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科技》2005,(9):52-52
据美国农业部报道,由于中国对基础商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更加开放的贸易体制,以及中国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在2002~2004年期间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了1倍多。大豆及豆油进口约占进口增长的一半。工业原料如棉花、皮革、橡胶的进口占了进口增长的1/3。2004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高达55亿美元,占美国农产品出口的9%,中国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第四大市场。  相似文献   

2.
美国农产品贸易额占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9.2%,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2012年,美国农产品进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出口增速高于进口。美国农产品出口以谷物、畜产品、食用油籽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传统出口市场较为稳定;进口以饮品、水产品、蔬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自新兴进口来源地增长迅速。近10年来,美国农产品贸易在其商品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然而,美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主要进出口产品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份额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及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前景。结果表明,俄罗斯自2014年实施农产品"进口禁令"以来,其农产品进口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均出现了一定变化且仍具有较高集中度,主要进口农产品也具有较高或很高的进口市场集中度;近年来,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比重较高的农产品及在俄罗斯相应类别农产品进口额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农产品均是中国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部分类别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存在较高贸易关联度和较强出口增长潜力,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今后总体上仍有较为广阔的增长前景。  相似文献   

4.
闫国庆  高聪  闫晗  温淯淋 《农业展望》2023,(12):108-114
为探索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扩大中国自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口,本研究基于2012—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从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3个方面对中国进口中东欧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CMS模型为评估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变化、揭示中东欧国家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变化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商品和服务结构的调整,审视了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产品和服务类型的演变。结果显示:增长效应是影响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首要因素,表明中国农产品需求扩张是中国进口中东欧农产品增长的重要推力;中国进口中东国家农产品结构效应在逐步降低,综合竞争力效应则在稳步上升;中东欧的出口结构稳定性较强,但交叉效应呈现负相关关系,克服交叉效应的阻碍作用是应对中东欧对中国出口份额减少的有效方法。最后,从拓展市场增长点、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多边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6,2(2):29-32
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势头,出口增幅较大超过进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下降。粮食(不包括大豆)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棉花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蔬菜、水果出口增长,均为贸易顺差且顺差扩大;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缩小.水产品贸易顺差有所扩大。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仍以东部地区为主,其出口份额有所下降,进口份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出口份额有所增加,进口份额略有下降;西部地区进出口份额都略有增加。2005年亚洲仍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其出口增长进口下降;进料加工方式进出口双增长。  相似文献   

6.
2004年澳大利亚山羊肉出口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同比增长6%。为1.69万t。美国和台湾再次成为澳大利亚山羊肉的最大市场,占进口总量的90%。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大国之一,200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为233.9亿美元,其中对日出口74.0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1.6%,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3.4%。随着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进口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要求也日趋严格,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据海关统计,2007年1~10月,中国累计进出口175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19858.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7734.8亿美元,增长19.8%,进出口顺差达到2123.6亿美元,增幅59%.同期,中国农产品出口28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4%,进口325,8亿美元,同比增长22 6%.1~10月贸易逆差为37.5亿美元,同比增长86.8%.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2.9%,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4.2%.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上半年我国蔬菜进出口分析及后市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尚  张玉梅 《农业展望》2010,6(8):45-48,53
文章利用农业部农产品价格监测数据和海关统计数据。对2010年上半年中国蔬菜进出口情况以及国内市场蔬菜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10年下半年进出口形势和国内蔬菜市场形势进行了展望。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上半年.中国蔬菜进口量值同比增长,加工蔬菜占较大比重,美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主要的进口蔬菜来源地;中国出口蔬菜总体呈“量稳值增”态势,鲜或冷冻蔬菜是主要出口蔬菜品种,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蔬菜主要出口地区;中国向非洲地区出口的蔬菜呈大幅增长态势。同期,中国国内市场上蔬菜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叶类菜和果类菜的表现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陈昕 《吉林农业》2013,(1):21-23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出现较快增长,在东盟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上升。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是东盟对农产品进口的总体规模扩大以及我国在东盟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导致的。产品结构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扩大对东盟出口,中国需要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一)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势头。但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由2003年顺差转变为逆差 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但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鲜活农产品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占重要地位,其中水果是具有出口创汇比较优势的产品。本文采用2000-2013年HS-6位水果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水果出口总体特征以及对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的出口特征,应用三元边际分析方法,对中国水果在三个市场的出口增长三元边际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对水果出口定价能力进行估测。研究表明:集约边际对水果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大于扩展边际,对俄罗斯和美国的出口沿着价格边际增长,对日本的出口沿着数量边际增长;中国水果对这三个市场的出口定价能力较弱,缺失定价主动权,原因是中国水果在每个市场上所占份额小以及出口企业互相压价。为进一步实现水果出口增长和提高出口定价能力,建议增加水果出口种类,实现水果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提高水果附加值,实现水果出口沿着集约边际增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乳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出现下滑。200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与总量均比2004年同期有所下降.截止到2005年9月底,乳制品进出口总金额从2004年同期的40800万美元下降为38467万美元.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5.7%。其中进口金额占进出口总金额的86.2%;乳品进出口总量为284753t,比2004年同期下降12.2%.其中进口量占总进出口量的83.0%。2005年1-9月,中国乳品出口形势良好,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截止到2005年9月,乳品出口金额为5304.8万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0.5%;出口数量合计48462.4t.比2004年同期增长9.7%。受乳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政策调整的影响,预计2005年全年的奶粉进口总量将有所下降.降幅在35%左右,这一状况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持续。随着中国乳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市场开拓的力度加大.乳品出口种类和出口目的地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年多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在持续地增长。其中2001年农产品出口的总额159亿美金,去年的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230多亿美金。这三年的平均增加13.1%,中国在三年的时间里还是一个粮食的出口国,谷物的进出口国,所以中国国内对国际市场没有需求,去年小麦进口了760多万吨,只有100多万吨投放了市场。  相似文献   

15.
越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重要的目的市场.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却一枝独秀,保持连续高增长.然而,同期中国农产品占越南市场的份额却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分别采用修正和拓展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测度分析了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我国在越南农产品进口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越南不断扩张的消费需求是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竞争力和出口产品结构则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并成为制约我国在越南农产品进口市场份额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竞争策略的改变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以推动对越南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6.
《天然产物分离》2006,4(2):19-20
2005年中药出口保持持续增长的好势头。据海关统计,中药出口总值达8.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5%,占医药类产品出口总值的6.01%;中药进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6.43%,占医药类产品进口总值的2.02%;中药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我国中药出口市场继续扩大,出口国家与地区达到164个,比2004年增加了13个。我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都有一定的增长,其中对亚洲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8%,占中药出口总值的67.52%;对欧洲出口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3.07%,占我中药出口总值的14.59%;对北美洲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6.78%,占我中药出口总值的13.06%。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及中国的地位。2004年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金额为7831亿美元,排名前15位国家的出口占了66%。其中,美国位居第一,中国名列第十。总起来看,世界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来源地为北美、欧洲和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以及亚洲的中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进口农产品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出口农产品的增速。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特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且十多年变化不大,但国别变化较大。十多年来,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农产品的出口金额都有增加,但农产品贸易结构出现显著变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较多,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趋于减少。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与中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优势相符。  相似文献   

18.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2—2020年UN Comtrade数据库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修正后的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动分别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双向分解,从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看,出口竞争效应是促进第三阶段出口贸易规模增长的主导因素;出口结构效应的重要性上升,尤其是市场结构效应所发挥的影响显著增强;需求规模效应逐渐疲软。从中国农产品进口方面看,进口竞争力效应一直是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规模增长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供给规模效应对进口逐渐表现出抑制效应;进口结构效应逐渐提升,其中产品结构效应表现为阻碍作用,市场结构效应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视     
2002年美国农产品贸易展望近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最新一期的美国农产品贸易展望报告。报告称,预计2002财政年度美国农产品出口将达545亿美元,农产品进口将增加到400亿美元。2002年,美国大豆出口将增长,但增长量将被小麦和玉米出口量下降所抵消。国际市场小麦和玉米竞争激烈,美国上述两种农产品出口前景不佳。其中小麦和面粉出口将为2660万t,比上次预计下降190万t;出口总金额为36亿美元,也比上次预计下降4亿美元。由于国际市场供给充足,谷物价格将继续在低位徘徊。预计2002年美国谷物出口为5730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增长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与欧盟互为彼此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2000-2013年数据,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修正的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增长前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各自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类别及其出口比较优势均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农产品出口与欧盟农产品进口存在较强互补性且还在进一步增强,欧盟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则较弱;中欧对世界市场出口农产品结构的相似程度不高且还在进一步下降;中欧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双方在相同出口市场上的出口农产品结构却存在较大差异;中欧在大多数类别农产品上均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最后,提出促进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持续平稳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