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反射仪测定滴灌杂交棉植株硝酸盐含量,研究氮素营养诊断。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的倒4叶叶柄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及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由此确定杂交棉现蕾期、初花期、花铃期和铃期的硝酸盐临界值。分别为17811mg·L^-1、3979mg·L^-1、5980mg·L^-1和4396mg·L^-1,初步确定了杂交棉不同生育期氮素营养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反射仪测定滴灌杂交棉植株硝酸盐含量, 研究氮素营养诊断。结果表明, 不同生育期的倒4叶叶柄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及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由此确定杂交棉现蕾期、初花期、花铃期和铃期的硝酸盐临界值。分别为17811mg·L-1、3979mg·L-1、5980mg·L-1和4396mg·L-1,初步确定了杂交棉不同生育期氮素营养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转Bt+CpTI抗虫棉中棉所45为材料,研究了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花铃期是棉花一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速率与数量最大,其次为蕾期;吐絮期干物质及磷、钾积累速率与数量高于苗期,而氮素积累速率与数量低于苗期。棉株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棉花出苗后80~117 d、73~109 d、75~114 d和69~110 d,积累速率最大的日期分别在出苗后98 d、91 d、95 d和89 d。成熟棉株各器官的干物质、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茎>叶柄+叶片>根。各器官氮素含量:叶柄+叶片>子棉+铃壳>茎>根;磷素含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含量:子棉+铃壳>茎>根>叶柄+叶片。棉花全生育期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为213.83,30.11,156.45 kg·hm-2,全株养分吸收比例为N∶P∶K=1∶0.14∶0.73。  相似文献   

4.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钾素吸收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各器官及全株吸收钾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植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从分枝期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至成熟期;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钾素含量三个品种都是P10处理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最高,整个生育期高磷或不施磷都会影响钾素含量,只有适宜的施磷才能促进钾素含量达到最高峰.同一处理不同品种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在品种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海岛棉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与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海岛棉现蕾期、开花期、花铃期、铃期四个阶段叶柄内硝态氮含量和叶片全氮量的营养诊断指标 ;讨论了叶柄硝态氮含量与棉花生长发育和单片叶干物质重的关系 ;叶片全氮量与海岛棉生长发育的关系 ,均呈线性相关 ,且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了解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钾素营养状况,对安溪县10个茶叶主产乡镇77个铁观音茶园土壤(分0~20 cm、20~40 cm两层)和相对应茶叶的钾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全钾含量总体较高,0~20 cm土层的全钾含量在1.89~42.45 g·kg-1之间,平均12.09 g·kg-1;20~40 cm土层的全钾含量在2.44~40.31 g·kg-1之间,平均值12.41 g·kg-1;潮砂土、粗骨土和黄壤全钾含量较高,而红壤、水稻土、赤红壤全钾含量较低.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速效钾总体含量较低,0~2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37.89~190.02 mg·kg-1,平均86.95 mg·kg-1;20~40 cm土层变幅28.25~195.80 mg·kg-1,平均75.25 mg·kg-1;粗骨土、红壤、黄壤速效钾含量较高,而赤红壤、潮砂土和水稻土速效钾含量较低.茶叶钾含量11.20~18.03 g·kg-1,平均值14.87 g·kg-1.茶叶中的钾含量与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全钾含量相关关系均不显著,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钾含量直接影响茶树钾素的吸收和累积,可以作为茶园土壤钾素供应水平的指标,铁观音茶叶钾浓度也可作为茶树钾素营养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组合花铃期、吐絮期叶片N、P、K、Zn、Fe、Cu、Mn元素含量及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花铃期叶片N元素含量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有显著性相关;而吐絮期的叶片N含量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吐絮期Zn含量与子棉产量有极显著相关;Fe含量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表现为显著性负相关;花铃期Cu含量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表现为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一、低丘红壤茶园钾的农化性质 1.钾的含量状况根据对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地低丘红壤茶园土壤的测定结果,全钾含量在0.93~2.74%范围(见表1)。土壤全钾量的高低与茶园肥力和茶叶产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有不少低产茶园全钾含量超过了高产茶园。茶园土壤的全钾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成土母质,据测定的结果,不同母质发育的低丘红壤茶园土壤的全钾含量次序是花岗岩>冲积物>石炭岩>第四纪红土>红沙土>玄武岩≥凝灰岩。土壤母质中的钾是呈结晶矿物态,从表面上看它与茶叶产量无直接的关系,但它在一定条件下会被逐步释放,变成茶树可利用的形态,因此矿物钾是茶园土壤中可贵的钾素“营养库”。 2.钾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苏杂3号(原名“宁杂602”)为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选育,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经营品种。2002—2003年通过长江流域杂交棉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04年获得农作物转基因安全证书,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1特征特性“苏杂3号”为中熟、抗虫杂交棉新组合,长江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生育期130天左右。生长势强,前期生长稳健,花铃期生长较快,抗旱能力强,后劲足。植株呈塔形,株高108.3cm,茎秆较硬,单株果枝18个左右。叶片中等大小,层次清楚,通风透光性好,结铃性较强,铃大,中期花单铃重6g以上。吐絮畅,…  相似文献   

10.
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植株氮含量表现由高到低的趋势,磷含量呈现高—低—高—低—高的w型变化趋势,钾含量呈现高—低—高—低变化趋势。植株及营养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生殖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则表现为逐渐递增趋势。亲本间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生育期中,各器官的氮、钾含量和积累量均大于同一器官的磷含量和积累量;单株及各器官的钾积累量多大于同期氮积累量。植株磷素积累在抽薹阶段和结角阶段分别达到高峰。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多以保持系最高,恢复系最小。针对三系亲本营养吸收积累特性,提出了宁杂1号高产制种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胶园土壤的钾素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测定海南岛各地不同母质发育的橡胶园土壤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及胶树叶片钾素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由玄武岩、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其钾素含量都很低,全钾量常低于0.3%,这类土壤的钾素供应能力极低,生长在这类土壤的橡胶树钾素营养不足,叶片含钾量仅0.75%左右,必须施用钾肥。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砂页岩、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全钾、缓效钾都较高,速效钾含量最高可达100ppm以上,生长在这类土壤的橡胶树钾素营养一般是丰富的,叶片含钾量在1%以上,甚至高达1.6%,因此,一般不需施用钾肥,只有在氮磷极丰富或胶树开割投产多年后,或施用刺激剂采胶以提高产胶量,或更新后土地再利用时才要适当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12.
大豆植株全氮磷钾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史占忠 《大豆科学》1989,8(4):369-374
对东北三省6个大豆品种,在苗期、分枝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测定叶片、叶柄、茎杆、荚的全氮(N)、全磷(P_2O_5)、全钾(K_2O)含量,并进行显著性测定,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全氮含量差异接近显著;全磷含量差异不明显,可能由于施用磷酸二铵做种肥所致;全钾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育阶段全氮,全磷含量变化极显著,F_N=175.53F_P=8.238(F_(0.01)=5.42);全钾变化平稳。植株不同器官全氮含量以叶片(4.644%)>荚(4.408%)>茎杆(1.780%)>叶柄(1.179%);全磷含量荚(0.997%)>叶片(0.856%)>茎杆(0.610%)>叶柄(0.489%);全钾含量荚(2.010%)<茎杆(1.881%)>叶柄(1.788%)>叶片(1.270%)。大豆全氮、磷、钾含量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全氮与全磷,全氮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r_(N、P)=0.539,r_(N、K)=0.6003,全磷与全钾直接作用不明显,但通过全氮的间接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L18(37)正交设计,探讨氮、磷、钾、镁、硼肥配施对EksokaⅡ品种番木瓜(Carica papaya Linnaeus)植株叶柄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对植株叶柄含氮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施磷、钾和硼肥.施镁肥则影响最小;施氮肥能明显提高叶柄中的含氮量,但当施氮量达35g/株·次时,效果不显著;施磷、钾肥有降低叶柄中含氮量的趋势.施磷肥对植株叶柄含磷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镁和钾肥,施硼和氮肥的影响最小,磷肥、硼肥施用量与叶柄中含磷量之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施钾和镁肥对植株叶柄含钾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施磷肥,施氮肥和硼肥的影响最小;在施钾肥25~45g/株·次的范围内,能显著提高植株叶柄中的含钾量.施氮和钾肥对植株叶柄含镁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镁肥和磷肥,施硼肥的影响最小;施氮肥能提高叶柄中的含镁量,但当施氮量达35g/株·次时,增量已不显著;施钾肥有降低叶柄含镁量的趋势,当施肥量达45 g/株·次时,叶柄中的含镁量显著下降.施镁肥对植株叶柄含硼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施磷肥,施氮肥、硼肥和钾肥的影响最小:施磷肥15、25 g/株·次时,叶柄中的含硼量相同,但当施用量达35g/株·次时,叶柄中的含硼量则显著上升.镁肥施用量不宜过大,当施用量≥0.53g/株·次时,会造成叶柄中的氮、磷、钾、镁、硼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材料,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及叶柄的全氮,全磷,全钾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其结果:同一品种内,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叶片和叶柄的氮,磷,钾含量均逐渐下降,各品种氮,磷在叶片中的含量始终同于叶柄,而钾在叶片中的含量则始终低于叶柄,不同品种叶片和叶柄氮,磷,钾含量变化与品种的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生育中后期相关更显著,而叶柄氮,磷,钾含量与品种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5.
南疆高产棉花营养特征及施肥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新疆巴楚县中等肥力土壤上进行了氮磷钾不同用量及施用方法的田间试验,研究高产棉花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与规律.结果表明,欲获得2250kg@hm2以上皮棉产量水平,需施用氮磷钾肥分别为N 330.0~391.5 kg@hm-2,P2O5 138.0~207.0 kg@hm-2,K2O 99.0kg@hm-2.在皮棉产量2400~2600kg@hm-2范围内,干物质累积以花铃期~吐絮期为高峰,占整个生育期的52.2%~70.7%,而植株吸收矿质养分以蕾期~花铃期为高峰,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70%左右;随着产量的增加每100 kg皮棉所需氮磷钾等矿质养分的数量有所减少;棉花植株体内NP2O5K2O为10.35~0.380.81~0.92,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植株体内磷钾比例有所提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追施氮肥分花期和铃期两次追施为好,比花期一次追施增产7%~10%.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材料,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及叶柄的全氮、全磷、全钾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其结果:同一品种内,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叶片和叶柄的氮、磷、钾含量均逐渐下降;各品种氮、磷在叶片中的含量始终高于叶柄,而钾在叶片中的含量则始终低于叶柄;不同品种叶片和叶柄氮、磷、钾含量变化与品种的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生育中后期相关更显著,而叶柄氮、磷、钾含量与品种淀扮含量达到了显著正相关.因此,生育中后期叶柄的氮、磷、钾的含量是衡量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高低的重要生理指标,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生育期多茎参人参的全氮、全磷、全钾的吸收利用情况.运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生育期3、4年多茎参人参的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变化研究中发现,不管是全氮,全磷,还是全钾.展叶期到花期这个时期他们都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全氮含量3年多茎参高于4年多茎参,绿果期全氮含量最低,红果期全氮含量达最高值;全磷含量在花期最低;枯萎期全钾含量最高。通过对各主要养分的测定分析,发现在不同的生育期多茎参人参中各养分形态及含量的吸收和利用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钾素供应水平与甘蔗苗期基部混合组织、+3叶片、+5叶鞘含钾量以及蔗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甘蔗幼嫩组织含钾量因土壤供钾水平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株龄3~4月时,+3叶片全钾及+5叶鞘汁液水溶性钾含量与土壤速效钾供应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叶片水分含量>65%,叶鞘水分含量>80%),当苗期基部混合组织汁液水溶性K<1700×10-6,伸长期+3叶片全钾(干基)<1.35%、+5叶鞘汁液水溶性K<650×10-6时,提高钾素供应水平,蔗株组织含钾量和蔗茎产量都随之提高。这些组织含钾量能反映出钾素营养供应的丰缺状况。  相似文献   

19.
20 0 4年 7月 ,新疆早熟植棉区花铃期部分条田常发生红叶植株 ,对棉花产量及品质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 ,对病害植株样品进行了室内镜检 ,并取叶片进行植株营养诊断 ,分析其发生原因 ,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1主要症状植株上部叶片呈暗红色 ,叶缘干枯向上卷曲 ,发脆 ,部分叶片呈深褐色焦枯或脱落。叶背无明显的伤痕、吐丝结网和红蜘蛛。病株维管束正常。2原因分析2 .1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低。从棉株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表 1 )可以看出 ,发病棉株比正常棉株叶片磷、钾含量低得多 ,极度缺乏磷、钾元素 ,同时伴有微量元素铁、锰、锌的缺乏…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苏杂3号为供试品种,设计3个水平的氮肥运筹方式,探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的吸肥特性。结果表明,穴盘育苗移栽棉花在每公顷施纯氮300kg、移栽肥10%、花铃肥65%、桃肥25%的运筹下成铃最多(34.5个.株-1),铃重、子棉产量最高,分别达5.36g、4642.5kg·hm-2。此氮肥运筹下植株体内N、P、K吸收较多,成熟时N、P、K吸收量分别为每公顷15.9kg、3.65kg和18.22kg。在优质铃形成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每公顷12.8kg、1.93kg和13.97kg,分别占全生育期的76.7%、52.7%和76.7%。试验还表明,产量高的处理,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盛铃期至盛絮期均保持较高的磷、钾吸收比例,盛铃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24∶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