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山区的出入口 ,洋槐多 ,蜜源充足 ,是省内外蜂友的首选放蜂之地。每年春季 ,由于大量转地蜂群的涌入 ,我地蜂群不同程度地受到白垩病的侵染 ,当地蜂农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小。因此 ,白垩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 ,能使大幼虫及封盖的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布满白色的丝状菌 ,慢慢变成疏松的石灰状硬块 ,颜色由灰逐渐变黑。白垩病的发生有如下特点:1 .蜂群发病的箱外条件是:低温、潮湿、蜜源不足或蜜蜂被蜜蜂球囊菌感染。2 .蜂群染病的箱内条件是:蜂种抗病能力差 ,巢内缺粉蜜 ,蜂数稀疏…  相似文献   

2.
1闯三关饲养中蜂,必须闯过3道难关:囊幼病关、巢虫关、西方蜜蜂作盗关。否则,蜂群将有可能毁于一旦。1.1囊幼病关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囊幼病)是中蜂的头号敌人,病原为囊状幼虫病毒[1]。患囊幼病的蜂群:工蜂黝黑,劳力下降,寿命缩短;封盖大幼虫及初期蛹死亡,房盖下陷,有穿孔;挑开房盖,可以看到死幼虫头部上翘,像龙舟,故又名“龙船病”。用镊子挑起幼虫尸体,呈“水滴”状。老蜂不断死亡,无新蜂补充,群势迅速下降;幼虫大量死亡,工蜂无力清除尸体,在巢内腐烂发臭。一群蜂患病后,会迅速向四周传染,若不及时抢救,有可能导致整个蜂场毁灭。1976年,…  相似文献   

3.
祝长江 《中国蜂业》2010,61(4):30-30
白垩病是蜜蜂一种顽固性的传染疾病.患病幼虫通常在封盖后死亡,表面出现菌丝,在巢房内萎缩,死亡幼虫最初呈白色,逐渐变成灰色至黑色,幼虫尸体干枯后成为质地疏松的白垩状物;也有的发病早,在没封盖前,巢房中出现白色稍黄的硬粒物,一半在巢房中.  相似文献   

4.
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为对照,研究了喀尼阿兰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 简称喀蜂)抗白垩病的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喀蜂比意蜂具有较强的抗白垩病能力,意蜂的发病率是喀蜂的5倍.喀蜂抗白垩病的机制是:1.喀蜂群内子脾间的温度通常都超过30℃、相对湿度一般低于80%,不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2.喀蜂清巢能力强,能有效地减少蜂群内的传染源;3.喀蜂幼虫能得到充足的饲料和适宜的温湿度,发育健康,增强了抗病力;4.喀蜂的王浆比意蜂的王浆具有更强的抑菌能力.研究结果为利用抗病蜂种防治蜜蜂白垩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白垩病的研究,已发现一些与此病有关的新东西,撰写此文的目的是告诉大家我们的研究进展。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发现两种抗病机制,均有一定遗传性,并可通过适当育种技术加以控制。其一是早在30年前沃尔特·罗森巴特描述的蜜蜂清巢行为现象,并报道这种行为会使蜂群具有抗美洲幼虫病特性。沃尔特发现两种基因,一种是咬掉死幼虫房盖基因,另一种是除去幼虫死尸基因。接着又发现了能够促使蜜蜂在房盖上咬出小孔的第三种基因,这是一种隐性基因。后来我们发现,如果将一个被叫做“木乃伊”的白垩病幼虫尸体磨碎加入花粉饼…  相似文献   

6.
康龙江 《蜜蜂杂志》2001,(11):25-26
十多年来 ,我饲养的蜂群一直未发生过白垩病 ,究其原因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蜂群强壮抗病力强弱群是白垩病侵袭的主攻目标 ,所以饲养壮群是抵抗白垩病侵袭的首要一环。壮群抗病力强 ,免疫力高。因此 ,周年内每个繁蜂时期均应做到蜜粉充足 ,巢内环境清洁 ,这样才能培育出“兵强马壮”、抗病力强的“生力军”。蜂群是由数以万计的蜜蜂组成的群体 ,每只蜜蜂健康与否 ,将直接影响整个群体。打个比方 ,为什么在同一环境条件下 ,有的人会染上流行性感冒 ,而有的人则安然无恙 ,原因就在于人与人的体质不同 ,抗病力也就不同 ,蜜蜂也应如此。2 .…  相似文献   

7.
蜜蜂对接种球囊菌孢子幼虫清除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白垩病抗性蜜蜂蜂群对接种蜜蜂球囊菌孢子幼虫的清除行为。利用微量移液器对未患白垩病的意大利蜜蜂、患白垩病的意大利蜜蜂以及从未报道患病的中华蜜蜂的二日龄幼虫接种蜜蜂球囊菌孢子的水溶液,观察计算患病与否蜂群对接种幼虫的清除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未患病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对接种蜜蜂幼虫分别有65%和60%的清除率,而患病意大利蜜蜂则只有约22%的清除率。抗性蜂群对接种幼虫的清除主要发生在接种后的2~3天内和化蛹后,而患病蜂群在幼虫期则基本没有清除,只在蛹期有少量的清除。该结果说明,对染病幼虫的及时清除行为是蜜蜂抗白垩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蜜蜂白垩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北京市林业局蚕蜂管理站(100029)刘进祖一、预防措施白垩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加强蜂群饲养管理1、饲养强群,尽量缩紧巢脾,使蜂多于脾,增强蜂群抗御病害的能力。2、选用抗病力强的蜂种,选育抗病力强的蜂王,淘汰易...  相似文献   

9.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引起的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疾病,该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并对养蜂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20个患白垩病蜜蜂黑色干尸混合50 g花粉粉碎,用蜂蜜混和制成条状花粉饼对意蜂蜂群进行人工接种感染,发现意蜂蜂群在接种前后患病个数差异显著(P=0.0227);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差异显著不同组的蜂群之间在接种感染前后患病个数差异均显著(P=0.0238和P=0.0211),证实了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确实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了5群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蜂群内幼虫的患病个数与清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87),说明蜂群清理能力越强患白垩病的个数越少。采用蜂群白垩病人工接种方法对3个中蜂蜂群进行接种感染,结果均没有发现中蜂幼虫患白垩病。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2638),提示中蜂蜂群的抗白垩病能力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0.
诱发真菌的条件包括蜂箱内湿度过高,营养不足、蜂群因其他病害,如欧洲幼虫腐臭病而变弱。引言白垩幼虫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Ascosphaera apis)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真菌病。在只有一种菌株(+或-)的菌丝体侵染而死亡的幼虫,变成白垩状干尸。当相反的菌  相似文献   

11.
蜜蜂白垩病发病规律的探索浙江省瑞安市碧山蜂场(325200)张椿年1.气候的变化对蜜蜂白垩病的影响寒冷潮湿的气候最蜜蜂白垩病病情恶化和传染的最好时机。高温高湿和低温干燥气候,蜂群白垩病的自愈能力很低;而高温干燥的气候,蜂群中幼虫白垩病感染率降低,蜂群...  相似文献   

12.
蜜蜂白垩病,又名"白灰质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顽固性传染病,1991年4月在我国宁波首次发现.蜂群患白垩病后,染病幼虫被成年蜂拖出,尸体像黑白色的大米粒状,花子现象严重,往往是见虫不见蜂.此病传染快,不易治愈,与蜂脾关系及天气有关.蜂脾相称,气候干燥,病情好转,反之则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梅雨季节,笔者蜂场内部分蜂群患了白垩病。大幼虫和封盖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出现白色霉菌丝,后变成石灰状硬块,颜色由灰变黑,部分硬块被工蜂拖到巢门外。工蜂采集力下降,群势变弱。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转地或定地的养蜂场,难免会有少数蜂群感染白垩病。只要群势强,巢内饲料足,外界有丰富的蜜源,蜂群自身抗病力强,白垩病对蜂群的危害就不  相似文献   

15.
张功勋 《中国蜂业》2002,53(4):28-28
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 ,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真菌病。患病蜂群子脾零乱 ,轻者影响生产 ,重者弱不成群。 1 992年枣花后期 ,乐陵蜂场蜂群 ,均不同程度地患上白垩病 ,我 60群蜂有 8群发现白垩病 ,几经用药喷治 ,幼虫虽呈饱满鲜亮 ,待幼虫老熟时白垩病又复发。在一次偶然思索中我发现 ,首发此病的都是浆王。引起我用换王防病的想法 ,于是我就移没患白垩病的喀王幼虫育王。待新王产卵后 ,将 3脾蜂紧为 2脾 ,幼虫孵化的特别好 ,没发现一例白垩病。从培育新王再繁过程中我体会到 ,蜂群患白垩病并非浆王之故 ,而是养蜂员管理失误…  相似文献   

16.
<正>蜜蜂真菌病虽然不如蜂螨那么凶猛,却是西方蜜蜂的第二杀手,每年不少蜂场因患真菌病而减产甚至垮场。治螨用的杀螨剂各地都有大量供应,而治真菌病的药物则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只解决不了问题。蜜蜂的真菌病主要是白垩病及真菌爬蜂病。一、白垩病1.发病症状白垩病的病原体是蜜蜂球囊菌。刚发生时只有少数白色块状物出现在巢房中,然后逐渐增多。1周后许多房孔被掀开,黑白菌丝硬块增多,最后蔓延至全群。患病蜂群由于幼虫受损,成年蜂下降,幼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梅雨季节,笔者蜂场内部分蜂群患了白垩病。大幼虫和封盖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出现白色霉菌丝,后变成石灰状硬块,颜色由灰变黑,部分硬块被工蜂拖到巢门外。工蜂采集力下降,群势变弱。  相似文献   

18.
蜂群患白垩病与其环境密切相关。如果蜜蜂摄取的花蜜和花粉中缺少钙,会造成刚孵出幼虫发育不良,抵抗力下降,从而发生白垩病。因此,在蜜蜂饲料中适当补充钙,对治疗蜂群白垩病有效。现将我给蜂群补钙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以不受污染、天然纯绿色而闻名中外,因此,吸引了很多农业人员从事养蜂,截止到2002年末,延边地区饲养蜂群6.7万箱。自1992年部分蜂场发现白垩病,到1997年蜂群患病率高达40%,受白垩病危害的蜂群,轻则群势下降,重则蜜蜂丧失生产能力,甚至整群死亡,严重影响了养蜂生产的发展,为了掌握该病在延边地区的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对白垩病发病规律进行调查,总结出防治白垩病的方法。1病原症状与诊断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主要是老熟幼虫或封盖幼虫死亡,…  相似文献   

20.
引起蜜蜂白垩病的蜂球囊菌繁殖快、传播快、不易消灭,因而危害大.患此病蜂群幼虫死亡率高,新老蜂接代脱节,群势快速下降,甚至全群覆灭,短时间内可弄跨一个蜂场.因此蜂农必须高度重视蜜蜂白垩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