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核蛋白(NP)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通过鸡胚繁殖IBV,纯化鸡胚尿囊液中的IBV,提取病毒RNA,建立了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RT-PCR方法。对IBV各毒株(M41,H52,H120,Aust-T以及野毒株等)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对鸡的其他病毒性疾病病毒(IBDV,AIV,NDV)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初步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技术可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各血清型毒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先前克隆并测定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核蛋白(NP)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通过对IDV各毒株(M41,H52,H120,Aust-T以及野毒株等)攻毒鸡的组织中的IBV进行反转录套式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对鸡的其他传染病病毒(IBDV,AIV,NDV)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反转录套式PCR方法可用于感染鸡体内IBV各血清型毒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上海地方分离株的RT—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报道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可用于扩增不同病毒株N基因片段的引物,得到了预期的438bp长的产物,并将此RT-PCR方法与鸡胚盲传法结合用于分离、检测IBV。分离病毒的扩增条带经纯化和回收以后,克隆到pMD18-T质粒载体中。在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后,我们将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IBV N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证实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表明分离的是IBV。据此建立起一种更加快速、有效的分离、鉴定IBV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上海地方分离株的RT-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基因序列设计了 1对可用于扩增不同病毒株N基因片段的引物 ,得到了预期的 438bp长的产物 ,并将此RT PCR方法与鸡胚盲传法结合用于分离、检测IBV。分离病毒的扩增条带经纯化和回收以后 ,克隆到pMD18 T质粒载体中。在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后 ,我们将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IBVN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 ,证实具有极高的同源性 ,表明分离的是IBV。据此建立起一种更加快速、有效的分离、鉴定IBV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帆  李淑梅  汤波  刘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26-3228
[目的]为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IBV)的流行变异及其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辉县某大型养鸡场疑似IBV的发病鸡群中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病毒的M基因进行RT!PCR扩增。[结果]从鸡病料中分离到1株IBV,命名为IBV!HN05。经浓度1%胰酶、卵磷脂酶C和10%乙醚处理后,该病毒尿囊液可以凝集鸡、绵羊、人、小鼠和兔的红细胞,而未处理的病毒尿囊液则无此凝集活性。该分离株IBV-HN05和标准毒株IBVM41对NDVLaSota都有抑制作用。该病毒对9日龄鸡胚的致病变率达100%。通过鸡胚矮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发现该分离株能引起鸡胚和病鸡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PCR扩增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分离株为IBV病毒。[结论]该研究为SARS病毒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从安徽某鸡场发病鸡群中分离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在SPF鸡上复制出支气管堵塞的症状,扩增分离毒株的S1基因片段,并与IBV疫苗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HA检测,结果表明收获的尿囊液对鸡红细胞无凝集活性,说明分离到的病毒中无NDV、AIV等,但经1%胰酶处理则可凝集鸡红细胞,符合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该毒株的第6代SPF鸡胚尿囊液通过滴鼻接种SPF鸡,可复制出与现场相似的临床症状,其发生了支气管堵塞的现象,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XZ株。[结论]该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的反转录-复合PCR方法,为IBV流行毒株和呼吸型疫苗株的分型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IBV 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通用引物,建立IBV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用以对IBV进行检测.通过对GenBank上公布的IBV S1基因全序列的分析比对,找出呼吸型疫...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利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鸡胚内对B_1株新城疫病毒(NDV—B_1)的干扰现象作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一种诊断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操作方法以及对天然病例的诊断效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用IBV强毒人工发病的病鸡组织上清液接种鸡胚后10小时,再接入一定量的NDV—B_1,则50%以上鸡胚的尿囊液的HA滴度在1:20以下,而仅接NDV—B_1的对照组中,90%以上鸡胚的尿囊液的HA滴度在1:40或1:40以上,说明IBV在鸡胚内明显地干扰了NDV—B_1,在IBV被相应的抗血清中和之后,这种干扰作用也随之消失。 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鸡痘病毒(FPV)、鸡败血霉形体(MG)等鸡呼吸道病的病原在鸡胚内对NDV—B_1则没有这种干扰现象。 利用这种干扰现象对6个鸡场的呼吸道病的病例进行诊断试验,结果4个鸡场为IB阳性,2个鸡场为IB阴性,这一结果与用病料在鸡胚内进行盲传继代及小鸡人工发病的结果是相符的。 试验证明,IBV在鸡胚内对NDV—B_1的干扰试验可以作为IB的一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用鸡胚传代、血凝特性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膜蛋白(Membrane,M)基因检测等方法对保定地区鸡群分离的9株病毒进行了鉴定,并对其S1蛋白基因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9株分离毒接种鸡胚尿囊液直接血凝均为阴性,间接血凝和IBV M基因检测均呈阳性。9株IBV分离毒S1蛋白基因编码区长1 608/1 611/1 620 nt,分别编码536/537/540个氨基酸;与27株IBV参考毒株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59.8%~99.3%和49.2%~98.9%。9株分离毒S蛋白裂解位点模式为HRRRR/HRRKR/HRHRR。9株分离毒均属于Ⅰ群中的LX4型IBV,与疫苗毒YX10D90vaccine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疫苗毒LDT3-A、4/91vaccine、Ark99、J9、Connecticut vaccine、H120株等亲缘关系较远,与疫苗毒Georgia 1998 Vaccine株亲缘关系最远。本研究结果可为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从河北病鸡肿大腺胃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CK/CH/HBHS/07F株),经鸡胚传代、血凝特性测定、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干扰试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M)基因序列分析、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对该病毒进行了鉴定。该分离毒株感染鸡胚的尿囊液没有直接血凝活性,经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其血凝活性可被IBV阳性血清所抑制;经鸡胚传至第3代时,可致死鸡胚或出现侏儒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M基因与18株不同致病型IBV毒株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8%~94.1%、82.4%~97.4%,与腺胃型毒株CK/CH/LJL/04I同源性最高,该分离株能人工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变化。初步证实CK/CH/HBHS/07F株为腺胃型IBV。  相似文献   

12.
对分离的疑似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作了进一步的鉴定。鸡胚盲传至第5代时开始出现死亡和侏儒胚,胚体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电镜观察可见80~120 nm的病毒粒子;分离病毒在鸡胚上可干扰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增殖,本身也能被AEV病毒所干扰;SF5株分离毒与部分标准IBV毒株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与Ark99株有部分交叉保护;经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所分离病毒为肾型IBV,定名为SF株。  相似文献   

13.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太平  荣俊  彭本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07-6208
从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死鸡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传代,到第3代,出现卷缩胚,第8代,卷缩胚达到50%。第3~8代的尿囊液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对鸡红细胞可引发凝集。以琼脂凝胶沉淀试验检测,病料处理后的收获液、第3~8代鸡胚尿囊液与肾型IBV抗血清均可形成沉淀线,其沉淀线与肾型IBV阳性抗原和肾型IBV抗血清之间形成的沉淀线发生完全融合。该分离株在鸡胚病毒干扰试验中对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增殖有显著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试验鸡感染分离毒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40%,死鸡的病理变化明显而典型。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是鸡肾型IBV。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世界范围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由于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血清型多样化、临诊症状复杂、诊断困难、危害大以及免疫效果不理想等特点而备受关注。1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不同毒株结构是不均一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为了进行一种微量血清中和试验,使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马萨诸塞41株,适应鸡胚肾细胞培养物的过程。 在利用Earle氏均衡盐液为基础成份的营养液并在二氧化碳培养箱的条件下,用培养平皿培养,而不是培养瓶培养,是病毒得以继代的关键,第一次接毒尤其如此。作者认为是由于松宽的培养皿盖,使培养箱内的5%二氧化碳的空气较易进入平皿之故。 病毒继代的早期代次用于检测病毒活力的鸡胚气管器官培养方法亦作了详细的描述。 为了利用细胞培养物进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微量血清中和试验,首先必须使IBV适应细咆培养物并产生细胞病变(CPE)。本文报道经多次试验而最终成功地使IBV马萨诸塞(Mass)41和康涅狄格(Conn)46毒株适应了鸡胚肾(CEK)细胞培养物的经过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从上海地区疑有IB感染的病鸡中,分离出4株冠状病毒其中3株为形态典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1株形态上与IBV差异较大。用鸡胚中和试验将这3株典型的IBV与目前使用的IB疫苗株(H株,M_(41)株)进行血清交叉保护率测定,表明上海地区流行的IBV毒株中,有与疫苗株血清型相近的毒株(R>25%),也有与疫苗株血清型差异较大的毒株(R<25%)。为上海地区IB防治工作及研制更有针对性的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用鸡胚大量繁殖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收集尿囊液,用1%胰蛋白酶处理制备IBV血凝抗原,建立了血凝—血凝抑制(HA—HI)检测IBV抗体的方法,其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另外,本试验建立Dot—ELISA方法用于检测IBV,病料经处理后,点样于硝酸纤维素膜,加兔抗IBV抗体,经PPA—DAB—H_2O_2系统显色,其检测结果与双抗体夹心ELISA的检测结果一致。两种诊断方法的建立为临床上检测病原和监测抗体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支气管病毒(IBV)是冠状病毒属性变种,它以多血清型和高度变异性特征给该病的免疫预防造成很大困难。病毒的颗粒直径为80—120nm。该病毒对高温的抵抗性弱,而对低温的抵抗性强。感染胚的尿囊液经56℃加热0.25h,大多数病毒株均失去活性。感染鸡胚的尿囊液放入40℃冰箱保存可存活142~170d,-20℃保存可存活7年,冻于后可冰箱保存可生存19年。近几年,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否是导致鸡腺胃炎的主要原因,对分离自腺胃炎病例的2个IBV毒株(CK/CH/HeB/2011/1和CK/CH/HeB/2011/2)的致病性进行研究。首先用SPF鸡胚对2株病毒进行扩增,收获的含毒鸡胚尿囊液经检测未发现其他外源病毒污染。经S1基因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2个毒株分别属于Mass和QX基因型。在致病性试验中,2株病毒按照106 EID50.mL-1的剂量分别滴鼻感染10只14日龄SPF鸡,攻毒后连续观察10d。2组试验鸡在攻毒后均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发病率为100%,致死率均为10%,剖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肾炎,但未观察到临床病例的腺胃炎病变。结果表明:分离自腺胃炎病例的IBV毒株存在多个基因型,这些毒株单独感染不一定诱发腺胃炎病变。  相似文献   

20.
在前期研究中,对QX基因型IBV分离株SDZB0808在SPF鸡胚连续传代前后毒株(P1和P100)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针对P1和P100毒株基因组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野毒株强、弱基因并存,经鸡胚传代后,强毒毒株所占比例逐步下降,弱毒毒株所占比例逐步上升,相对值呈下降趋势,接近于零。从而推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弱原因可能是鸡胚对弱毒基因的定向选择性筛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