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新的使命,“新农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调研分析“智慧牧业”新业态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新需求,将畜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创建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提出了新农科背景下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创新了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为智慧畜牧业领域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新农科建设的指导下,涉农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中,注重学科融合,突出行业特色,重点服务地方和产业。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农科的时代内涵及其赋予地方高校的任务,对地方高校开展新农科改革提出了实施路径,同时,重点以大连海洋大学的水产类专业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实践为例,从专业集群化建设、专业思政融合教育、产教及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课程体系、高水平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教育等6个方面,总结地方高校实现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涉农人才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 的核心要素。《作物栽培学》作为农学专业主干课程,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对适应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 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作物栽培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把信 息技术和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中的改革举措和改革后的课程安排。为提高新型农学类人才质量,构建前沿性和应 用性的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农科的系统性、脱耦性和嵌入性特征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农科建设要求构建农业教育链、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价值链"三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涉农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确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并积极探索专业建设质量提升路径。基于"三链融合"做好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校内外一体的专业评估体系,建立有效的专业预警机制,最终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农科建设对农林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指导下,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队伍、持续改进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并提出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新农科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探索适应新形势的高质量人才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通过对“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该专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人才素质的新需求进行分析,从当前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人才培养构建思路、具体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探讨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本科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下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该文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农科建设对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实施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和深化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使农科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9.
孙翠萍  丁莹莹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80-183+187
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涉农人才的支撑。这是时代交给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命题。面临当下高校人才培养与涉农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难题,潍坊科技学院应积极依托学校“大农科”办学优势、“寿光模式”地域特色以及“产学研”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重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案例院校的办学资源优势,本文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双基双能”实践能力体系构建、“三层三阶”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五方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搭建等改革措施,以期为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教育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要从现代农业产业转型的新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需求、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等不同维度深入理解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地方农业高校在新农科建设中要树立核心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与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融合、坚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融合、坚持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互相支撑紧密融合、坚持高校专业改革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紧密融合、坚持高校与区域发展紧密融合。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教育改革实践为案例,进一步探讨地方农业高校新农科建设的具体路径:把立德树人作为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根本、扎根东北服务东北突出新农科建设与行业企业协同,以学生为本重点关注学生阶段成长发展目标、强化专业自评估实现专业动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注重四个教育模块融合、突出学教融合实现学生学习回归与教师教育人回归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以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正在广泛开展。高等农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更要大力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适当的教育培养体系,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因此从教学目标、教学主体等角度打造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为实现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积极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中,进行了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能力培养;狠抓招生、就业两条线,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为我国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模式是生产人才的工艺,对学生的发展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结合天津农学院的教学改革实际,提出在新形势下要采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加强通识教育,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实施该模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过程的训练。笔者在简要分析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实践,介绍了通过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全方位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提高农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面临的突出问题,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建设了研教结合型的教师队伍,尝试建立多元化的研教结合培养途径,推动教学内容的研教结合,旨在为提高农学学生创新应用能力,推动农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课外科技创新竞赛对大学生成才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在校大学生参赛功利性严重、综合素质水平低、科研平台利用率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支撑服务机制等问题,着重从构建科技竞赛实践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育立体化课程模式、教育教学全面化考评机制以及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探索农业院校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农业院校工科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质量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根据学科建设及专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及考核方法等改革方面探讨生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明确高校的改革始终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特色专业建设将为行业输送更加优秀的生物工程技术人才。并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强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相似文献   

18.
张笑宇  周洪友  景岚  胡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83-13084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针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生产实习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提出了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徐和昆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143-144,147
农业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遵循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农业生产工作规律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必须符合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特点的要求,全面设计、整体优化,必须反映最新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必须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代特征、行业特征和职业特征。在该背景下,探讨了“基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求。  相似文献   

20.
面向市场需求的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木业企业对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也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培养模式,培养更能够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本文论述了木材科学与工程人才在现代企业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了河北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在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和专业方向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改革的若干对策,包括加强产、学、研结合,创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考试改革;改革专业课程配置模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建立教学、实习、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就业导向的素质教育;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