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永仁地区油橄榄园地进行覆盖试验,研究了不同材料覆盖后油橄榄园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变化。结果表明,覆盖对土温变化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随土层深度增加调节作用减小;夏季油橄榄园覆盖后随气候温度升高土壤温度日变幅减小;不同材料覆盖间存在差异,薄膜覆盖土温变幅最大,纸箱次之,秸秆变幅最小。覆盖提高了园地土壤含水量,有较好的保墒效果;覆盖秸秆、杂草0~20cm土层含水量较高;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不同覆盖处理之间土壤水分含量差异增大。4种材料覆盖均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秸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2a生‘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白色地膜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地布覆盖、麦草覆盖和清耕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苹果树体生长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调节温度的变化主要在浅层土壤,随土层深度增加调节作用减小;不同材料覆盖间存在差异,白色地膜覆盖土温变幅最大,黑膜和地布覆盖次之,麦草覆盖变幅最小;以地布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效果最佳,四季温度分别达到23.72℃、29.73℃、14.49℃和2.01℃,具有春季和秋季增温、夏季降温、冬季保温的优点。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以地布覆盖最高,比清耕高出2.14%;覆盖处理对0~80cm各土层含水量都有很好的保墒作用。不同覆盖处理能不同程度增加果园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其中以黑色地膜和地布效果最好;地温越高,土壤呼吸作用强度越高。不同覆盖处理对幼树生长和果树的光合作用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地布是适合千阳地区的最佳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以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剖面采样法、室内测试法、方差分析法、拟合分析法等,分析土壤不同深度典型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对植被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质量含水量总体上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容重介于0.87~2.00 g·cm-3之间,土壤质量含水量的范围为1.19%~20.97%。各个土层之间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均有较明显差异,且土壤容重在30~60 cm土层差异最明显,土壤质量含水量在0~30 cm土层差异最明显。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的样地土壤容重均值为1.47 g·cm-3,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趋于10%左右,并且0~1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0~3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区内重构土壤的容重、质量含水量在不同剖面以及不同土层之间存在较显著差异,表层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夏玉米农田土壤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其温度变化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下,旱地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变化情况呈现出差异性。在0~25 cm土层范围内,夏玉米生育前期秸秆覆盖土壤日均温度比裸地要低,而地膜覆盖土壤日均温度要高于裸地,到了生育后期,不同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温度日均差异明显降低,其中以地膜覆盖方式下的土壤目平均温度变化最小;土壤温度随土层加深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且不同覆盖方式下的温度变化逐渐趋于一致,其中地膜覆盖的增温缓温作用优于秸秆覆盖;土壤温度的变化与气温的相关函数均呈正向相关性,但随土壤深度增加,相关性减弱;最后通过比较产量数据,得出稳定的土壤温度有利于提高夏玉米产量,且地膜覆盖方式在增产增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封育对昭苏马场春秋草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昭苏马场封育与未封育春秋草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封育后各土层土壤容重较未封育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表层变化幅度大,差异性显著(P〈0.05),平均土壤容重比未封育草地减小5.08%。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趋势与土壤容重相反,封育后平均土壤总孔隙度较未封育增加2.39%。土壤含水量在7月中旬0-20cm的含水量封育草地小于未封育草地,7月末以后降水减小,封育草地土壤含水量比未封育草地大。0-10cm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含量封育草地大于未封育草地,而速效养分含量未封育草地大于封育草地,速效养分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速效氮和速效钾。未封育草地土壤温度相对较高,各土层变化幅度均大于封育草地,封育草地土壤各层温度变化缓慢,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稳定的土温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土壤温度与湿度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深度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枯枝落叶层、半分解层和壤土层的呼吸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趋势,而白浆土层与黄土层的呼吸速率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超过15℃时,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枯枝落叶层、半分解层的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壤土层的呼吸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土壤含水量约为36%时,土壤呼吸速率达到最大;白浆土层与黄土层的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浅层土壤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响应要比深层土壤敏感;各层土壤的呼吸速率贡献率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深层土壤呼吸速率在低温时期的贡献率要大于高温时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祊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理化性质在表层土壤(0~20cm)的差异及其在0~40 cm土层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1)耕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高,孔隙度较小而容重较大,砂粒、粉粒含量较高而黏粒含量较低;草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较高,其他物理性质与耕地的正好相反;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孔隙度最大而容重最小,砂粒含量最低而粉粒、黏粒含量最高;园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其他物理性质与林地的正好相反;表层土壤团聚体以WSA>0.25 mm为主,林地的WSA>0.25 mm含量、MWD值和GMD值均显著高于耕地和园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耕地和园地。(2)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除草地外)、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机械组成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较小,总体表现为砂粒减少,粉、黏粒增加;土壤WSA>0.25 mm含量、MWD值和GMD值总体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东北水热资源限制下春玉米农田保护性耕作的合理推广,本研究基于44篇已发表文献中的2 705对数据,应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4种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SM、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M和深松SN)与传统耕作CK下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并探讨不同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对生长季内的玉米农田有增湿降温的效应,土壤含水量提升5.93%和土壤温度降低2.93%;土壤含水量增加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SM>NM>SN>NT;土壤温度在SM、NT下显著降温,NM、SN显著增温,但NM增温幅度仅为0.006%。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在各亚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部分亚组内土壤含水量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依次为:土壤质地>土层深度>生育期>年均气温>年降雨量>秸秆覆盖量,土壤温度仅在秸秆覆盖量亚组内有显著性差异。此外,覆盖(3 000,6 000]kg/hm2秸秆时,蓄水保墒效果最佳。综上,在年均气温[0,10]℃的东北春玉米可种植区实施4种保护性耕作均有显著的增湿降温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种植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耕作管理方式,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和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典型甘蔗种植区内,设置粉垄耕作+无秸秆覆盖处理(T0)、免耕+无秸秆覆盖处理(NT0)、粉垄耕作+秸秆覆盖处理(TS)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TS)等4个处理,原位监测其5、20和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内的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及原因。[结果]秸秆覆盖处理(TS和NTS)相比于无覆盖处理(T0和NT0)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P0.05,下同)且土温日变幅变幅较小,保持了土壤温度的稳定。粉垄耕作相比于免耕更有利于土壤热能的传导,升温迅速,在气温降低后具有增温效应。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T0处理在试验期土壤含水量比试验开始前提高31.3%,差异显著。整个研究期内5~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同一耕作处理下,TS比T0、NTS比NT0分别高出15.4%和5.7%;同一覆盖处理下,TS比NTS、T0比NT0分别高出11.3%和2.0%,差异均显著。同时,经粉垄耕作后下层土壤水分可供给上层。[结论]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有效调节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粉垄耕作+秸秆覆盖的耕作管理方式可作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祁连山寺大隆林区天涝池流域分布的4种典型植被类型:祁连圆柏林、青海云杉林、灌木林和干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调查和土壤取样测定,分析能反映土壤质量的主要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在土壤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并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质量。【结果】在不同植被同一土层中,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土壤质地(除粘粒40~60 cm土层外)等在0~10 cm差异性不同于10~60 cm土层,而土壤有机碳、水解氮和阳离子交换量等在0~20 cm差异性不同于30~60 cm土层,这些指标在30~60 cm土层的差异性均为一致;土壤质量含水量在不同土层差异性均为一致;土壤速效磷在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同一植被不同土层中,除干草原土壤速效钾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外,土壤容重、粉类和粘粒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量不断增加,而土壤质量含水量、总孔隙度和砂粒及有机碳、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量不断减小,但不同土层间的差异显著性各不相同。不同植被类型0~60 cm土壤剖面深度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旨在为新疆绿洲农业红枣种植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在旋耕覆膜、旋耕秸秆覆盖、旋耕裸地和免耕裸地条件下,对五年骏枣枣园的土壤水分和温度进行测量。在田间管理一致的情况下,0-1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旋耕秸秆覆盖〉旋耕覆膜〉免耕裸地〉旋耕裸地;0-25 cm土壤平均温度旋耕覆膜〉旋耕裸地〉免耕裸地〉旋耕秸秆覆盖。旋耕秸秆覆盖和旋耕覆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旋耕覆膜和旋耕裸地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温度,旋耕秸秆覆盖阻碍了土壤温度的升高,免耕裸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措施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渭北旱塬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秸秆加地膜覆盖及传统耕作保墒方式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方法的保墒效果最好 ,2 m土层的有效水达 2 74.3 mm,比对照增加 3 3 .3 mm,降雨可下渗到 1 .6m。9月 1 5日分析 ,秸秆覆盖的表层土壤含水 2 9.9% ,地膜覆盖的 1 8.6% ,对照只有 1 3 .8%。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贵州开阳县茶叶生长的环境特点,以5年生龙井43号绿茶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茶园土壤水分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稻草+薄膜覆盖方式对贵州开阳县春茶的生长环境是最好方式,使得茶园土壤水分达到最高为22.87%,茶叶鲜重产量达到最高为179.88 kg/667m2。其它4种方式与清耕(CK)相比,茶叶的叶面积、茶叶的干物质量有显著提高,稻草+薄膜处理增产最高,同比增长26.92%,薄膜处理增长最低。采用稻草+薄膜覆盖是贵州喀斯特地区春季茶园提高土壤水分、增加茶叶产量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麦收后不同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运用比较法,研究了麦收后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3种处理对小麦秋播墒情的影响。通过烘干法,测定3种模式下农田土壤含水量、储水量、耗水量。[结果]3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的土壤含水量高于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略高于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1 m深土壤储水量大于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而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的土壤储水量大于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3个模式的耗水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土壤深度为1 m的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  相似文献   

16.
董立国 《农学学报》2016,6(4):66-69
生物降解膜是解决农业“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笔者针对降解膜过早破裂这一过程,开展了土壤温度、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降解膜过早裂解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不同阶段影响程度不同。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苗期,降解膜地25 cm内土壤温度比PE膜降低14.1%;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喇叭口期,降解膜地100 cm内土壤水分比PE膜降低13.1%;降解膜种植的玉米在株高、秃尖、穗行数、百粒重和产量等方面明显低于PE膜,减产27.2%。也即降解膜过早裂解显著影响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7.
秸秆覆盖对滨海盐碱地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玲  魏文杰 《农学学报》2017,7(11):23-26
为探究秸秆覆盖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水分、pH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秸秆覆盖试验(FG),并以不覆盖秸秆作为对照组(CK)。结果表明,FG在0~20cm,20~40cm土层土壤盐度分别下降了16.09%和7.26%,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69.21%和59.08%。由此可得,秸秆覆盖能有效改良滨海盐碱地土壤,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中可溶性盐分的表聚作用,从而达到改良滨海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于2005~2006年研究了稻草覆盖对罗汉果园的土壤环境及罗汉果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使罗汉果园土壤容重降低8.3%,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19.5%、12.5%、11.7%、14.5%和9.4%,土层(0~20 cm)的水分含量也增加了11.0%,并能调节罗汉果土壤温度变化,抑制杂草的生长,促使罗汉果提前7 d上棚;改善了罗汉果品质,增加了罗汉果产量,罗汉果的总糖、Vc和甜甙V含量分别提高了27.8%、7.0%和24%,单株产量增加了67.1%,大果率是对照的2.8倍.  相似文献   

19.
地膜和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效应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通过研究地膜(PM)和秸秆(SM)覆盖土壤肥力效应的特点,为二者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和秸秆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微生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地膜和秸秆覆盖都有明显保水作用,但前者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深层土壤含水量反而明显降低,而后者各层土壤水分都有明显提高;地膜覆盖兼有显著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但在冬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地膜覆盖土壤温度反而低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而地膜覆盖无此作用,甚至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和地膜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三大种群微生物数量,但秸秆覆盖增加幅度大于地膜覆盖。【结论】覆盖的主要目的是增温时,应选择地膜,主要目的是保水时,秸秆的效果更好,同时秸秆覆盖还具有增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