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氧化锗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马家海  刘青 《水产学报》1989,13(1):36-41,69
本文研究了二氧化锗(GeO_2)对我国特有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生长发育,及对一些附生性硅藻类和绿藻的影响,论证了二氧化锗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无叨显毒理影响,而能抑制一些附生性硅藻和绿藻的生长;并探讨了二氧化锗对硅藻、绿藻的毒性机理。由于在培养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时很容易附生硅藻 因而研究结果将为坛紫莱自由丝状体及其他藻种的培养和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生态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最适宜盐度范围为20 ̄30,低于10的盐度不能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5℃ ̄25℃,高限为30℃,适宜光辐射照度15μEm%-2S^-1 ̄60μEm^2S^-1,添加的适宜N浓度20g/m^3 ̄60g/m^3,P为1.5g/m^3 ̄5g/m^3。  相似文献   

3.
随着条斑紫菜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藻体变小、生长变慢、衰老变快、产量变低、种子严重退化等问题,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出路,选择、培育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并保住良种,我们在上海水产大学陈国宜副教授的指  相似文献   

4.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自由丝状体生长过程中,从营养藻丝、壳孢子囊枝到成熟的壳孢子囊枝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光镜下自由丝状体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外部形态、色素体位置和颜色均发生变化;电镜观察显示了3个不同时期细胞的超微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核、色素体、类囊体、内质网、蛋白核、线粒体、液泡、红藻淀粉和质体小球等。在自由丝状体的生长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变化为细胞壁增厚并产生脊突;色素体数量减少、分布位置从连续排列在细胞两侧到分散排列在细胞边缘,并且在类囊体膜之间出现空隙;红藻淀粉量增多并充满细胞间质。对这些变化与自由丝状体生长环境水温、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发生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环境经由夏季高温、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到秋季温度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光照强度下降的变化,丝状体细胞发生细胞壁增厚、疏松,色素体数量减少,内质网面积增加,液泡、线粒体数量增多,红藻淀粉量大大增加等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将条斑紫菜自由贝壳丝状体和果孢子贝壳丝状体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①前者接种后贝壳需要黑暗沉淀3d,适宜接种的最高温度为23℃,肉眼见苗时间为20d,肉眼见苗前显微镜下贝壳上查不到单丝;后者接种贝壳不需要黑暗沉淀,适宜接种的最高温度为19℃,接种5d后显微镜下可以查到丝状单丝,肉眼见苗时间为15d。②前者壳孢子放散需要流水刺激,在20.5℃开始放散,日放散量为(200~400)×104个/壳,持续时间(5~10)d;而后者壳孢子开始自然放散水温为23℃,日放散量为(10~200)×104个/壳,放散持续时间(14~16)d。③网帘采苗时,前者壳孢子的采苗密度为后者的2~3倍。④在海区的养殖过程中,前者网帘下海20d肉眼见苗,见苗前显微镜下查不到苗,未发现叶状体放散单孢子,叶状体生长速度快,叶状体上未出现硅藻斑,春节前菜平均产量为475kg/667m2,但菜体偏黄,柔韧性差;后者网帘下海3d后,显微镜下就能够在网帘上查到苗,11d肉眼见苗,叶状体0.5cm开始放散单孢子,春节前的菜质好,但叶状体生长速度慢,养殖后期叶状体上容易出现硅藻斑,春节前菜平均产量为325kg/667m2。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营养添加浓度、扩增初始密度、扩增培养方式对自由丝状体扩增影响的研究,得到了悬浮培养、每两周在1000ml培养液中添加PES5ml、扩增初始密度每1000ml培养液中投放自由丝状体0.8g,能够促进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快速扩增,为条斑紫菜种质保存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条斑紫菜丝状体悬浮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光强、光时的实验、比较了在悬浮培养条件下,光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的影响,探讨并初步确定了丝状藻丝悬浮培养适宜的光强,光时条件。与此同时,还比较了悬浮培养和静置培养的实验结果。显示前者的丝状藻丝有比后者高得多的生长率,更适合于生产性应用。  相似文献   

8.
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扩增的意义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紫菜的生活史由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即宏观的叶状体阶段和微观的丝状体阶段.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的丝状体是其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果孢子是粘附在含钙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发育成贝壳丝状体(conchocelis),如果不钻壳,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这种丝状体称为自由丝状体(free-living conchocelis)[1,2].  相似文献   

9.
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NAA、6-BA和KT)的f/2培养液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进行培养,观察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3种植物激素的各种浓度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的生长和发育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2 mg/L的NAA、2 mg/L的6-BA和2 mg/L的KT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同时还发现,不同的植物激素对丝状体发育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为抑制萱藻丝状体保存和扩增过程中出现的小伪菱形藻与碎片菱形藻的生长,本实验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分别建立了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丝状体与碎片菱形藻、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和碎片菱形藻的共培养体系,研究了1.00~4.00μg/mL二氧化锗(GeO_2)对共培养条件下丝状体生长发育及附生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处理萱藻丝状体和硅藻共培养体系的适宜GeO_2浓度为1.00~2.50μg/mL,各实验组14 d的硅藻抑制率均高于67.33%±5.18%,且丝状体生长发育良好,2.00μg/mL为最适浓度,此浓度下丝状体日均增长率最高,在各培养体系中均大于11.00%,且诱导后孢子囊枝比例和孢子囊直径分别为57.47%±5.31%和(24.55±1.01)μm,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 3.50和4.00μg/mL GeO_2虽对硅藻抑制效果更佳,但同时也会抑制丝状体生长和后期孢子囊的形成与发育,其中4.00μg/mL GeO_2可导致丝状体死亡;(3)碎片菱形藻较小伪菱形藻对GeO_2更敏感。实验14 d,各浓度GeO_2对碎片菱形藻的抑制率为(82.10%±2.40%)~(96.35%±0.79%),均高于同浓度GeO_2对小伪菱形藻的抑制率;同时在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和碎片菱形藻的共培养体系中,碎片菱形藻占硅藻比例随GeO_2浓度升高而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1.
条斑紫菜干紫菜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条斑紫菜 (PorphyrayezoensisUeda)干紫菜全自动加工机组 2 70余台套 ,年加工干紫菜的能力近 3 0亿张 ,干紫菜加工也称一次加工 ,目前使用的加工机型主要有NH— 6型 (双层烘干 )、NH— 8型、NS— 6型 (单层烘干 )、NS— 6延长型及少量其它型号机组 ,其中进口机组占 80 %以上。干紫菜加工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干紫菜的质量 ,对价格的影响很大 ;在日本 ,最高价与最低价要相差十几倍。提高干紫菜品质 ,增加产品效益 ,从原种选择、育苗管理、海上栽培到室内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环环紧扣。紫菜品质的好坏 ,…  相似文献   

12.
条斑紫菜叶状体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严兴洪 《水产学报》2004,28(2):145-154
条斑紫菜壳孢子经室内10~80d培养后长成的叶状体分别被酶解成单个细胞,后者在液体培养基中发育成正常叶状体、畸形叶状体、细胞团、性细胞囊等10种不同类型的再生体,它们的形态与结构、细胞排列与大小,放散单孢子难易程度及最终发育结果等均不同。来自日龄不同的种藻的细胞,其再生体类型的数目和各类再生体的百分数不同。当种藻日龄为10~30d时,在它们的单离细胞再生体中出现了极少的细胞团,正常叶状体和具假根畸形叶状体的百分数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急剧减少,但不具假根.的畸形叶状体百分数却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当种藻日龄大于40d以后,它们的单离细胞就几乎不能直接再生成正常叶状体。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细胞再生体中不具假根的畸形叶状体百分数也显著减少,而细胞团的百分数急剧上升,精子囊和果胞子囊的数量也逐渐上升。来自同一藻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在它们的再生体中,随着细胞所处藻体部位的上移,正常叶状体和畸形叶状体的百分数急剧减少,而细胞团百分数却不断增加。上述结果说明,在离体条件下,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单离细胞发育成不同类型的再生体,是由于它们在种藻里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缘故;同时,初步得出在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发育过程中,从壳孢子细胞分化成性原细胞的过程可分为8个不同的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条斑紫菜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电子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络共享的条斑紫菜(PorphyrayezoensisUeda)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tag,EST)数据库检索出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半胱氨酸合成酶(cysteine synthase,CSase)基因高度相似的EST序列,构建EST叠连群(contig),并依据contig设计引物.提取条斑紫菜叶状体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了条斑紫菜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PyCSase-B)的c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FJ232911).该cDNA序列含有长1 152 nt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产物(PyCSase-B)的分子量39.3 kD,长383 AA.PyCSase-B的N端前6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了叶绿体转运肽序列,成熟的PyCSase-B定位在叶绿体中.PyCSase-B与紫红紫菜(P.purpurea)、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拟南芥和水稻(Oryza sativa)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4%、69%、64%和65%,进化树显示PyCSase-B在进化上处在细菌和高等植物之间.PyCSase-B含有与5'-磷酸吡哆醛(Pyridoxal 5'-phosphate)和O-乙酰丝氨酸(O-acetylserine)结合的保守氨基酸残基和序列,含有将硫转移到半胱氨酸的保守残基;成熟PyCSase-B单体的三维结构与拟南芥CSase相似,由2个α/β结构域组成.PyCSase-B的成功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在条斑紫菜抗逆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条斑紫菜色彩突变体的诱导_分离和特性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严兴洪 《水产学报》2000,24(3):221-228
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原生质体经化学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处理后,在它们的再生叶状体中,出现了少量色彩发生变异的点状异体。它们的色彩变异细胞呈点状无规则地与野生细胞或其它变异细胞镶嵌在一起。这类变异体的单孢子萌发成单色变异(或野生色)叶状体以及与母体相似的点状变异体。利用单色变异叶状体分离出绿色(yel),浅桔黄色(och)以及深桔红色(bus)等三个突变株。突变株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以及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突变体支生型杂交实验证明,突变体yel和och均含一个与色彩变化有关并且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隐性变异基因。相关变异基因的着丝粒距离,在突变体yel和coh中分别为11.5和15.8图距。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下条斑紫菜叶状体HSP70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条斑紫菜叶状体在25℃高温胁迫下PyHSP70-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定量分析显示PyHSP70-1基因表达受到高温胁迫的显著诱导。在持续高温胁迫下,PyHSP70-1表达量在8 h时达到最大,此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在短暂高温胁迫结束后PyHSP70-1表达量最大,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其mRNA量逐渐减少,在恢复的24 h时间内,mRNA量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结果表明PyHSP70-1是诱导型HSP,受热激诱导表达,在热激胁迫中维持细胞蛋白与膜的稳定,对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条斑紫菜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类多功能蛋白家族,主要参与解毒和抗氧化防御过程。为了研究GST在条斑紫菜叶状体解毒过程中的作用,克隆并分析了条斑紫菜一个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命名为PyGST)的基因组DNA序列和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其在铅胁迫下的表达规律。PyGST包含一个长624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区内含有一个长248 bp的内含子。PyGST具有GST蛋白家族的保守碱基和保守结构域。PyGST与藻类GST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动物Sigma型GST的亲缘关系次之;在进化树上PyGST等大多数藻类GST与动物Sigma型GST聚为一簇,表明PyGST属类Sigma型GST。铅胁迫能显著诱导PyGST表达,说明在叶状体细胞内PyGST参与了重金属铅的解毒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北方地区的条斑紫菜育苗技术,并筛选适宜的条斑紫菜种菜品系,于2018年5月-10月,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海边基地开展了黄优1号新品系、大连野生品系、青岛野生品系、赣榆生产品系、半叶紫菜共5个品系的条斑紫菜丝状体常温育苗试验,对育苗期间的温度、光照强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调控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对育苗期间发生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和管理操作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条斑紫菜拟油壶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家海 《水产学报》2007,31(6):860-864
1960年新崎盛敏首先报道了寄生在紫菜叶状体细胞内的病原菌是壶状菌Olpidiopsis sp.,之后不少学者对这种病害的病症、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其中右田清治在"养殖紫菜的壶状菌病"以及"紫菜的病害"中较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病症、病原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