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明不同饲养方式下黑水色湾藏猪肉质差异性.[方法]选取放牧、半舍饲、舍饲饲养12个月的黑水色湾藏猪30头进行屠宰取样,检测各类营养指标和安全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养殖模式猪肉样品中均检出了18种氨基酸,且谷氨酸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为舍饲组>半舍饲组>放牧组;除组氨酸和胱氨酸外,...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不同饲养方式对藏猪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择舍饲和放牧饲养的300日龄藏猪18头,取背最长肌测定其氨基酸、脂肪酸及微量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组藏猪谷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甘氨酸、丙氨酸及鲜味氨基酸总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且两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M_(EAA)/M_(TAA))都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M_(EAA)/M_(NEAA))都高于60%,都达理想蛋白要求;舍饲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膳食推荐M_(PUFA)/M_(SFA)最好高于0.4,放牧组藏猪高于0.45,达理想值。通过微量矿物元素含量检测发现舍饲组锌和铬含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硒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综上,放牧饲养藏猪脂肪酸组成好,肉质风味优于舍饲饲养藏猪。  相似文献   

3.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C1是肠道内谷氨酸的主要载体.本研究根据人的基因编码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藏猪空肠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一长约1600 bp的cDNA片段,T/A克隆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融合表达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cDNA全长为1575 bp,编码524个氨基酸;EAAC1分子量为57 kD,等电点为5.34,GenBank登录号为GQ375513;该蛋白质具有3个N-糖基化位点、8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1个cAMP/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序列;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蛋白质与预期蛋白质大小一致.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AAC1的功能及其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首次归纳和整理了藏猪的胴体、肉质常规营养、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及肌纤维的有关数据。此外,在藏猪生理特性、地理环境、制约因素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藏猪突出性状的形成机理。由此,藏猪优质性状能够在后续研究延续,而较差性状能够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氨基酸模式模糊贴近度(FNAAP)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合理性,并评估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比值(RTEAA)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合理性,用66组文献数据分析了SRC、FNAAP、RTEAA与蛋白质生物价(BV)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RTEAA与BV极显著相关(ryi.=0.511 6,P<0.001),SRC与BV显著相关(ryi.=0.462 6,P <0.05),FNAAP与BV相关性不显著(P >0.05),由此推断,用SRC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比用FNAAP合理;RTEAA是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合理指标.建议以氨基酸平衡度(degree of essential amino acid balance,DEAAB)这一统计学和生物学含义更为明确的概念替代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改用公式DEAAB=1-CVAASs计算氨基酸平衡度,式中CVAASs为氨基酸分(amino acid scores,AASs)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育肥方式对迪庆藏猪生长、胴体和肉质的影响,筛选理想的养殖方式。 方法 分养殖场标准化育肥和放养+补饲2种方式进行迪庆藏猪育肥试验,测定其生长、胴体、体组分、肉质和肌肉化学成分。 结果 与放养+补饲育肥组相比,迪庆藏猪养殖场标准化育肥组平均日增质量提高53.29% (P<0.01),胴体皮率和骨率分别降低38.76% (P<0.05)和32.85% (P<0.01),脂率提高26.61% (P<0.05),胃质量率、小肠长、小肠质量和大肠质量分别降低27.93%、15.41%、56.20%和34.86% (P<0.01),花油率和板油率分别提高147.94% (P<0.01)和46.59% (P<0.01);肉色评分降低18.59% (P<0.01),失水率降低18.40% (P<0.01),粗蛋白质含量提高10.45% (P<0.05),肌内脂肪含量降低46.96% (P<0.01),pH、大理石纹、熟肉率、水分、干物质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结论 迪庆藏猪场养可提高生长速度,降低胴体皮和骨比重,增加背脂和腹脂沉积,提高肌肉保水性能和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产肉性能和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7.
8.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藏猪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据GeneBank上猪MSTN基因全序列设计的两对引物,扩增了MSTN基因完整的外显子1,经SSCP分析,只有P1扩增产物存在多态性,表现为3种基因型(AA、AC和CC),A和C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46.88%和53.12%.测序分析发现,CC型与AA型相比在MSTN基因编码区的第71bp处有一个A→C的单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的第24位氨基酸由天冬酰胺改变为苏氨酸.  相似文献   

9.
利用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等4种非生物学评价法对31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有所差异,CS的范围为8.36~21.46;AAS的范围为9.87~23.1;EAAI的范围为42.83~65.68;SRC的范围为54.90~63.20,31份种质的SRC均在50以上,有16份超过60;枇杷果实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红肉种质的CS、AAS、SRC显著高于白肉种质,而两者的EAAI差异不显著;野生种质的EAAI极显著高于栽培种质,CS、AAS、SRC差异不显著,不同来源地的种质之间CS、AAS、EAAI、SRC差异均不显著;类平均法欧氏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将31份种质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放养月龄和性别对藏区藏猪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随机选取12头藏猪(公母各半)进行12月龄和24月龄传统模式放养,屠宰后进行胴体、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与12月龄相比,24月龄藏猪的活体重和胴体重极显著提高(P<0.01),而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度显著提高(P<0.05);12月龄公、母藏猪的胴体和产肉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4月龄公猪的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而母猪的皮脂率显著高于公猪(P<0.05)。24月龄的藏猪pH_2和肉色L_2、b_2极显著高于12月龄藏猪(P<0.01),肌肉的韧度也显著高于12月龄藏猪(P<0.05);12月龄母猪腰肌24 h红度值显著高于公猪(P<0.05),其他肉质性状均没有显著差异;24月龄公猪的肉色显著好于母猪(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藏猪屠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肌肉生长抑制素与氨基酸营养的关系,为阐明鹅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吉林白鹅MSTN基因,通过饲喂4种不同的日粮氨基酸模型研究不同日粮氨基酸模型对1~28日龄和29~56日龄的吉林白鹅MST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28 d,A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A组和C组腿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B和D组(P0.05),在B组日粮氨基酸模型下胸肌和腿肌的MSTN mRNA表达量与胸肌率和腿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56 d,A组和D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D组腿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A、B、C组(P0.05),在C组日粮氨基酸模型下胸肌和腿肌MSTN mRNA表达量与胸肌率和腿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28 d,日粮氨基酸模型B能够抑制MSTN基因的表达,而56 d日粮氨基酸模型C能够抑制MSTN基因的表达,并且MSTN基因表达量与胸肌率和腿肌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部分地方鸡种肌肉氨基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效液相技术对中国肖山鸡,白耳鸡,乌骨鸡,油鸡以及耳鸡*肖山鸡肖,山鸡*白耳鸡等7个地方鸡种进行胸肌氨基酸含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鸡种胸肌中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必须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7个地方鸡种肌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乌骨鸡最高。  相似文献   

13.
藏猪肌肉纤维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藏猪肌肉纤维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对藏猪公猪23头、母猪20头进行肌纤维性状测定。[结果]试验结果表明:2~6月龄藏公猪、藏母猪均出现肌纤维面积逐渐增大,其中藏公猪肌纤维增长幅度小于藏母猪。通过相关分析可知藏猪肌纤维面积与单位面积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该试验可为藏猪种质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瑞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65-10167
试验选用体重30 kg和6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各48头,各阶段随机分为4组(生长猪试1、2、3、4组,育肥猪试5、6、7、8组),每组12头,分别喂给蛋白模型1、2、3、4、5、6、7、8日粮。结果表明,生长猪以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比试验Ⅰ、Ⅲ、Ⅳ组高4.08%、7.33%、14.47%;试验Ⅱ组的料重比最低,分别比试验Ⅰ、Ⅲ、Ⅳ组低0.40%、11.70%、8.46%,能量转化效率最高,分别比试验Ⅰ、Ⅲ、Ⅳ组高2.5%、10.06%、6.62%,PER最高,分别比试验Ⅱ、Ⅲ、Ⅳ组高10.25%、9.80%、10.25%;育肥猪以试验Ⅶ组日增重最高,分别比试验Ⅴ、Ⅵ、Ⅶ组高6.69%、9.23%、8.32%;料重比以试验Ⅴ组最低,分别比试验Ⅵ、Ⅶ、Ⅷ组低8.55%、3.89%、4.71%;DE转化效率以试验Ⅴ组最高,比试验Ⅵ、Ⅶ、Ⅷ组分别高7.68%、3.15%、3.71%,PER最高,分别比试验Ⅵ、Ⅶ、Ⅷ组高8.95%、4.02%、4.02%。综合考虑,生长猪日粮蛋白质模型以日粮2、育肥猪以日粮5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藏山羊的种质特性.[方法]以24月龄的藏山羊公、母羊为试验材料,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等.[结果]①公、母羊宰前体重分别为(20.16±1.26)kg和(19.33±4.86)kg,公、母羊的屠宰率分别为(43.86±1.74)%和(44.08±5.46)%,净肉率分别为(32.43±1.52)%和(32.72±3.97)%,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3.28±0.09)%和(73.16±0.85)%;②胴体体尺、胴体分割、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肌肉营养成分、肌肉矿物质含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在公、 母羊间差异较小,公羊的眼肌面积和后腿肉重等指标显著高于母羊(P<0.05);③公、母羊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EAA/TAA分别为(39.23±0.24)%和(38.70±0.15)%,EAA/NEAA分别为(64.73±0.65)%和(63.17±0.41)%.[结论]该研究为全面了解藏山羊的种质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2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期20~35kg,中期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鲜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撒坝猪鲜肉的赖氨酸含量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5),在干肉样中,二者的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撒坝猪的组氨酸含量在鲜样和干样中都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1)。肌肉中脂肪酸的测定结果显示,撒坝猪肌肉中的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的含量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5);尽管统计学的差异不显著,撒坝猪肌肉中的豆酸蔻(C14∶1), 和棕榈油酸(C16∶1)显示了比杂交猪的高趋势(P>0.05);然而,杂交猪肌肉中亚油酸 (C18∶2)的含量显著地比撒坝猪中的高(P<0.05);两个组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 和花生酸(C20∶0)含量相同(P>0.05)。  相似文献   

17.
生长猪饲粮理想氨基酸模式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生长猪饲粮理想蛋白质(IP)或理想氨基酸模式(IAAP)研究和应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指出IP是一种饲粮最佳氨基酸(AA)平衡模式,是指潜在的可被完全利用的那部分饲粮蛋白质。阐述了确定IAAP的原则与方法:包括(1)分析生长猪的AA成分;(2)总结单个必需AA需要量估计值;以及(3)用N平衡方法设计专门试验的方法。比较了7套IAAP的具体内容、饲喂效果及确立方法特点,Baker模式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n-6/n-3PUFA比例日粮对扬州鹅肌肉氨基酸和肌苷酸的影响。[方法]选择160只21日龄扬州鹅16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在扬州鹅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n-6/n-3PUFAs,研究不同n-6/n-3PUFA比例日粮对扬州鹅肌肉氨基酸和肌苷酸的影响。[结果]当n-6/n-3PUFA为9∶1时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最高,且天冬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n-6/n-3PUFA为12∶1时(P<0.05)。当n-6/n-3PUFA比例为9∶1时扬州鹅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n-6/n-3PUFA比例为6∶1(P<0.05)。[结论]当n-6/n-3PUFA比例为9∶1时扬州鹅肌肉鲜味较好。  相似文献   

19.
罗增海  贺永祥  杜艳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54-18356
[目的]研究小麦-杂粕型氨基酸平衡日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以验证氨基酸平衡技术在以小麦为主的饲粮中的使用效果,提高小麦-杂粕饲粮中的蛋白质在猪生产中的利用效率。[方法]采用小麦-杂粕为基础饲粮,利用氨基酸平衡技术,以40头生长猪为试验对象进行40 d饲喂对比试验。[结果]随着3种主要必要氨基酸即Lys、Thr和Met+Cys平衡性的增强,生长猪的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当Lys、Thr和Met+Cys、Try均衡含量达到0.950%、0.640%、0.610%和0.183%(比例为100:67:63:18)时,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5.64%(P〈0.05),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降低16.18%(P〈0.05),收益比对照组高出36.00%。[结论]小麦-杂粕型氨基酸平衡日粮对于提高生长猪生产性能具有明显的效果,这对于蛋白质饲料资源相对匮乏的小麦-杂粕养猪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