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节水灌溉》2008,(1):F0004-F0004
廊坊市春源微灌工程有限公司,是按农业高科新技术型组建的股份有限企业公司拥有一流的节水灌溉技术专家和国内领先的微灌产品生产设备,本公司具有强大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已形成了微灌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工程设计安装及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加之全球性水资源紧缺和能源危机,节能节水的新型灌水技术不断涌现,80年代初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将滴灌、微喷灌等具有共同特点的灌水方法统称为"微灌",并明确定义微灌是指将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和养分,通过专用的微灌设备直接送到作物根区附近,再均匀、适量地灌至耕层土壤的一类灌水方法。这类灌水方法与喷灌很相近,如一般需要通过机泵加压、采用管道输送有压水,能较好地适应丘陵山区起伏的地形条件,并需借用专门的灌水器灌水,灌水质量较高,灌水技术上的要求亦较高,同属于先进…  相似文献   

5.
6.
7.
宁南山区集雨微灌工程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南山区10年9旱,水资源十分匮乏。1995年以来开始开展集雨水窖节水微灌工程建设,经过试验示范和筛选,确定了适应宁南山区情况的两种主要集雨水窖类型,集流场建设参数和节水微灌方法等。实践证明,集雨微灌工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水保型旱作农业,提高了降水资源利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9.
一、我国微灌设备现状近几年 ,我国微灌设备的研制和生产迅速发展 ,以北京绿源公司为代表的微灌企业 ,从国外引进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的内镶式滴灌管生产线和相关产品生产工艺 ,其技术和产品达到了 2 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 ,但总体来说 ,我国微灌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现就我国微灌设备材料、产品技术性能、适用性等分析如下 :1.内镶式滴灌管 我国最早生产内镶式滴灌管的是北京绿源塑料联合公司。当时想引进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的技术 ,因要价太高 ,于是只好在学习以色列滴灌技术的基础上 ,选用相类似的台风滴头 ,自行研制内镶式滴灌…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我国微灌技术发展的回顾与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我国微灌技术发展现状与初步评价11 我国微灌技术的发展历程自1974年由墨西哥政府赠送我国三套滴灌设备开始引进滴灌技术以来,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4~1980年):引进滴灌设备、消化吸收、设备研制和应用试验与试点阶段。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经水电部正式立项,由中国水科院和辽宁省水科院会同沈阳市塑料7厂联合攻关,于1980年研制生产了我国第一代成套滴灌设备,通过了水电部技术鉴定,填补了我国没有滴灌设备产品的空白。从此我国有了自行设计生产的滴灌设备产品。第二阶段(1981~1986年):设备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喷灌可使塑膜温棚环境内的水、肥、温度等相互协调。下面介绍微喷灌系统的使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16.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节水微灌在江西省安远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果园节水微灌技术在果园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利于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不仅大幅度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实现浇水、施肥、施药一体化和可控化,减少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保证果农增产增收。2010年,安远县农业机械局加大推广力度,结合当地实际,推动实施节水微灌“四大工程”建设,促进果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微灌系统主要包括水源工程、枢纽工程、输水管网、灌水器等四部分。要想保持工程的正常运行,延长工程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关键是要正确使用及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微灌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是根据它的组成逐步进行的,具体如下:一、水源工程1·水源工程建筑物有地下取水、河渠取水、塘库取水等多种形式,保持这些水源工程建筑物的完好,运行可靠,确保设计用水的要求,是水源工程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2·对泵站、蓄水池等工程应经常维修养护,每年非灌溉季节应进行年修,保持工程完好。对蓄水池沉积的泥沙等污物应定期排除洗刷。开敞式蓄水池的静水中藻类易…  相似文献   

18.
19.
屠玲娟 《排灌机械》1998,16(4):30-31
通过作者在实际设计施工工作中实践,比较了国内外一些微,喷灌设备的优劣,提出了应理智分析国内外差距,为我国节水灌溉事业作更大贡献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较大的投资是阻碍微灌发展的主要原因 ,若微灌工程投资能有效降低 ,那么微灌的大面积推广将成为可能。同时也提醒设计人员 ,不能一味只强调设计的安全性而忽略了工程投资 ,否则微灌的发展将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