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江县是全国优质棉地基之一,是全省的第二产棉大县,今年又跨入全国棉花“百强县”行列。棉花种植历史悠久,从五十年代开始,历经高低起伏、徘徊不前,到九十年代采取科学种植,连年获得丰收,特别是全国棉花滑坡的情况下,仍保持年年增长的好势头。92年单产皮棉196斤、总产28.75万担,较上年增长5.7%;93年单产198.8斤,总产32万担,比上年增长12%;94年总产35.6万担,单产达220斤,较上年增长11%。  相似文献   

2.
栾城县农业生产经济指标,最近三年前后比较是“七增一减”:(1)粮食总产由一九七七年的2.461亿斤增加到3.137亿斤,提高27.47%;(2)棉花面积减少1.6万亩,单产增加16斤,总产由868万斤增加到942万斤,提高8.53%;(3)油料总产由14.5万斤增加到98万斤,增长5.76倍;(4)社队企业总收入由1702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提高  相似文献   

3.
恢复与发展盐城市棉花生产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花在发展盐城市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盐城市是江苏省的主要产棉区,常年播种面积与产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1983年实种棉花400余万亩,总产21万吨,创盐城市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后,与全省棉花生产形势相似,棉田面积锐减,总产下降。1986年实收面积250万亩,总产12万吨。1987年以来,由于省、市政府颁布了植棉优惠政策,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提出了恢复和发展棉花生产的关键措施,开展了植棉竞赛,棉田面积与产量出现了回升的好势头。1988年棉花面积302.6万亩,总产19.65万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分别比1987年增长14.62%和42.91%。  相似文献   

4.
商丘李庄实验区是黄准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验区之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西北12公里,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万亩,其中涝淤地4万亩,薄沙地1万亩,盐碱地2.45万亩。另有盐碱荒地1万余亩。自1978年冬开始规划和建设以来,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综合治理旱涝盐碱已经初见成效。1981年中心实验区粮食总产413.3万斤,比治理前的1978年增长29%;皮棉总产22.48万斤,比治理前增长  相似文献   

5.
我们地区广大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夺得了粮棉生产持续双丰收。十年来,粮食总产平均每年递增3.2%;290万亩棉田,平均亩产108.9斤,比学大寨前的十年平均亩产增长1.37倍。1974年,棉花亩产122.6斤,总产355万多担,比1963年增长近1倍。有8个生产大队和190个生产队平均亩产超过200斤。这些典型的出现,揭示了棉花的巨大增产潜力,展现了我们地区棉花生产新跃进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1994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全面增长的好势头。全省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近300万亩、部分市地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预计总产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播种1291万亩,总产1300万担左右;油料总产6200万  相似文献   

7.
我区地处江汉平原,是个人多田少的集中产棉地区,常年种植棉花面积78万亩,实行棉麦两熟制。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夺取了1976年农业生产全面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达到9.3亿斤,比1975年增产近1亿斤;棉花总产突破1亿斤,亩产皮棉129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2004,(3):8-8
今年全省农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已确定——粮食播种面积9000万亩,总产2460万吨;棉花播种面积800万亩,总产40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000万亩,总产15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700万亩,总产5500-6000万吨。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左右,种植业在农民收入的增量中,力争保持70%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桃源县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79年,全县粮食总产10亿1243万斤,棉花总产11万4731担,食油总产10万5000担,牲畜饲养量77万1300头,农业总产值2亿4534万元。与1949年比较,粮食增长1.8倍,棉花增长9倍,食油增长1.5倍,牲猪饲养量增长6.2倍,农业总产值增长4.3倍。1979年向国家出售农产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县夏熟作物全面丰收,全县10.2万三麦平均亩产687.7斤,总产和单产分别比历史最高年增加16.8和26.5%;十二个公社40776亩冬绿肥(其中红花草3.6万亩,金花菜2188亩,蚕豆423亩,6625箭筈豌豆158亩),平均亩产达到7200斤,比大丰收的1976年增产35%,总产、单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1988年,我省棉花生产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出现了面积、单产、总产、收购量四增的好形势。据农业部门统计,全省880万亩棉田,比上年增加64.27万亩,增7.78%;亩产皮棉62.5公斤,比上年增产8.5公斤,增15.74%;总产皮棉55万吨,比上年增产10.62万吨,增23.78%;至1988年12月底全省收购皮棉50万吨,比上年增10.35万吨,增26.10%。1988年是我省棉花生产自1984年以后增产幅度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群众实惠最多的一年。 1988年,我省棉花大面积增产是政策、科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棉麦两熟制的棉花集中产区。1964年全县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棉麦两熟生产更是获得了持续增产。夏收小麦35万亩,平均亩产达210斤,较1963年增产8.3%;棉花实收26万亩,平均亩产皮棉96.5斤,较1963年增产3.2%。1964年棉花生长季节并不是风调雨顺的。播种时期的阴雨,盛蕾时期的暴雨,初花时期的干旱,  相似文献   

13.
综合信息     
《河北农业科技》2006,(11):37-37
1今年河北棉花总产预计63.1万吨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预测:今年河北棉花生产呈现出三增态势。即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均比上年增加。全省棉花实际播种面积为934.6万亩,比上年增加了74.4万亩,增长8.6%;预计亩产67.5公斤,比上年增加0.4公斤,增长0.6%;预计总产量63.  相似文献   

14.
怀宁县叶祠公社,在以阶级斗爭为綱、以生产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开展了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贯彻执行了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羣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在连年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丰收。1965年粮食预计总产三百三十九万斤,平均亩产一千零七十一斤,比1964年分别增长29.7%和30%;棉花总产可达三万六千斤,平均亩产皮棉九十斤,比1964年增长285.2%和69.8%;油菜籽总产九万斤,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七斤,比1964年增长51.4%;生猪饲养量一千六百四十三头,比1964年增长33.4%,基本上达到两亩地一头猪;多种经营也有很大发展。1965年丰收的特点是:季季丰收、项项丰收、全年丰收,粮、棉、油的产量不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一年,而且还创造了许多高额丰产典型,有十四亩零七厘三季连作,亩产高达一千八百斤;有二百亩双季晚稻破天荒赶上或超过了早稻。其中有四亩二分五高产尖子,亩产达一千九百二十斤(内有双晚农垦五十八,亩产一千一百二十斤),有二十五亩五花籽油莱亩产达到二百四十七斤。由于1965年农业生产全面增产,对国家贡献也越来越大。三千六百八十五亩耕地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八十二万斤,比1964年增长25.6%;皮棉三万五千九百四十四斤,比1964年增长285.2%;油菜籽二万三千斤,比1964年增长15%;生猪三百九十头,比1964年增长一倍多,还提供了很多的鸡、鸭、蛋、菜等等。集体经济也不断地巩固与发展。1965年集体提留的儲备粮十五万七千斤,比1964年增长249%,提留儲备基金一万一千元,比1964年增长19.4%,提留来年的生产费用也有很大增加。一年来,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取得的成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结果,是党的领导的结果,是实行“革命种田”“科学种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大队位于苏北老沂河畔,2800亩耕地,其中1460亩沙层厚度达一米左右,庄稼扎不下根,立不住苗。通过土、肥、水综合治理,不断扩大了稳产高产田,同时实行科学种田,粮食单产逐年提高,总产逐年增加。1969年粮食总产107万斤,亩产520斤,超过了“纲要”;1970年粮食总产160万斤,亩产925斤,跨过了“长江”;1971年粮食总产180万斤,亩产1107斤,超过了“双纲”;1972年又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达205万斤,亩产达1310斤。近四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递增200斤以上,总产平均每年增加30多万斤。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省夏粮喜获丰收,总产247.3亿斤,比去年夏粮产量增加5.74亿斤,实现了连续5年增长,平均亩产673.8斤,比去年增加14.62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全省秋粮已收获完毕,预计也将获得一个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有望达到580亿斤,比上年增长11%。我省是农业大省,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资源9472万亩,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  相似文献   

17.
拥有713万亩耕地的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2012年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总产达到82.6亿斤,近5年间增长33亿斤;实现劳均生产粮食7万斤,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5.6万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1980年新乡县棉田春播单作面积7万亩,棉麦套作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合计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6,5斤,还收小麦170多斤.1980年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2867.4万斤,平均每个棉农贡献95.6斤,比1979年人均贡献45.3斤增加一倍多.棉花总产、亩产、人均贡献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原因,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狠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省常年种植棉花100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14%。1979年,总产首次突破50万吨大关。1980~1984年平均总产57.6万吨,平均单产57公斤;其中1983年单产达到65公斤,创历史最高平水。但是,由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1985~1986年,全省棉花生产大幅度下降,棉田面积减少300多万亩,总产减少近20万吨,单产降到54公斤。本文仅就导致单产下降的栽培原因及其增产途径予以分析讨论。 (一) 棉花单产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  相似文献   

20.
从1992年起,我省棉花生产连续4年滑坡徘徊。1992~1994年,3年平均棉花播种面积1521.05万亩,总产1097.4万担,比1980~1991年12年平均1915.65方亩、2142.85万担分别减少20.6%和48.8%,995年总产也只有940万担左右。究其原因,除部分领导思想认识不足、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外,主要是植棉的直接效益不高,广大棉农没有积极性。要突破棉花生产的被动局面,除各级政府必须提高对棉花生产的认识,坚定抓好棉花生产的决心和信心,搞好规划外,还应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