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分层供水对春小麦非水根信号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圆柱管内栽培 ,研究分层供水对春小麦根源信号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相对于充分供水和干旱、上层供水处理 ,干旱、深层供水处理苗期到分蘖期叶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 ,但叶水势基本不变 ,表明有非水根信号产生。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意味着有限灌溉条件下深层供水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分层供水条件下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土柱试验,研究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磷、施磷于0-30 cm和30-60 cm土层3种处理,每个施磷水平下设整体湿润和上干下湿(0-30 cm土层干旱胁迫,30-60 cm土层湿润)两种水分处理。【结果】不同土层水磷处理显著影响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上层根系生物量较整体湿润水分处理降低19.6%,下层根系生物量增加18.8%;磷肥对根系分布的影响大于对总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施磷能明显增加施磷层次根系生物量,在上干下湿条件下,深层施磷更有利于深层根系分布。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0.01),与整体湿润水分处理相比,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0.0%和47.4%;施磷显著提高产量,改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同,上干下湿条件下,下层施磷处理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较上层施磷处理提高11.2%和28.6%,整体湿润条件下则相反,分别降低41.1%和37.9%。【结论】本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磷肥深施有利于冬小麦深层根系发育,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小麦产量,在上干下湿条件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磷素营养和水分胁迫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土壤干旱下P素营养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和水分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皆有直接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干旱条件下,施P能促进春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与不施P相比,受旱后所受抑制程度更大,对干旱的敏感性也更强。因此,严重干旱下,施P虽显著增产,但增幅明显小于正常供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供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油松、侧柏、刺槐的水分利用效率。3a的试验结果表明,供水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尤其在干旱年份,随供水量的增加,各树种土壤含水量与平水年相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的差距缩小。平水年,各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在1.0倍供水处理时最大,油松、侧柏、刺槐分别较对照提高35.3%、32.2%、26.9%;在欠水年,各树种水分利用效率与供水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北热带岩溶区优势树种蚬木幼苗的光合与蒸腾特性。[方法]利用野外生长正常的1~2年生蚬木实生苗,经盆栽和控水试验,研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正常供水和长期干旱处理的幼苗,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差异,长期干旱将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结论]蚬木具有光合、蒸腾速率较低,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抗旱性较强的生态特性。  相似文献   

6.
广西热带岩溶区苹婆幼树光合蒸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北热带岩溶区主要树种苹婆幼树的光合蒸腾特性。[方法]利用1年生苹婆实生苗,经盆栽和控水试验,研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结果]长期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的苹婆幼树,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差异,干旱胁迫将导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结论]苹婆属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树种。  相似文献   

7.
在拉萨半干旱河谷以三年生藏川杨、银白杨、左旋柳和榆树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制试验,采用盆栽苗木称量法和Li-6400光合测定法,研究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50%~55%和30%~35%)条件下4个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正常供水时,藏川杨、银白杨、左旋柳和榆树白天耗水量分别为1 096.5、1 363.8、915.1、702.9g/m2,藏川杨和左旋柳白天耗水量显著低于银白杨;轻度干旱时左旋柳和榆树的全天总耗水量和白天总耗水量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左旋柳的增幅分别达到38.1%和40.8%,榆树的增幅分别为30.1%和28.7%,其余2个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度干旱时4种苗木耗水量均有下降;重度干旱时耗水量最小。2)正常供水时,银白杨和左旋柳的耗水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2:00—14:00和16:00—18:00,藏川杨和榆树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轻度干旱时,银白杨为双峰曲线,第1峰值出现在12:00—14:00,其余3个树种为单峰曲线;中度和重度干旱时各树种耗水速率均表现为单峰曲线。3)随干旱加剧,藏川杨和银白杨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逐步下降;左旋柳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在轻度干旱时最大,在其余3个水分条件下随干旱加剧,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下降;榆树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对较低,最大值均出现在轻度干旱下,重度干旱时其值显著小于其余处理。4)藏川杨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正常供水和轻度干旱;银白杨在各干旱胁迫下水分利用效率均相对较低;随干旱加剧,左旋柳的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加;榆树在重度干旱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综上所述,4个树种均能耐受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属耐旱较强的树种,综合各因素,其耐旱性排序为榆树藏川杨左旋柳银白杨。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产量形成与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移动防雨棚条件下,以晋麦47(抗旱性强)、偃展4110(抗旱性弱)和矮抗58(抗旱性中等)为材料,在足墒播种、安全越冬基础上,设置拔节~成熟期持续干旱(W1)、开花~成熟期干旱(W2)、拔节~成熟期供水适宜(W3)3种水分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水适宜时3个品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皆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各品种产量,降幅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偃展4110。与偃展4110相比,晋麦47干旱时生育前期耗水较多,物质积累量较大,单位面积总粒数较高;而在产量形成期(开花~成熟)叶片蒸腾速率较低,耗水量较小,水分生产效率较高,贮藏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矮抗58在花后干旱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和花前贮藏物质贡献率,相对产量也较高。综合研究认为,干旱环境下早期的吸水能力和生长能力强、群体库容量大、花前贮藏物质贡献率和花后水分生产效率高是抗旱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腐酸对作物根冠通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圆柱管栽培,研究黄腐酸对春小麦根源信号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相对于WI处理,FA处理和DI处理从苗期到分蘖期叶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但叶水势基本不变,表明有非水根信号产生,其作用主要集中于苗期到分蘖期。与DI处理相比,FA处理受根源信号影响较小,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这意味着黄腐酸可以通过调节根冠通讯来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供水吸力对温室黄瓜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供水吸力即不同土壤水分对温室黄瓜(Cucumis sativus L.)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黄瓜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为温室黄瓜灌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通过设定装置不同的供水吸力(WST)来持续稳定控制不同的土壤含水率,分析各供水吸力处理的黄瓜叶片光合、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能通过调节供水吸力持续稳定控制土壤不同含水率;黄瓜植株在3—5 kPa供水吸力范围内产量与商品瓜率最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也较高;3—13 kPa处理范围内的黄瓜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最高为7 kPa处理的36.57,1 kPa处理的黄瓜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表明对黄瓜各生育期进行分期水分调控才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还表明,黄瓜随着生育进程需水量越来越大,供水不足会导致生长点枯死而停止生长,影响黄瓜产量与商品瓜率,黄瓜采收后期适当加大水分供应可以增加采收后期产量。【结论】3—5 kPa的供水吸力较适合温室黄瓜的生长,此时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7%—81%;适当降低黄瓜苗期土壤水分、控制花期土壤水分和增加结果期土壤水分能进一步提高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干旱胁迫下不同苹果砧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探究产生差异的生理机制,本试验以平邑甜茶为基砧,选取‘13#30’‘M9’和‘10-1’3种苹果砧木为接穗进行芽接。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2种水分处理,处理时间为60 d。测定了3种苹果砧木在干旱胁迫下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以及相关形态生理指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M9’的WUEi显著提高,‘13#30’和‘10-1’的WUEi分别显著降低和无显著差异。WUEL从大到小排序为:M9>13#30>10-1。同时,WUEi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WUEL与根冠比、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n呈显著负相关,且与Tr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本研究对高WUE的苹果砧木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利用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文冠果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规律,以2年生盆栽文冠果为研究对象,用称重法研究了文冠果在2015年7-9月的耗水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文冠果的日耗水量和月耗水量总体表现的趋势是T1(适宜水分)T2(轻度干旱)T3(中度干旱)T4(重度干旱),耗水量在各月的分配规律为:7月8月9月。日耗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文冠果日耗水量与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但与平均风速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水分含量对文冠果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大,T2(轻度干旱)处理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0.05),如与T1相比,可提高55.8%,而T3和T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4处理下文冠果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P0.05)。  相似文献   

13.
苗期干旱及复水对花生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揭示苗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后复水对花生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花生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防雨棚池栽法,对比分析花生苗期不同程度的干旱及复水处理下花生光合速率、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花生苗期干旱,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降低,干旱持续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复水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能较快恢复,产生一定的补偿效应;同时苗期干旱导致花生耗水量减少,且干旱程度越重耗水量越小;但水分利用效率并不随耗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干旱5 d处理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对照次之,干旱15 d处理的最低。【结论】苗期适度干旱可减少花生的耗水量,提高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水磷耦合效应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Hogland全磷和缺磷处理进行了室内砂培桶栽试验,研究了玉米5叶期前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水分消耗、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磷耦合效应取决于水分的供应方式,以干湿交替施磷效果最佳,其次为干旱施磷,再次为湿润施磷处理。干湿交替施磷能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作物气孔导度,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调节整株水平下干物质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玉米苗期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耐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的响应机制,为棉花抗逆栽培和耐旱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耐旱性品种新陆早17号和耐旱型品种新陆早22号为试材,设常规灌溉(CK)、轻度干旱(W1)和中度干旱(W2)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棉花产量形成期0~120 cm 土层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重密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干旱处理下,0~20 cm土层内,2品种根重密度、根体积密度、根长密度均显著低于CK;80~120 cm土层内,新陆早22号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加,新陆早17号则降低。W1、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高15.18%、21.91%。品种间,新陆早22号根长密度在40~80 cm土层的分布比例显著高于新陆早17号,80~120 cm土层的分布比例显著低于新陆早17号。新陆早22号耗水量比新陆早17号低6.30%,但水分利用效率比新陆早17号高40.95%,差异显著。新陆早22号在80~120 cm 土层根体积密度与生物学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耐旱型棉花品种通过增加深土层根系分布比例延伸其在干旱下汲取水分空间,保证地上部生长,实现有限水分高效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2个水分处理、4个施磷处理和2个品种处理,水分设灌溉(W1)和干旱(整个生育期无灌溉,W2)2种处理,施磷设不施磷(CK)、表施磷(SP)、深施磷(DP)和侧深施磷(DBP)4种处理,供试冬小麦品种选用水分敏感型(小偃22)和抗旱型(长旱58)2个品种,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找出旱地农业最佳水肥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深施磷处理较表施磷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育期。干旱胁迫和磷素缺乏对冬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壤干旱条件下,深层施磷有利于抗旱性较强小麦穗干质量增加,而对水分敏感型小麦品种小偃22则无此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品种、水分、施磷位置、品种×水分及品种×水分×施磷位置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其中,施磷位置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因土壤水分和品种不同而异。2种水分条件下,小偃22产量表现为上层施磷(SP)处理高于深层施磷(DP、DBP)处理,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对于长旱58来说,W1条件下,深层施磷(DP和DBP)处理较上层施磷(SP)处理减产,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W2条件下,深层施磷(DP和DBP)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上层施磷(SP)处理,分别增产15.8%、16.2%。无论是否灌溉,2个冬小麦品种收获指数均表现为深层施磷(DP和DBP)处理高于上层施磷(SP)处理,其中小偃22差异不显著,长旱58差异显著,尤其在W2条件下更为明显。但产量和收获指数在DP与DBP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深层施磷对抗旱性较强冬小麦产量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丘陵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研究稻田供水与耗水情况对水稻节水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丘陵地区降水3611.10 m3/hm2,灌溉用水6299.25 m3/hm2;水稻腾发6424.95 m3/hm2,深层渗漏2459.55 m3/hm2,漫田溢出1026.00 m3/hm2.水稻生产全程耗水8884.50 m3/hm2,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为0.9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40 kg/m3.在四川丘陵地区,进一步协调稻田供水与耗水,从而实现抗旱节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干旱对苹果树叶水势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分是影响果树生产的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水分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过程和作物的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干旱和水分胁迫时果树叶水势下降,并且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剧和干旱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变化。苹果树叶水势日变化的总趋势和正常供水树基本一致。持续干旱下,不同干旱处理的叶水势均持续下降,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在复水后,不同处理叶水势恢复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两年的防雨棚微区控水试验,探索秸秆还田和水分调控对小麦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提高秸秆还田效果及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RS)和秸秆不还田(CK)处理;3种土壤水分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干旱处理,D)、60%—65%(轻旱处理,SD)和70%—75%(适宜水分处理,N)。测量土壤水分含量、根干重、根干重密度、根系活力、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干旱条件下小麦成熟期的次生根数显著降低,与轻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相比,不同生育时期小麦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0—25 cm土层中的根干重密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也基本表现为降低趋势,产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34%—38.30%和14.30%—36.63%,但土壤贮水消耗量分别显著增加7.92%—25.56%和31.34%—90.7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12.69%—30.09%和11.83%—32.88%。干旱条件下,与CK处理相比,RS处理在返青期和成熟期的单株次生根数分别提高了17.17%—29.41%和5.60%—27.86%,不同生育时期0—25 cm土层中根干重密度降低,花后根系活力及25—50 cm土层中根干重密度的下降幅度增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降低了15.02%—19.52%和7.51%—14.56%。轻旱和适宜水分条件下,与CK处理相比,RS处理提高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单株次生根数,减缓了小麦花后的根系活力及25—50 cm土层中的根干重密度下降幅度,并且增加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灌溉量及总耗水量,除2013—2014年小麦生长季适宜水分条件下不同还田方式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6.09%—9.18%和6.77%—11.13%。另外,秸秆还田方式与水分调控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较好的土壤水分条件下(轻旱和适宜水分),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具有正效应,有利于延缓根系衰老,增加土壤贮水消耗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溉量;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时进行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对土壤干旱下不同品种冬小麦幼苗光合、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呈增加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冬小麦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土壤水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线性关系,说明土壤干旱对不同品种冬小麦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