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袋栽香菇菌筒越冬后,3~6月份出的菇一般称为春菇.在江西春菇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70%,因此必须不失时机,抓好袋栽香菇春季管理.由于菌筒经过秋冬干燥季节,已出过几批菇,失水较多,必须补充水分后才能出菇.春菇生长期外界的气侯条件与秋冬显然不同,要获得春菇高产,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一)根据菌筒的水量,及时补水菌筒补水的标准,一般是菌筒减重1/3以上,即菌筒重由1.9kg降到1.3kg左右,含水量约30%.补水可采用以下方法.1.浸水法:选有代表性的菌筒,称重后用8号铁丝从菌筒两端打几个10~20cm深的孔(失水多的打  相似文献   

2.
袋栽香菇出菇后期,菌筒逐渐变干,当菌筒含水量下降至一定值时,则无法出菇。此时,用淋水、浸水已不能满足出菇对水分的要求,必须采用菌筒打洞浸水法,才能使其充分吸水。本试验主要是探索菌筒含水量与出菇量之间关系,找出浸水的最佳时机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老法”浸水,在浸水前用8号铁丝在菌筒的两头各打一个6~10厘米深的洞,采用这种方法浸水有两大弊病:一是浸水时间短,菌皮没浸软,菇蕾难以顶破菌皮,不利出菇;二是菌筒内部吸水较多,含水量偏大,易造成霉菌烂筒。“新法”浸水在浸水前不打洞,而是采用拍筒、划痕的办法,促进菌筒吸水。其方法是:当采完一批菇后,要加强通风,降低菌筒内含水量,使菌筒偏干,养菌7-15天后用拖鞋拍打菌筒,并用小刀在菌筒四周划4至8道痕(以划破菌皮  相似文献   

4.
木屑代料栽香菇,随着出菇次数的增多,为了补足菌料水份的散失量,通常是采取将菌筒浸水24小时以上,这非但难以达到补水效果,且常常会导致菌筒松软破损,甚至使菌蕾水肿而死亡。为此,我们于1986年3月出菇期,采用刀切菌筒浸水法,  相似文献   

5.
真姬菇生理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姬菇发菌透料后,还必须达到菌丝生理成熟才能出菇;达到菌丝生理成熟的适宜温度是20~25℃。秋、冬培菌,增温促熟,可发生春菇,春菇采收后越夏,又可发生秋菇;冬、春培菌,在自然温度下成熟,越夏后可发生秋菇,秋菇采收后越冬,不能发生春菇,但可再次越夏,发生秋菇。  相似文献   

6.
露地袋栽香菇,脱袋转包后即进入出菇期管理。本文分秋冬菇和春菇管理两个阶段进行介绍。 (一)秋冬菇管理从11~1月间长出的菇称为秋冬菇。秋季和冬季因菌筒营养丰富,早中熟品种一般脱袋后8~10天即可出菇(边转色边出菇),俗称“开袋菇”。  相似文献   

7.
开春后袋式栽培的平菇,因有效出菇时间短,产量低,越夏后,菌筒中的水分、养分已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何在春菇生产期间加强管理,使越夏后能再夺高产,是广大菇农非常关心的技术问题。笔者在稷山县平菇栽培专业户马炎更家的菇场,经过多次探索试验,可使平菇增产150%~200%,而且菇体质嫩、味鲜美。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袋栽香菇,一般在秋季进行,近几年我省又推广春栽(即反季节栽培),提高了菇棚利用率和延长了供菇时间,但有的菇农对春菇生长习性还不熟悉,导致减产少收。现将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的要诀介绍如下: (一)适当安排种菌时间 春栽香菇季节性很强,若菌筒制作排场过早,菌筒遇低温难以转色,表面会形成偏厚的“人造树皮”;若菌筒制作太迟,气温升高,接近或超过出菇的上界温度,菌筒转色深褐,会匆匆出菇  相似文献   

9.
欧阳曾  严龙生 《食用菌》1993,15(1):12-13
香菇菌筒经过出菇后,筒内水分、养分大量减少,子实体形成便会受到抑制,因此这时的菌筒必须浸水,以使菌丝迅速恢复生长和促进子实体形成。过去虽有报道单独应用生长调节剂浸渍菌筒,可提高香菇产量,但未见报道采用复合生长调节剂。为探索和筛选出最佳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我们在后坂菌种场应用稀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的香菇栽培,笔者认为提高袋栽香菇的产量,只要把好菌筒制作、转色和春菇出菇管理三个关,生物转化率可达120%。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一)适当推迟制菌筒时间 通常我省做菌筒的时间是安排在8月初进行,应推迟到8月底至9月初,因为8月初是全年气温最高时期,易造成杂菌污染,尤其是链孢霉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袋栽平菇因管理方便深受栽培者欢迎。但菌筒出菇后要浸水,在浸水过程中断筒严重,给后期管理带来困难。笔者摸索出一种用竹签串联断菌筒方法,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做法:把浸泡过水的断筒,置通风处,让其自然沥去多余水分,保持料含水量65%左右。再用事先备好长40cm 两头尖的竹签(经1%石灰水中浸24小时),戳入断筒将断成两段以上的菌筒串联在一起。重新组合成原样的菌筒,并立即套上原来的塑料筒,防害虫从串联后的菌筒缝隙入侵。  相似文献   

12.
概述出口型仿生菇荫棚春栽技术,其中,菇棚的搭建包括内棚和外棚;秋菇的管理技术措施主要有脱袋出菇适期的选择、适时催蕾、脱袋和脱袋后的转色管理,以及子实体管理;冬菇管理措施的重点为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催蕾;春菇的管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遮阴降温、排湿通风、浸水催蕾与养菌。  相似文献   

13.
⑥品种和出菇期:香菇品种不同,出菇时期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头一次出菇的菌筒和出过几次菇的菌筒,出菇的情况也有不同。必须充分考虑到品种的特性,在符合该品种发生的时期,进行喷水或浸水,使之发生。⑦荫棚的设置:野外荫棚一年四季环境条件大不相同。特别是冬天和夏天,荫棚的设置必须有所不同。如果使用同一个荫棚,那么夏天会出菇,冬天就不会出菇。或者相反,冬天会出菇,夏天就不出菇。因此,冬天荫棚必须建在有日照、暖和的南面,夏季  相似文献   

14.
春季栽培的平菇、凤尾菇,多属中低温型,出菇适宜温度15~25℃,出菇中后期(4月上中旬)往往会遇到高温影响继续出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使尚未出完或完全未出菇的菌料安全越夏,到秋季气温合适时再让其出菇,可提高春菇经济效益.根据实践经验,以下"四法"可使春菇培养料安全越夏.(一)沟藏法选地势较高、通风背阳处,挖1m  相似文献   

15.
袋栽平菇采完2~3潮菇后,由于脱水和缺肥,常会导致后期菇蕾枯死、菇形变小、色泽变差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打孔浸水、脱袋砌墙法,既起到了补水增肥的作用,还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湿度,可多收3~4批菇,生物效率可增加50%~100%。现将具体方法简介如下: (一)脱袋、打孔和浸液 采完2~3潮菇后,应及时将菌袋搬出培养室脱去塑料袋,在菌筒上并排扎3~4个直径2cm的孔,间距视菌筒长度而定,一般在10cm左右,再将菌筒浸泡在配备好的营养液中3~4小时。同时准备一些菜园土(也可用一般田土,加入3%~5%的过磷酸钙,若碱性土应将pH值调到6~7),打碎过筛,喷雾水拌匀至手握不成团为宜。 (二)排筒、撒土和砌墙 将菌筒捞起,再把菜园土铺成似菌筒长、宽的条幅,厚2~3em,将沥水后的菌筒浸水孔朝上,逐个挨紧并排在土上,每摆好一层上面撒一层菜园土,并把空隙填满,以利于菌墙形成一个整体,一般可叠5~6层,若场地太少也可多砌几层,但以不超过10层为好。在最后一层的菌筒上撒4~5cm厚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越冬后的春菇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攻科 《食用菌》2007,29(6):8-8
菌床越冬后,到3月份气温逐步回升,当菇棚温度稳定在6℃以上进入春菇期管理。此时气候多变,菌丝衰弱,病虫害多发,须认真对待,以确保丰收。春菇管理前期应以提高棚内温度,调水保温为主,促进菌丝尽快恢复生长,出菇;后期要加大通风量,用足用好水,以降温保湿为主,防止死菇出现。  相似文献   

17.
陈耀武  李巨 《食用菌》2001,23(6):6-7
近年来 ,我国代料香菇生产发展迅速 ,为能帮助解决香菇生产上存在的菌筒出菇不畅问题 ,现将我们对香菇菌丝生理成熟特性一些认识及应用报道如下 ,供作参考。1 菌丝生理成熟的概念1.1 菌丝生理成熟与菌筒出菇的关系 所谓菌丝生理成熟 ,是指料袋接种后 ,在培菌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生理特性。菌筒只有达到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 ,即生理成熟是菌筒出菇必备的内因条件 ,温差、光照、低温刺激和人工惊蕈等催菇措施则是外因条件 ,内因条件不具备 ,所有外因条件都不能发挥作用。因此 ,在生产管理中 ,判定菌筒能否催菇的唯一根据就是其生理成熟度。1.…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代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传统秋菇栽培模式发展到夏菇、高棚架花菇等多种栽培模式。但是栽培工艺需搭建菇架及菌筒人工注、浸水。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林木资源消耗,提高代料香菇竞争力,我们经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经济适用的代料香菇覆土地栽生产模式。夏菇覆土地栽大大简化了栽培操作程序,省去搭建菇架及菌筒浸(注)水工本,提高了香菇的品质。其菇形圆正,肉质肥厚结实,菇柄短小挺直,保鲜菇合格率高,商品经济性状好,菇质鲜美脆嫩,市场竞争力强,出菇期长,产量高而稳,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现将其…  相似文献   

19.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20.
利用防虫网、诱虫灯、黏虫板和浸水等4种物理方法防治茶树菇菇蚊、菇蝇的发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40目的防虫网具有明显的防虫效果;诱虫灯使用黑光灯效果最好,白天开灯比晚上开灯诱虫效果好;黏虫板的宽度为12 cm~15 cm,放置高度离菌筒口10 cm~20 cm,放置数量以每隔2 m放置2张~3张为宜;浸水法处理茶树菇菌筒,可有效杀死菇蚊菇蝇,浸泡时间以24 h~48 h为宜。茶树菇栽培中综合应用诱虫灯、防虫网和黏虫板,对降低菇蚊、菇蝇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菇房内菇蚊、菇蝇数量减少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