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在长沙市效马王堆,发掘距今两千一百多年的两汉早期墓葬,这座汉墓分为一号、二号和三号。其中一号汉墓主为当时长沙相“轶侯”利仓的妻子;二号汉墓主为“轶侯”利仓本身,死于公元前一九三年;三号汉墓主为利仓的儿子,是第二“轶侯”利豨的兄弟,死时约三十岁左右。根据出土的一块木牌记载,三号汉墓下葬年代为  相似文献   

2.
1972年1—4月,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的马王堆,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特别是1号汉墓的女尸,在炎热而又潮湿的南中国地下保存2000余年完好无损,皮肤光泽而富有弹性,牙齿完好,排列整齐,血管能注射,可谓举世罕见。与此同时,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竹简312支,其中,编号为135号竹简记载,墓葬中有茶叶一箱。1973年10月,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木牍610支,其中也有一支载有茶箱字样。  相似文献   

3.
吴圣利 《新农村》2009,(2):30-30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挖掘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时,出土了大批箭帛医书,其中的《脉法》中记载:“圣人寒头而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补不足也。”“寒头暖足”这四个字,既是我国古代医家泻实补虚的治疗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之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物考辨二题——兼与周世荣先生商榷苏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方健1972—1974年,我国先后两次对位于长沙东部的马王堆三座西汉前期墓葬,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一、三号墓出土的竹简及帛书,是最为重要的发现,我国著名的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香物,展开对该时期楚地用香的文化意义及医学运用的探讨。楚地香文化历史“从上古矣”,马王堆汉墓处在植物类香料使用的鼎盛时期。其香料运用有祭祀、礼制、卫生、医学等方面,其中重点通过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及临床医学三部分对楚地香文化的医学运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从马王堆出土古文字看汉代农业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文字有帛书与简牍两种,这里主要介绍简(竹片)牍(木片)文字。简牍有两种,一是《遣册》,即随葬物清单,内容包括许多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等:另一种是方技书“养生方”,内容包括《十向》、《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和《杂禁方》。因为与农业关系不大,故从略。《遣册》共两卷,一卷出自一号汉墓。三百一十二支,全部是竹简,简长二七·七五厘米,约合汉尺一尺二寸,宽零点七厘米,合汉尺三分。简文二千零六十三字,每简小则二字,多则二十五字不等;另一卷系三号汉墓出土,共四百一十支,二千六百二十二字,内有  相似文献   

7.
氮肥水平对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牧草新品种“苏育研1号”与“邦德”的适宜施N量.笔者开展了两品种不同的施N水平试验,以进一步提高牧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烹荼尽具”和“武都买荼”考辨──兼与周文棠同志商榷苏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方健王褒《僮约》是茶文化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其“武都买茶”之说是汉代武阳(治今四川彭山县东)已有茶叶集市的明证,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随葬物简册上之(即)字,同为我...  相似文献   

9.
科学评价下的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4~2008年中共中央就“三农”问题连续发了五个“一号文件”。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六: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了年(秦)t气象】 分元前221年一公元前177年△出现《天文气象杂占)),书中绘有各种云气图,这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云气图象。 《考古学和科技史》:“湖南一氏沙马王堆三号墓……帛书《天文气象杂占》,绘有各种彗星 和云气图形。”(1页) 《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内容简述》:“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种以 星、彗、云、气等占验吉凶的书。··一帛书的第一列和第二列开头的一段,无论标明是 云的,和大部份没有标明是什么的,看来都是云。画的那些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器物, 都是代表云的形状的。……书中称所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单季晚稻“甬优8号”不同播种期下的丰产性、抗逆等性状,特进行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甬比8号”在宁波地区种植,最适播种期为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绵农号小麦品种选育工作的总结,浅析了“多组合、小群体”及“以穗代株选择法”等小麦常规育种后代处理方法。前者抓住了选组合这一主要矛盾,后者较好地综合了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较好地提高了小麦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菜考古     
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各种菜肴,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菜发展沿革据文献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已有烤肉、烤鱼等食品。周代出现称为“八珍”的名馔,对后世很有影响。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国菜肴迅速发展,名菜大增。汉代娄护发明的“五侯鲭”,即是中国最早的杂烩菜。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上记有菜肴上百款。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载有200多种菜肴。由于佛教的传入和流行,加之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佛教斋食逐步在社会上产生…  相似文献   

14.
按国家跨越计划《优质饼干小麦“宁麦9号”、“建麦1号”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及开发》项目的实施要求,由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一布置,我们于2001年夏季,在弱筋小麦“建麦1号”的成熟期进行了不同收获期对产量及籽粒品质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种植地域对“华墨香5号”黑米中花青苷和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在武汉、西安、陵水、宁波等14个地区种植了该黑米品种,通过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不同种植地域来源的“华墨香5号”样品中靶向代谢物,以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域种植的“华墨香5号”黑米中花青苷和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来自西安地区样品检出量最高,含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2.855 mg/g、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0.491 mg/g、原儿茶酸0.088 mg/g;黄石地区样品检出量最低,分别为0.865、0.162、0.048 mg/g。表明黑米中花青苷和酚酸类化合物积累显著受到种植环境影响,为生产高营养价值黑米,需针对特定品种筛选合适的种植地域。  相似文献   

16.
“室人”“同居”所指均为具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家人,都具有同住的特点,都不包括“隶”及奴婢,都要承担法律上的连带责任。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室人”之间同居所,是从室屋宅院即建筑空间角度上界定的家人;“同居”具有同居住、同户籍、同母的特点,是从户籍、血缘角度上界定的家人。“家”首先是住所、容身之地,其次是同户籍的法律认定。“室人”与“同居”从这两方面分别体现“家”的突出特点。“同居”是法律用语,在一切都以“户”为单位,重视“户”的连带责任的战国、秦及汉初,它作为常用术语出现。战国晚期至汉初,“同居”渐渐不再被使用,“同产”指代同父母的兄弟姊妹的法律用语与父母、妻、子并列出现于法律条文中成为连坐对象。  相似文献   

17.
去年金秋十月,从吕梁地区传出一则令许多人难以置信的轰动性消息:一种名为“吨谷一号”的谷子新品种,亩产量竟达到1035公斤。这与常规谷子200至300公斤的亩产量来比,好像是在放“卫星9909月24日,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和部分地县农业部门的数名专家、领导、技术人员聚集“吨谷一号”生产基地临县,在临县公证处的监督下,对6亩“吨谷一号”进行了为期9天的取样、实打、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宁粳3号”水稻的标准化生产,笔者介绍了“宁粳3号”高产定量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南通地区或其它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参考和精确定量栽培“宁粳3号”。  相似文献   

19.
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至今已经历26年风雨。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3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布了“一号文件”,为我国农业发展开创出新局面;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引领农民增收6.2%、粮食增产3.1%,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期的专题报道对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旨在与读者一起共同深化对“一号文件”和“三农”政策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