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是重要的遗传特性,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优良玉米自交系,是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的关键.近几年我所选育了几个抗病、抗倒、优质、株型较好的玉米自交系,如新 358、新 77、新 7(红)、新 4(白)、新北 542及新引进筛选的新 LY90ds和新 HC自交系.为测定其配合力,进而有目的地利用它们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我们再次利用骨干系测交法和莫惠栋的 p× q模式 [1],对新选系进行了配合力测定.为进一步论证骨干系测交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近几年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品种来源 衡单10号玉米单交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抗旱、抗虫玉米新品种。其母本是利用美国杂交种78599,经多年南繁北育连续选株自交,并进行配合力测定,培育出抗病、抗倒、株型紧凑、根系发达,茎秆坚韧、配合力高的一系列优良玉米自交系。并于1994年应用优势种质组合模式(组合是2208×H21)组配成了高产、优质、高抗玉米新品种衡单10号。2000年先后通过了天津市和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3.
屯新1019(铁409)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HY12(以国外优良杂交种为基础材料,严格按照优质、抗倒伏、抗病的育种目标,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经过多年、多点配合力测定及筛选,HY12表现抗病性、抗倒性强,配合力高。)为母本、外引优良自交系吉853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郑单958具有高产、稳产等特点.其穗子均匀,轴细,粒深,不秃尖,无空秆,年间差异非常小,稳产性好,并且耐密、抗倒、抗病.该品种根系发达,株高穗位适中,抗倒性强,经1999年抗病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矮花叶病毒、黑粉病和大小斑病.郑单958品质优良,通过研究表明:品种籽粒含粗蛋白8.47%、粗淀粉73.42%、粗脂肪3.92%,赖氨酸0.37%,为优质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5.
洪德峰 《中国种业》2013,(11):67-68
新6的选育是近年来我院优良玉米自交系选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新6抗倒性强, 抗病、抗逆性突出,产量高, 一般配合力高。以新6为亲本培育出新单36、新单33及新单38等杂交种表现为产量高、适应性强、结实性好,特别是抗倒性突出。  相似文献   

6.
优良玉米自交系698-3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98-3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优良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集成了高配合力、高产、优质、多抗、耐密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组配出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专用等玉米杂交种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具有抗病、抗逆、优质等玉米育种目标期望的优良基因,可以增加玉米遗传变异,拓宽种质基础,提高优良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选择优良自交系的几率,因而今后对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的利用是解决种质基础单一,提高品种抗灾、抗逆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于2009-2010年连续对热带群体SlayGreen进行了轮回遗传改良,在当地气候条件下调查、记载群体的植株性状、抗病性、抗倒性、果穗性状及光周期反应,为选系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8.
S C122 自交系是昭通地区农科所用赞比亚优良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自交选育而成, 具有配合力高、抗病、抗倒、耐旱性好的特性。以 S C122 为育种亲本, 先后育成13 个适宜许多生态条件的玉米品种, 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累计推广面积3883 万hm 2。  相似文献   

9.
PN78599种质的改良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N78599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先锋公司引入到我国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因其一般配合力高、品质优、抗倒伏、抗叶病表现突出,全国各大育种单位相继以其为基础材料直接或间接选育出一批优良自交系应用到生产,组配出一批高产、高抗、优质的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的玉米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拓宽了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使其很快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玉米种质类群.因此,深入研究其遗传基础和改良利用的途径,对提高我国的种质资源基础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新麦系列品种的选育谈优质强筋小麦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优质小麦育种必须抓住优质高产主线,兼顾抗倒、抗病、抗逆性。在亲本选配与改良过程中,注重丰富的遗传基础和优良的综合性状相结合,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中强筋与强筋联合优势互补,加强早代材料的品质测试,以便加速选育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