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核桃长足象在长阳县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江文 《植物保护》2001,27(4):51-51
核桃长足象 (AlcidodesjuglansChao)又名核桃果象甲、核桃甲象虫。近几年来随着核桃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 ,部分产区果农粗放管理造成核桃长足象暴发蔓延 ,导致核桃年年减产。 1997、1998年因核桃长足象危害 ,长阳县榔坪、乐园、贺家坪等乡镇核桃减产约 50 % ,局部地方出现绝收。核桃长足象只危害核桃 ,寄主专一 ,以幼虫危害最严重。幼虫在核桃果内取食种仁 ,果实未长大就脱落 ,受害轻的果树落果 2 0 %左右 ,严重者果实全部脱落绝收。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幼果皮 ,对生产造成危害相对较轻。在长阳县榔坪镇 ,核桃长足象一…  相似文献   

2.
梨实蜂 (HoplocampapyricolaRohwer)俗称花钻子。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郓城地区气温连年持续偏高 ,为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繁衍条件 ,造成梨实峰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1998年郓城县梨实蜂大发生 ,全县 140 0hm2 梨树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发生严重梨园 5月中下旬落果率达 3 6% ,轻的落果率也在 15%左右 ,严重影响梨产量及经济效益。为此 ,1998~ 2 0 0 0年我们在郓城县国营何庄林场对梨实蜂在梨树上的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作了调查、分析 ,并对其防…  相似文献   

3.
韩学俭 《植物医生》2002,15(2):28-28
1分布与为害梨蝽象(UrochelaluteovariaDistant)半翅目 ,蝽科 ,俗名臭斑点、臭大姐等。主要有梨蝽象和黄斑蝽象。梨蝽象主要危害梨、苹果、桃、杏、山楂、洋槐、桑、桐等林木树。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枝梢、叶片和果实的汁液。果实被害部木栓化 ,停止发育。为害严重时梨果形成硬疔(又叫“疙瘩梨”、“鬼头果”) ,成为畸形果 ,不能食用。新梢、枝条被害后发育不良 ,甚至枯死。华北、东北等地区普遍发生。北京地区主要为害梨、桃、碧桃等树木。2发生规律梨蝽象每年发生1代 ,以初龄、2龄若虫在树皮裂缝或树洞里越…  相似文献   

4.
玉米象的发生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象的发生及防治研究初报张晶东,张文解,郗满义(甘肃省植保植检站兰州730000)(甘肃省平凉地区植保站)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是我省重要贮粮害虫之一。幼虫只在禾谷类种子内蛀食,成虫还可为害荞麦、豆类、干...  相似文献   

5.
梨茎蜂 (JamuspiriOkamata .etMoratsu) ,属膜翅目 ,茎蜂科。主要危害梨树 ,偶尔也危害苹果。据剑河县柳川镇麻连梨园、城关附近梨园调查 :梨树春梢枝一般损失率达 15 % ,最高损失率达 73% ,被害株率达 95 %以上 ,受害严重的梨园 ,满园断梢累累。大树被害后 ,影响树势及产量 ;幼树被害后 ,则影响树冠扩大和整形。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笔者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发生规律梨茎蜂在剑河县 1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梢内越冬 ,也有以蛹在枝梢内越冬的。据观察 :该虫…  相似文献   

6.
<正>梨虎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梨象甲。主要为害梨,有时也为害苹果,成虫为害梨芽、花蕾、幼果及果柄,被害果表面有不规则的长短不一的斑块。由于果柄被咬伤,常造成大量落果,据剑河县岑松镇屯州、苗  相似文献   

7.
桂北地区梨铁象的发生及防治丘凤波,王宗楷(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梨铁象StyanaxapicatusHeller(象虫科),又称梨铁虫,为桂北地区梨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发生严重时,可使梨树树龄缩短,甚至枯死,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作者在灌...  相似文献   

8.
武汉地区梨瘿蚊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梨瘿蚊(DiplosisSP.)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梨芽蛆”。国内分布于河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省。仅为害梨,长江流域高温高湿,适宜其生长发育,发生程度重,武汉地区梨瘿蚊已成为梨园主要虫害。现报道如下。1 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梨芽、叶,幼虫在未展开的嫩叶边缘刮吸汁液,使叶面皱缩、畸形,成肿瘤状,叶缘正面相对纵卷。为害轻的幼叶长大后边缘不开展,凹凸不平,卷曲叶缘发黑皱缩;为害重的幼叶完全不开展,成筒状,变黑枯死而脱落。一片叶中常有几个至20多个幼虫为害。武汉地区春梢为害盛期为4月上中旬,夏梢为5月中旬,秋梢为9月初,以夏梢叶…  相似文献   

9.
梨实蜂为害梨树早花型品种金水二号、二宫白初初花期株被害率为100%,危害幼果率为96.74%、95.92%,危害新梢率为17.42%、14.93%,征于晚花型品种早酥、晚三吉等。防治方法采用花谢时树体喷药,成虫出土前树冠下喷药、撤毒土触杀等。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稻水象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农  栗建富 《植物检疫》1997,11(A00):30-37
  相似文献   

11.
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作者在武育粳3号上,通过接不同的虫量,然后一直保持自然状态的办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和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44**),关系式为Y=-13.875+7.451lg(x)(x为7月19日白背飞虱百丛虫量),防治指标为百丛180~200头。因此,当二代白背飞虱早发生或中等发生程度时,必须用药防治,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2.
ALDRIN AND GAMMA-BHC FOR THE CONTROL OF WIREWORM DAMAGE TO POTATOES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相似文献   

13.
CONTROL OF BULB FLY DAMAGE IN NARCISSU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1963年在湖南沅江及南县选择隣近的种植制不同的五个生产大队,調查对比、分析耕作栽培措施及其他生态因素,与三化螟种羣数量消长及为害程度的关系,探索最經济有效的稻螟防治策略和综合措施。各对比点結果一致証明,在同一地区相距不远的大队間,三化螟发生基数大小的悬殊差別,是决定当年发生数量及为害程度輕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适当的面积(大队)上結合耕作栽培措施相当彻底地消灭三化螟越冬幼虫,不仅可控制第一、二代的为害,且对压低第三、四代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也有明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如能进一步结合夏收灭茬連續压低虫源,更可加強对后期螟害的控制。螟害程度决定于水稻最易受害生育期与稻螟盛发期配合的程度和螟虫发生数量的綜合影响。因此,在农业防治方面,結合耕作栽培措施压低虫源及調节水稻生育期并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均应尽可能的利用。扩种双季稻对三化螟的发生为害有有利和不利的两面。在湘北滨湖稻区的情况下,可以結合双季稻的耕作栽培,連續压低虫源作为控制螟害的一項措施。在种植制复杂的稻区,中稻早栽既可避免第三代三化螟的为害,且可促使第二、三代三化螟更多地集中在小面积的迟中稻或单季晚稻上,有利于集中施药歼灭。稻螟的防治策略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結合重点药治。在种植制复杂的稻区建議采取結合耕作栽培連續压低虫源、調节水稻生育期及恶化螟虫生活条件的各項措施并药治二代桥梁田,对三、四代进行重点药治。  相似文献   

15.
香梨果实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区域化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慧 《干旱区研究》1995,12(2):27-32
在0℃、5℃及土窖中贮藏,香犁组织褐变果皮相对最重,果心次之,果肉不褐变。褐变部位的不均一性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在果实中分布的不均一密切相关。酶活性及底物含量在果实中的分布为果皮>果心>果肉>。组织的褐变能力直接与底物的含量、酶活性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梨树黑星病的发病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梨树黑星病是我国北方梨树最主要的病害。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与华东各梨产区;在东北地区自辽宁省至黑龙江省都有发生,但重点发生地区則有辽宁省的綏中、兴城、錦西、北鎮、义县和吉林省的延边自治区等。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梨黑星病前期发病程度预测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中下游梨黑星病病菌多于病芽鳞片内越冬,从芽萌动至鳞片脱落是初侵染的主要时期。至5月中旬(前期)的病叶率与上年7月的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765,n=16),从而建立直线回归方程(?)=-3.575 0.0586X,以此方程依据7月的降雨量(X)预测次年前期的病叶率((?))。因此,花序露出期喷洒铲除剂和花期雨后(尤其流行年份)及花谢80%喷洒保护剂是控制前期发病与全年为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棉花不同生育期棉盲蝽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项研究以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 Dur)及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为对象。棉花从子叶、真叶、现蕾到结铃各个阶段都能遭受棉盲蝽的为害。由于盲蝽成、若虫以刺吸口器刺伤幼嫩器官和生长点,使部份器官受到直接损伤并影响到棉株正常生长,导致减产。两种盲蝽不同种群数量在真叶期和蕾铃期为害造成籽花产量的损失均呈抛物型曲线。绿盲蝽在真叶期和蕾期为害,其经济阈限按防治费用与产量损失金额相等时,分别为百株有虫4.7头和12.57头,中黑盲蝽在蕾期的经济阈限为百株10.77头。据此,提出在真叶期及蕾期的防治指标依次为百株5头及10~12头。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复合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嘉兴地区单季稻田二代二化螟和五(3)代稻纵卷叶螟混合发生时,其复合为害的产量损失率y=0.0159X1+0.2456X2-0.2227(式中X1为二化螟枯鞘团密度,X2为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按照当前水稻生产水平,计算得经济允许损失L=2.3464。由满足0.0159X1+0.2456X2-0.2227=2.3464,测得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混合为害的1组动态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调查结果认为,由于水稻抛秧栽培避 过或缩短早、晚稻秧田遇 第一、三代三化 螟卵的机会,致使第一、三代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降低第二、四代三化螟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抛秧地区秧田和本田三化螟的药剂防治次数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