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决策参考,并对前人的研究方法进行完善,从总量和结构视角出发,采用扩展的双对数模型分析测定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户增收的贡献度,从而提出优化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财政支农视角,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农民增收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排序,得出不同因子对提高农民收入影响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在国家财政的3项主要农业支出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对农民收入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四项基本补贴和农业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相似文献   

3.
农民收入的增加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针对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地区差距较大和农村的收入分配格局仍不合理等现状,作为国家重要宏观调控政策手段之一的财政政策,有介入农民增收的必要性,并应该采取必要的政策手段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2007—2019年财政支农的支出空间分布与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财政支农的"量"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运用系统GMM模型分析财政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支农规模效率提高粮食安全度的能力比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高;在政策短视性影响下,财政支农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度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第二,财政支农规模高不一定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规模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第三,粮食主销区应加大财政支农规模,粮食产销平衡区则需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因此,制定财政支农政策应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施策;政府应转变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并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各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技术创新替代劳动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民增收视角探讨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德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17-18918
分析了目前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问题做为"三农"问题核心所在,其有效地解决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政府财政支持正是现阶段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本文通过运用福建省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增收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十五"以来福建省财政支持农民增收的成效与问题,最后提出优化财政支持农民增收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康的全面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的尽早实现,密切关系着整个国家与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从农民收入构成角度,通过对安徽省2000-2008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安徽省的农民收入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探寻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构建,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收入结构与农民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脉冲和方差分析也证实了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对降低农户经营性收入比重、促使农民自建房屋、刺激消费方面存在显著作用,但对改变收入结构和刺激消费的贡献能力不足,体现了广大农民投资渠道的狭窄与预防动机强烈.  相似文献   

10.
王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28-15330,15336
分析了黔南州农民增收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何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8-6811
为探讨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根据1978~2006年经济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分析了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得到了计量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支援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有利作用,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阻碍了农民收入增加。然后对变量间的脉冲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的支出变化对农民纯收入有正的冲击,并且从第2年开始冲击越来越大;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开始反应为正,持续到将近第3年发生波动;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民收入的脉冲响应开始为负,并持续了大约5个时期,然后才转为正的冲击。最后结合我国财政支农的一些特征,得出我国财政支农的规模、比重以及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破解“三农”五大难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三农投入逐年增加,但诸如农业增产难、农民增收难、惠农政策执行难、农业资金投入难、农村安全饮水难等关键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阻碍三农可持续发展。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解决这五大难题的有效突破口,应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同时创新投资模式与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君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41-3243
介绍了我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宝茹  鲁晓华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7):100-101,111
通过连续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实施,改善灌溉面积3 266.67 hm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0 hm2,铺设配水干支管道27.17 km,铺设辅管13.97 km,滴灌带1 089.14 km。并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疆1995-2013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新疆农村金融发展、财政支农投入和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并不十分明显;而农村资本投入对农民增收影响十分显著.最后,对如何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来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存在布局不合理、设计标准过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规划农田水利工程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兼顾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的原则,优先考虑社会需求,以兴建小型蓄排水工程为主。在具体做局部地区的规划方案时,较优的有3种类型4种布局方案:(1)旱地集中区农用水利工程布局;(2)旱地集中区农用水利工程与道路配套布局;(3)农户性畜用水利工程布局;(4)灌排和农户人畜兼顾型水利工程布局。此外,转变喀斯特山区农民的用水观念,构建利水型农业和利水型社会,实现人—土地和水—环境的协调统一,应是各级政府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以1995-2013年重庆市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数据为支撑,运用协整模型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财政支农规模与农民人均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不确定,财政支农的投入对农民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显著,总体上看,财政支农直接作用于农民增长的效应偏弱,重庆市财政支农需要在增加量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性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支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苏月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30-6232
阐述了淮安市财政支农现状,分析了淮安市财政支农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健全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完善支农政策宣传方式,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简化补贴发放程序,完善"一折通"使用方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借鉴江苏省北部其他城市成功经验,提高政策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原经济区视角下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田水利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事关河南省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为落实国务院要求的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650亿kg/年计划,河南省应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此,笔者分析了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和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从工程投资和工程治理两个角度探讨了解决途径。指出:发展河南省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应完善工程投资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疏通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各层面的投资者参与水利建设;实行明晰权制度,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的原则和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用水合作组织,建立技术服务及管理站点,依靠农民中的能人进行自我服务与管理。在政府主导,农户参与,科学管理的新运行模式下,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将步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农村粮食的增产增收、农民的收入与农民生活水平,关系到我国农村的粮食产量及国家粮食安全。项目评标决策是业主选择最佳承包单位的过程,是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其选择过程本质上是对于备选方案的多目标决策。在分析农田水利项目特点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评标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农田水利项目评标灰色关联模型。实例演算所构建模型的计算过程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总结并提出了对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