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抚仙湖流域旅游规划用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遥感监测技术和样地调查的方法,选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生物丰富度、生物量、植被覆盖率5个评价分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指标对云南省抚仙湖流域的旅游规划用地进行了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并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做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九五”攻关课题“嫩江沙地治理技术与示范”在泰来县建设的治理开发区工程为基点 ,对示范工程建设前后及建设区内、外的生态因子进行对比观测调查 ,利用主成分分析、关联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法将收集到的生态因子进行筛选 ,提出嫩江沙地风蚀荒漠化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指标 ;以土地生产力为应变量 ,以生态环境因子变化引起土地生产力变化的主导生态因子为自变量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建立环境质量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化评价公式。经计算半固定沙丘治理开发及庄园式沙地治理开发的评价值分别为 2 .0 2 32和 2 .32 4 5 ,均大于优化值 1.5。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蔡家川林场森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群落演替特征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陕西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构建天然次生林森林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到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白桦混交林和辽东栎-白桦混交林的综合质量评分值。结果表明:采用森林结构、演替趋势和林地生产力3大类8个评价指标(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枯枝落叶厚度、乔木蓄积量、灌草生物量、幼苗数量及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次生林质量状况,森林结构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群落演替状况次之,林地生产力影响较小,评价指标对森林质量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郁闭度0.3562,枯枝落叶厚度0.2116,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0.1305,均匀度0.1058,乔木蓄积量0.0826,物种丰富度0.0644,幼苗数量0.0372,灌草生物量0.0118;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多年来,蔡家川林场林分综合得分值28.0~92.2,接近一半的森林处于较好水平,质量差和较差的林分极少,油松、辽东栎及油松-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质量相对较好,林分综合得分值65~73,而白桦林、辽东栎-白桦混交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的林分质量较差,综合评分值均低于60.00;该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解决森林质量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在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的次生林质量评价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大型建设工程。探究建成后的巡检维护对塔基区域次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对于维持次生群落生态稳定性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以低山区域的特高压工程塔基区次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不同干扰强度下塔基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塔基区共记录灌木41科44属56种,草本植物28科58属69种。不同干扰强度塔基区植物群落物种数相近,但优势种重要值变化明显。灌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随干扰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未割草割灌样地最高,分别为1.604 1和0.629 5 kg/m2;割草割灌样地最低,分别为0.011 6和0.010 4 kg/m2。割草割灌样地的灌木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割灌样地,割灌及割草割灌样地的草本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割草割灌样地。未割草割灌样地中,灌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割灌样地中,灌木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割草割灌样地则...  相似文献   

5.
从环境友好型建设、科学性环境管理等理念出发,以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为准则,构建了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一致矩阵对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状况进行了赋值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指标层中各个单项指标在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体系中最受关注的是工程穿越的生态敏感区情况,其次为电磁环境、水土流失和声环境;准则层中的生态环境最为重要,其次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行业人员对输变电工程环保措施和环保设施有效性评分结果显示,整体上输变电工程的环境保护效果属于"良好"水平。该研究科学性地量化分析了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程度,为输变电工程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由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4个子系统和28个2级指标组成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客观确定权重的综合信息熵模型,层次分析法和综合信息熵模型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湖南省重要湿地2002~2006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重要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属中等水平;洞庭湖、官庄、青山垅湿地综合评价值较低,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涔天河、酒埠江、黄石、凤滩、铁山生态环境质量为中等;东江湖、双牌和柘溪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始终处在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7.
阐述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中缅天然气管道红河支线建设为例,基于项目特点遴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和确定各层次判断矩阵和各指标权重,并结合专家打分法给各指标赋值,依据综合评价模型对项目使用林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根据相应计算及对比,认为项目使用林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轻有利,使用林地可行。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必要性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建立了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在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且制定了评价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的方法计算评价结果,分两个阶段评价其可行性,为征占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福寿国有林场13年生杉木生态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固碳功能、生产力4个方面功能共16个指标,建立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指标体系,并对其多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经营评价的4个准则层指标权重由大到小分别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0.547 8)、物种多样性(0.199 7)、固碳功能(0.183 2)、生产力(0.069 3)。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等级为差的样地比重占83.3%;中等等级的样地只占16.7%;无优、良等级的样地。杉木生态公益林整体多功能水平偏低。影响其多功能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为树种结构单一,林下植被盖度低、林分生物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中步甲科昆虫对微生境的选择,探讨生态恢复对维持步甲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揭示生态恢复进程,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和2013年6—8月,利用陷阱法比较分析了宁夏黄土丘陵区灌草混交林地、乔灌混交林地、生态薪炭林地、生态经济林地、天然封育草地和水平农田6种生境内的步甲物种多样性,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步甲科昆虫的生境选择模型,研究各生境中影响物种生境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共捕获步甲3236号,隶属于9属16种,其中,直角通缘步甲、麻步甲和赤胸长步甲为优势种,数量分别占40.64%,24.13%和20.02%;步甲个体数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6种生境中存在显著差异(df=5,P=0.011;df=5,P=0.021),物种丰富度虽在灌草混交生境中高于其他生境,但未达显著差异(df=5,P=0.062);Chao-1丰富度估计曲线显示,灌草混交和生态薪炭林地生境中步甲丰富度达到渐进水平,诱集到几乎所有的步甲物种;天然封育草地和水平农田生境中物种丰富度近似达到渐进水平,诱集到大部分步甲物种;乔灌混交和生态经济林地生境的步甲物种丰富度没达到渐进水平,物种丰富度的估计存在较大变异;3种优势物种在不同生境中的发生概率显著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草本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直角通缘步甲生境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林冠层盖度、灌木层盖度、草本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麻步甲生境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灌木层盖度、草本盖度、枯落物厚度、草本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是赤胸长步甲生境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宁南黄土丘陵区步甲对微生境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可作为生态恢复评价的重要指示生物,研究其对生境类型的偏好性进一步加强指导生态恢复和生境保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恢复建设具有实际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林地质量评价定级制度的基础上,建议实施森林质量工程,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基地以及"一村一品"经济林工程建设,通过加强森林生态修复和重点区域退化林地生态治理,科学造林营林,增加林地和森林面积的同时不断提高林地质量和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220kV城口至聚宝线路工程为例,借助"3S"技术、野外线路及样方调查,识别了评价区内植被分布现状;结合工程及区域相关资料,分析了高压输变电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与评价区各植被类型位置关系,确定了工程评价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生物量状况,进而确定了工程施工期引起的生物量损失,最后提出了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期对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7,(5):93-100
森林火灾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森林火灾过后的生态状况,对于灾后生态恢复以及相关林业活动却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构建森林火灾后生态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根河地区森林火灾后的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各类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式进行分析,以及对指标的文献筛选、频度统计、可行性理论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初步构建了以森林火灾后生态恢复现状评价为目标,以生产力、更新能力、土壤条件、微生物因子、气象与立地条件和生物多样性为要素层,由23个指标构成的根河地区森林火灾后生态现状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这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可以达到使用最少的指标反映最大量原始信息的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选取生物多样性、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脆弱性、人为活动强度等7项指标作为原则层、18项1级指标作为指标层,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综合评价指数为0.891 5,评价等级为Ⅰ级;多样性、稀有性等2个原则层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高达49.28%,对生态质量制约性最强,是反映保护区湿地生态质量保护成效的关键指标;保护对象典型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多度、保护物种稀有性等4个一级指标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较大;近20年该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AHP法(层次分析法)构建藤蔓景观营造对森林小镇的影响、对人的影响、社会效益等3个项目层因子、7个因素层因子、22个指标层因子组成评价体系,利用九级标度法使其量化,通过求根法计算出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对广西七坡森林小镇藤蔓景观期望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指标体系通过一致性检验,建立的判断矩阵合理可行;3个项目指标的比重大小依次为对人的影响>社会效益>对森林小镇的影响;7个因素层指标中,生态功能质量(0.7500)、心理感受质量(0.6667)、植物文化意蕴(0.5500)权重最高;在22个指标层因子中,净化空气功能综合权重最高(0.1937),植物种类多样性最低(0.0027)。  相似文献   

16.
凤山县石漠化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凤山县为研究区域,研究石漠化植被恢复模式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通过对不同植被恢复治理后的植物多样性、生长量和生物量、枯枝落叶贮量和最大持水量等几个方面的生态效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任豆(Zenia insign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模式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群落平均生物量、林地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等方面均高于其它几种模式,已成为当地石漠化治理的优势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17.
闫德仁 《防护林科技》2023,(1):75-77+83
采用数量化方法评价防沙治沙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参考生态环境指数(EI)方法,紧密结合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指标,构建了防沙治沙生态环境指数(EIC)评价的指数体系。结果表明,选择沙化土地面积逆转指数、林草资源面积指数、林草固沙植被盖度指数和生物丰富度指数,能够客观评价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后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发现沙化土地面积逆转和林草资源面积增加对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状况具有关键性作用。利用EIC方法评价防沙治沙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邓素梅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20-23,30
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种间相遇机率、生态优势度等多种指标,将杉阔混交林群落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层,对不同层次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同,总的趋势是灌木层>乔木层>层间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丰富,但生态优势度高于灌木层,个体数量产生一定程度的集中,物种多样性低于灌木层;灌木层生态优势度最低,物种组成丰富,表现出最大的物种多样性;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简单,生态优势度最大,物种多样性最低;层间层植物物种数量低于草本层,但生态优势度也低于草本层,其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该群落中灌木层在保持群落多样性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从群落结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林分和林地生产力、生态因子及生态环境因子、林分健康水平及稳定性指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森林资源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相应的等级划分标准。初步确立了森林资源生态功能评价体系框架及各评价因子等级划分标准,以便为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四川盆周山地是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而维持人工林在四川盆周山地的稳定性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运用数学方法构建人工林稳定性评价模型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信息熵在系统评价中应用广泛,但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方面尚未深入探索。【方法】通过分析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各影响因素的特点,从结构和功能指标出发,以林分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为评价指标主体,建立多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信息熵构建多级模糊评价模型,以彭州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目标,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为参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调查样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次生林、杉木-柳杉混交林、杉木纯林、人工-天然混交林。2)在一级指标中,土壤理化性质的权重值为0.365 7,物种多样性为0.326 6,林分结构为0.307 7。3)在二级指标中,郁闭度(权重为0.214 4)、林分密度(权重为0.216 0)、土壤动物丰富度(权重为0.190 5)、土壤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权重为0.182 7)和凋落物重量(权重为0.198 2)等评价指标影响较大。【结论】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基于信息熵的多级模糊评价模型能均衡考虑各评价指标的贡献,可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