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互叶白千层和白千层-牛至复合精油对于巨峰葡萄的保鲜效果,通过对葡萄进行一定精油浓度的浸泡处理,分析了在常温和冷藏保鲜条件下葡萄失重率、落粒率、硬度、糖度和呼吸强度指标对比空白处理组的不同,验证了互叶白千层及复合精油对巨峰葡萄保鲜性能.结果表明:在失重、落粒和呼吸强度测试中复合精油对比空白组常温下低50.35%、4...  相似文献   

2.
互叶白千层精油的组分及抗菌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互叶白千层精油的主要组分有松油醇-4,α-松油γ-松油烯,1.8-桉叶油素等,互叶白千层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菌剂,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4种芳香植物精油对12种竹林病原真菌的抗菌性能和4种精油的有效抗菌成分,以期将芳香植物精油利用到竹林病害防治中,开发出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竹用生物农药。【方法】试验用3%聚乙烯醇乳化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4种植物精油,利用含不同体积分数(0.005%~2.0%)精油的PDA培养基测试4种精油对12种竹林病原真菌(裂褶菌、暗色节菱孢、丝核菌、长蠕孢、尖孢镰刀菌、尖孢枝孢、腐皮镰刀菌、链格孢、出芽短梗霉、黑附球菌、竹针孢座囊菌和竹黄)的MIC(最小抑菌浓度)和MFC(最小杀真菌浓度)。根据MIC和MFC的结果,选择不同体积分数的精油:肉桂0.01%(黑附球菌与竹针孢座囊菌采用肉桂0.02%),大蒜0.05%,香茅0.1%(链格孢菌采用香茅0.03%),互叶白千层0.1%(包括尖孢枝孢、链格孢菌、出芽短梗霉、黑附球菌与竹针孢座囊菌)和0.5%(其余7种菌)及不同体积分数的化学成分(反式肉桂醛、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香茅醛、松油烯-4-醇体积分数与对应精油相同,香茅醇和香叶醇体积分数为香茅的25%);通过连续记录菌体的生长直径,评估各成分抗菌能力。【结果】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精油均对12种供试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肉桂精油对12种真菌的MIC多为0.005%(2个菌为0.010%),MFC为0.01%~0.10%;大蒜精油的MIC为0.005%~0.01%(1个菌为0.200%),MFC为0.1%~1.5%(有2个菌超过供试体积分数2.0%);香茅精油的MIC为0.005%~0.03%,MFC为0.04%~0.50%;互叶白千层精油的MIC为0.03%~0.2%,MFC为0.2%~1.5%。经过耐药性分析(MFC/MIC比值),肉桂和互叶白千层精油耐药性较好,香茅精油次之,大蒜精油最差。此外经过验证,肉桂精油的抗菌有效成分是反式肉桂醛,香茅精油的有效抗菌成分是香茅醇和香叶醇,互叶白千层精油的有效抗菌成分是松油烯-4-醇,大蒜的抗菌成分为二烯丙基硫化物。【结论】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精油均可以抑制竹林病原真菌的生长。综合MIC、MFC和耐药性分析结果,肉桂精油抗菌效果最佳;其次是香茅精油和互叶白千层精油,但互叶白千层精油价格昂贵,应用的经济价值较低;大蒜精油MFC过高且耐药性差,不适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蒸馏的持续时间是影响互叶白千层精油质量及出油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同蒸馏时间段收集的互叶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出油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蒸馏时间段的延长,互叶千层芳香油的主要化学万分的含量及其出油量均下降,在0-120min内,出油率已超过98%,120-150min阶段其出油率不到2%。而高沸点的环烯烃及其醇类却随着蒸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可能通过控制蒸馏时间,提高互叶白千层精油的质量,同时可以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新型、有效的抗霉菌天然产物,以滇产冬青、蓝桉、互叶白千层、迷迭香和香叶天竺葵的叶片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种植物精油,用滤纸片法和琼脂扩散法测试其对绿木霉、黑曲霉和桔青霉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5种植物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冬青油和香叶天竺葵油能有效抑制绿木霉、黑曲霉和桔青霉的生长,最小抑菌浓度试验也表明它们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冬青油对绿木霉、黑曲霉、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5,0.13,0.25μL/mL;香叶天竺葵油对绿木霉、黑曲霉、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3,0.50,0.50μL/mL。5种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冬青油仅有水杨酸甲酯1种成分,且最小抑菌浓度与分析纯水杨酸甲酯试剂相同;蓝桉油有12种成分,最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占总成分的82.38%;互叶白千层油、迷迭香油和香叶天竺葵油的成分相对复杂,分别为36,38,41种。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5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性能,可为植物精油和天然抗菌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4种不同干燥方法(太阳晒干、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对互叶白千层理化特性及精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风干燥互叶白千层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68±0.27)%;经冷冻干燥互叶白千层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最低,分别为(53.74±4.58)%、(71.63±2.95)%;经4种方法干燥后,精油提取得率下降,冷冻干燥所得互叶白千层精油提取得率最高(5.99±0.60)%,精油中松油烯-4-醇大于30%,1,8-桉叶素小于5%,符合ISO4790—2004及GB/T 26514—2011中的规定标准;且经太阳晒干与热风干燥后所得精油中松油烯-4-醇含量的差异显著,太阳晒干所得精油中松油烯-4-醇最高为(50.14±1.48)%,冷冻干燥所得精油中1,8-桉叶素最低,为(1.19±0.09)%。  相似文献   

7.
互叶白千层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分析了互叶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其主要万分是松油醇-4,α-松油烯,γ-松油烯,1,8-桉叶油素。  相似文献   

8.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是一种药用和香料植物,其精油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大。本文从互叶白千层栽培密度、施肥、水分管理、采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互叶白千层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用以总结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将促进互叶白千层林分产量的提高,为白千层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 μL/mL,2.500 μL/mL,0.625 μL/mL,1.250 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 μLm/L,2.50 μL/mL,5.00 μL/mL.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DB44/T 177-2003《互叶白千层精油,松油醇4型(茶树油)》的广东省地方标准技术要求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4-松油醇型优良单株无性繁殖的互叶白千层苗木为材料,种植后,在施用N、P、K 3种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加施一定量微量元素肥料,探索不同肥料对互叶白千层生长和精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氯和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地径及有效生物量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地径均比对照增加35.6%、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增加7.9%,有效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8.9%和27.2%、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增加10.5%和9.0%。微量元素锌和铁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枝叶含油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加施前者的枝叶精油含量比对照高13.1%(按精油计,下同)、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高2.0%,加施后者的枝叶精油含量比对照高14.2%、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高2.9%。微量元素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枝叶精油中的主要组份1,8-桉叶素的影响最大,精油中1,8-桉叶素含量比对照低得多,仅为其它所有处理的1/2以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植物精油是安全并有良好抑菌效果的天然产物,在食品防腐剂领域潜力巨大。本研究通过对红松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能为开发安全绿色的食品防腐剂及为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松的松针、松塔、松壳中制备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分析比较了3种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对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松针、松塔、松壳精油分别检测出28、46、21种成分,其中松针和松塔精油以萜类为主,而松壳精油以酮类为主。3种不同部位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更佳,但松针精油的抑制效果比其他两种抑制效果更强。松针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6、3.2、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3.2、6.4、12.5μL/mL;松塔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12.5μL/mL;松壳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2.5、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6.4μL/mL。【结论】红松不同部位的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红松不同部位精油的成分不同其抑菌效果亦不同,作为天然的抑菌剂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无性系植株精油的品质,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连续15个月取2年生互叶白千层无性系植株带叶枝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月份精油得油率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无性系植株为4-松油醇型优良品系,4-松油醇平均含量高达38.39%,1,8-桉叶素含量仅为1.05%。随砍伐时间间隔的延长,得油率、4-松油醇、γ-松油烯和α-松油烯含量呈上升趋势,1,8-桉叶素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间隔5个月后各成分指标均符合ISO 4730:2017标准,因此建议砍伐间隔至少保持5个月以上。得油率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受收获时间影响,9月至次年2月得油率较高,尤其是次年1-2月,此时4-松油醇含量高,1,8-桉叶素含量低,所得油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互叶白千层精油化学成分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17个互叶白千层精油样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精油样品差异主要在于主含成分不同,即1.8-桉叶油素、γ-松油稀、异松油烯和松油醇-4这4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5.
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异樟叶精油,采用平板抑菌法检测精油对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利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异樟叶精油对尖孢镰刀菌、七叶树壳梭孢和拟茎点霉均具有抑制效果,抑菌率分别达到42.64%,57.50%和64.30%,对拟茎点霉的抑制效果最好;从异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1种物质,包括烯烃类物质20种,酮类物质1种,酯类物质3种,醚类物质3种,氧化物类物质1种和醇类物质13种.  相似文献   

16.
以互叶白千层高精油优良无性系组培苗的嫩梢为穗条,探讨不同扦插基质、不同生根剂种类及浓度、不同扦插时间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最佳基质为黄心土,其平均生根率达到97.5%;以"根太阳"50倍液处理插穗30 s,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可达95%以上;最佳的扦插时间为4月、5月、10月中旬,平均生根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板稀释法和菌块转移法研究了百里香酚、丁香酚、肉桂醛、茴香脑、水杨醛、柠檬醛、香兰素7种食用植物精油组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生鲜食品常见5种有害菌的杀灭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醛对5种有害菌的综合杀灭能力最强,然后依次是百里香酚、肉桂醛、茴香脑、丁香酚、柠檬醛、香兰素.通过正交试验将水杨醛、肉桂醛、百里香酚、茴香脑复配,得到最佳组合是为:水杨醛、肉桂醛、百里香酚、茴香脑的质量比为2:5:20:5,其杀灭所有供试菌的最低质量浓度为0.25 mg/L,仅为杀菌效果最好的单一水杨醛浓度的1/2.通过对香辛料精油成分杀菌作用协同效应分析得出,复配的香辛精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表现出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表现出相加作用,而对沙门氏菌则表现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互叶白千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互叶白千层在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以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可为互叶白千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前期选育的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 6个优树无性系为材料,在福建寿宁、广东东源、广西钟山开展区域性试验,通过测量生长与精油性状发现,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和树冠截面积)、鲜叶含油量和精油中4-松油醇占比在无性系水平上以及地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精油资源林培育中无性系遗传特性与生境适应性均很重要。6个无性系精油中的4-松油醇占比均超过30%,即达到国家标准GB/T 26514-2011要求。综合选择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广西钟山适宜推广无性系YHB1、YHB2、 YHB3,福建寿宁适宜种植无性系YHB1和YHB2,广东东源适宜发展无性系YHB1、YHB2、YHB3和YHB4。  相似文献   

20.
白千层油生化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续2 a以上未经砍伐的243株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白千层枝叶进行精油含量和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澳洲白千层油有4-松油醇型、1,8-桉叶素型和4-松油醇-1,8-桉叶素混合型3种生化类型,同时也得到了白千层初选优株的依据.其中4-松油醇型初选依据为:小于1 cm的枝叶含油率大于1.60%,精油中4-松油醇含量大于38.8%,1,8-桉叶素含量小于3.0%;1,8-按叶素型初选依据为:小于1 cm的枝叶含油率大于2.60%,精油中1,8-桉叶素含量大于6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