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技服务》1998,(12):10-12
<正> “旺根、壮秆、重穗”栽培法,简称“旺壮重”栽培法。是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专题研究成果,于1997年通过国内专家组现场评议。该栽培法在“国家水稻工程”项目湖  相似文献   

2.
提出并论述了适合于中国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指出中秆大穗品种比矮秆多穗品种更具有高产潜力,对于中秆大穗水稻的栽培以提高个体质量比增加群体数量更具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穗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更亚种间重穗型组全,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8在壮苗植栽培下,能比汕优63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水稻超高产研究的由来、超高产概念及超高产研究的必要性,讨论了水稻超高产的几个栽培学问题,介绍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6.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8在壮苗稀植栽培下,能比油化63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重穗型杂交水稻不同栽插密度与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超过800 kg/667m2的有4个处理,以(30.0+16.7)cm×16.7 cm的产量最高(819.1 kg/667m2),36.6 cm×10 cm的产量次之(813.6 kg/667m2),(33.3+16.7) cm×13.3 cm的产量第三(806.8 kg/667m2),(33.3+16.7)cm×16.7 cm的产量第四(801.8 kg/667m2).分析表明,在适当的范围内,密度与产量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71054* *).  相似文献   

8.
1997~1999年,在国家水稻科技工程醴陵基点大面积应用双季稻旺根壮秆重穗高产栽培技术,每667m^2早、晚两季投入物化成本共430元,产稻谷1101.2~1130.6kg,比当地习惯栽培法增产14%~17%,增收节支效益154元。  相似文献   

9.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要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作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家之一,也是水稻最大的消费国,水稻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近些年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持下,促进水稻高产已经初步取得了胜利,为了能够真正实现水稻的超高产栽培,当前需要在明确技术要点内容的基础上,对落实超高产栽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通过不断的完善超高产栽培理论、技术应用效果,及时的解决问题,为更好的促进我国水稻种植发展进程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10.
11.
为解决高产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倒伏减产的问题,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选用龙粳31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壮秆抗倒伏化控试验,结果表明拔节前10d用安泰生0.70g/m2+调环酸钙0.20g/m2+芸苔素0.20mL/m2的处理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
依据群体质量栽培理论,优化控制技术,能使水稻高产更高产。笔者对水稻常规栽培超高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双季稻三熟制≥10℃的临界积温为基本立足点,以双季稻每hm^2单产18t和增产30%-50%为超高产目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了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的理论与配套技术。主要结果如下:①在光热资源被认为仅能作早三熟的中低产地区,三熟以季稻仍具有超高产潜力。②LAI光合适期是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的基础栽培理论之一。利用不同育秧方式增加积温、调整生产重心、扩大叶面积指数、本田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是挖掘光能生产潜力的核心。③组装形成了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的高起点、中群体、壮根、壮穗、满负荷运转的综合配套技术关系。④继承性地研创了“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新型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璧山县水稻的超高产实践,阐述了水稻扩行壮株栽培技术的增产原理、关键措施.建议在重庆低海拔地区进一步推广水稻扩行壮株栽培技术,并针对400 m以下的倒置低山区、再生稻适宜区和40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和技术集成,从而提高重庆市的水稻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15.
<正>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1.调控的关键技术程序培育壮秧、适当提早移栽叶龄,扩行窄株稀植,以促进早发,延长有效分蘖生长时间,为形成大穗奠定基础。适当减少生育前中期的氮肥使用量,以减少无效分蘖,控制群体的无  相似文献   

16.
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配套高效施肥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促进成都平原地区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促进水稻高产特别是持续超高产,本文在广泛借鉴近两年的生产经验和四川农业大学科研成果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配套高效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施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的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位面积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适当增大本田中后期的施氮比重可较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抽穗后水稻植株的含氮量、剑叶的光合速率和维持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缓解重穗型杂交稻的库、源矛盾,促进穗部物质积累和提高结实率,从而保证在适应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实现多粒大穗,较好地发挥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肥料试验总结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陆阳平  张选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12-5112,5168
进行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苗数为90万/hm2,施纯氮330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施肥水平和基本苗数相配套是获取水稻理想长势和较高产量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冈优527和D优527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恢复系蜀恢527分别与不育系冈46A和D62A配组而成的二个重穗型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冈优527已于2000年通过四川省审定,D优527已通过省区试,将于2001年审定.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实现水稻的超高产栽培对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审视国内外水稻的超高产栽培的现状,总结和分析了关于水稻超高产栽培形成的规律、栽培的途径以及技术的把握,对水稻的超高产栽培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