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沙化和荒漠化土地治理情况辽宁省沙化和荒漠化土地防治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积极有效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到目前,全省沙区有林地面积已由治理初期的80万亩增加到64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2.8%提高到22.3%。科尔沁沙地南侵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止,老哈河、大凌河、柳河、绕阳河四个流域沿河沙地得到初步治理,沿海沙地海防林也初具规模。全省荒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比1986年下降了28.2%;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3788吨,下降到每年每平方公里2600吨。沙区生态明显好转,生产条件和生存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对促进沙…  相似文献   

2.
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比2004年减少了70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88万亩,实现了持续"双减少"。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等区域生态明显改善。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给力生态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退耕还林的20年,宁夏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8.4%提高到目前的14.6%,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3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0%以上;全区沙化土地面积由20年前的1812万亩减少到1686万亩,荒漠化土地面积由4811万亩减少到4184万亩,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沙漠化逆转,连续20年沙化、荒漠化土地"双缩减"。  相似文献   

4.
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双双缩小。国家林业局2003年11月至2005年4月进行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与1999年相比,分别减少37924平方公里和6416平方公里。目前,土地沙化面积已经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63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这表明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已由“破坏大于治理”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阶…  相似文献   

5.
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921.2万亩。与第三次监测结果相比,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6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减少了9万亩,呼伦贝尔沙地沙化趋势首次出现了逆转。呼伦贝尔沙地是全国四大沙地之一,长期以来草原退化面积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一半。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业》2007,(6):1-1
内蒙古近年来防沙治沙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2006年,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6亿亩,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据第三次全国荒漠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24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730万亩。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扎实推进荒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打造了中国靓丽的“绿色名片”。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防沙治沙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提出了到2025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3亿亩;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86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9亿亩等一系列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千米,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副执行秘书普拉迪普·蒙珈在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纪念大会上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9%提高到目前的近23%,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逆转,7000多万依赖退化土地生活的人们实现了脱贫。  相似文献   

9.
巴彦淖尔市荒漠化土地面积8122万亩,其中轻度荒漠化土地2377万亩、中度荒漠化土地4610万亩、重度荒漠化土地980万亩、极重度荒漠化土地155万亩:全市沙化土地面积3216万亩,其中轻度沙化土地175万亩、中度沙化土地448万亩、重度沙化土地1600万亩、极重度沙化土地993万亩。近年来,当地林草部门实施人工造林、封育、飞播工程,林草植被恢复迅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在实施人工造林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荒山荒沙地造林技术,对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2月,赤峰市被列为林业部防治荒漠化改革试验区.两年来,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早日达到试验区“立足全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要求,实现“出经验、出政策、出人才、出效益”的目的,中共赤峰市委、赤峰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8月制定了《关于加强防治荒漠化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决定》.赤峰市是内蒙古东部荒漠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沙地面积3638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7%.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688万亩,沙区林地面积达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介绍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第五次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30.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12%。实际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20.37万平方公里,占沙化  相似文献   

12.
<正>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位于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之间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生态脆弱区。新中国成立前,全县土地沙化面积达52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占全省沙化面积总量的1/4,森林面积不足18万亩,森林覆盖率只有2.9%,已成为辽宁省荒漠化最严重、沙化形势最严峻的地区。土地沙化不仅给彰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危害,也对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构成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武威市防沙治沙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沙化土地“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态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呈加速扩展之势。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沙化土地总面积3327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85%。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2383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71.6%;盐碱荒漠土地211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6.4%;退化的耕地面积105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3%;草地退化面积628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19%。土地荒漠化的扩大趋势,导致了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锐减。如民勤县湖区近30万亩…  相似文献   

14.
《国土绿化》2006,(7):1-1
经过长期治理,我国北部的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区域内年降雨量250毫米以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具备自然修复与沙化治理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科尔沁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06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420万公顷;占毛乌素沙地面积近一半的陕西榆林市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15.
每年缩减1283平方公里国家林业局6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布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破坏大于治理”转为“治理与破坏相持”,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绝大部分省区治理面积大于破坏面积,全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土地沙化状况首次呈现全国性逆转趋势。新世纪以来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同时出现净减少。截至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我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积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沙区和岩溶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007万公顷。长期以来,我国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工作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优化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加强监督考核,实施重点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17.
<正>河北省地处华北,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北接内蒙古高原,环绕京津,属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沙化土地面积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11个区市的84个县(市、区),荒漠化土地面积2580万亩,主要分布在除唐山、秦皇岛外的118个县(市、区)。其中,处于京津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地区是我国北方风沙南侵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沙化土地非常突出的重点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929万亩,超过河北省沙化土地的60%,大风沙尘、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8.
乌拉特前旗荒漠化治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生态状况十分脆弱,目前,全旗森林覆盖率仅为15%,荒漠化土地面积达600多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60%以上;乌拉特草原100%退化,70%~80%沙化,并呈加剧态势,全旗荒漠化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一、荒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荒漠化治理体制不顺畅。由于长期以来受部门分割体制的影响,导致荒漠化治理分散在农业、牧业、水利、林业等部门,职能交叉。  相似文献   

19.
人与沙的抗争──乌盟实施“进一退二还三”建设畜牧业大盟的发展战略戴荣强乌兰察布盟辖4旗5县2市,总人口272.3万,总土地面积8305.5万亩,其中风蚀沙化面积3720.7万亩,水土流失面积3955.2万亩。天然草场面积5152.5万亩,其中退化学场...  相似文献   

20.
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在1746万亩土地中,风蚀沙化面积占到95%,强度沙化面积达40%。这里风大沙多,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着全旗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饱受风沙之害的乌审旗人民经过40余年改天换地,筑起了一条生生不息的“绿色长城”,变“沙逼人退”为“人逼沙退”,从“人定胜天”到实现“天人合一”是乌审旗人民的新愿望。 一、治沙历史——“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