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海南、云南及广西11省(自治区、直辖市)70个县(区、市)的楠属(Phoebe)树种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楠属种质资源分布、群落现状、木材利用及人工造林情况,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并详细介绍主要树种的特征差异。调查发现,中国楠属树种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中紫楠(P.sheareri)、闽楠(P.bournei)及白楠(P.neurantha)分布范围最广;综合比较生长速度和适应性,广西适宜推广种植的楠属树种有闽楠、桢楠(P.zhennan)及崖楠(P.yaiensis)。  相似文献   

2.
闽楠的生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楠是国家Ⅱ级保护的濒危植物,为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素以材质优良而闻名于国内外。由于天然闽楠生长缓慢、且遭受严重破坏,因而进行人工育苗造林,对保护好闽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阂楠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省闽楠人工林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亚热带地区珍贵用材树种培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今木材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珍贵用材十分短缺,价格不断推高,然而我国现有珍贵用材资源存量很少,大量进口珍贵用材受到国际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必须立足国内培育珍贵用材,增加国家木材战略贮备.亚热带地区是我国林业生产最具活力的地区,因具有水热资源、种质资源、栽培技术和资金投入等优势,适宜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林基地.亚热带地区优先发展的珍贵用材树种有香樟、闽楠、红豆树、福建柏、光皮桦、毛红椿、赤皮青冈、锥粟等,其基地发展模式主要有利用良好立地的新造林模式、基于次生林和生态公益林的改建模式及利用非规划林地的造林模式等,并提出了珍贵用材种质遗传保育和采种母树建立技术、主要珍贵用材树种新品种选育和种子丰产技术等急需解决的相关共性关键技术以及设立扶持、进行政策优惠和配套技术支持等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4.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721 g.cm-3和0.680 g.cm-3,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572 g.cm-3和0.535 g.cm-3,闽楠天然林木材密度大于人工林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人工林木材密度变异系数却小于天然林。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气干状态下体积干缩率分别为4.935%和6.439%,全干状态下分别为9.330%和11.376%,闽楠人工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稍差于天然林,但从木材的差异干缩来看,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相近,分别为1.75和1.76。闽楠天然林木材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分别为7 583 N、6 183 N和6 625 N,稍大于人工林,但差异不显著。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旋切板背面裂隙率分别为53%和67%,单板厚度的偏差人工林和天然林分别为0.08mm和0.09 mm。由此可知,发展闽楠人工林可以得到质量与闽楠天然林相近的板材。  相似文献   

5.
利用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从面积、蓄积、树种结构、龄组结构、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量和消耗量等方面,对10年间广西乔木用材林资源的变化动态及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木材战略储备背景下的广西乔木用材林发展提供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闽楠是二级珍稀树种,主要种植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木材具有抗腐蚀性强、花纹美观的特点,经济价值较高。对闽楠的种植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针对提高营林效益,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为例,探究了闽楠的种植栽培技术,旨在提高闽楠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为速生珍稀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成材早、适应广、材质优、价值高等优良特性,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人工栽培技术已趋于成熟.近年来国内研究学者对红锥生物生态学特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木材性质、育苗和营造培育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红锥的生长习性及广西红锥的育苗区域选择、种子育苗、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红豆树等6种珍贵用材树种的生长特性和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浙江龙泉和庆元两地在较好立地上营造的21 36年生红豆树、江南油杉、伯乐树、闽楠、刨花楠和乐东拟单性木兰6种珍贵用材树种的片林,以研究其生长、干形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树是一个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大、径生长速生持续期长、木材基本密度中等及其径向均匀性较高的珍贵用材树种,平均年轮宽度达到0.8 1.2 cm,36年生时按宽度和面积计算心材比例分别为60.57%和37.47%。因红豆树分叉干特性明显,在栽植的第2年就应及时修枝抹芽和施肥,以培育树干通直、心材比例高的优质干材。江南油杉和闽楠等其它5种珍贵用材树种皆较少分叉干,其树干通直。闽楠以材质优良而闻名,木材密度中等,虽然其生长速度较慢,但生长势很强,年生长量稳定,加之树冠窄小,适宜长周期大径材的培育;伯乐树生长速度中等,木材密度略低,但其径向均匀性较高,宜作为优质的工艺材来培育;树冠窄小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速度中等,但其木材密度大、径向均匀性高,是优良的珍贵用材树种;江南油杉是个早期生长快而后期生长慢,木材密度中等的针叶树种,可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延长速生期和提高木材密度的径向均匀性;刨花楠虽然生长速度中等,但其木材密度却较低,浸水有粘液,不宜作为珍贵用材树种培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木材及木制品加工大国,近年来家具、装修等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木材加工行业的发展。由不同树种制作而成的木材材料性质与价值大相径庭,因此准确识别木材树种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传统人工识别,基于机器视觉的木材树种识别大幅度提高了准确率。文中通过分析近5年来木材识别领域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木材特征提取的相关技术与树种识别的各种方法,提出要深度融合木材的多个特征并加强各种算法间的配合使用;此外,针对机器视觉在木材树种识别中的应用普遍停留在学术研究阶段的问题,提出木材树种识别应向装备数字化方向发展,以期提高木材树种识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闽楠俗称楠木,为闽楠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渐危树种。闽楠干形通直,木材芳香耐久、纹理美观,材质致密坚韧,不易反翘开裂,为上等建筑、家具用材。笔者结合多年来工作实践,对闽楠的苗木培育技术作浅要论述,以期指导广大林农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1.
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和明溪县35年生的闽楠天然林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进行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差异比较。结果表明: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明显大于35年生的天然林,人工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左右,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在16~17 a左右相交;人工林、天然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同时出现在15年生;人工林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最高峰,天然林则在30年生时达最高峰,人工林与天然林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差值出现在15年生,随后差值缩小,到29年生时天然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反而略大于人工林,表明天然林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闽楠人工林经营应处理好立地和密度的关系,才能持续速生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闽楠的引种及栽培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楠为国家三级保护的珍稀树种,在赣南树木园已有近20年的引种栽培历史.通过多年的观测,该园栽培的闽楠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和生态习性,是一种很具发展潜力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3.
就闽楠、桢楠、浙江楠、舟山新木姜子、天目木姜子等5种樟科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培育出的幼苗进行观察、记载和绘制成图,并从种子(果实)到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顺昌县杉木-闽楠复层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保留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林分生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加,闽楠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以及最大分枝粗均降低。西坑试验点内,1~6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180株·hm^-2)的林下闽楠平均胸径和树高较7~8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480株·hm^-2)的分别增加149.01%和88.95%;八一工区试验点内,1~2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485株·hm^-2)的林下闽楠平均胸径和树高较3~4号(杉木保留密度为630株·hm^-2)、5~6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825株·hm^-2)分别提高了19.75%、7.02%和40.04%、42.46%;西坑试验点内,1~6号样地,胸径超过30 cm的杉木株数占杉木总株数的88.30%,径阶分布更集中,7~8号样地,这一比例则仅为69.40%;八一工区试验地内,1~2号样地,胸径30~40 cm的杉木株数占杉木总株数的比例较3~4号、5~6号样地分别提高了70.89%和221.29%。结果表明,降低杉木保留密度(或增加间伐强度)有利于下层闽楠的生长和上层杉木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七溪岭林场闽楠1年生苗与3年生苗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闽楠造林苗木年龄与造林效果的关系,以江西永新县七溪岭林场相同立地条件下,裸地栽植1年生闽楠轻基质容器苗和裸地栽植3年生闽楠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造林3 a、4 a后林木树高、直径、鲜物质总质量等因子的分析,研究2种培育模式的效果及其机理。结果发现,栽植3年生闽楠苗与栽植1年生苗具有显著差异。因此,3年生闽楠容器苗造林具有较大的生长优势和显著的培育效果,优势苗木直接影响闽楠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2种地类条件下闽楠造林的效果及其制约因素,以江西永新县七溪岭林场裸地和林冠下栽植1年生闽楠轻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立标准地进行分析2种林地条件下的幼龄林时期闽楠的生长情况及环境因素对其作用;结果显示2种森林地类条件下,造林效果差异显著;林冠下栽植闽楠树高生长有优势,但其直径生长量和生物总量明显不如裸地下栽植的闽楠。因此,裸地栽植闽楠容器苗具有显著的培育优势,光照是闽楠生长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楠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楠木的树姿柔美,材质优良,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文章介绍了楠木的形态特征,育苗和造林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楠木是我国传统的珍贵树种,通常指樟科楠属(Phoebe)和润楠属(Machilus)植物。广东省具有丰富的润楠属树木资源,但已利用的种类极少。根据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记录,在广东省共发现润楠属植物23种,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文章介绍了润楠属植物在广东省作为商品和科研种质资源的人工栽培情况,并对其保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不同立地条件楠木人工林养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分析福建省顺昌县埔上国有林场不同立地条件、相同经营措施的37年生楠木人工纯林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除铜元素外,其他各养分元素的平均含量随林分立地质量的下降而减小,Ⅱ类地楠木人工林中生态系统各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比Ⅲ类地的高4%(镁)~66%(钾),比Ⅳ类地的高19%(铜)~121%(钙);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随林分立地质量的下降而显著减小,Ⅱ类地上楠木人工林中大量养分元素的总积累量为1 723.940 kg.hm-2,分别是Ⅲ、Ⅳ类地的1.84倍和3.91倍,微量养分元素的总积累量为58 172.535 kg.hm-2,分别是Ⅲ、Ⅳ类地的2.12倍和3.6倍,楠木对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富集能力是不一样的。总的趋势为Mn>N>P>Zn>K>Cu。其中叶对各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干材对各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0.
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28年生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人工林,无论是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都明显高于闽楠纯林,28年生时平均木的单株材积达到0.24628 m3,比闽楠纯林增加100.9%。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8~10年生时,峰值为1.02 cm.a-1,连年生长量在0.8 cm.a-1以上的年份有14a;树高连年生长量在10~12年生时最大,峰值为1.07 m.a-1,4~16年生时生长量都保持在0.8 m.a-1以上。闽楠纯林树高总生长量只有15.89 m,连年生长量在8~10年生时最大,峰值为0.95 m.a-1,比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