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赤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及密度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研究分析了人工林赤松木材管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异规律,得出了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管胞长宽比和生长轮密度等材性指标的变异规律的数学模型,为实现林木定向培育和速生优质制定科学集约经营措施以及材质的早期预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分赤松木材密度及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了不同林分人工林赤松木材的生长轮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及管胞长宽比等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结果表明:赤松纯林和赤松与沙松混交林中赤松林材的基本密度、管胞宽度存在显著差异,赤松纯林中赤松木材的基本密度比赤松与沙松混交林中的高,赤松与沙松混交林中赤松木材的管胞宽度比赤松纯林中的大,而松纯林和赤松与少松混交林中赤松木材的管胞长度和管胞长宽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用生长轮材质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了天然林赤松木材材质的变异规律,得出了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林,生长轮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生长率7项材性指标径向变异规律的数学模型。相关性检验多数材性指标均与生长轮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 μm,47.85 μm,11.47 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 μm,37.30 μm,20.45 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 μm,48.83 μm,11.70 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 μm,38.71 μm,18.82 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坡位人工林赤松木材材性的径向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吉林省延吉市林业局帽儿山林场赤松Pinus densiflora人工林为例,对坡下、坡中和坡上等3种坡位人工林赤松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和物理力学性征的径向变异模式及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条件下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及壁腔比等指标表现为在0.01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坡中人工林赤松木材管胞壁腔比平均值比坡下和坡上分别大11.62%和16.45%,微纤丝角的平均值分别比坡上和坡下小54.31%和38.77%,生长轮基本密度平均值分别比坡上和坡下大10.5%和7.02%.从各种指标差异的分析结果来看,坡中的人工林赤松木材更适合于做结构材料.图9表3参6  相似文献   

6.
人工林杨树木材密度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长在3种滩地类型下3个无性系杨树为研究对象,用微密度的测定方法对人工林杨树木材密度径向和纵向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滩地类型间的杨树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无性系间和不同高度间木材密度差异显著。3个杨树无性系株内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有3种模式,即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增加,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递减和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先降低,到一定年龄后再增加,但以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递减为主要模式。3个杨树无性系株内木材微密度的纵向变异规律为自基部沿树干向上逐渐增大,到了最大值之后,再向上又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7.
不同坡向人工林赤松材性变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延吉市林业局帽儿山林场赤松人工林为例,对北坡和南坡两种坡向赤松人工林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和物理力学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及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管胞直径和微纤丝角及生长轮宽度等指标表现为差异显著。在相同轮龄范围内,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腔比、微纤丝角、生长轮基本密度、晚材率、生长轮宽度等指标中,除生长轮基本密度平均值指标北坡的比南坡的大之外,其它指标的平均值均为南坡的大于北坡。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闽候南屿国有林场引种31个种源的火炬松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变异情况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①种源间管胞特征值中仅早晚材管胞长度及其加权值、腔径比差异显著。②管胞形态特征值种源间个体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③基本密度与单位面积细胞数目、晚材率、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管胞宽度、腔径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管胞长度的正相关不显著。④年轮宽度与管胞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唛极显著负相关,与晚材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位细胞数目、壁厚呈负相关,与管胞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腔径比正相关不显著。⑤纬度与管胞长度、宽度、直径、腔径比呈负相关,与管胞壁厚、壁腔比呈正相关;经度与管胞长度、宽度、直径、腔径比呈正相关,与管胞壁厚、壁腔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云杉天然群体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以木芯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云杉全分布区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度宽度、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材性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著差异.云杉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的均值为(1.75±0.1992)mm,变幅为1476~2022mm;管胞宽度的均值为(27.66±5.3806)μm,变幅为20.41~37.44μm;管胞长度宽度的均值为66.13±141716,变幅为45.96~90.25;基本密度的均值为0.3694gcm3,变幅为0.3049~0.4306gcm3.云杉天然群体的木材基本密度稍高于云杉中幼人工林的,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从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在树木改良活动中可作为独立性状进行选择.依据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的变异特征,可进行优良纸浆材群体的初步选择和群体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培育措施的人工林樟子松管胞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探讨了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的培育措施(初植密度、间伐强度、坡向、坡位)对樟子松人工林木材的绝大多数管胞形态特征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初植密度对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的影响差异显著;间伐强度和坡位对管胞直径的影响差异显著;坡向对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的影响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可选择1.5 m×1.0 m、轻度间伐、阳坡、坡下林分进行定向培育,加快树木生长,从而培育高产、优质的樟子松用材林.    相似文献   

11.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生态站的红松人工林内的试材为例 ,分析和探索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结果表明 :①管胞长度、长宽比、胞壁率的径向变异模式为 y =a +blnx ,该模型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意义。②管胞径、弦向直径和壁厚的径向变异为略呈增加趋势 ,径向直径是早材大于晚材 ,弦向直径是晚材大于早材 ;管胞径、弦向壁厚均为晚材大于早材。③管胞径、弦向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运用响应函数分析法,研究了人工林红松管胞形态对前1年4月至当年9月的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选取的气候因子变化与红松管胞壁厚、早材管胞长度和晚材管胞直径的相关关系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是与早材管胞直径和晚材管胞长度存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气候变化对早材管胞直径径向变异的影响程度达52.8%,对晚材管胞长度径向变异的影响程度达72.2%.早材管胞直径和晚材管胞长度对气候变化响应并不一致.早材管胞直径主要对当年4~6月份的降水量响应强烈,当年4月、5月份的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早材管胞直径的形成,但是6月降水增加会抑制早材管胞直径的形成.晚材管胞长度主要对当年6月的气温和地温响应强烈,6月温度升高有利于晚材管胞的伸长.另外,前1年9月日照时间和前1年10月相对湿度对管胞的形成有显著的滞后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赤松幼苗外生菌根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的观察,发现了24种外生菌根,并研究了外生菌根发生的模式、不同的外生菌根沿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幼苗年龄对菌根类型变化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在低海拔地区的幼苗一般共生1、2种菌根菌;在高海拔地区则有2、3种菌根菌。共生3、4种菌根菌的幼苗随着海拔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我们发现菌根的类型和菌根出现的频率变化是一致的,它们都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而不是受幼苗年龄的影响;同时海拔高度还影响着同一株幼苗上的外生菌根类型的变化。在同一幼苗上的菌根多样性对于幼苗生长之初非常重要,土壤营养对幼苗的限制是随着幼苗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分析了菌根多样性产生的原因;由于菌根菌共享的根系数量减少,就会引发菌根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这就导致了在同一根系里多种菌根共生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人工林与天然林红松木材力学性质在幼龄材与成熟材中的差异。所有力学性质在红讼幼龄材与成熟材中反映的基本趋势是:天然林红松力学性质高于人工林红松。其中,红松幼龄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冲击韧性4项指标,天然林红松与人工林红松的差异达0.01水平显著,其次弦切面硬度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差异达0.05水平显著。红松成熟材的绝大多数力学性能指标天然林红松与人工林红松的差异也达到0.01水平显著,并且天然林红松力学性质高于人工林红松的基本趋势在红松成熟材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赤松木材材质早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林赤松的管胞长度、微纤丝角、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晚材率及生长轮宽度等材性指标的测试数据。采用有序聚类分割法划分出赤松的幼龄期为12a;根据幼龄材的构造特征和材性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推导出成熟材的理论预测值,经误差分析,该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5.2%,最大为25.7%。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初植密度的人工红松(Pinus koraisensis)林木材材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初植密度木材微纤丝角、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拉强度、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差异不显著。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胞壁率、晚材率、生长轮密度、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局部和全部抗压强度、木材密度差异显著.基本上随初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采用综合坐标法、对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木材材质进行评定.综合性能评定的优劣顺序为 1. 0 m ×1.5m、1.5m× 2.0 m、1.5m×1.5m和2.0m×2.0m。纸浆材的优劣顺序为 15m×2.0m、1.0m×1.5m1.5m×1.5 m和 2.0m×2、0m。建筑材的优劣顺序为 1. 5 m×2.0m、1.5m×1.5m、1.0m×1.5m和 2.0m×2.0m。研究结果为人工红松林的定向培育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