽搐、不食或少食,喜饮水或嗜食碎瓦片、煤渣等异物;可视黏膜苍白、黄染,全身皮肤发红,故有“红皮病”之称。发红  相似文献   

16.
1发病情况种公马,红骝色,5岁,于早上配种后约1h,发现种马卧地打滚等腹痛症状,遂来站就诊。2临诊症状与诊断就诊时病马腹痛剧烈,极度不安,卧地打滚,滚后立即起立,后再卧地打滚,起立后前冲而不能控制,表现极痛苦。呈现持续性剧烈疝痛症状。病马全身出汗,脉...  相似文献   

17.
马牙瘘病是一种临床疑难病症,病程较长。患畜微热,口色红,有舌苔,脉洪数,两侧下颌骨肿,逐渐形成瘘管。由瘘管内流出灰白色脓汁,并带有草料残渣,有特殊臭味。患畜表现频频磨牙。严重时食欲不振,逐渐消瘦。上述症状与《元亨疗马集》所摘的骨瘘相似。多年来,采用《元亨疗马集》中所述“刮骨疗毒法”和内服中药进行治疗,共治疗十三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祖国兽医学认为,脾胃素虚、草质不良、饲管不善、使役不当、气候突变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升降失常,阴阳不顺,气血不调,聚粪成结。治结时若反复寒凉攻下,会损伤脾胃阳气,脾失运化,寒湿困脾;粪积肠道,腐败发酵,热毒滞留,又致热毒停肠;此种腹泻为寒热虚湿并见。开始时湿热表现突出,证见泻下恶臭、口色红干、舌苔黄厚、发热脉数等,病程并不象原发性湿热  相似文献   

19.
今夏以来我省雨量多,很多地方造成严重水灾.近段的气温又比较高,空气中湿度大,极容易引起耕牛痢疾病的发生.此病是由于湿热相浸,淫邪侵入胃腑,滞气郁结肠中集聚而成;或常饮污秽水,食入被水淹日晒的粘泥热草,以及霉变的草料,湿热毒气伤及胃肠所致。症状病初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反刍减少,鼻干无汗,口热舌红,头低拱背,四肢无力,行动缓慢,大便下痢,次频量少,里急后重;小便短赤,饮水增加。后期粪便况有腥臭红白粘物,排粪时发出呼声。重者呼吸加快,发热时有颤抖,最后四肢发冷,眼呈赤紫色,卧地不起。诊断脉象洪数,口色…  相似文献   

20.
1临床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初期,病畜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废绝,动物易疲劳、出汗,呼吸加快,肺泡呼吸音增强,可视黏膜轻度发绀,体表静脉努张。病畜心搏动亢进,第一心音增强,脉搏细数,有时出现心内杂音和节律不齐。进一步发展,病畜各症状更加严重,且出现肺水肿,胸部听诊有广泛的湿锣音。两侧鼻孔流出大量无色细小泡沫状鼻液,心搏动引起全身震动,第一心音高朗,第二心音微弱,伴发阵发性心动过速,脉细不感于手。有的病畜步态不稳,易摔倒,常在症状出现后数秒钟到数分钟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