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拓展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民族村寨农户返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案例区农户的生计状况评价与生计返贫风险确认。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境况有所改善,但仍有旅游业携带的风险与冲击。农户生计返贫风险系数为0.062 6,风险等级为V2中等偏高。各指标对中高程度返贫风险的灰色关联系数均大于0.7,对返贫均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归纳总结,影响农户生计返贫的因素来自农户自身、政府主导差异、产业单一、社会网络风险等方面,提出返贫阻断机制主要从农户生计环境的返贫预警、生计资本的均衡增收、生计适应的长效衔接3个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2.
周镕基  曾勇  赵靓  耿一昕 《安徽农业科学》2023,(17):224-226+231
南方山区农户存在返贫风险,防止山区农户再次返贫的首要工作是解决农户的生计风险。针对南方山区农户存在的返贫风险,对部分山区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风险的成因主要有农户依赖思想严重、劳动力流失严重、生计策略较落后、区位优势利用效率低下、山区乡村治理成本高且生产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等。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增强农户内生发展能力,发挥好脱贫农户主体性,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新乡贤带动生态产业振兴。构建相应的目标机制、合作竞争机制、绩效激励机制、效果反馈机制、共享机制,守住山区农户返贫底线。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大庆杜尔伯特地区已完成了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进入后扶贫时代,该地区仍然存在贫困户造血能力低、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动力不强等多种返贫风险.该文在分析大庆杜尔伯特地区扶贫工作返贫风险原因的基础上,从构建可持续扶贫机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乡镇产业造血功能、完善返贫监督预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大庆杜尔伯特地区返贫阻断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之下,关注脱贫地区返贫诱因及风险,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是三农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返贫问题及诱发风险基础上,提出构建农村返贫监测及阻断的协同机制,通过监测预警、内生发展、产业帮扶及多方合作治理,促进脱贫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监测预警是推动自然资源治理重心由事后督查转向事前预警的关键。目前,自然资源监测预警以单要素为主,尚未确立系统性的自然资源监测预警机制与方法。通过梳理集成现有规程和研究中的要素指标,围绕数量、质量、生态3大方面,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指标体系;通过趋势分析和风险评估2种方式的系统结合,设计自然资源风险预警机制与模型方法,综合划定风险预警分区。结果显示:广州自然资源数量侵占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城市建成区周边,质量退化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花都区中北部和白云区东南部,生态功能退化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从化区西南部和黄埔区南部;提出监测预警结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路径,包括实施差异化的风险分级监管,构建自然资源常态化监管机制,打造“数据—规划—决策”管理服务闭环,实现自然资源“监测—预警—调控”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不断凸显,成为后扶贫时代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防范化解返贫风险,以脱贫地区出现的返贫情况为例,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研究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帮扶.分析认为脱贫户可能返贫的原因主要基于脱贫户自身的脆弱性,从资源条件、市场波动、医疗疾病等方面研究;返贫的演化过程主要...  相似文献   

7.
采用理论演绎方法,基于复杂性视角研究旅游脱贫农户返贫预警机制,并基于旅游产业特征提出返贫阻断策略。研究发现,产业复合度和资源依赖度显著影响旅游脱贫区域产业可持续性,决定了旅游脱贫农户生计脆弱度与抗逆力,推动脱贫农户返贫程度和状态转换。从演变机制看,旅游脱贫农户返贫至少经历潜在、初相、表征、混沌4个阶段,表现为干扰、震颤、无序、差错4种状态,外部力量可通过职业转变、收入增减、就业态度、生活条件等指标加以观测评估。基于产业复杂性视角,提出地方资本显性化和权益化、鼓励农户兼业行为、提高产业组织韧性和提升产业精英三次分配积极性等措施以阻断返贫路径。  相似文献   

8.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之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时建立和完善防返贫监测与帮扶机制,是新发展阶段进一步优化贫困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从监测机制、返贫风险类型、预警机制、帮扶路径、研究方法五个方面,系统回顾防返贫监测与帮扶机制的现有文献发现,研究内容从“减贫”向“防返贫”转变,研究对象从“家庭”向“地区”转变,帮扶措施的有效性向防返贫帮扶路径的模拟优化转变,同时,提出利用机器学习探讨宏观因素对脱贫地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干扰度和脆弱度指标,构建生态风险综合指数,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1990~2014年呼和浩特市区景观生态风险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4年,研究区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以中间高四周低的放射状分布。其中较低及以上风险等级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低及以下风险等级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贵州省仍有部分脱贫农户的脱贫基础不牢、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增收渠道不畅,面临诸多返贫风险,为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农户的返贫阻断已成为后脱贫攻坚时期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结合贵州省实地调查数据,刻画其返贫风险,进而以提升生计资本为核心,提出构建教育培训医疗保障机制、优质农业项目引进机制、农业生产设备投入机制、资金规范利用机制、多主体共同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精准扶贫战略大力实施以来,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明显改善,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但脱贫人口返贫现象需加以重视。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人口返贫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因懒返贫、因学返贫、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老返贫等返贫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强化返贫预警管理;优化农村产业扶贫方式,实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强教育投入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筑牢脱贫人口返贫防线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深度贫困地区防返贫长效机制构建提供参考,从而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可行能力,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2.
廖冰 《农学学报》2021,11(12):118-124
为系统构建返贫风险研究脉络,通过文献研究方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主流期刊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返贫风险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贫困户,难以跟踪农户脱贫后生产生活变化趋势;研究视角多从“事后治理贫困”入手,难以对贫困先期防范预警;研究方法多为单一的指标体系法或者特征指数法,难以实现优势互补。据此构建了返贫风险未来研究脉络并归纳了未来研究趋势(3个转向):亟需从“贫困人口”转向“脱贫人口”,并厘清脱贫人口返贫机理;亟需从“事后治理贫困”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防控返贫,建立全过程联防机制,增加多重保障;亟需从“单一的指标体系法或特征指数法”转向“指标体系与特征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综合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生长过程中的冷害、热害发生情况,对种植区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和区划,以期科学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生产。【方法】利用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种植区1961—2012年气象资料、1981—2010年农业气象资料及气象灾害和社会统计资料,以发育期为时间尺度,为早稻生长季综合灾害发生情况构建危险性评价模型,为承灾体的脆弱性构建脆弱性评价模型,为承灾体的暴露性构建暴露性评价模型,为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防灾减灾评价模型。依据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方法结合上述4要素构建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对种植区进行风险区划。【结果】用灾害指标值、发育期权重系数、灾种权重系数构建各发育期危险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湖南南部和江西东南部危险度很低,冷害和热害都很少发生,是优良的双季早稻种植区。湖南、江西腹地危险度在0.3左右,是由于灌浆期热害较强导致危险度略高。湖北地区危险度东高西低,种植条件略差,其中阳新和蕲春分别受分蘖期冷害和孕穗期冷害的严重影响,危险度较高。浙江除分蘖期危险度低之外,其他各发育期的危险度都比其他省高,特别是灌浆期高温热害严重影响早稻产量,是双季早稻种植的高危险度区。以产量变异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脆弱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浙江中东部、江西中南部、湖北种植区脆弱度较低,湖南宁乡、茶陵等地脆弱度较高,江西北部脆弱度最高,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年份当地产量波动较大。以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指标构建暴露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湖南中东部和江西地区暴露度最高,双季早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最高达85%,而浙江和湖北双季早稻种植区暴露度较低。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化肥施用量作为指标构建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浙江全省防灾减灾能力最高,湖南中部、湖北西部地区和江西南部防灾减灾能力较强,其他地区防灾减灾能力都偏低。以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要素作为风险评价因子共同构建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浙江中西部、江西东北部、湖南中部、湖北东部基本为高风险区,湖南南部、江西东南部和浙江东部大致处于低风险区,其他地区为中等风险区。【结论】长江中下游4省分别需采取不同措施降低双季早稻种植风险:浙江中西部调整播期,江西加大资金投入,湖南调整产业结构,湖北改善种植条件。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底精准扶贫工作胜利完成,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贫困的消失和扶贫工作的结束.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当前对返贫动态监测的研究多为宏观政策性内容,对贫困人口进行返贫识别的微观操作性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选取14维特征,构建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返贫人口识别模型进行贫困人口分类.结果表明,经调优的XGBoost算法模型取得最优结果,对已脱贫、未脱贫及返贫3类人员分别达97.43%、92.44%、97.04%的识别准确率,总体达到96.81%的准确率,能够较好识别出贫困人口贫困类别.为帮扶工作人员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层抽样对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城乡接合部、一般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的监测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家庭在校学生人数、家庭规模、收入变量、支出变量4个维度,通过潜在剖面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贵州在返贫风险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风险有急难型返贫、政策依赖型返贫、经营风险型返贫、动态就业型返贫等。对返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为贫困治理提供了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生态用地对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性作用,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是促进绿洲绿色健康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通道.以艾比湖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以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的综合结果确定生态源地,再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结合GIS空间技术,进行绿洲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安全格局的构建,并以土地覆盖类型、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NDVI)、土壤侵蚀度、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为阻力因子,参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最终生成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脆弱区等4个不同的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典型绿洲生态用地核心区的面积为12172.8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96%;生态缓冲区的面积为6961.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00%;生态过渡区和生态脆弱区面积分别是3910.93、1817.48 km2.进而确定4种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范围、"源"与外部联系的辐射廊道、"源"间相互联系的关键廊道、生态节点等.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为研究区绿洲生态规划和绿洲空间布局规划等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兵团党委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兵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应通过建立返贫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完善激发贫困户内生脱贫动力机制、完善扶贫政策的延续机制等保障措施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探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关系对于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通过频度统计法构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建设速度小于经济发展速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文献分析法确定了开发效率、产业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提高开发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构建绿色法律制度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以恩施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湖北省恩施州18个乡村旅游村为案例地,识别农户面临的各类潜在返贫风险,构建返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评估农户的总体及不同维度返贫风险,并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农户的内部差异。结果表明,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面临的潜在返贫风险包括自然、消费、教育、收入和健康5个维度;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指数为16.737,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风险的威胁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收入风险相对较高,为4.682,教育和自然风险次之,消费和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分别为2.614和2.230。不同类型农户返贫风险也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非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更高,而务农主导型农户的自然风险、补贴依赖型农户的健康风险更高。因此,为“后精准扶贫”时期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阻断农户返贫风险,提出设立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资金,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农户非农就业能力;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树立理性消费理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育阻断民族地区多维返贫风险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阻断民族地区多维返贫风险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多维返贫风险因素及其成因,在阐释教育阻断返贫风险的内在机理和作用的基础上,从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化解返贫风险;建立返贫风险户特殊教育机制;大力开展新民教育,阻断传递性返贫;加强科普教育,实现包容性增长;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消除多维返贫风险等方面提出了教育阻断民族地区返贫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